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课件+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课件+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01 08:31:50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在传统地方剧市场日趋缩小的今天,东北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能简要分析其成因吗(比如气候)?
目标与任务
读图,分析讨论: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任务一:了解东北的人口分布及成因
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
任务一:了解东北的人口分布及成因
对比分析法:
相同范围的不同主题的图的对比,往往能解释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读图,分析讨论:
1、主要有哪些民族?
2、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3、举例说明少数民族的习俗和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任务二:了解东北的民族分布及民族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族
分布
特点
成因
结论
任务二:了解东北的民族分布及民族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鄂温克族 满族 朝鲜族
大小兴安岭 三江平原 大兴安岭以西 平原地区 长白山区
“使用驯鹿的人”、“山岭上的人”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放牧
火锅
旗袍等
泡菜
打糕等
地形 地形气候 地形植被 气候 位置气候
民族的分布、生产特点、生活习俗是因地制宜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延续历史文化的产物。
该剧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
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闯关东》于2008年1月2日在CCTV1黄金时段首播。
1644至1667年,《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
1668至1860年,为维护东北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康熙七年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禁封关东。
1861至1911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咸丰十年正式开禁放垦。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此为“闯关东”来历。
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
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全国解放后,统计的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 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17%,而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
读图,合作探究:
1、本区最重要交通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2、本区城市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3、了解省会城市面貌特点、城市定位吗?为什么这样?
任务三:了解东北的城市、交通分布特点及成因
哈尔滨城市面貌有何特点?成因?城市地位?原因?
城市介绍
城市介绍
书斋孩童走读梦:杰妈的博客-博文目录-2010春节冬季东北游
城市介绍
珍惜和平 远离战争 增强实力
城市介绍
地理位置
归纳总结
地形
气候
自然环境
植被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区域位置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区域经济和人民生活总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人类活动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区域合作需要优势互补。
这是哪个城市的?记录了哪段历史?
今天的城市地位?
城市介绍
城市介绍
大连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
大连的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
工业发达,也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每年9月初举办的大连国际服装节,不仅弘扬
了中华服饰文化,更是一个国际性经济文化
旅游盛会。
说说看:
大连旅游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有哪些?
大连举办国际服饰节有哪些
优势条件?
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  )
A.三江平原 B.长白山地
C.辽河平原 D.小兴安岭
2.分布在长白山东侧的主要少数民族 (  )
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鄂温克族
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
A.公路 B.河运
C.铁路 D.航空
4.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 (  )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C
B
C
A
练 习 巩 固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少。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中南人口较稠密的原因。
中南部以平原为主;
农耕发达;
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
开发历史悠久等。
练 习 巩 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城市分布特征。
2、理解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从分布图归纳分布特点;
1、从人口、民族、城市分布图和地形、政区、气候图的对比,学习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感受东北城市自然与人文特点,探究其成因,感受国力和民族团结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知道要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
2学情分析
思维品质方面,初二学生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有探究欲望;
情感方面,初二学生刚学过中国近代史,知道日本侵华历史;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有过人地关系的初步建立,学习过中国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上节课刚学习过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
本班学生的状态方面,12班学生的基础还不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堂纪律也很好,也有几个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面较窄,多数人上课不发言不出声,需要教师花力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3重点难点
重点:读图分析东北地区人口、民族、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分析理解东北人口与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
出示东北二人转图片,问:在传统地方剧市场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趋缩小的今天,东北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能简要分析其成因吗(比如气候)?调动学习兴趣,回顾旧知识,为本节课做铺垫。
活动2【讲授】明确目标
出示人口、民族、城市与交通分布图,说明本节课任务:读图归纳人口、民族、城市的分布特征,分析其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明确学习目的。
活动3【活动】任务一:了解东北的人口分布及成因-1
出示东北人口分布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活动4【活动】任务一:了解东北的人口分布及成因-2
出示本区地形图、一月气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月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得出经验:对比分析法,用相同范围的不同主题的图的对比,往往能解释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培养训练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5【活动】任务二:了解东北的民族分布及民族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出示本区民族分布图,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讨论:1、主要有哪些民族?
2、民族分布有何特点?3、举例说明少数民族的习俗和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逐步理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活动6【活动】任务二:了解东北的民族分布及民族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
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带学生回顾全国民族分布特点,与本区民族分布特点比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和习惯。
活动7【活动】任务二:了解东北的民族分布及民族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
出示主要的5个少数民族图片,利用表格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学生小组讨论,辨认民族种类,研究其分布地区、主要特点,探究其民俗特点与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思维的能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理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活动8【讲授】任务二:了解东北的民族分布及民族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
利用疑问“东北是满族兴起之地,占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最好的地方,今天却是汉族人最多”,引出“闯关东”话题,介绍电视剧和闯关东的大概历史由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到史地是一家,认识到今天的社会经济现状的自然和历史双重影响。
活动9【活动】任务三:了解东北的城市、交通分布特点及成因-1
出示本区城市与交通图,要求学生读图,合作探究:
1、本区最重要交通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2、本区城市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3、了解省会城市面貌特点、城市定位吗?为什么这样?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巩固前面归纳的读图对比分析法。
活动10【活动】任务三:了解东北的城市、交通分布特点及成因-2
出示海尔滨街景组照,问:哈尔滨城市面貌有何特点?成因?城市地位?原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认识地理位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11【活动】任务三:了解东北的城市、交通分布特点及成因-3
介绍哈尔滨冬季太阳岛三去处:冰雪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雪雕博览会、极地馆,思考—为何这里冰雕雪雕能长时间保存?极地馆动物的共同特征?为何这里的极地动物这么活跃?要学生思考其特色鲜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问题。
活动12【讲授】任务三:了解东北的城市、交通分布特点及成因-4
介绍哈尔滨细菌部队遗址,让学生了解: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强壮自身实力。培养正确的是非观,认识到个人努力和民族国家命运的关系。
活动13【活动】归纳总结
利用思维导图,和学生一起归纳人地关系的相互影响,明白:区域经济和人民生活总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人类活动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区域合作需要优势互补。巩固回顾相关知识,建构知识联系,培养训练学生综合分析思维。
活动14【活动】补充及练习
出示长春、大连的图片,了解这两城市的城市智能及与环境的关系。本部分作为机动部分,时间充分就完成。扩充知识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活动15【作业】作业布置
自行复习本课,重新熟悉课本,准备下节课前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