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15: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学习目标
结合语句,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理 解事件的重要意义。
02
拓展视野,了解我
国载人深潜、载人 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03
浏览课文,训练阅
读速度,把握主要
内 容 。
01
第一课时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水中神兽。中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命名“蛟龙号”,
寓意蛟龙人海,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索海洋奥秘的精神。
国之重器的命名原因
鲲龙
蛟龙
北斗
名称
寓意
“鲲龙”AG600(大型水陆 两栖飞机)
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取“蛟龙”入海,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
天问一号
“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寓意探究科 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嫦娥工程(中国探月工程)
源自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的形象表达了 古人对月球的崇拜与向往。“嫦娥工程”的命名寓
指中国人民千年来的飞天梦,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登上 月球的向往。
国之重器的命名原因
背景介绍
2014年,作者随同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前往太平洋进行
科学考察,走进一线,深入生活,以生动的文笔、传奇的故事, 再现了我国研制“蛟龙号”的风雨历程,讴歌了华夏儿女建设 海洋强国的奋斗精神。
同时,昭示了人类只有不屈不挠探索未知世界,征服一个 个极点,才能不断发展。
检查预习 jiāo 蛟龙 mò 蓦然 xí 突袭 chōng 憧憬 chù 矗立 hóng 宏图
pán shān
蹒 跚
zhǔ
瞩目

淋漓尽致
lán
波澜起伏

劈波斩浪
huì
绘声绘色
hàn
浩瀚无际
chú
踌躇满 志
检查预习
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活动1:运用浏览的方法,了解全文概貌。
限时浏览,圈画出文中对划分层次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据此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段落层次 主要内容 关键性语句 第一部分(第1-4段) 探海背景 ①古往今来 … ②蓦然,定格于
……
第二部分(第5-10段) “蛟龙”就位 ①公元2012年6月24日清晨… ②对了! ③中国“蛟龙”来了! 第三部分(第11-20段) “蛟龙”探海过程及 海空“对话” ①这一天 …… ②而这时候 … 第四部分(第21段) 抒发自豪 ①好啊! ②无不为这伟大的壮举感到骄傲和 自豪!
活动2:拟写小标题,互相点评。
在完成段落划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为每一部分拟写一则小标题。
活动2:拟写小标题,互相点评。
第1-4段
深海的召唤
第11-20段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第5-10段
“蛟龙”来了
第21段
千古风流在此
活动3:深人文本研读细节,探究中国“蛟龙号”海试,“举国关注”"世界 瞩 目”的深层次原因。
特殊的意义: 深潜奇迹,中国壮举。
05
特殊的深度: 下潜至7000米,具备
到达全球99%以上海
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
力,潜水器技术先进。04
特殊的特殊的命名: “蛟龙”入海,
走向深蓝。
01
特殊的时间:
2012年6月24日, 海天连心。
02
特殊的地点:
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人来了。
03
课后作业:
(1)找出文中的成语和富有诗意的句子,摘抄积累;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世界深海潜水的发展历程。 关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和我国自主研发的潜 水器在国际上的地位。
活动1:细读文本,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它们在传达作者 思想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活动1:细读文本,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它们在传达作者 思想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当历史老人脚步蹒跚地走到了20世纪,深达1000米、
3000米、6000米的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 罗斯人、法国人、日本人的身影。
作者将历史进程比喻成老人的脚步,“蹒跚”一词更将历史发展的曲折特
点人格化,委婉地表达出"20世纪初,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和 日本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这一事实,流露出中国人心中深深的遗憾之 情,为下文中国探海后来居上蓄势。
活动1:细读文本,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它们在传达作者 思想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第6段:2009年的1000米、2010年的3000米、2011年的5000米深
潜海试一步步成功之后,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7000米载人 潜水器工程项目,迎来了冲击设计极限的海底试验。
从2009年到2010年到2011年潜水的深度,到2012年的7000米,
以及“冲击极限”一词,可见敢于挑战、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活动1:细读文本,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它们在传达作者 思想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第10段:我们英雄的海试团队劈波斩浪,按计划在这片海域开始了
一次又一次地深潜试验。
“劈波斩浪”“一次又一次”描述出了海试团队的艰辛和
坚持,体现出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的执着。
活动1:细读文本,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它们在传达作者 思想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第12段: “太好了!这太有意义了!我们已经作好了充分准备,
保证完成任务!”
潜航员们信心十足,展现了其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热爱
祖国的伟大精神。
第13段: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潜水器。
“微笑”体现出他们从容、乐观的心态。
活动1:细读文本,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它们在传达作者 思想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第5段:大海如同一个情绪善变的孩子,时而风雨交加,
时而电闪雷鸣。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海比作情绪善变的孩子,生动形
象写出海上天气的多变,为后文写“蛟龙”入海作铺垫。
活动1:细读文本,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它们在传达作者 思想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第5段:一艘标记着“向阳红09号”的中国科学考察船迎风破浪,如定海神针
般地停在预定海域,她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上,高高矗立着一台类似龙门吊的 设备,伸出两只长长的手臂,怀抱着红白相间的小鲸鱼一样的机器。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向阳红09号"比作定海神针,写出其
沉稳,衬托出工作人员的沉着冷静;把"蛟龙号"比作小鲸鱼,生动形象地写 出它的样子,并看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怀抱”准确生动,富有情感。
活动1:细读文本,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它们在传达作者 思想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第8段: “蛟龙号”海试团队于2012年6月3日由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启航,
穿过长江吴淞口,踌躇满志地奔赴西太平洋,奔向那片遥远而亲近的海域。
“踌躇满志”“奔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团队的豪情、自信;从“遥远”
和“亲近”可见地理位置虽远,但心理距离短,也体现出团队的自信。
活动2:探究“上天人海,共创伟绩”这一壮举所彰显的伟大意义。
浏览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用大篇幅的文段详细介绍“海天连心,互致祝”的目的。
活动2:探究“上天人海,共创伟绩”这一壮举所彰显的伟大意义。
浏览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用大篇幅的文段详细介绍“海天连心,互致祝”的目的。
“海天连心,互致祝福”的壮举,宣告了中华民族千百年
来邀游天地,探索未知梦思的实现;承载了“龙”的传人未尽的向 往和期待;彰显了中国人对宇宙空间和自然探索水不业步的豪情。 作者饱含深情地记录这一次“对话”,代表着华夏儿女从此以 后,天官有仙客,人海似蛟龙。这一次海天“对话”的成功,
是勇敢的宣言,是科学的腾飞。
活动3:抓住“华夏大地”“华夏子孙”"华夏儿女”等关键词,深 刻领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无比自豪的感情。
作者运用这些饱含自豪和骄傲情感的词语,热情讴歌了中
国载人深潜壮举的伟大精神:这是献身祖国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是 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的爱国情怀;是踏实钻研、 一丝不苟、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挑战极限、敢于冒险、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畏 勇气。作者在文中真情流露,力透纸背,讴歌了华夏儿女建设 海洋强国的奋斗精神,振奋人心,鼓舞斗志,传达出中国人民 “胸怀大海,走向世界”的胸襟和胆魄。
文章以生动的文笔、传奇的故事、深远的意境,
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实现 深潜新纪录的历程,真实地再现了海洋人顽强拼搏、 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实现了对载人深潜精神内涵 的文学表达,讴歌了华夏儿女追逐建设海洋强国梦 的时代精神。
课堂小结
“蛟龙”探海
对海洋的向往
“蛟龙”入海
创新深潜记录
科技强国 不断探索
课堂小结
成 功
对 接
神舟九号
神舟飞天
天宫一号
天 接
海 相
名称
寓意
“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
“北斗七星”是指引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寓意 着光明与方向。
“祝融号”火星车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
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祝融”的命名寓意着点燃
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持续探索和 自我超越。
“鸿雁”(卫星星座 通信系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 亲之情。“鸿雁”的命名正寄托了“鸿雁传信、永不失
联”的美好愿景。
“悟空”(暗物质粒子 探测卫星)
寓意它正如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可以在茫茫 太空中,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 分布规律。
课后作业:
班级内要举办“中国载人航天”和“中国载人
深潜”发展成就的墙报展览,请结合课文内容 和课外资料,绘制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