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四月月考试卷
语 文
(试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30分)
学校开展“丝路探幽”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半是丝路半是绸,古今ní cháng竞风流。”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张骞出使西域、玄奘求取佛法、班超投笔从戎……他们chóu chú mǎn zhì,长途跋涉,带来了丝绸之路的繁华。从夏商周残留的纺织品纤维到春秋战国的服饰用料,从隋唐的冠帽到宋元的流行服饰……直至今日,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丝制品,无不说明中国丝绸自出心裁,独领风骚。
丝绸之路凝结着中国古人的智慧。长期以来,中国经由丝绸之路与沿线其他国家开展了各种经贸活动。从西汉时期至明代,几千年来,丝绸之路孜孜不倦地沟通着中西互利共赢的经贸往来和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展现了开放包容的胸襟与和平合作的丝路佳话。如今,丝路故事仍在讲述。近年来,我国与( )一带一路( )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还开展了各种项目合作。这些举措使沿线国家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2分)
ní cháng chóu chú mǎn zhì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4分)
【风骚】fēng sāo ①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后泛②指风情;③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甲】直至今日,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丝制品,无不说明中国丝绸自出心裁,独领风骚。( )
【乙】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画线句的句子主干是“丝绸之路凝结智慧”。
B. 语段中“开展”“交流”“活动”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名词、动词。
C. “互利共赢”“互学互鉴”“开放包容”“求同存异”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D. 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双引号。
2.字音字形。(3分)下面是某同学为义卖品写的推荐语,对加点字读音或字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大家光临我们的展区,这里有琳琅满目的图书:精典的文学名著、有趣的动漫读本……有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奔驰的骏马、憨厚的小熊……各个自出新裁,别俱一格。所有商品一律打折销售。
A.“泥塑”的“塑”读“suò”,“憨厚”的“憨”读“hān”。
B.“惟妙惟肖”的“肖”读xiào,“打折”的“折”读“shé”。
C.“自出新裁”的“新”应写为“心”,“别俱一格”的“俱”应写为“具”。
D.“精典”的“精”应写为“经”,“奔驰”的“驰”应写为“弛”。
3.词语辨析。(3分)依次填入文中a、b、c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知史以明鉴,察古以晓今。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紧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各大博物馆a ,纷纷推出了新颖有趣的活动。人们可以在乐山市博物馆挖掘汉代崖墓形制元素,在峨眉山博物馆探寻儒、释、道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b ,在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体验竹纸制作技艺,在铁道兵博物馆了解铁道兵的奋斗历程和他们c 的英雄事迹……
A.异想天开 源头 可歌可泣 B.别出心裁 渊源 可歌可泣
C.别出心裁 源头 顶天立地 D.异想天开 渊源 顶天立地
4.语法。(3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④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中,“回顾”是副词,修饰“源远流长”;“美好”是“精神境界”的定语。
5.病句辨析。(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大中考》第21页第5题)
A.1991年,邹平丁公遗址发现了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入选“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在此地发现的“陶书”,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约800年左右,引起国内外轰动。
B.“兵家鼻祖”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扬名海内外。在滨州,很多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孙子文化校本课程。
C.通过滨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黄河河道变迁图”,让我们知道在古代南到博兴北到无棣都曾有过黄河故道。
D.“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今山东滨州人,魏晋时期数学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著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
6.文学文化常识。(3分)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尚礼。席地而坐,离席站立,“避席”表敬意;“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示敬意。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离别赠言,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往往不抒发作者的情志或心怀。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
D.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7.语句衔接。(3分)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的劳动教育让人终身受益。要实现劳动育人目标,就要上好每一节劳动课 ,
, , ,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
②好的劳动课注重实践,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③一堂好的劳动课,还要注重教育效果
④上好劳动课,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⑤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A..④③①②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④③①⑤②
8.名著阅读。(3分)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B.《水浒传》在结构上采取先合后分的单线结构,顺时叙述。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以梁山好汉为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水浒传》用的是古代白话,堪称中国白话文学的里程碑。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窗外”为题的现代诗文, 回答9-11题。
窗 外
谷 静
(1)经过一日雨、一夜风,雾霾尽散,窗外再看不到穿短袖的人,夏天总算赶在来暖气之前彻底走了。空气清清爽爽的,林立的高楼央缝里的天也蓝得清透高远,连那银杏叶子也认认真真黄亮起来了。
(2)我起身走到窗前,看那棵银杏。它满树扇形的叶子都已转黄,只有叶柄还略带一点绿色,阳光下黄得灵动,美得炫目。一阵微风,那些小黄扇子就翻动起来,跳起一场盛大的舞蹈。我贪恋它的金黄,却只在每年十一月的十几天才关注到它,其他三百五十天,在我看不见的时候,它的生命也在默默延展吧 而它盛大的舞蹈,也不是为了悦我眼目吧
(3)和它比邻而居的本来是一棵玉兰,正对着我书房的窗子。收房的时候,玉兰花正像一个个白衣仙女在枝头玉立,我着实欢喜了一阵子。因为窗外有玉兰花白如玉,更因为今人多以“辛夷”为玉兰的别称,我就不辨真伪地记下了。谁知就是这一年夏天,一场狂风暴雨摧折了它,眼瞅着它挂水多日,也没能像贾平凹的“小桃树”一般再灼灼地开出花来。原来世间无情的生命,是要遭遇更多无常的。
(4)后来工人又在窗外栽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每年春天都开粉白的花,夏天结青的果子,果子不待变红就被孩子们用各种办法打掉了。树下和台阶上,经常有啃过一口的青果子。想来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可以碰到一个甜的,一个一个地、一年一年地,都没有如愿,但他们依然年年盼望着一颗甜的果子。
(5)我一直不太习惯高的楼层,喜欢抬头见绿,旧家在民心河边,住七楼。民心河刚修好的时候,我跟同住河边的朋友开玩笑:以后我就摇着船去你家串门了。但终归是一个玩笑,民心河里的水时有时无,船是行不了的。但河边的柳树,却总把第一缕春色送到我眼前。
(6)厨房的窗正对民心河,东西两个方向都可以看很远。早晨拉开窗帘,就能看见窗外绿柳披拂,绿柳间还有绒花树,一年里好几个月都举着满树粉红的小伞,茸茸的,柔柔的,轻云一般。后来才知道,绒花树又叫合欢树。就是史铁生用以纪念母亲的树。但这,是我搬家以后才知道的,所以很是遗憾,感觉当年在绒花树上错过了很多故事。
(7)周末总是悠闲一些,做饭的时候抬眼看见好景致,就停下来观赏:晴天的傍晚,橘色的夕阳染红满天云霞,也把橙色铺在河面, 闪闪的,夺了绒花树的光彩;烟雨蒙蒙的时候,于柳树最相宜,河面上的雨雾和朦胧的柳烟,总让我疑心到了江南。那时候我还很年轻,忙着在这个城市扎根,忙着照顾家庭和孩子,时间总是不够用。只有这时候,才感觉时间慢下来,心也柔软下来了,像柳烟,像绒花,像个女子。
(8)因为柳树和绒花树,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跟土地的联系,这让我踏实。所以后来选这套房的时候,我选了二楼。
(9)在那个最冷的冬天,我就坐在客厅宽大的窗子下,无遮无拦地晒着阳光:想象车都趴在马路上,人都猫在窗子后面,等春天。终于等到迎春看似干枯的枝条爆出第一瓣鹅黄,等到夹竹桃、海棠也都开出红艳艳的花来,整个世界都活起来了:街上响着恼人的汽车喇叭声,黄衣的外卖小哥儿一手拎着袋子一手举着电话奔跑,穿校服的孩子飞一样地骑着自行车。
(10)转眼就到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时节,不开花的玉兰和没有经秋的银杏辨识度很低,远远看去,只是混在众树里面的一片绿色而已,整个夏天,窗外就是那么一团一团的绿。也就是这些无意辨识的绿,把昂扬的生命力送至眼前,流进心里,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给人慰藉,带走疲倦、焦灼和胆怯。
(11)去年叶落的时候,我在阳台上眼看着一个工人骑着三轮车停在树下,然后用一根竹竿轮流敲打两棵银杏,然后把打落的叶子收到他的三轮车上准备拉走。我在窗子里喊:“师傅,别打了,多好看。”他却什么都听不见。我明白,位置不同,世界就不同:于我,片片金黄是银杏的盛装;于他,片片金黄就是片片麻烦。
(12)许多植物都是春秋两季才色彩斑斓,夏天都一样绿着,忙着吸收天地精华,然后在秋天或者来年春天,幻化出独特的美丽:或者在春日的娇艳里喧闹欢腾,或者在秋天的斑斓里安忍沉稳。周而复始地,把生命的荣枯展示给我们看。
(13)我的心一阵悸动,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都是夏天窗外团团的绿,正酝酿着一场辉煌盛大又安静的舞蹈吗 周而复始,永不谢幕。
9.欣赏插图,回答问题。 (10分)
(1)请根据原文叙写的顺序为下列三幅插图排序并为C图取名。 (5分)
排序:
(2)C 图对应的文章内容是否可以删去 请说明理由。 (5分)
10.散文语言耐人寻味,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5分)
想来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可以碰到一个甜的,一个一个地、一年一年地,都没有如愿,但他们依然年年盼望着一颗甜的果子。
11.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末段划线句“不都是夏天窗外团团的绿,正酝酿着一场辉煌盛大又安静的舞蹈吗”的理解。 (5分)
)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湖(二)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明人小品十家·袁中郎小品》,有改动)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梅花为寒所勒 为:被。
B.皆在朝日始出 始:开始。
C.止午、未、申三时 止:同“只”。
D.安可为俗士道哉 安:怎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14.分别找出能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句子和描写月景的句子。(5分)
四、诗歌鉴赏(9分)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5.下列四项对诗歌的评价,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的意思。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翩跹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魅力。
16.你认为诗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能够表现出黄四娘家的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名句默写。(7分)
17.学校开展经典诗文朗诵大赛,请你帮助主持人完成串词
要求:①在前3位选手的串词中填上恰当的诗句,必须是将要朗诵的诗文中的句子。②参照前3位选手的串词;为第4位选手写出完整的串词,他朗诵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1)人生曲折,不言放弃。生活难免有磨难,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一直走下去,一定能看到光明。接下来,请欣赏1号选手为大家朗诵陆游的《游山西村》。
(2)春夏秋冬皆是景,诗意永驻我心间。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琅琊山春夏花开芬芳,枝繁叶茂的景象;刘禹锡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抒写内心的豪迈情怀;岑参用“忽如一夜春风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新奇比喻,描绘出边塞冬天特有的美妙意境。接下来,有请2号选手为大家朗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3)品读诗文名句,感悟家国情怀。从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中,我们领略到他以天下为念的胸襟。接下来,有请3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8分)
18.在劳动周主题活动中,学校拟邀请大国工匠做报告。作为学校记者团成员,你获得了采访大国工匠的机会。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采访任务。
大国工匠李工: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打磨、测试,总结出“一枪三焊”操作法,攻克了一系列难题。2020年完成世界首个钛合金高铁转向架的试制工作,为我国高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2022年完成新型动车组转向架的试制工作,为新一代动车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国工匠竺工:桥吊是码头上最大最高的机械设备,操控千吨的桥吊,抓起庞大的集装箱,准确放在指定位置,误差不超过2厘米。看似简单的一抓一放,在49米高的驾驶室透过玻璃向下看,集装箱上的4个锁孔就像针眼一样小,其难度如同高空“穿针引线”。
大国工匠郭工:出土的文物,有的断成了好几部分,有的碎成了好几百块,有的严重氧化,根本看不出原貌。文物修复,需要在每一块碎片上仔细寻找线索,并且严格按照原始痕迹把碎片拼接起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在40多年中修复文物6000余件,更为不易。
任务一:确定采访主题
(1)请结合材料拟写一个采访主题。(4分)
任务二:准备采访问题
(2)请从三位大国工匠中选择一位作为采访对象,提出一个采访问题。(4分)
七、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
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或讲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阐述观点,亦或……
要求:①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