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乐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经历了无数次的爬山越lǐnɡ① ,每一次都仿佛是对自我意志的极限挑战。山间的风景虽美,却也伴随着困难与疲惫。偶然间,一位路人的简短话语,让我从中听出了言外之意,那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坚持的赞美,让我深感自己之前的种种努力与付出,即便是那些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瞬间,也汇聚成了前进的力量。
我慢慢xǐnɡ② 悟,原来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目的地的辉煌,更在于沿途的风景和那份不言放弃的精神。面对前方的未知与挑
战,我不再畏惧那些看似厚道的困难,而是将它们视为成长的垫脚石。每当我感到fán zào③ 不安的时候,我总会寻一处安宁之所,静静独处,诘问自己是否真的准备好迎接明天的太阳,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言外之意 B.微不足道 C.厚道 D.诘问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④无他, 。(欧阳修《卖油翁》)
⑤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木兰诗》)
⑥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⑦韩愈在《晚春》中用看似揶揄实则赞许的方式来写花草树木对春天的留恋的诗句是: , 。
⑧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因听到《折杨柳》而生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孙犁,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C.旧时江浙民间有在正月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所以阿长在那天把冰冷的橘子塞给“我”。
D.《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王安石,字永叔,号醉翁,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女性人物的形象,下面名著片段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3分)( )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 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A.《骆驼祥子》中的虎妞 B.《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
C.《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 D.《朝花夕拾》中的沈四太太
7.根据你的阅读经验,结合名著特点,为《骆驼祥子》选择一种适合的思维导图样式,并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说明选择的理由。(2分)
(二)现代文阅读
春天的味道
周钰姣
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②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 ”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
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
⑤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
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粑粑。”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消失,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
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 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
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
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粑。
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顺着錾路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
越浓。
沥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除了嫩嫩的茎和叶,清明草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不用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
“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
当年,外婆照顾着家中每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三种各具风味的清明粑:苏麻、花生、芝麻、冰糖粒混在一起的甜馅,花生粒、肉丁、盐菜碎炒制成的咸馅,还有直接把绿色的糯米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的无馅。蒸好的清明粑褪去了葱绿,变成了深沉的橄榄绿。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甜馅糖汁黏稠,甜而不腻;咸馅鲜香滑嫩,令人胃口大开;无馅料的,淡淡清香在舌面徐徐洇开,从舌尖到舌根,袅袅升起一股清甜,久久不散。原来,没有馅料的参与,清明草的香味更加纯粹、醇厚。外婆看着我,眼睛笑得弯弯的……
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粑,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
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粑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
“什么味道呀 ”我笑着问。
儿子嘴里塞得满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
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
“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
(有删改)
8.本文写“我”与外婆的事情,下列不符合文章内容的是(3分)( )
A.外婆教“我”如何辨认清明草 B.外婆教“我”如何采摘清明草
C.外婆用清明草给“我们”做清明粑 D.外婆看着“我”做清明粑
9.现实与回忆交织是本文在叙事方面的一大特点,下列对此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叙述“我”与孩子的事情中嵌入“我”与外婆之间的事情,使现实与回忆交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B.“我”与孩子们的互动让“我”想起外婆与“我”的互动,体现了外婆对“我”的影响之深。
C.外婆曾经能做各种口味的清明粑,三十年后的“我”为孩子做清明粑,外婆的技艺传承不理想。
D.“我”与外婆之间的事情和“我”与孩子之间的事情,两种相似经历和情感的穿插叠加,更加凸显了爱的传承。
10.本文题目为《春天的味道》,且文中也多次提到“春天的味道”,请谈谈你对这一“味道”的理解。(4分)
11.在探究本文主旨时,小组内的同学们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有人认为是表达对外婆无尽的思念。你赞同哪一个观点 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英雄”老楚
王樑稳
①天刚亮,出租车司机老朱习惯性地向后视镜里扫了自己一眼,然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就在老朱的车子要离开主干道的时候,小卢的招手把他拉了回来。小卢没想到,正是这次招手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②作为一个搞创作的,小卢有讨故事的习惯,也就是喜欢和人闲聊,“借”点灵感。但是对于眼前这个有些秃顶、油光满面的中年男人,小卢并没有任何兴趣。小卢报了地址,就没再和老朱搭话,想躺着补一会儿觉。
③老朱听见那个地址,便做好了和这个冷漠的年轻人聊聊天的准备,因为那个地址需要两个小时才能抵达。后视镜里的那个满脸愁容的年轻人,让老朱联想到了不好的事情,那个地址是郊区的一条大河。老朱按捺不住了,他发了声:“你是不是遇上什么难事了 我姓朱,咱们聊聊,也许我能给你提点建议 ”老朱打破了车内死一般的寂静。小卢根本没有听他在说什么,只是不悦地睁开眼睛,丢下一句:“师傅,我不想说话,让我睡会儿可以吗 ”
④老朱却仍有些放不下心,他点了点头,接着试探道:“三香河是个好地方,风景挺美的,去见人吗 ”小卢彻底被惹恼了,他掏出风油精猛地吸了一下,脑袋被冲得有些刺痛,然后不耐烦地说:“我是个编剧,那里有个片场,我去赶场!行了没 让我睡会,好吗 楚师傅!”老朱听到这话,反倒开心了,他哈哈大笑:“是我不对,我还以为你要寻短见呢!我不姓楚啊,姓朱,朱元璋那个‘朱’。”老朱爽朗地笑着。
⑤小卢又吸了一下风油精,然后察觉到了什么,他收敛了口气里的不悦,问道:“你为什么会觉得我要寻短见 ”老朱听见这年轻人搭上了自己的话茬,便接着说:“是这样,曾经有个和你差不多岁数的小伙子,也是这样,上了车就睡觉,不理人,让我载他去三香河那一带。谁知道,他一到那里就要跳河,我就把车一横给他拿下了。后来他告诉我,他跟人家做生意,被卷了钱,想轻生!”说到动情处,老朱甚至拍了一下方向盘。
⑥“然后,我为了救他,把他锁在车里,报了警,他在关门前给我踹河里去了。我老朱游泳不好,差点把我送走,好在最后警察来了。你不信 你看看车门上的撞痕!”小卢这才看见右车门上有明显撞击的痕
迹,他摸了一摸,觉得血冲上了脑门。
⑦“500,我被人赶下去游了趟泳,还赔了500!但是人没事就好!”老朱比着一个“五”,然后哈哈大笑了起来。故事,故事啊,小卢的脑门开始冒出汗。他靠在老朱的座椅上,接着说:“楚师傅,没想到,你遇到的事还不少!”
⑧“嗯!还有一次,我午夜跑车,拉了个年轻姑娘,小姑娘看起来也就20出头,一上车连地址都不说,只顾着打电话。我隐隐听见手机那头是个年轻男孩的声音,那姑娘不停地骂着,吼着,给我都吓一大跳,然后你猜怎么着 ”老朱生动地比画着,小卢听得入了迷,问道:“怎么着 ”
⑨“刀!那女孩抽出了一把刀,她吼着一个地址,说要过去找那男孩算账!”
⑩“后来呢 那女孩真去了 ”小卢拿出风油精又吸了一下,顿时困意全无。“那哪能啊 我报了警,然后摁住了她,直到警察来之前,我可一刻不敢松开,你看!”正好是一个红灯,老朱停住了车,掀开了右臂上的衣服,一条像蜈蚣一样的红彤彤的伤痕趴在老朱的胳膊上,小卢愣住了。
“那姑娘一刀给我来了个通透,28针!还好姑娘最后也没事,被家人带回去了。这得亏让我给遇上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小卢此刻意识到,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出租车司机,即将成为自己笔下的“英雄”。小卢接着说道:“楚师傅!那……”话音未落,老朱的声音就插了进来:“啥楚师傅,我姓朱,叫我老朱就好!”小卢把风油精塞回口袋,又全神贯注地提出了好几个问题。
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在老朱的故事里磨光了,小卢下了车,递给老朱钱和自己的名片,说老朱有一天会打这个电话的。看着小卢远去的身影,老朱心想自己或许又做了一件好事,笑呵呵地发动了汽车。
一年后,电影《出租车司机》上映了,几乎是全国轰动。老朱认出了电视上的小卢,此刻的他容光焕发,在镁光灯前滔滔不绝。小卢说很可惜,自己没能记下那位出租车师傅的名字。老朱有些后悔,咋就没告诉他自己的全名呢 这样子,自己也可以好好出一把风头了。
老朱到车上寻找那张名片,可越急它就越是找不着,老朱有点懊恼,他觉得这比一整天没单跑还可惜。后来他就不再关心这件事,照样是风里来雨里去地跑着出租。
一天,休息厅的电视机开始播放《出租车司机》,老朱和工友们来了兴趣,全神贯注地看完了整部影片。老朱有些异样的神色,这电影里的故事几乎和自己身上的一模一样,只不过饰演“自己”的那个男演员英俊潇洒、气宇不凡,故事的最后他还开了自己的出租车公司,娶到了一个漂亮的
妻子。老朱看了看自己满是汗渍的工作服,心里五味杂陈。
老朱突然觉得有什么东西硌着自己,一摸原来是那张小卢的名片,老朱笑了一笑,犹豫了那么一两秒, 。
他认认真真整理了一下领子,然后对着后视镜,学着电影里“老楚”那样向自己敬了个礼,然后发自内心地笑了。汽车发动了,老朱的身影涌入了人海和车流,就像电影的最后一幕。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12.本文写了众多人物,下列选项中老朱未帮助过的人物是(3分)( )
A.搞创作的小卢 B.轻生的小伙子C.冲动的小姑娘 D.电影里的“老楚”
13.文中“风油精”多次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体现了小卢的心理变化。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卢“掏出风油精猛地吸了一下”——不耐烦,想休息一会儿。
B.小卢“又吸了一下风油精”——收敛不悦,老朱的话让他好奇。
C.小卢“拿出风油精又吸了一下”——困意全无,因为不能赶到片场。
D.小卢“把风油精塞回口袋”——全神贯注,被故事深深地吸引。
14.请联系上下文,运用合理的想象与推测补写文中横线处的内容。(2分)
15.文章为什么用《“英雄”老楚》作为标题 请从老朱、小卢、作者三个角度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弓手者,善射且精矛,武艺高强,人皆敬畏。然其技艺之精,非止于武。尝遇窃者于市,贼亦善击刺之术,与弓手相峙。弓手不遽①与斗,反邀其于兵尉马前较量。贼心动摇,以为弓手怯也,遂大意。弓手趁机疾出,一矛刺之,贼立毙。人皆叹其智勇。
又,弓手亦通书画之道,每有余暇,则挥毫泼墨,自成一家。其画,或山水,或花鸟,皆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书则工楷草隶,各有风骨,人皆以得其墨宝为荣。
弓手之技艺,非一日之功。自幼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终成大器。其事迹传于乡野,人皆称颂。
(选自《艺者传·弓手篇》,有删改)
【注】 ①遽(jù):急。
16.弓手在战斗中除了依赖箭术,还常常利用什么来取胜 (3分)( )
A.智谋 B.力量 C.速度 D.防御
17.《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惟手熟尔”的道理,那么本文告诉我们要磨炼精湛的技艺又该怎么做呢 请从原文中摘抄一句话来回答。(4分)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9.诗人于村夜赏景,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下列对诗人心情变化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孤独→悲伤 B.孤独→惊喜 C.悲伤→凄凉 D.惬意→惊喜
20.请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所展现的画面。(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班级开展了以“平凡大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内容,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爱和善良超越一切,又能把一切激活 ②即便是巨大的成功,也是自私的 ③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④相反,如果以爱和善良为目标,文化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 ⑤都会因为这个隐藏的光源而晶莹剔透 ⑥没有爱和善良,即便是勇敢的理想,也是可怕的
A.③①⑥②④⑤ B.①⑥②⑤④③ C.③⑥④②⑤① D.①②⑥④⑤③
22.下面是小语拟写的互帮互助倡议书,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①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优秀品质,唯有互相关怀,善良之花才会长开。②为此,我向同学们发出如下通知:
③(一)当同学遇到困难时,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同学渡过难关。
④(二)在学习中,应多与同学分享和交流心得体会。
⑤(三)诚信处事,真诚做人,成为对社会、对身边人有益的人。
⑥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一个和谐融洽、互帮互助的优秀班级吧!
⑦倡议人:小语
⑧2024年3月9日
23.你的邻居李爷爷第一次在网上买票,结果买错了,需要退票,他寻求你的帮助。请你根据下面的步骤图,帮助他完成退票。(6分)
爷爷,您先① ,然后点击“取消订单”,在要取消的订单中② ,点击“确认退票”。最后退票的金额会③ 。
五、写作能力(60分)
24.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许多的故事,让我们记忆中许多难忘的时刻变为永恒。它给你的也许是惊喜与快乐,惭愧与难堪,失意与痛苦,误解与苦恼……总之,它承载了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成为我们人生永久的怀念。
请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
(1)尽量将故事写完整。
(2)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3)要写出当时的感受。
(4)500—600字。答案:
1.略(5分)
2.①岭②醒③烦躁(4分)
3.C(3分)
4.(10分)①谁家玉笛暗飞声
②明月来相照
③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但手熟尔
⑤鸣啾啾
⑥马上相逢无纸笔
⑦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⑧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D(3分)
6.A(3分)
7.(2分)答案:(示例)我选D。祥子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忍的精神,他省吃俭用,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一起一落”)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化为泡影。(“二起二落”)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三起三落”)采用抛物线式思维导图,可以形象直观地体现出祥子一波三折的坎坷命运,抛物线的跌宕起伏也契合了“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
8.D(3分)
9.C(3分)
10.(4分)答案:(示例一)“春天的味道”是指清明粑的味道。清明粑由清明草制作而成,清明草是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是春天独有的一种味道,因此,“春天的味道”就是清明粑的味道。
(示例二)在春天,可以采摘清明草的季节里,有“我”与外婆、孩子们与“我”相处的美好回忆,清明粑蕴含了春天的味道,也蕴含了这些美好的回忆。因此,“春天的味道”也指在春天这个季节里,对这份特殊的爱的回忆与传承。
11.(4分)答案:(示例一)我赞同“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的观点。文章开篇描绘了春天野菜遍地、生机勃勃的景象,主体部分不管是外婆带着“我”采摘清明草,还是“我”带着孩子们采摘清明草,都是在美好的、灿烂的春天里进行的。加之文章结尾段再一次提到“春天的味道”,深化了这一文章主旨。
(示例二)我赞同“表达对外婆无尽的思念”的观点。文章在叙述“我”带领孩子们到郊外采摘清明草,制作清明粑的过程中,穿插回忆了外婆教“我”采摘清明草、给一家人做清明粑、吃清明粑的往事,流露出“我”对孩子们的爱、外婆对“我”浓浓的爱。其中,外婆教“我”采摘清明草、给一家人做清明粑,“我”教孩子们采摘清明草、给孩子们做清明粑以及“我”为外婆擦汗,孩子为“我”擦汗,都体现了爱与亲情的传承和“我”对外婆的怀念。
12.D(3分)
13.C(3分)
14.(4分)答案:(示例)于是那张名片飞向了路边的一个垃圾桶。(处理名片的方式符合前后语境)
15.(4分)答案:老朱角度:老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向小卢讲述自己的故事,但小卢的电影却美化了故事的主人公形象。当老朱发现自己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差距太大,于是放弃了出风头的机会,成全了小卢和人们对“老楚”这一英雄形象的期待。
小卢角度:在听老朱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反复喊他“楚师傅”,并且电影中的主角也叫楚师傅。当电影上映轰动全国时,镁光灯下的小卢却说“很可惜,没能记下那位出租车师傅的名字”。
作者角度:作者认为“英雄”指的是像老朱这样身上散发着英雄光芒的一群普通人。故题目中英雄加上了双引号,既是特指又是讽刺,社会总是埋没这样一群普通人,而故意创设一些虚假的英雄人物形象。
16.A(3分)
17.(3分)答案:自幼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终成大器。
18.C(3分)
参考译文:弓手,擅长射箭而且精通用矛,武艺高强,人们都很敬畏他。然而他的技艺之精,并不仅仅在于武艺。(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个盗贼,盗贼也擅长击刺的武艺,和弓手对峙。弓手不急于和盗贼争斗,反而邀请他到兵尉马前较量。盗贼内心动摇了,认为弓手胆怯,于是大意了。弓手趁机快速出击,用矛刺他,盗贼立刻就死了。人们都赞叹弓手的智勇。
另外,弓手也通晓书画之道,每当有空闲的时候,就挥毫泼墨,自成体系。他的画,有的是山水画,有的是花鸟画,都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书法则工于楷书、草书、隶书,各有风骨,人们都把得到他的书法作品当作荣耀。
弓手的技艺,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从小勤学苦练,好了还求更
好,最终才能有大成就。他的事迹在乡野流传,人们都称赞他。
19.B(3分)
20.(4分)答案: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21.A(3分)
22.(6分)答案:第②处,修改:将“通知”改为“倡议”。第⑤处,修改:将“对社会”和“对身边人”调换位置。
23.(6分)①打开购票软件
②打开购票软件
③返回原来的支付渠道
24.略(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