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江西省宜春地区高安市)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江西省宜春地区高安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3-05 12: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都德作者简介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课文背景课文背景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于法国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
敌忾,抗击敌人。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 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最后一课 3.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1.了解小说的要素,能根据情节划分段落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字词暖和 宛转 思量 喧闹
戒尺 气氛 诧异 懊悔
惩罚 祈祷 钥匙
踱 挟 哽nu?n huow?n zhu?nsī liangxuān nàojiè chǐqì fenchà yìào huǐchéng fáqí d?oyào shiduóxiég?ng多音字晃hu?nghuàng帖tiēti?tiè形似字捂焐旷矿摊滩瘫解词宛转——戒尺——诧异——懊悔——惨白—— 哽——(歌声、鸣叫声)抑扬动听。 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
使用的板子。惊奇、惊异。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
自恨不该这样。苍白、煞白。声气阻塞。 小说三要素:人物 情节 环境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默读·讨论·理解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最后一课 文 章 结 构开 端发 展高 潮结 局(1—6)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的见闻。 (7—23)韩麦尔先生
上“最后一课”的情景
小弗郎士 的转变 (24—29)韩麦尔先生
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自然环境普鲁士兵在操练 (7-10)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11-16)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的悔
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17-23)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气氛学生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今天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情景的不同教师平时今天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平时老师穿戴一般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情景的不同后排板凳平时今天一向空着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情景的不同小弗郎士的变化:天真贪玩、不爱学习无忧无虑的幼稚热爱法语热爱祖国害怕老师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韩麦尔先生: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工作不算认真,也不善于启发诱导热爱祖国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爱国热情启发人们把学习祖国语言和爱国联系起来中心意思:  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阅读24-29节,理解下列问题:指出与“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相照应的句子。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在刻画韩麦尔先生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告别祖国语言,所以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与“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相呼应。因为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语言、神态、动作。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念。1、在熟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一人扮演小弗郎士,一人扮演韩麦尔先生,一人扮演郝叟老头儿。每个角色分别做一种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说几句最能表达内心感情的话,其他同学评议。·感悟·1、注意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2、注意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3、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作 业: 请同学们设想: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