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统编八下语文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25年春八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壹
知识必备
贰
读懂文中的“鲲鹏”
叁
探究“鲲鹏”的形象
肆
目 录
感悟“鲲鹏”之哲理
陆
思考探究
柒
课堂小结
捌
实词迁移练习
玖
积累拓展
拾
体会“鲲鹏”之智慧
伍
视频中介绍的是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句式。
2.把握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办法;掌握文中鲲鹏的形象特点;体会与感悟庄子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3.了解庄子想像神奇、意境开阔、富于浪漫颜色的写作风格。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庄子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其中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等。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写作背景
本篇选自《逍遥游》。《逍遥游》为道家经典《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知识链接
庄子说《齐谐》是一本书,是一本记录奇闻异事的书。南怀谨师在《庄子讲话》中也说《齐谐》是类似《山海经》之类的古代方志书。而郭庆藩编著的《庄子集释》中的“疏”和“释文”都认为“齐谐”是一个姓齐名谐的人,《齐谐》是齐谐所著之书,“多记怪异之事,庄子引以为证,明己所说不虚”。
《齐谐》
北冥有鱼
北海,位于北方不毛之地。
本文是逍遥游的节选,题目是编者加的。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5分钟。
读懂文中的“鲲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tuán
kūn
yé
xǐ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同“溟”,海。
大鱼名。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
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结构助词,的。
动词,成为。
表判断,是。
表修饰,链接状语和动词,不译。
翅膀。
悬挂。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击水,拍打水面。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旋风。
盘旋飞翔。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迁移。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介词,凭借。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代词,代大鹏。
这样。
组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尽头。
介词,用。
气息,这里指风。
代词,代大鹏。
重点实词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1)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冥者,天池也 天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击三千里 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
海水运动
迁移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
拍打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扶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头
(10)亦若是则已矣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
盘旋飞翔
旋风
重点虚词
①其正色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视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其
连词,表示选择
代词,代大鹏
(2)之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之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
介词,凭借
介词,用
①其名为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而为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
表判断,是
动词,成为
(5)怒而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修饰,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
北冥有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现象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冥”同“溟”,海
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3)南冥者,天池也 天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指长白山天池。
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古义:离开。
今义: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3.一词多义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气息,这里指风
气息
4.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志怪者也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怪异的事物
5.特殊句式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冥者,天池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省略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
省略主语“鹏”
“……者,……也”表判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去者也”
1.文章描绘了什么?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探究“鲲鹏”的形象
文章描绘了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文章可以分为三层:
前三句:鹏之外形(体型宏大)
中间四句:鹏的迁徙(气势恢宏)
最后四句:鹏眼看世界(天地苍茫,浑然一色)
2.“鹏”是怎样出现的?
鲲化为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几千里”极言鹏的背大得惊人,与上文的“鲲之大”相照应;“若垂天之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鹏的翅膀比作云,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鹏的形体之大。作者用想象、夸张的笔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鲲的自由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
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修辞手法。
4.作者笔下的“鲲鹏”有什么特点?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遮天蔽日,硕大无比。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气势磅礴,力大无穷。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志向远大,心向远方。
“去以六月息者也”
善假长风,借力高飞。
5.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需要借助海水运动和六月的大风。
6.奔腾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飘扬?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体会“鲲鹏”的迁徙智慧
感悟“鲲鹏”的哲理
7.本文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8.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知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说明人对事物的认知是有局限的。
9.既然人的认知有局限,那么浩大而奇特的鹏鸟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知也是有局限的。
你能从文中读出哪些人生的境界?
人生就如同鲲一样,需要不断地积累,只有条件充足了,人才会取得成就。
第一层:待风
要具有慧眼,要善于发现并把握机会,方向正确才可以达到理想的飞翔高度。
第二层:乘风
思考探究
通过一段时间的积蓄,人不断成长,并且在成长中不断产生自己的新思想,伴随着这种新思想的产生以及对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也就开始渐渐想要谋求独立,谋求发展。
第三层:背风
不再因乘风而狂乱,以一颗宁静的心进入永恒。
第四层:弃风
本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景象进行描写,表达了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都要有所凭借才能活动的观点,阐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课堂小结
鹏之背 → 不知其几千里
鲲之大 → 不知其几千里
北冥有鱼
第1层:描写了鲲、鹏的外形
第3层:作者仰观苍天 → 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第2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写作特色
(1)在想象中夸张。
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2)在想象中进行对比。
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穷发①之北,有冥海②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③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逍遥游》)
【注释】①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②冥海:传说中的大海。③斥鴳(yàn):一种池沼中的小雀,飞不到一尺高。
实词迁移练习
(1)翼若垂天之云 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扶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翅膀
悬挂
盘旋飞翔
旋风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
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上李邕
李 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笔下的大鹏形象:
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也表达了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的愿望。
积累拓展
有关大鹏的诗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李峤《海》)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