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25春人教八下语文情境课堂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4.2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25春人教八下语文情境课堂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16: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统编八下语文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杜甫
2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5年春八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思考探究
5
课堂小结
6
积累拓展
7
目 录
这首歌的曲调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与曲调相一致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探究竟。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疏通诗歌大意。
2.赏析诗句,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写作特点。
3.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面貌,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其人被称为“诗圣”。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
主要特点:1.篇幅可长可短。2.保留古乐府诗叙述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4.句式比较灵活,不讲求对偶,有五言、七言、杂言等体式。5.带以“歌”命名。
知识链接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
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点我
朗读课文
大家先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朗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与韵律;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整体感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chónɡ
juàn
chánɡ
ào
划分朗读节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qīn


理解诗词大意
八 月 秋 高 风 怒 号 , 卷 我 屋 上 三 重 茅 。茅 飞 渡 江 洒 江 郊 , 高 者 挂 罥 长 林 梢 , 下 者 飘 转 沉 塘 坳 。
多层茅草。
挂着,挂住。罥,挂结。
高。
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
南 村 群 童 欺 我 老 无 力 , 忍 能 对 面 为 盗 贼 。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 唇 焦 口 燥 呼 不 得 , 归 来 倚 杖 自 叹 息 。
喝止不住。
狠心。
如此,这样。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
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
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阴沉迷蒙的样子。
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被子。
战乱,指安史之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贫寒的士人。
高耸的样子。
八月秋深,狂风怒吼,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转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我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空中的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茅屋漏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是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自从历经安史之乱后,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子,广泛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安稳如山。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破败,我受冻而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谁的茅屋?茅屋在哪里?这是一座怎样的茅屋?
杜甫
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
破败不堪
细读感悟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拓展资料
2.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哪四幅画面?
秋风破屋
群童盗茅
屋破漏雨
祈愿广厦
3.在“秋风破屋”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秋风的 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秋风的动作“卷”不仅写出了风的迅猛,还便显出了茅草的动态。
4.“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一句中有哪些动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飞”—“洒” —“挂 ” —“飘转” —“沉”等一个接一个的动词不仅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画面,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形象地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状,茅草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灼之情,也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
5.在“群童盗茅”中群童为什么要偷盗茅草?
直接原因可能是因为生活穷困,用茅草
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
深层的原因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
灾难。
也有可能是出于调皮。
6.“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朗读第二段:
1.开始语势较平缓,“欺”“忍能”“呼不得”“自叹息”等词应重读,语速缓慢。
2.朗读时要注意体会诗内心的焦灼、无奈和痛心。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7.找出“屋破漏雨”中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描写了傍晚秋雨来临前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景象。
作用:渲染了一种昏黑阴冷的气氛;烘托了诗人暗淡悲惨的心情。
“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冷似铁”中“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很冷、很硬,并且破了,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作用:写出了诗人家里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的现实生活状况,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苦寒不堪。
社会环境: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8.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痛苦、难眠
朗读:本段由愤懑无奈转向悲凄愁苦。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9.长夜漫漫,作者失眠了。根据诗歌内容,推测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由眼前个人的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
朗读第四段:本段要读得激情奔放,铿锵有力。既有对理想难于实现的感慨,又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决心,更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感,要读得坚定悲壮,掷地有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朗读整首诗歌、品味四幅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秋风破屋
群童盗茅
屋破漏雨
祈愿广厦
焦灼怨愤
愤懑无奈
忧思痛苦
忧国忧民
个人
民与国
如何理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诗人表现了他那种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这是诗人,也是这首诗思想感情崇高、伟大的地方。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只是个人身世之慨,更有推已及人的博爱情怀。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
思考探究
这首诗从秋风吹破茅屋开篇,叙述了屋漏难眠、彻夜寒雨的悲惨困境,然后由己及人,想到战乱中的贫寒士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课堂小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祈得广厦
忧国忧民
秋风破屋,心苦痛惜
群童抢茅,无奈痛心
长夜沾湿,忧思痛苦
白天—风—自己
现实
理想
寒士
黑夜—雨
推己及人
写作特色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
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杜甫的一生:
积累拓展
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