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4天)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4天)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4 08: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4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春节临近,小宁想利用调味品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写”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家人作为祝福礼物。下列哪种调味品能帮他实现愿望(  )
A.食盐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
2.杭州龙井路是许多骑行爱好者的爬坡胜地,小明用非调速自行车选择两种路径骑行到山顶,如图所示为骑行的简易路线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斜面B骑行更省力
B.沿斜面A骑行更省功
C.两种线路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一定相同
D.两种线路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一定相同
3.如图为父子两人一起抬货物的示意图,F1、F2为父子两人肩膀所受压力。走在后边的儿子偷偷将货物从a位置移到b位置,则(  )
A.F1变大,F2变小
B.F1、F2保持不变
C.F1变大,F2变大
D.F1变小,F2变大
4.小科在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制出了美丽的“金属树”。其方法为向两个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分别滴入2mLCuSO4溶液、AgNO3溶液,再放入锌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得到“铜树”说明Cu比Zn更活泼
B.得到“铜树”过程中,观察到大量气泡
C.得到“银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AgNO3=Ag+ZnNO3
D.将Zn片换成Fe片也能得到“铜树”和“银树”
5.小科将装有水和乒乓球的纸杯在一定高度静止释放,下落到达地面后,现象如图所示。乒乓球静止释放时与反弹到最高点时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动能变大
B.乒乓球重力势能变小
C.乒乓球机械能变大
D.该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6.下列科学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若向肺动脉里灌水,水最终会从上、下腔静脉中流出
B.图乙:植物生长素向光侧比背光侧分布多
C.图丙: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最后加碘液后,叶片遮光处变蓝色
D.图丁:该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④→③→②→⑤
7.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分别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的是盐酸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将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大于7,该溶液是碱溶液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8.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中含的消化酶对脂肪分解起促进作用
D.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9.一次聚会中,小科看到餐桌上一个自动拾取牙签盒很有趣,如图甲所示,当按下顶上的圆柱体按钮,松手时,一根牙签就从盖子上的一个小孔中冒出,于是他拆开发现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中杆AOD可看作杠杆,当按下按钮时,D处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B.当按下按钮时,按钮作用在B点使杠杆绕着O点逆时针转动
C.当松开按钮时,D点处受到向上的力,使A端翘起将牙签送出
D.将牙签送出时,杆AOD相当于费力杠杆
10.如图甲所示,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将等质量的铁粉、镁粉和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得一段时间内密闭容器内压强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①对应的反应为铁与稀硫酸的反应
B.曲线②对应的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
C.曲线②对应的反应生成的盐的质量大
D.压强先升后降说明了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含有较多NaCl、Na2SO4的盐渍土和含有较多Na2CO3的碱渍土,统称为盐碱地。其主要是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至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而形成的。此外,盐碱地还具有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易造成土壤板结等缺点。
请回答:
(1)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可以通过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生长时所需的养分,根吸收的养分是    。
(2)①盐碱地中过高的盐分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不利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请解释高盐分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原因:    (写出一点即可)。
②施用改良剂如石膏、硫黄、柠檬酸等,可以调节土壤pH,降低盐分,有效改良盐碱地。写出用石膏(CaSO4)降低土壤碱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改良盐碱地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方式,以提高其农业生产能力。请按答题示例格式,再提出一种改良盐碱地的科学方法:    。(答题示例:“施用石膏,调节土壤pH”)
12.2020年,东非爆发近25年来最严重蝗灾,联合国估计这场蝗灾可能会引发东非国家面临粮食问题。蝗虫的防治主要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比如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把4000亩土地里的蝗虫吃光。保护农田青蛙也能有效的防治蝗害发生。化学防治可以研制出一种只针对蝗虫的药物。但是新杀虫剂可能会使蝗虫产生抗药性,繁殖出抗药性的后代。
(1)根据题中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
(2)蝗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颜色大多为灰褐色,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蝗虫的口器特征是由     所决定的
(3)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引入青蛙、鸭子等物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     ,使农田生态系统更稳定。
(4)大量杀虫剂可能会使蝗虫产生抗药性,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药性是蝗虫为适应环境而变异产生的
B.药物对蝗虫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
C.蝗虫经繁殖后,子代抗药性肯定比亲代强
D.蝗虫为了不被杀死,努力使自身的抗药性增强
13.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小科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对四种溶液进行鉴别。
(1)请帮他将图中“?”中的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
(2)由上可知,D溶液为     。
(3)X溶液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
14.小吴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实验时A处的黑色固体变红,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本实验中体现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选填“氧化性”、“还原性”或“催化性”)。
(2)查阅资料发现: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含有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可以与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CuSO4+X,该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3)小吴同学取出反应后的红色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加热后发现     ,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
15.短短300年间,人们的出行方式经历了多次质的飞跃:
(1)1814年乔治 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的    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    ,从而使机车运行。
(2)1885年卡尔 本茨(Karl Benz)发明了第一辆汽油驱动的汽车,该汽油机的效率可达到15%。若该内燃机完全燃烧0.5千克的汽油能获得机械能    焦(汽油热值4.6×107J/kg);19世纪,乙醇汽油【将乙醇(C2H6O)和汽油按体积比1:9进行混合】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从物质的分类上看,乙醇汽油属于    。
(3)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某品牌电车某次充电的平均功率为160kW,充电30分钟,其电耗为16kW h/100km,理论上本次充电可行驶    千米。
(4)若研发核动力汽车,其动力来源为小型核反应堆,反应堆内可通过铀﹣235等核燃料的    (“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能量。
16.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探究,电源为电压可调的学生电源,小灯泡L标有“6V 1.2W”字样,R为20Ω的定值电阻。小组根据记录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描绘出如图乙所示的I﹣U关系图。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为    A,调节电源电压,当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35W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W。
17.小舟爷爷最近身体不适,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肺部及尿常规等检查,经诊断患了糖尿病。请用图中序号或字母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肺部时,爷爷在用力吸气和用力呼气后,分别被拍摄的两张胸部X光片,其片中黑色区域为肺的位置。吸气后闭气不动时所拍摄的X光片是     (选填“A”或“B”)。
(2)通过皮下注射到爷爷身体的胰岛素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2中的甲    
(3)爷爷的尿检结果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3中     (填名称)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18.某同学发明一自动升降排水井盖(如图甲),暴雨时通过收集雨水实现井盖自动抬升(如图乙),加快路面雨水的排放。
(1)井盖抬升过程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2)某次排水过程中,重150牛的井盖被抬升0.1米。此过程中,克服井盖重力做功     焦。
(3)要使降水量稍小时就能抬升井盖,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即可)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边回答: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小华家买了一个家用电吹风,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请解答如下问题:
型号 SHZ2010﹣624
热风温度 50℃~75℃
额定功率 热风时:1000W冷风时:120W
额定电压 220V
质量 0.5kg
(1)开关接至2时,电吹风的状态是     (选填“吹冷风”或“吹热风”)。
(2)求电热丝的电阻。
(3)某次吹头发,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分钟,功率与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求电吹风消耗的电能。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4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D C D D D C D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结合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食盐水反应,故选项错误。
B、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白酒反应,故选项错误。
C、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蔗糖水反应,故选项错误。
D、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帮小宁实现愿望,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分析】沿曲线上坡相当于减小斜面的倾角,省力费距离,但不能省功。
【解答】解:A.上坡过程中两种路线,沿曲线爬坡,相当于减小斜面的倾角,坡度越缓,越省力,因此想要更省力一些可以选择,故A错误;
B.斜坡可以省力但不可以省功,故B错误;
C.两次克服自生重力做功相等,故C正确;
D.两次克服自生重力做功相等,但时间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3.【分析】根据力臂的定义分析力臂大小的变化,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力的大小变化。
【解答】解:走在后边的儿子偷偷将货物从a位置移到b位置,对于父亲来说,儿子的肩膀为支点,此时阻力大小不变,阻力臂变小,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父亲施加的力变小,即F1变小;对于儿子来说,父亲的肩膀为支点,此时阻力大小不变,阻力臂变大,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儿子施加的力变大,即F2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4.【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滴入2mLCuSO4溶液,再放入锌片,得到“铜树”说明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B、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得到“铜树”过程中,不会观察到大量气泡,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滴入2mLAgNO3溶液,再放入锌片,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得到“银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2Ag+Zn(NO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则将Zn片换成Fe片也能得到“铜树”和“银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分析】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机械能是守恒的。
【解答】解:AB、乒乓球静止释放时与反弹到最高点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乒乓球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故AB错误;
C、反弹瞬间,水给乒乓球做了功,乒乓球的机械能变大,故C正确;
D、该过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6.【分析】1、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图丁中:①感受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效应器。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若向肺动脉里灌水,肺动脉与心脏相连处有动脉瓣,故水仍会从肺动脉中流出不能流入右心室,不会从上、下腔静脉流出,A错误。
B、植物生长素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生长得快,B错误。
C、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C错误。
D、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①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⑤效应器,D正确。
故选:D。
7.【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氯化钡能与硝酸银溶液、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盐酸和硫酸溶液分别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银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大于7,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分析】(1)图中的①唾液、②胃液、③胆汁、④肠液(或胰液)、⑤胰液(或肠液)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X小肠。
(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A、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所以X为小肠肠,是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的主要场所,A错误。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B错误。
C、②胃液中含的消化酶胃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初步分解呈多肽,C错误。
D、胰液由胰腺分泌经导管排入小肠,肠液是由位于小肠的肠腺分泌的,直接进入小肠,胰液和肠液内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麦芽糖等多种营养物质。所以⑤胰液(或肠液)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D正确。
故选:D。
9.【分析】(1)根据杠杆转动方向分析;
(2)当按下按钮时,分析按钮作用点和支点,判断杠杆转动方向;
(3)松开按钮后,弹簧的作用可以使牙签弹起;
(4)分析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判断杠杆的类型。
【解答】解:A.杆AOD可看作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由题意可知,D处是可伸长的弹簧,故A正确;
B.由图乙可知,当按下按钮时,按钮作用在B点,杠杆绕着O点逆时针转动,故B正确;
C.松开按钮后,图乙中D处受到弹簧向下的力,使杠杆AOD绕O点顺时针转动,使A端翘起将牙签送出,故C错误;
D.将牙签送出时,D处受到弹簧向下的力为动力,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杠杆AOD相当于费力杠杆,故D正确。
故选:C。
10.【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比铁粉快,产生氢气的速率也更快;结合镁、铁分别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比铁粉快,产生氢气的速率也更快。由图乙可知,曲线①压强增大的速率比曲线②快,所以曲线①对应的反应为镁粉与稀硫酸的反应,曲线②对应的反应为铁粉与稀硫酸的反应,故A错误;B.等质量的铁粉、镁粉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设金属质量为m,镁生成氢气的质量为,铁生成氢气的质量为,所以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故B错误;
C.因为铁粉、镁粉等质量且硫酸足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等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硫酸反应,镁生成的盐(硫酸镁)的质量大,即曲线①对应的反应生成的盐的质量大,故C错误;
D.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气体增多,压强增大;之后压强减小是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降低,压强减小,所以压强先升后降说明了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1)根据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是土壤中的有机质,植物吸收土壤中养分的器官是根来分析解答;
(2)①根据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失水,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石膏(CaSO4)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来分析解答;
(3)根据大量灌溉,使土壤中的盐分溶解在水中,然后通过良好的排水系统将含盐水排出,从而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植物通过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养分是水和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水来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同时需要多种无机盐,如含氮、磷、钾等的无机盐,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需求。
(2)①高盐分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原因:当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会失水。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内的水分会流向土壤溶液,导致植物细胞失水,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甚至会使植物枯萎死亡。
②用石膏(CaSO4)降低土壤碱性(假设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为碳酸钠Na2CO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Na2CO3=CaCO3↓+Na2SO4。该反应是盐和盐的反应,生成了难溶性的碳酸钙沉淀,从而降低了土壤中的碳酸根离子浓度,起到降低土壤碱性的作用。
(3)可以采用“灌溉排水法,降低土壤盐分”,通过大量灌溉,使土壤中的盐分溶解在水中,然后通过良好的排水系统将含盐水排出,从而降低土壤盐分含量,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故答案为:
(1)水和无机盐;
(2)①植物细胞失水;
②CaSO4+Na2CO3=CaCO3↓+Na2SO4
(3)灌溉排水法 降低土壤盐分。
12.【分析】(1)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2)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构成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
【解答】解:(1)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根据题中信息,其中的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鸭子(水稻→蝗虫→青蛙)。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决定性状。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越强。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引入青蛙、鸭子等物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
(4)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首先蝗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蝗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蝗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蝗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蝗虫杀死,抗药性强的蝗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蝗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杀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蝗虫的抗药性增强,这是药物对蝗虫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
故答案为:
(1)水稻→蝗虫→鸭子(水稻→蝗虫→青蛙)。
(2)基因。
(3)自动(我)调节。
(4)B。
13.【分析】(1)根据2b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2a应补充内容;
(2)根据D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进行解答;
(3)根据X溶液与硫酸钠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而与氯化钠溶液不产生沉淀进行解答。
【解答】解: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因此A是硫酸铜溶液;D能够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D溶液呈碱性,D为碳酸溶液;硫酸钠溶液能够与钡的盐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氯化钠溶液不能够与钡的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因此X溶液可能是氯化钡、硝酸钡等;
(1)2b是滴加无色酚酞变红色,则2a为滴另无色酚酞呈无色或不变色;
(2)通过分析可知,D溶液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则D溶液显碱性,为碳酸钠溶液;
(3)通过分析可知,X溶液可以是氯化钡等。
故答案为:
(1)滴加无色酚酞呈无色;
(2)碳酸钠溶液;
(3)氯化钡等。
14.【分析】(1)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铜不与稀硫酸分析。
【解答】解:(1)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铜、氢、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2、5、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0、4、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3)铜不与稀硫酸,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可知取出反应后的红色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加热后发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
故答案为:
(1)还原性;
(2)H2O;
(3)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15.【分析】(1)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机车运行。
(2)Q放=mq计算完全燃烧0.5千克的汽油放出的热量,该汽油机的效率可达到15%。W机=Q放η计算能获得机械能。
乙醇汽油属于二次能源。
(3)其电耗为16kW h/100km,W=Pt计算消耗的电能,列比例式计算本次充电可行驶里程数。
(4)若研发核动力汽车,其动力来源为小型核反应堆,反应堆内可通过铀﹣235等核燃料的核裂变释放能量。
【解答】(1)1814年乔治 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机车运行。
(2)内燃机完全燃烧0.5千克的汽油放出的热量为:Q放=mq=0.5kg×4.6×107J/kg=2.3×107J,该汽油机的效率可达到15%。能获得机械能为W机=Q放η=2.3×107J×15%=3.45×106焦;乙醇汽油属于二次能源。
(3)消耗的电能为W=Pt=160kWh=80kW h,其电耗为16kW h/100km,,解得s=500km,理论上本次充电可行驶500千米。
(4)若研发核动力汽车,其动力来源为小型核反应堆,反应堆内可通过铀﹣235等核燃料的核裂变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1)化学能;机械能;(2)3.45×106;二次能源;(3)500;(4)核裂变。
16.【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电阻R并联,电压表测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
(1)由乙图象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
(2)由乙图象找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35W时的电压和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L的电流,利用P=UI求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电阻R并联,电压表测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
(1)由乙图象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即干路电流I=0.4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可得,通过R的电流:
IR0.1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
IL=I﹣IR=0.4A﹣0.1A=0.3A;
(2)由乙图象可知,电路电流I=0.45A,电源电压U=3V时,
小灯泡与定值电阻R0消耗的总功率为P总=UI=3V×0.45A=1.35W,
此时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IR′0.15A,
流过灯泡的电流:
IL′=I′﹣IR′=0.45A﹣0.15A=0.3A,
则灯泡的实际功率:
PL实=U′IL′=3V×0.3A=0.9W。
故答案为:0.3;0.9。
17.【分析】1、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2、图2中,甲右心房、乙右心室、丙左心房、丁左心室。
3、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1)图1中,爷爷在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胸廓变大,肺扩张,所以拍摄的X光片是A。
(2)通过皮下注射到爷爷身体的胰岛素,进入下腔静脉,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2中的甲右心房。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将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导致糖尿。
故答案为:(1)A
(2)右心房
(3)肾小管
18.【分析】(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2)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计算功的公式:W=Fs;
(3)水槽中的水量越多,对井盖向上的力越大,据此分析。
【解答】解:(1)井盖抬升过程中,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已知井盖的重力G=150N,井盖上升的距离h=0.1m,则克服井盖重力做功W=Fs=Gh=150N×0.1m=15J;
(3)由图乙可知,水槽以及水槽中水的重力等于井盖的重力,因此要使降水量稍小时就能抬升井盖,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小井盖的重力,从而减小井盖的质量,也可以减小排水口,使得水槽内水的质量增大。
故答案为:(1)改变力的方向;(2)15;(3)减小井盖的重力。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分析】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
故填:16g。
(3)设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16g×5% x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0.【分析】(1)由图甲可知,当开关接至2时,只有电动机工作,据此判断电吹风的状态;
(2)当开关接至1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由图乙可知电吹风吹热风和冷风时的电功率,根据P电热丝=P热﹣P冷求出电热丝的电功率,根据P求出电热丝的电阻;
(3)由图乙可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分钟,热风状态时工作的时间和冷风状态时工作的时间,根据W=Pt分别求出电吹风热风状态和冷风状态时消耗的电能,据此求出电吹风消耗的总电能。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当开关接至2时,只有电动机工作,电吹风只吹风,不发热,所以电吹风的状态是吹冷风;
(2)当开关接至1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
由图乙可知电吹风吹热风和冷风时的电功率,电热丝的电功率:P电热丝=P热﹣P冷=1000W﹣120W=880W,
由P可知,电热丝的电阻:R55Ω;
(3)由图乙可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分钟,热风状态时工作的时间t1=2min=120s,冷风状态时工作的时间t2=1min=60s,
电吹风吹热风状态时消耗的电能:W1=P热风t1=1000W×120s=1.2×105J,
吹冷风状态时消耗的电能:W2=P冷风t2=120W×60s=7200J,
电吹风消耗的总电能:W=W1+W2=1.2×105J×7200J=1.272×105J。
答:(1)吹冷风;
(2)电热丝的电阻为55Ω;
(3)电吹风消耗的电能为1.272×105J。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