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评价卷(五)
1.A 2.A 3.C 4.D 5.D 6.C 7.C 8.C
9.解析: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由于图中指针偏左,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答案:右
10.解析:不同颜色的饮料层次分明,是因为这些饮料有不同的密度,而密度大的下沉,在下层,密度小的上浮,在上层。
答案:密度
11.解析:点燃蜡烛,纸筒内部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形成气流,带动纸筒顶部的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
答案:小
12.解析:(1)冰的质量m冰=ρ冰V冰=0.9 g/cm3×0.01×103 cm3=9 g,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等于冰的质量,所以水的质量m水=m冰=9 g。
(2)水的体积V水===9 cm3。
答案:(1)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是9 g (2)冰熔化成水的体积是9 cm3
13.解析:(2)根据题意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增减砝码后天平指针偏左,说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小于矿石的质量,故应用镊子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根据题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矿石的质量m=20 g+20 g+5 g+3.8 g=48.8 g。
(4)由题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 mL,矿石和水的总体积为80 mL,故矿石的体积V=80 mL-60 mL=20 mL=20 cm3。
(5)矿石的密度ρ===2.44 g/cm3。
(6)由于矿石具有吸水性,则将矿石浸入水中后测得水和矿石的总体积偏小,计算出的矿石的体积就偏小,由密度公式ρ=可知,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值偏大。
答案:(1)右 (2)(用镊子)向右移动游码 (3)48.8
(4)20 (5)2.44 (6)偏大
14.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不会随质量以及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①错误;当乙物质的体积为V乙=8 cm3时,其质量为m乙=10 g,根据ρ=可得,乙物质的密度为ρ乙===1.25 g/cm3,则体积为6 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m乙′=ρ乙V乙′=1.25 g/cm3×6 cm3=7.5 g,故②正确;当甲物质的体积为V甲=8 cm3时,其质量为m甲=20 g,根据ρ=可得,甲物质的密度为ρ甲===2.5 g/cm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2∶1,故③正确;甲、乙质量相同时,根据ρ=可知,甲物质与乙物质体积之比等于它们密度的反比,即V甲″∶V乙″=ρ乙∶ρ甲=1∶2,甲、乙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是乙的,故④错误。故选D。]
15.解析:常温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长的蜡烛B因缺氧气而熄灭。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因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了避免吸入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答案:上升 B 贴近地面爬行
16.解析:若氧气瓶的体积为V,则使用前氧气的质量为m1=ρ1V=8 kg/m3×V,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氧气的体积不变,质量变为m2=,现在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2===6 kg/m3。
答案:6
17.解析: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溢出水的质量为20 g,溢出水的体积等于小石块的体积,该小石块的体积V=V水===20 cm3,小石块的密度ρ===2.6 g/cm3=2.6×103 kg/m3。
答案:2.6×103
18.解析:根据密度公式,每1 m高铁铁轨的体积是V===0.01 m3,用玻璃钢材料替换同尺寸的高铁铁轨,则每1 m玻璃钢材轨道的质量是m′=ρ1V=2.0×103 kg/m3×0.01 m3=20 kg,每1 m轨道的质量将减少Δm=m-m′=80 kg-20 kg=60 kg。
答案:60
19.解析:(2)由题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游码所对应的质量为0.4 g,矿石的质量为m=20 g+10 g+0.4 g=30.4 g,如题图乙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2 mL,量筒中水的体积V1=50 mL,然后测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为V2=60 mL,则矿石的体积为V=V2-V1=60 mL-50 mL==10 cm3,根据密度公式ρ=可得,矿石的密度为ρ===3.04 g/cm3=。
(3)空小烧杯的质量m2,小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m3,则溢出水的质量为m水=m3-m2,矿石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所以矿石的体积为V石=V水==,则矿石的密度为ρ石===×ρ水。
(4)若步骤③中溢水杯未装满,则溢出水的质量偏小,求得的矿石的体积偏小,根据矿石密度表达式可知,会导致测量矿石的密度偏大。
答案:(2)3.04×103 (3)④×ρ水 (4)偏大
20.解析:(1)玻璃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m水=m2-m1=0.75 kg-0.25 kg=0.5 kg,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5×10-4 m3,玻璃瓶的容积V容=V水=5×10-4 m3。
(2)饮料的质量m饮料=m3-m1=0.8 kg-0.25 kg=0.55 kg,饮料的体积V饮料=V容=5×10-4 m3,饮料的密度ρ饮料===。
(3)一个标有“1.2 L”的塑料瓶,最多能盛饮料的体积V′=1.2 L==1.2×10-3 m3,饮料的质量m总=ρ饮料V′=1.1×103 kg/m3×1.2×10-3 m3=1.32 kg。
答案:(1)玻璃瓶的容积为5×10-4 m3 (2)饮料的密度为1.1×103 kg/m3 (3)一个标有“1.2 L”的塑料瓶,最多能盛这种饮料的质量为1.32 kg
21.B [先测量物体体积再测物体的质量时,将其从水中拿出时会带出来水,再测量质量会使质量偏大,所以应先测质量,再测体积,故A错误;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砝码和物体按照左物右码放置,故B正确;称量前,应将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不允许再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视线应与液面保持水平,如果俯视则读数偏大,故D错误。故选B。]
22.C [量筒的分度值为2 mL,由题图甲可知,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60 mL=60 cm3,故A错误;接着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题图乙所示,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2 g,烧杯和烧杯内剩余的盐水的总质量为m′=20 g+5 g+2 g=27 g,故B错误;倒入量筒内盐水的质量为m=m总-m′=90 g-27 g=63 g,故C正确;盐水的密度为ρ===1.05 g/cm3=,故D错误。故选C。]
23.C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水,放在电子秤上,按清零键,显示数变为零,说明原来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设为零,把玉镯接触杯底,手放开细线,总质量是m2,所以玉镯的质量为m2,故①错误,②正确;玉镯排开水的质量m排=m1,玉镯全部浸入水中,玉镯的体积V=V排==,玉镯的密度ρ===ρ水,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24.解析:篆刻的方章,与篆刻前相比,篆刻后方章所含物质减少,因此其质量变小;物质的种类不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因此密度不变。
答案:变小 不变
25.解析:(1)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向右侧调节平衡螺母。
(2)观察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 mL,如题图所示盐水的体积为60 mL,即60 cm3。
(3)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0 g+20 g+5 g+2.4 g=47.4 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109.2 g-47.4 g=61.8 g,量筒中盐水的密度为ρ===1.03 g/cm3。
(4)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时,由于部分盐水倒在了量筒外面,使得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公式ρ=可知,所测盐水的密度偏大。
答案:(1)右 (2)②60 (3)1.03 (4)大课时分层评价卷(五) 质量和密度
1.(2020·泰安)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枚鸡蛋的质量约是50 g
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是1.5 m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是40 cm
D.一位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3 m/s
2.(2024·泰安期末)一块质量为100 g的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 )
A.仍是100 g B.大于100 g
C.小于100 g D.以上都对
3.(2024·泰安期末)用天平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托盘中仔细认真地测量
B.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托盘中反复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除以100求得
D.先测出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的总质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4.(2024·泰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物质的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一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5.(2024·泰安期末)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
①温度较低 ②密度较大 ③温度较高 ④密度较小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6.(2024·泰安期末)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关于冰的相关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3的冰,质量是0.9×103 kg/m3
B.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
C.水结冰后密度会变小,体积增大
D.制作冰凸透镜时,需要把冰磨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形状
7.(2024·泰安期末)下表是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值。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干松木 0.5×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水 1.0×103
钢、铁 7.9×103 植物油 0.9×103
冰(0 ℃) 0.9×103 酒精 0.8×103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C.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铁块的体积大
D.将水和植物油混合在一起,静置一段时间后,水会在植物油的上面
8.(2024·泰安二模)小丽同学买了一杯甘蔗汁,想知道密度是多少,调节好天平后,她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①测量空烧杯的质量;②将甘蔗汁倒入烧杯后,用天平测出总质量;③将烧杯中的甘蔗汁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甘蔗汁的质量是53.2 g
B.量筒中甘蔗汁的体积是50 mL
C.所测的甘蔗汁的密度是1.29 g/cm3
D.测量的甘蔗汁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9.(2021·泰安)测量物体质量前,首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把游码拨至标尺最左端的零刻度线处,静止时发现指针情形如图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10.(2024·泰安期末)某种饮料是用不同颜色的饮料制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饮料层次分明,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饮料具有不同的________(选填“质量”“密度”或“体积”)。
11.(2024·泰安期末)早在八百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流行于民间的走马灯,如图甲所示。如图乙点燃走马灯内的蜡烛,纸筒内部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而上升,形成气流,带动纸筒顶部的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
12.(2024·泰安阶段练习)体积为0.01 dm3的冰熔化成水后,请回答下面问题。
(1)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是多少?
(2)冰熔化成水的体积是多少?(ρ冰=0.9 g/cm3,ρ水=1 g/cm3)
13.(2024·临沂)为研究某地的金矿矿石,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一小块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中,通过向右盘加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______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3)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及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4)向量筒中倒入60 mL的水,用细线拴住矿石并放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cm3。
(5)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6)因矿石具有吸水性,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4.(2024·泰安期末)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②体积为6 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7.5 g
③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1
④甲、乙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是乙的4倍
A.①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15.如图所示,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A和B,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果用玻璃烧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由于燃烧产生的温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要小,从而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发现________(选填“A”或“B”)蜡烛先熄灭。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________(选填“贴近地面爬行”或“直立行走”)。
16.(2024·泰安期末)已知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现在瓶内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17.(2024·泰安阶段练习)小海想知道小石块(不吸水)的密度,他把一个质量为52 g的小石块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 g,如图所示。该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
18.(2024·泰安期末)玻璃钢是一种高强度复合材料,已在航空航天、铁道铁路等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已知某玻璃钢的密度为ρ1=2.0×103 kg/m3,现有的高铁铁轨规格通常为每米80 kg,所用钢铁的密度为ρ2=8.0×103 kg/m3。用玻璃钢材料替换同尺寸的高铁铁轨,则每米轨道的质量将减少________kg。
19.(2024·泰安二模)实验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如图甲所示;该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内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3)实验小组在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实验桌上只有天平和水,没有量筒,他们看到备用器材桌上有溢水杯和小烧杯,于是设计了另一种测量矿石体积的方法,如图丙所示,从而测得矿石的密度,测量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1;
②用天平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2;
③溢水杯装满水后,将小矿石完全浸入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盛接溢出的水;
④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m3;
则矿石的密度ρ石=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和ρ水表示)。
(4)若在以上步骤③中溢水杯中的水未装满,则测得矿石的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2024·泰安期中)为了测饮料的密度,小军进行了如下操作:他找了一个玻璃瓶,测出其质量为m1=0.25 kg,将其盛满水测得总质量为m2=0.75 kg,然后把水倒干净,盛满饮料测得总质量为m3=0.8 kg。(水密度为1 g/cm3)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饮料的密度;
(3)一个标有“1.2 L”的塑料瓶,最多能盛这种饮料的质量。
21.(2024·滨州)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先测物体的体积,再测物体的质量
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C.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若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可以俯视读数
22.(2022·泰安)李华同学在实验室测量盐水的密度。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开始测量,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盐水的总质量为90 g,然后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接着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50 cm3
B.烧杯内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7 g
C.量筒内盐水的质量为63 g
D.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
23.(2020·泰安)电子秤有“清零”功能,例如,在电子秤上放200 g砝码,电子秤显示为200 g,按清零键后,显示变为零;随后再放上100 g砝码,电子秤显示为100 g。利用电子秤的这种功能,结合物理知识可测定玉镯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a: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水,放在电子秤上,按清零键,显示数变为零;步骤b:手提细线拴住玉镯,浸没在水中,且不与烧杯底和壁接触,记下此时电子秤示数为m1;步骤c:把玉镯接触杯底,手放开细线,记下此时电子秤示数为m2。下列判断中( )
①玉镯的质量为m1 ②玉镯的质量为m2 ③玉镯的密度为
④玉镯的密度为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24.(2024·滨州)篆刻艺术是镌刻在中华艺术文脉上的古老印记。作为国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所示,一位艺术家正在篆刻一枚方章,与篆刻前相比,篆刻后方章的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2024·泰安)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继续进行实验:
①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109.2 g;
②把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3;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3)根据测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4)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在步骤②中有少量盐水倒在了量筒外面,测得盐水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