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 4透镜及其应用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物理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 4透镜及其应用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4 22:20:3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评价卷(四)
1.B 2.B 3.C 4.D 5.D 6.A 7.D 8.C
9.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即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凸 照相机 倒立 缩小
10.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此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远离小芳,增大物距,同时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远离
11.解析: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光线会向凸透镜的焦点偏折,并经过焦点;过凸透镜焦点的折射光线其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答案:如图所示
12.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答案:如图所示
13.D [题图甲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物距小于焦距(即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其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题图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即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其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①③正确,②错误;④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所以,题图甲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时,所成的像变小;题图乙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时,所成的像变小,故④正确。故选D。]
14.B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人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故①正确;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成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是光的折射现象,二者原理不同,故②错误;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正确;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太空中没有气体,是真空的,没有光能反射或折射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的,故④错误。故选B。]
15.B [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佩戴发散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①错误;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故②正确;利用放大镜看地图时,物体在焦点之内,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④正确。故选B。]
16.B [根据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 cm,等于2倍的焦距,故焦距为10 cm,故A错误;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物距等于30 cm,大于两倍的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摄像头成像原理相同,故B正确;第6次实验时,物距为7 cm,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无法承接到虚像,故C错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靠近,像远离,像变大,从第5次实验与第2次实验相比,物距变小,故第5次实验得到的像比第2次实验得到的像要大,故D错误。故选B。]
17.解析:调节灯泡,当灯泡位于焦点位置时,从筒内射出的灯光可认为是平行光,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答案:折射 焦点
18.解析:紫外线照射越强,镜片的颜色会变得越深,吸收的光线越多,所以镜片的透光度将减弱;视力正常的同学带上近视眼镜时,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后方。
答案:减弱 后
19.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通过S′作镜面的垂线并延长等大的距离,据此作出发光点S;连接像点与焦点的连线与镜面的交点为反射点,连接S和反射点,该光线为入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平行于主光轴。
答案:如图所示
20.解析:(1)题图1中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题图1中乙中间出现亮斑,则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要选择乙透镜进行实验。
(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由题图2可知,物距为u=50.0 cm-30.0 cm=20.0 cm,像距为v=70.0 cm-50.0 cm=20.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为f===10.0 cm。
(4)烛焰距凸透镜35 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5)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成像会靠近透镜,说明加上同学的眼镜后,凸透镜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增强了,所以该同学所戴的是凸透镜,也就是远视眼镜。
答案:(1)乙 (2)同一高度上 (3)实 (4)缩小 照相机
(5)远视
21.D [物距18 cm,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所以2f>18 cm>f,18 cm>f>9 cm,③12 cm和④16 cm符合题意。故选D。]
22.B [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等于像距时,物与像为2f位置,由表格中数据得u=v=2f=20 cm,则f=10 cm,故①不符合题意;第1次实验中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②符合题意;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像距越来越大,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故③符合题意;当f23.D [由于u=v=20.0 cm,此时u=v=2f=20.0 cm,因此f=10.0 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①错误;将蜡烛放在d点时,uu>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④正确。故选D。]
24.解析:由于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答案:如图所示
25.解析:由题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答案:凹课时分层评价卷(四) 透镜及其应用
1.(2023·泰安期末)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  )
A.uC.u=2f D.u>2f
2.(2024·泰安期末)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B.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2倍焦距以内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2024·泰安期末)下列关于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B.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C.投影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
D.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
4.下图中表示远视眼成像原理及其矫正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泰安期末)如图甲所示是生物课上小明用放大镜贴着瓢虫观察的情况,在将放大镜逐渐远离瓢虫时,小明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像的变化情况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6.当物体距凸透镜16 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固定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若将凸透镜向远离光屏方向移动4 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  )
A.6 cmC.10 cm7.(2024·泰安二模)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0 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若蜡烛移至20.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
C.若蜡烛移至45.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8.(2024·泰安期末)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位置可以得到倒立的放大的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0 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近视眼镜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0 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9.(2024·泰山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成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10.(2024·泰安期末)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
11.(2024·泰安期末)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12.(2024·泰安二模)在图中画出光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3.(2024·泰安期末)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  )
①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②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③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④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14.(2024·泰安期末)对下列图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图甲:人之所以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 ②图乙:小孔成像与凸透镜成像都能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成像原理相同 ③图丙: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④图丁:航天员传回的在太空拍摄的照片,其背景大都是黑色的,说明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2·泰安)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  )
①近视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照相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2倍焦距以外 ③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16.(2024·泰安一模)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距u/cm 30 25 20 15 12 7
像距v/cm 15 16.5 20 30 34.5
A.此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B.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摄像头成像原理相同
C.第6次实验时,将光屏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D.第5次实验得到的像比第2次实验得到的像要小
17.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所示,在硬圆纸筒的一端安装一个凸透镜,纸筒的另一端安装一个可在内部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利用光的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原理,当灯泡位于________位置时,从筒内射出的灯光可认为是平行光。
18.如图所示是“自动变色近视眼镜”,其镜片中掺入了对紫外线非常敏感的特殊材料,紫外线照射越强,镜片的颜色会变得越深,镜片的透光度将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从而避免强光对眼睛的伤害,当回到光照较弱的室内,镜片又会恢复到无色透明的状态;视力正常的同学带上该眼镜时会感到有些眩晕、看周围物体也会变得模糊,这是因为本来可以成在视网膜上的像此时成在了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
19.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左侧焦点F,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并画出点光源所发出的这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及凸透镜折射的完整的光路图。
20.(2024·泰安期末)老师上课时拿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引起同学们对凸透镜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所示现象,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__(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
(3)如图2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________像。
(4)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同学所带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2020·泰安)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 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 cm、②9 cm、③12 cm、④16 cm,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2023·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④当u=11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
23.(2024·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0 cm ②将蜡烛放在d点时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③将蜡烛由b点移至a点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 ④将蜡烛放在c点,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24.(2021·泰安)请在图中将折射光线补画完整(F是凸透镜的焦点,O是凸透镜的光心,光线SP平行于主光轴)。
25.(2023·泰安)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受损。某人看远处物体时,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他需要佩戴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