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 10浮力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物理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 10浮力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4 23:19:40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评价卷(十) 浮力
1.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木块受到的浮力比石块受到的浮力大
C.石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D.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2.(2024·泰安期末)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端午节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下列关于龙舟比赛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赛开始前,龙舟静止在水面上,仅受到浮力的作用
B.比赛过程中,使龙舟前进的动力是桨对人的作用力
C.比赛过程中,左右相邻两龙舟之间的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D.到达终点时,运动员停止划桨,龙舟的运动状态将不再发生改变
3.某潜水艇在海面下隐蔽跟踪某个目标,有时要上浮或下潜,但都未露出水面。若下潜时所受重力为G1,浮力为F1;上浮时所受重力为G2,浮力为F2,则(  )
A.F1<F2,G1=G2 B.F1>F2,G1=G2
C.F1=F2,G1>G2 D.F1=G1,F2>G2
4.(2024·泰安期末)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常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以下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①探究浮力大小与浸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时,让同一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 ②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推理得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情况 ③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④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泰安期末)图中甲、乙、丙、丁是4个体积和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图中表示的是把它们投入水中后静止时的情况,材料密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4·泰安期中)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造“船”,比比谁造的“船”的承载量更大。如图所示,将所造小船放入盛有适量水的容器中,往船中装入豆粒直至水面恰好与小船边沿相平(整个过程容器中的水未溢出)。在逐渐装入豆粒的过程中(  )
①小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和豆粒受到的总重力 ③小船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④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变大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适量的密度不同但质量相等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鸡蛋在甲烧杯中处于悬浮状态,在乙烧杯中处于漂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盐水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密度
B.鸡蛋在甲烧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烧杯中受到的浮力
C.放入鸡蛋后,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D.放入鸡蛋后,甲烧杯底部受到盐水的压强等于乙烧杯底部受到盐水的压强
8.(2024·泰安期末)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T型浮空艇示意图。艇体采用轻质材料制成,浮空艇有两个气囊,一个是主气囊,下边腹部还有一个小的副气囊,副气囊内充有空气,通过调节副气囊中的空气实现上升(图甲)、下降(图乙),且上升下降过程中艇体总体积不变。下列有关浮空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下降过程中自身所受重力不变
C.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变小
D.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空气的重力
9.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实心金属圆柱体将其缓慢放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距水面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对应的示数F,图乙是根据记录数据作出的F和h关系的图象,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由图象可知(  )
①该圆柱体的高度为8 cm ②该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60 cm2 ③该圆柱体的密度约为1.33 g/cm3 ④撤去弹簧测力计,将圆柱体置于容器底部时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约为3×103 Pa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024·泰安期末)2024年5月1日上午,中国福建舰航母出海开展首次航行试验,福建舰满载时排水量达8万吨,福建舰满载时在海上航行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g取10 N/kg)
11.(2024·泰安期末)如图所示,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当用压缩空气将其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________(选填“下沉”“悬浮”或“上浮”)。
12.(2024·泰安期末)如图所示,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请在图中作出小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13.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慢匀速下降,并将其浸入平静的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属块的高度为0.2 m ②金属块所受重力大小为34 N ③金属块的密度为2.7×103 kg/m3 ④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54 N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泰安一模)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A、B两球(VA>VB)分别轻轻放入两杯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两烧杯中液体深度相同)。如果A、B两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 ②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 ③A、B球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④若把B球放置在甲液体中,则B球最终将漂浮
A.②④ B.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2024·泰安三模)小阳将一个薄壁空水杯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如图甲所示,再将电子秤示数清零(按电子秤的清零键后,示数显示为零)。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后,如图乙所示,电子秤示数为m1。用细线系好小金属块,使其浸没在水中(不碰水杯),如图丙所示,电子秤示数为m2。使金属块沉底并松手,如图丁所示,电子秤示数为m3。已知水杯的底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图乙与图甲相比,水杯对电子秤增加的压强为 ②图丁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m3g-m1g ③金属块的密度为ρ水 ④图丙与图乙相比,水杯对电子秤增加的压力大于m2g-m1g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16.(2024·泰安一模)如图甲所示,竖直轻质细杆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连在天花板上,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轻质细杆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与正方体物块M相连。现向底面积为0.02 m2的薄壁容器中加水,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加入容器中水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水的密度为,g取10 N/kg,则下列说法中(  )
①物块M的重力为8 N ②物块M的密度为0.2×103 kg/m3 ③物块M受到的浮力最大值为6 N ④当加入3 kg水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为2 000 Pa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7.(2024·泰安二模)如图所示,甲图中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密度均匀的木块A放入水中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若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木块恰好全部浸入水中,如图丙所示;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煤油(水的密度为,煤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2的物块,木块恰好全部浸入煤油中,如图丁所示,且图丙与图丁液面相平;则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①丙、丁两图中,木块所受浮力之比为1∶1 ②木块A的密度为0.8×103 kg/m3 ③两物块的质量m1与m2之比为2∶1 ④图丙与图丁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之比为5∶4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18.(2024·泰安阶段练习)如图将物块A用细线悬挂着浸没于水中时,物块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 Pa。若物块A重5 N,浸没时受到绳对它的拉力为1 N,物块A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 N。(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9.(2024·泰安期末)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一种容器,将液体装至溢水口后,液面升高时,液体会从溢水口溢出)等器材,按照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将测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物理量 小石块所受重力G物/N 小石块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示/N 小石块所受浮力F浮/N
数据 2 1 ①________
物理量 小桶和排开液体所受总重力G总/N 小桶所受重力G桶/N 小石块排开液体所受重力G排/N
数据 ②________ 1.2 ③________
(1)由于粗心缺少了一些数据,请根据图示将表格补充完整。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实验的最佳顺序是________。
A.甲丁乙丙  B.丁甲乙丙  C.甲乙丙丁
(3)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接下来他们还应该用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液体重新实验。
(4)若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浮力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0.(2024·泰安二模)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江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8×103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已知A的重力为2.4×104 N,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 m/s。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A的体积和密度;
(3)把长方体A打捞出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丙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强。
21.(2024·枣庄)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奋斗者”号在水面以下下潜过程中,受到的(  )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22.(2021·泰安)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A和B,静止在水槽内如图所示位置。正方体A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正方体A的下表面和正方体B的上表面所处的深度相同。设两正方体密度分别为ρA和ρB,所受浮力分别为FA和FB,所受重力分别为GA和GB,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下列说法中(  )
①ρA∶ρB=4∶5 ②pA∶pB=4∶9 ③FA∶FB=1∶1 ④GA∶GB=5∶4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
23.(2022·泰安)两个相同的容器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甲、乙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且ρ甲>ρ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a和b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两容器内c、d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设小球a和b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质量分别为ma和mb,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和Fb,c、d两处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c和pd。下列说法中(  )
①ρa>ρb ②maFb ④pc>pd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24.(2024·枣庄)如图甲所示,使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其全部没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___N,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__Pa,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_____N。(g取10 N/kg,ρ水=1×103 kg/m3,忽略圆柱体下降过程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25.(2024·济宁)小明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时,用托盘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相关信息如图乙所示。
求:(取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金属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2)金属块的密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评价卷(十)
1.C 2.C 3.C 4.B 5.A 6.D 7.D 8.D 9.B
10.解析:福建舰满载时在海上航行所受的浮力是F浮=G排=m排g=80 000×103 kg×10 N/kg=8×108 N。
答案:8×108
11.解析:若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浮力等于重力,当将水舱内的水排出一部分后,潜水艇的重力减小,重力将小于浮力,潜水艇将上浮。
答案:上浮
12.解析: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重力的大小是竖直向下的,可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浮力的作用点可画在小球的重心上。
答案:如图所示
13.A [由题图乙可知,当h在0~30 cm时,金属块处于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4 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54 N;h为30 cm时,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当h=50 cm时,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金属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54 N-34 N=20 N,不计液面变化,金属块刚浸没时底部所处的深度为h=50 cm-30 cm=20 cm=0.2 m,则金属块的高度为0.2 m;金属块的体积为V=V排===2×10-3 m3,金属块的密度为ρ====2.7×103 kg/m3,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14.C [由题图可知,A、B两球浸没在液体中,VA=VA排,VB=VB排,由于VA>VB,所以VA排>VB排;由于A、B两球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ρ甲gVA排=ρ乙gVB排,由于VA排>VB排,所以ρ甲<ρ乙,①正确;由题图可知,液体深度相等,且ρ甲<ρ乙,根据p=ρgh可知,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②正确;由于A、B两球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A、B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③正确;由A、B两球浸没在液体中沉底可知ρ乙<ρB且ρ甲<ρ乙,所以ρ甲<ρB,若把B球放置在甲液体中,则B球最终将沉底,④错误。故选C。]
15.B [题图乙与题图甲相比,水杯对电子秤增加的压力为F=G=m1g,则增加的压强为p==,故①正确;图丙悬挂状态下,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与金属块向下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m2-m1)g,图丁中金属块也是完全浸没的,所以浮力与图丙中相同,为(m2-m1)g,故②错误;金属块的体积为V=V排===,金属块沉在杯底后,电子秤示数为m3,则金属块的质量为m=m3-m1,所以金属块的密度为ρ===ρ水,故③正确;图丙与图乙相比,水杯对电子秤增加的压力等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m2g-m1g,故④错误。故选B。]
16.B [由乙图可知,当没有加水时,F=2 N,则物块M的重力为2 N,故①错误;由乙图可知,F′=8 N后M受力情况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有浮力最大值,为F浮=F′+G=8 N+2 N=10 N,故③错误;物块M的体积为V=V排===1×10-3 m3,物块M的质量为m===0.2 kg,物块M的密度为ρ===0.2×103 kg/m3,故②正确;M为正方体,所以边长a= m=0.1 m,由题图乙可知,当水为2 kg时,M刚接触到水,水的体积为V水===2×10-3 m3,当加入3 kg水时,此时在2 kg的基础上多了1 kg水,1 kg水的体积为V水′===1×10-3 m3,1 kg水使液面升高的高度为Δh===0.1 m,水面升高的高度等于M的边长,所以加入3 kg水时,M恰好浸没,受到的浮力为10 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水的压力为10 N,所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为p====2 000 Pa,故④正确。故选B。]
17.B [丙、丁两图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所受浮力不同,故①错误;在乙图中,A漂浮,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A=GA,根据题意有ρ水gV=ρAgV,整理可得ρA=ρ水=×1.0×103 kg/m3=0.6×103 kg/m3,故②错误;在丙图中,由于m1和A漂浮,则ρ水gV=GA+m1g=ρ水gV+m1g,解得m1=ρ水V,在丁图中,由于m2和A漂浮,则ρ煤油gV=GA+m2g=ρ水gV+m2g,解得m2=ρ煤油V-ρ水V,两物体的质量m1与m2之比====,故③正确;题图丙与题图丁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之比为====,故④正确。故选B。]
18.解析:由题图知,将物块A用细线悬挂着浸没于水中时,容器内水深为0.7 m,物块A下表面所处水的深度为h=0.7 m-0.2 m=0.5 m,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5 m=5×103 Pa,物块A所受浮力F浮=G-F拉=5 N-1 N=4 N。
答案:5×103 4
19.解析:(1)小石块所受浮力F浮=G物-F示=2 N-1 N=1 N,由题图丙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2.2 N,则小桶和排开液体所受总重力为2.2 N,小石块排开液体所受重力G排=G总-G桶=2.2 N-1.2 N=1 N。
(2)在小桶接水前,应先测出小桶的重力、小石块的重力,避免重复取、挂石块和小桶沾水后测量值偏大,实验的最佳顺序是丁甲乙丙,故选B。
(3)由于只测了一组实验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所以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做完一次实验后,需要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
(4)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若物体漂浮时,物体所受浮力一定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答案:(1)1 2.2 1 (2)B (3)不同 (4)一定
20.解析:(1)根据题图乙可知,A未露出水面所受的拉力为F1=1.4×104 N,A的重力为G=2.4×104 N,故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2.4×104 N-1.4×104 N=1×104 N。
(2)由F浮=ρ水gV排得V排===,因为A浸没在水中,所以A的体积为V=V排=,A的质量为m===2.4×103 kg,故A的密度为ρA===2.4×103 kg/m3。
(3)依题意知,A的高度为hA=vAt′=0.1 m/s×(100 s-80 s)=2 m,A的底面积为S===0.5 m2,A对地面的压力为F=G=2.4×104 N,A对地面的压强为p===4.8×104 Pa。
答案:(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1×104 N
(2)长方体A的体积和密度分别为和2.4×103 kg/m3
(3)把长方体A打捞出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丙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强为4.8×104 Pa
21.C [当“奋斗者”号在水下下潜过程中,深度逐渐增大,由p=ρgh可知,“奋斗者”号受到的压强逐渐增大;“奋斗者”号在水面以下下潜过程中,“奋斗者”号排开海水的体积和海水密度不变,由F浮=ρ液V排g可知,“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故C符合题意。故选C。]
22.A [因为正方体A和B体积相同,所以两个正方体边长相等,又因为A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所以A受到的浮力为FA=ρ液gV排=ρ水gVA,B全部浸入水中,所以B受到的浮力为FB=ρ液gV排=ρ水,所以FA∶FB=4∶5,又因为A自由漂浮在水中,所以A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GA=FA,B悬浮在水中,所以B受到的浮力也等于自身的重力GB=FB,所以GA∶GB=FA∶FB=4∶5,根据密度计算公式ρ=可得,A的密度为ρA====ρ水,B因为悬浮在水中,所以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即ρB=ρ水,所以ρA∶ρB=4∶5,因为A有的体积浸入水中且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所处的深度相同,所以A和B浸入水中的深度之比为4∶9,根据p=ρgh可得pA∶pB=4∶9。综上可知,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23.D [由题图可知,a在甲中悬浮,b在乙中漂浮,所以ρa=ρ甲,ρb<ρ乙,又ρ甲>ρ乙,所以ρa=ρ甲>ρ乙>ρb,故①正确;由题意可知,a、b两小球体积相同,由①可知ρa>ρb,根据m=ρV,ma=ρaV,mb=ρbV,所以ma>mb,故②错误;由题图可知,a全部浸没在液体甲中,b的一部分浸没在乙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题图中b排开液体体积小于a排开液体体积,且ρ甲>ρ乙,根据F浮=ρ液gV排,Fa=ρ甲,Fb=ρ乙,所以Fa>Fb,故③正确;由题图可知,甲的液面高度高于乙的液面高度,且ρ甲>ρ乙,两容器内c、d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pc=ρ甲ghc,pd=ρ乙ghd,可得pc>pd,故④正确。故选D。]
24.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 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2 N;由题图乙可知物体下降高度到10 cm时,下表面接触水面,下降20 cm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此时圆柱体下表面距水面距离是10 cm,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ρgh=×10 N/kg×10×10-2 m=1 000 Pa,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为1.5 N,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2 N-1.5 N=0.5 N。
答案:2 1 000 0.5
25.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V=60 mL-40 mL=20 mL=20 cm3=2×10-5 m3,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2×10-5 m3=0.2 N。
(2)由题图甲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m=50 g+20 g+10 g+5 g+1.6 g=86.6 g,则金属块的密度为ρ===4.33 g/cm3=。
答案:(1)金属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0.2 N (2)金属块的密度为4.33×103 kg/m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