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 8压强与液体压强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物理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 8压强与液体压强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4 23:23:50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评价卷(八) 压强与液体压强
1.(2024·泰安期末)以下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200 g
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 m
C.初中生百米赛跑用时约为8 s
D.高山上的大气压为1.5×105 Pa
2.以下设计中,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带很宽   B.图钉尖很尖
    
C.载重卡车有多个车轮  D.铁轨铺在枕木上
3.(2024·泰安期末)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如图是同一位武术表演者展示的两个武术动作,其中对地面的压力为F甲、F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4.(2024·泰安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下列说法中(  )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 ②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④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现象对比,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5.(2024·泰安阶段练习)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则(  )
A.p1>p2,F1>F2 B.p1C.p1F2 D.p1=p2,F1>F2
6.(2024·泰安期中)一块长方体合金块,重1.4 N,侧放于面积为1 m2的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 m2,下列说法中(  )
①合金块对桌面的压强是1.4 Pa ②合金块对桌面的压强是1 400 Pa ③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④若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7.(2024·泰安期末)如图所示四种容器中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           B
  
C           D
8.(2024·泰安期末)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会用到很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面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光线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A和B
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D.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
9.(2024·泰安期末)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分布在深海沉积物里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可燃冰在0 ℃时,只需海水产生2.9×106 Pa的压强即可生成。已知海水的密度取1.0×103 kg/m3,g取10 N/kg,若要在0 ℃的海底生成可燃冰,海水的深度至少要________m。
10.(2024·泰安期中)如图所示,A、B两个容器中盛有水,它们之间有斜管相通,当开关K打开时,A、B两个容器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构成连通器。
11.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A 点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Pa。(水的密度为,g取10 N/kg)
12.(2024·济南)在学习“液体的压强”时,同学们通过活动体验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后,物理老师把底部有小孔的空透明矿泉水瓶竖直压入水中,瓶中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喷泉”。各学习小组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以下四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水内部的压强与所处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B.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所处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C.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种类是否有关
D.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3.(2024·泰安二模)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使木板沿着与桌子边缘平行的方向缓慢向右做直线运动,直到木板的长度伸出桌面时停止运动,此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与木板被推动的距离x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板宽为0.25 m,下列说法中(  )
①长木板的底面积为0.25 m2 ②当x=0.26 m时,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37.5 Pa ③当x=0.30 m 时,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为6 N ④移动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先不变后增大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14.(2024·泰安期末)如图所示,质地均匀,材料相同的A、B两物体(正方体)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叠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当分别用力F1和F2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时,两种情况下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N1和N2,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F1>F2 ②N1>N2 ③p1A.①② B.③④
C.③ D.①④
15.(2024·泰安期中)将一个未装满饮料的密闭杯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先正立放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关于两次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杯子对桌面的压力F甲p乙
③饮料对杯底的压力F甲′=F乙′ ④饮料对杯底的压强p甲′>p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泰安期中)根据表格和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液体种类 水银 煤油 牛奶
液体密度/(g·cm-3) 13.6 0.8 1.1
①由图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②当液体压强相同时,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之比为2∶3 ③当深度变为30 cm时,乙液体的压强为30 Pa ④丙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在甲、乙之间,则丙可能是牛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2024·泰安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质地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乙=1∶2,质量之比m甲∶m乙=1∶3,若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ρ甲∶ρ乙=8∶3 ②ρ甲∶ρ乙=16∶3 ③p甲∶p乙=8∶3 ④p甲∶p乙=4∶3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4·泰安期中)同种材质且质地均匀的甲、乙两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把它们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则甲、乙两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___。
19.荣荣同学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金属盒探头上的橡皮膜应选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在将探头放入液体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乙A、B两次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
(3)保持图乙C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清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未溢出),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聪明的荣荣想知道图乙C中的盐水密度是多少,于是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内外两个容器紧密粘合在一起,内部小容器的底部为一张弹性很好的橡皮膜。荣荣进行如下操作:
a.在内部小容器内装入适量待测盐水,发现橡皮膜向下突出;
b.在外部大容器内装入清水,直到橡皮膜变平,测出盐水深度h,清水与盐水的液面高度差Δh,以及清水液面到容器底的深度h0;
请你写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__。(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5)如图丁所示,某科技小组用一块挡板将柱形容器从中间隔开,挡板下有一张半透膜,两侧装入等体积的不同溶液,稀溶液中的水将自然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一侧流动,此现象称为渗透。平衡时如图戊所示,两侧液面处的压力差叫做渗透压。若在浓溶液的液面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纯水将向稀溶液一侧流动,称为反渗透,此膜也称为RO反渗透膜,它的孔非常小,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重金属离子、细菌等。
①图戊中两侧液体静止达到液透平衡,如果左右容器横截面积均为100 cm2,要实现反渗透,需要在图戊中________(选填“纯水”或“盐水”)液面施加的竖直向下的压力至少为________N(ρ盐水=1.03×103 kg/m3,忽略挡板厚度)。
②下面不是RO反渗透膜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是(  )
A.将海水淡化
B.废水再利用
C.用于生产无菌药液
D.充当压强计探头的橡皮膜
20.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甲,高为0.5 m,底面积为。容器内盛有0.3 米深的水。正方体乙的质量为15 kg,g=10 N/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求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力。
(2)现将乙轻放且浸没在甲容器的水中,恰使甲对地面的压强和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均为最大。
①求此时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
②求正方体乙的密度。
21.(2023·泰安)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约为0.5 N
B.学校教学楼的高度约为12 dm
C.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01×105 Pa
D.汽车在高速公路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20 m/s
22.(2024·临沂)小小卷笔刀,处处皆学问。对如图所示卷笔刀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摇柄的粗糙条纹是为了减小压力
B.底部的橡胶软垫是为了减小摩擦
C.刀片薄薄的刀刃是为了增大压强
D.透明储屑仓设在下方与惯性有关
23.(2024·临沂)关于手球比赛,分析正确的是(  )
A.被运动员握在手中的手球只受重力
B.手球被抛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C.跳起在空中的运动员因受重力而落下
D.走动中的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强比站立时小
24.(2023·泰安)如图所示,有两个正方体实心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重 5 N,B重40 N。已知物体A对B的压强与此时物体B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物体A对B的压力、物体B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物体A和物体B的密度分别是ρA和ρB。下列说法中(  )
①FA∶FB=1∶9 ②FA∶FB=1∶8 ③ρA∶ρB=27∶8 ④ρA∶ρB=9∶8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25.(2024·滨州)“做中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小滨利用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塑料瓶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1)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瓶子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瓶子所受重力的大小,这是因为瓶子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力,瓶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力。
小滨发现塑料瓶对桌面的压力作用效果不明显,于是他拿来了容易发生形变的海绵继续体验。
(2)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先后正放、倒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如图乙、丙所示,塑料瓶对海绵的压力F正________(选填“>”“<”或“=”)F倒,观察到海绵形变程度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
(3)在塑料瓶侧壁上下不同位置钻两个小孔,取下瓶盖,观察到水从小孔喷出的现象如图丁所示,此现象表明:同种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
(4)塑料瓶停止出水后,再次将塑料瓶正放在海绵上,与图乙相比,会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更不明显,用这个规律可以解释的事例是________。
A.限制货车超载
B.铁轨下面铺放枕木
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评价卷(八)
1.B 2.B 3.B 4.B 5.C 6.A 7.C 8.D
9.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海水的深度至少要为h===2.9×102 m,海水的深度至少要290 m。
答案:290
10.解析:当开关K打开时,A、B两个容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属于连通器,即当开关K打开时,A、B两个容器能构成连通器。
答案:能
11.解析:A处水的深度为h=70 cm- 10 cm=60 cm=0.6 m,则A点受到的压强为p=ρgh=1.0×103 kg/m3×10 N/kg×0.6 m=6×103 Pa。
答案:6×103
12.B [由题图可知,把底部有小孔的空矿泉水瓶竖直压入水中的深度不同,且深度越深,小孔水喷得越高,说明压强越大,所以该实验表明:在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什么关系”是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故选B。]
13.C [木板的长度伸出桌面时停止运动,由题图乙可知,木板伸出的长度为0.30 m-0.10 m=0.20 m,木板的长度l=0.20 m×4=0.80 m,长木板的底面积为S=0.80 m×0.25 m=0.2 m2,故①错误;由题图乙可知,木板没有伸出桌面对桌面的压强是30 Pa,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pS=30 Pa×0.2 m2= 6 N,当x=0.26 m时,受力面积为S1=(0.80 m-0.26 m+0.10 m)×0.25 m=0.16 m2,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p1===37.5 Pa,故②正确;移动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压力不变,当x=0.30 m时,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压力大小是6 N,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14.B [质地均匀,材料相同的A、B两物体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叠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故压力相等,即N1=N2;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等,即f1=f2;又因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故拉力等于摩擦力,故拉力相等,即F1=F2;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甲中物体与水平面接触面积大于乙中物体与水平面接触面积,根据公式p=可知,甲中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小,即p115.D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杯中饮料的总重力,倒立放置,杯子和杯中饮料的总重力不变,则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即F甲=F乙,倒立放置后,受力面积变大,根据p=可知,倒立后压强减小,即p甲>p乙,故①错误,②正确;由题图可知,倒立放置,饮料的深度变小,根据p=ρgh可知,饮料对杯底的压强变小,即p甲′>p乙′,甲图中,杯壁对饮料有向上的力,则饮料对杯底的压力F甲′G饮料,故F甲′16.D [液体深度相同时,甲液体产生的压强大于乙液体产生的压强,由p=ρ液gh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故①正确;当液体压强相同,都为6×102 Pa时,甲、乙两液体的深度之比为2∶3,由p=ρ液gh可知,密度之比为3∶2,故②错误;由题图可知乙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当深度变为30 cm时,乙液体的压强=,解得p=3×103 Pa,故③错误;甲的密度为ρ甲===1.5×103 kg/m3,乙的密度为ρ乙===1.0×103 kg/m3,丙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在甲、乙之间,说明丙的密度在甲、乙之间,查表可知,则丙可能是牛奶,故④正确。故选D。]
17.B [甲、乙两质地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体积之比==3=,甲、乙密度之比====,故①正确,②错误;根据F=G=mg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甲、乙的底面积之比===,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18.解析:甲、乙两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则甲、乙两正方体与水平桌面的受力面积之比S甲∶S乙=12∶22=1∶4,甲、乙两正方体的体积之比V甲∶V乙=13∶23=1∶8,则甲、乙两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1∶2。
答案:1∶2
19.解析:(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的,在压力相同时,金属盒探头上的橡皮膜越薄,形变越大,则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越大,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橡皮膜应选较薄的。将探头放入液体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则证明不漏气,如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没有高度差,则证明漏气,因此目的是检验压强计是否漏气。
(2)分析A、B两图的实验现象,液体都是水,金属盒的深度不同,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不同,B图中深度大,液面高度差大,产生的压强大,故可得: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3)保持题图乙C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清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未溢出),由于液体的总重力变大,因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大,而金属盒到底部的距离不变,加入清水后液体的密度减小,因此金属盒下这部分的压强变小,所以金属盒上方的压强变大,故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
(4)当橡皮膜的表面相平时,盐水对其向下的压强与水对其向上的压强相等,即p盐水=p水,代入题中已知数据可得ρ盐水gh=ρ水g(h+Δh),由此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ρ盐水=ρ水。
(5)①若在浓溶液的液面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纯水将向稀溶液一侧流动,称为反渗透。因此要实现反渗透,需要在题图戊中盐水液面施加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压力的大小为F=pS=ρ盐水gh1S=1.03×103 kg/m3×10 N/kg×0.1 m×100×10-4 m2=10.3 N;②由题意知,RO反渗透膜的孔非常小,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重金属离子、细菌等,因此将海水淡化,废水再利用,生产无菌药液都可以用到;而无法充当压强计探头的橡皮膜。故选D。
答案:(1)薄 检验压强计是否漏气 (2)深度 (3)变大 (4)ρ水 (5)盐水 10.3 D
20.解析:(1)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水=×10 N/kg×0.3 m=3×103 Pa,由p=可知,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力F水=p水S==150 N。
(2)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水和乙的总重力,要使甲对地面的压强和水对甲底部的压强均为最大,则将乙放入甲容器的水中时,水恰好盛满容器,且无水溢出。①水的体积V水=Sh水=5×10-2 m2×0.3 m=1.5×10-2 m3,由ρ=知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103 kg/m3×1.5×10-2 m3=15 kg,水和乙的总重力G总=m总g=(m水+m乙)g=(15 kg+15 kg)×10 N/kg=300 N,此时容器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压=G总=300 N,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6 000 Pa。②容器的容积V=Sh=×0.5 m=2.5×10-2 m3,乙放入甲容器的水中浸没且水恰好盛满容器无水溢出时,乙的体积V乙=V-V水=2.5×10-2 m3-1.5×10-2 m3=1×10-2 m3,乙的密度ρ乙===1.5×103 kg/m3。
答案:(1)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力为150 N (2)①此时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为6 000 Pa ②正方体乙的密度为1.5×103 kg/m3
21.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 g=0.05 kg,受到的重力约为G=mg=0.05 kg×10 N/kg=0.5 N,故A符合题意;一层教学楼的高度在3 m左右,一般教学楼有5层左右,高度在15 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所以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小于1.0×105 Pa,故C不符合题意;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30 m/s,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C [摇柄的粗糙条纹是为了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能改变压力大小,故A错误;底部的橡胶软垫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刀片薄薄的刀刃是为了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正确;透明储屑仓设在下方与重力有关,削下来的铅笔屑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故D错误。故选C。]
23.C [被运动员握在手中的手球受重力、摩擦力、压力作用,故A错误;手球被抛出,球在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跳起在空中的运动员因受重力而落下,故C正确;走动中的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与站立时相同,走动中的运动员与地面的受力面积较小,由p=得,走动中的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强比站立时大,故D错误。故选C。]
24.A [物体A对B的压力与物体B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正方体物体A对B的压强为pA===,正方体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pB====,由题意可知:pA=pB,即=,解得LB=3LA,根据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可得,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强为p====,所以pA==ρALAg,pB==g,因pA=pB,所以ρALAg=g,整理可得ρALA=,又LB=3LA,联立可得=。故A符合题意。故选A。]
25.解析:(1)瓶子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瓶子正放与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大小是相同的,即F正=F倒。由题图乙和题图丙可知,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因此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3)由题图丁可知,A、B两处深度不同,且B处的深度比A处的深度要大,此时B处的水流速度大于A处的水流速度,说明B处水的压强要大于A处水的压强,因此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4)塑料瓶停止出水后,再次将塑料瓶正放在海绵上,与题图乙相比探究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限制货车超载是通过改变压力大小来改变压强,故A符合题意;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1)平衡 相互作用 (2)= 受力面积 (3)深度 (4)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