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4.5 身体的联络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上 4.5 身体的联络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4 22: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身体的“联络员”》简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5课,本课与本单元第4 课脑的知识相衔接,以“接方块游戏”引出学习主题,根据数据分析、资料阅读、绘制神经传递示意图、观看科学小博士视频、角色演绎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逐步构建“感受器(感觉器官感受刺激)一传入神经(传递信息)一神经中枢(发出指令)一传出神经(传递信息)一效应器(身体做出反应)”的表达模型。再通过缩手反应进一步检测学生对神经系统工作过程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意识到神经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人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各部分密切配合,共同维持着生命活动。最后延伸进课外,做关于保护神经系统的科普或宣讲。
【学情简析】
本节课所处教材为五年级上册,但是却用四年级学生。因此学生在上这堂课之前,学生对于“脑”“肌肉与运动”的概念还没有确立。对于体内神经系统的反应过程学生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感受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以及知识锦囊、提取信息的方式科学建立神经系统的器官及作用。因此通过这一节课需要让学生认识神经在体内传递信息,与脑、脊髓一起形成系统为在身体中工作。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多次体验“接方块”游戏,能分析其影响因素,知道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知道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并能以此应用于实际,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接方块”和“缩手反应”的反应过程,能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并构建“感受刺激一传人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做出反应”的表达模型。
探究实践:在“接方块”游戏中,能根据经验和训练,改进自己的方法,尝试提高命中率。根据资料卡和视频,提取信息绘制、解释、改进神经传递示意图。
态度责任:通过体验与交流,认识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难点: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会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过程】
热身小游戏:接方块游戏。调动大脑,激发探究积极性。
一、接方块比赛
(一)比赛进行时
1.介绍比赛方法、规则和场地。(站在比赛现场,借助器材和课件)
2.组织比赛。
(1)试投一次,点出不规范动作。
(2)开始比赛,发令口号:第一次,准备、投!第二次,准备,投!……
第一轮比赛结束,记录员将数据交给汇总员统计。比赛结束,大家归还器材,回到座位,汇总员统计数据。
(二)评析比赛数据
1.根据数据,得出两次比赛的冠军。并请冠军上台分享成功经验。
2.数据背后藏着小秘密,会分析数据也是科学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
分析本组1~10次的数据,有什么发现?
3.小结:肯定学生分析数据的表现,思考:身体里的哪些部位参与了比赛?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贴大脑、手、脚等。
4.过渡:大脑离手和脚这么远,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络的呢?靠谁联络呢?(板贴:身体的联络员)
二、探究身体的联络秘密
(一)资料学习+绘制示意图
1.出示课件,了解学习要求。
2.自学、组学资料卡,小组合作完成神经传递示意图。
3.汇报:呈现不一样的神经传递示意图,利用自己画的示意图解释接块员的工作过程。
4.过渡:到底谁画的是正确的呢?
(二)观看动画+建构概念
1.播放视频,一起来看下科学小博士动画。
2.修正、补充、完善示意图
3.汇报交流,师生小结:神经系统结构以及如何传递(板贴)。
(三)升级挑战+角色扮演
1.回顾接方块游戏,解释接块员在接方块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联络和工作的?
2.采用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角色扮演法。出示课件,介绍要求。
3.小组合作讨论剧本,分配角色。
4.上台表演,学生评价。鼓励表演出更多的细节。
5.小结:肯定表演,说明人体的器官的复杂性,今后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四)迁移应用+缩手反应
1.借助身边熟悉的场景,让学生上台摸盲盒,发现什么现象?(缩手)
2.打开盲盒,出示仙人掌。尝试用神经传递示意图解释这个现象。
3.过渡:教师用手触碰仙人掌,让学生思考神经系统部位不工作产生的几种后果?
三、保护联络员
1.假如有一天身体的联络员不工作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2.神经系统各部位都重要,如何保护?出示课件,判断哪些是行为是保护?哪些是伤害? 四、拓展延伸
保护神经系统的宣讲和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