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统编八下语文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25年春八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题破山寺后禅院
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01
02
03
04
05
目 录
学习目标
知识必备
整体感知
细读感悟
课堂小结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疏通诗歌大意。
2.赏析诗句,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写作特点。
3.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常建,唐代诗人,字少府。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文题解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
破山寺
后禅院
题壁诗,题写,写下。
即兴福寺,古址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
即寺庙,寺庙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
本诗是诗人常建游览破山寺时所作,是他的代表作。
整体感知
大家先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了解诗歌的内容。
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点我
朗读课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lài
qìnɡ
划分朗读节奏
清 晨 入 古 寺 , 初 日 照 高 林 。
曲 径 通 幽 处 , 禅 房 花 木 深 。
山 光 悦 鸟 性 , 潭 影 空 人 心 。
万 籁 此 都 寂 , 但 余 钟 磬 音 。
人的世俗之心。
僧人住的房舍。
指各种声响。
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暂歇。
理解诗词大意
诗歌大意
清晨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着高耸的树林。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之处,禅房就在花木丛林深处。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在此时全部消散,只剩下回荡在山林中的钟磬音。
细读感悟
“清晨”和“古寺”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清 晨 入 古 寺 , 初 日 照 高 林 。
1.首联中哪两个词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幽”表现了禅院花木繁盛、幽深清静的环境。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禅房就掩映在那花木丛中,写出了破山寺的清幽和深远。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 这个成语出自本诗此联,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
2.颔联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用诗中的字来回答。
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被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山 光 悦 鸟 性 , 潭 影 空 人 心 。
3.颈联中体现诗人心情的是那两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加入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作者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万 籁 此 都 寂 , 但 余 钟 磬 音 。
“万籁俱寂” 这个成语出自本诗此联,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4.“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