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专题21 人体的免疫与传染病相关问题
【课程标准】
1.人类的健康
①知道健康的概念;②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③识别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④说出营养素的作用
⑤建立平衡膳食的观点
⑥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人类常见疾病
知道引起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3.传染病
①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②列举常见传染病
③说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4.防护与急救
①知道环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
②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③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
【学业要求】
①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列举常见传染病
③说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命题重点】识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等急救的基本方法,题型较分散:选择、填空、解答等都会出现,难度较低。
考点1:人体的免疫功能
考点解读: 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例1:(2024·湖州模拟)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病毒,该病能从禽类传染给人。杭州市自2014年1月24日起,永久关闭主城区所有活禽市场。请回答:
(1)下列关于 H7N9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选填字母)。
A.该病毒在光学显微镜可见 B.该病毒可用抗生素来杀灭
C.该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D.该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
(2)在药物长期作用下,许多病毒会有抗药性,这说明病毒能够发生 。
(3)如图甲所表,当注入抗原X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时,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
(4)对H7N9重病患者治疗中,一种俗称“人工肺”的仪器功不可没。图乙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由此分析,血液流经人工肺时,血液渗不出去,但可以使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其变化是 。
【答案】(1)D
(2)变异
(3)C
(4)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A.由于病毒非常小,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故A错误;
B.该病毒不能用抗生素来杀灭,故B错误;
C.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专门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的极微小生物,是一类非细胞生物,一般只由核酸( 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故C错误;
D.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考点2:抗原和抗体
考点解读:抗原:指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抗体:指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例2:(2023·杭州)花开季节,对花粉过敏者来说,进入其体内的花粉属于( )
A.抗原 B.传染源 C.病原体 D.抗体
【答案】A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解答】进入其体内的花粉属于抗原,会刺激人体抗体的分泌过多。故答案为:A
考点3:健康地生活
考点解读: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良好状态。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例3:(2023·金华)”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 B.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C.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 D.远离毒品,不要吸烟、酗酒
【答案】B
【解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故A、C、D正确不合题意;
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与异性交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与异性交往,就无法保持身心健康,故B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考点解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③易感人群。④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区别: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等为病原体;传染源是病原体携带者。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进行治疗、隔离。②切断传播途径: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消灭媒介动物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例4:(2023·温州)近期,部分国家登革热病例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防疫。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B.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C.清理积水改善环境卫生 D.涂驱蚊药以防蚊子叮咬
【答案】B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登革病毒以蚊子作为媒介传播病毒;
A.增强免疫力为保护易感人群;
B.隔离治疗为控制传染源
CD.均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考点5:人类常见疾病
考点解读:肿瘤:一种细胞性疾病,由细胞不正常分裂产生,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癌)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动脉硬化:由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增厚,使动脉壁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导致。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等。[来源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糖尿病:血糖浓度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随尿液排出。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其治疗办法为注射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例5:(2024·浙江)肥胖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有关。
(1)与正常饮食相比,长期吃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人体获得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更 ,易导致肥胖。
(2)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右图为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原尿中的葡萄糖可在 (填图中序号)被重吸收。
(3)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肥胖的有____(填字母)。
A.平衡膳食 B.适度参加体育锻炼 C.多吃膨化食品,多喝碳酸饮料
【答案】(1)多
(2)③
(3)A;B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解答】(1)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能量,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时,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从而导致肥胖。
(2)葡萄糖是在③肾小管被重吸收。在糖尿病的情况下,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可能会出现葡萄糖未能完全被重吸收的情况,导致糖尿。
(3)AB、平衡膳食意味着摄入适量的热量和营养素,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能量消耗,两者都有助于控制体重,AB符合题意。
C、提到的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通常含有高热量和高糖分,多吃这些食品和饮料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不利于肥胖的预防,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考点6:防护与急救
考点解读: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用干木棒或其他绝缘体拨开电线,切断电源等。若呼吸极其微弱,则需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频率是16~18次/分。蛇虫咬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5~10 cm处结扎,防止静脉血液回流、蛇毒扩散,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溺水:将溺水者转移到岸上,如果浅水中捞起,可双手托住溺水者腹部、令其腰背向上,头脚下垂,使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同时双手臂不时颠颤举动,起人工呼吸的作用。若在深水中营救,应从背部托起头或拉胸位,使溺水者鼻、口露出水面,拖上岸。异物堵塞气管:出现憋气、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设法排除气管中的异物。尽快送医院,在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煤气中毒: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中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若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停止,应进行心脏复苏。
例6:了解医学常识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
A.感冒时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变异
B.危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应先做胸外心脏按压
C.杭州最严养狗令有一条:遛狗必须牵狗绳,从防治传染病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移植的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体
【答案】B
【解析】对于挽救生命,不同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救。
【解答】A、抗生素是处方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某种抗生素的反复、长期、超剂量使用,会导致细菌抗药性的增强,要注意不能滥用抗生素,故错误;
B、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顺序规定为:首先实行胸外按压,再实行开放气道,接着是人工呼吸,故正确;
C、遛狗必须牵狗绳,从防治传染病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故错误;
D、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移植的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 抗原,故错误。
一、选择题
1.(2024·滨江模拟)“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感冒发烧,就可以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B.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故可通过喝酒提神或消愁
C.鸦片、吗啡等毒品具有镇痛效果,平时可以少量吸食
D.馊了的饭菜,高温煮沸后也不能食用
【答案】D
【解析】A、根据抗生素常使用会失效分析;
B、根据酒精对身体危害分析;
C、根据毒品的危害分析;
D、根据食品变质不能食用分析。
【解答】A、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或长时间服用,以防止形成超级菌,不符合题意;
B、 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但常饮用会在身体中聚积,影响身体健康 ,不符合题意;
C、 鸦片、吗啡等毒品具有镇痛效果,但吸食会成瘾且危害身体健康 ,不符合题意;
D、 馊了的饭菜已发生变质,高温煮沸后也不能食用 ,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温州)19世纪晚期,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炭疽病原体是( )
A.牛甲 B.牛乙 C.细菌S D.细菌R
【答案】C
【解析】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解答】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乙患上了炭疽,而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丙没有患病,说明炭疽的病原体是细菌S;故答案为:C。
3.(2021·绍兴)目前我国已经累计接种自主研制的新冠疫苗超5亿剂,并在世界各地推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B.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C.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C
【解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解答】AB、新冠病毒从免疫角度看,属于抗原;从传染病角度看,属于病原体;故AB错误;
C、人体注射疫苗后会产生对应的抗体,这种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正确;
D、注射疫苗可以让健康的人群获得对传染病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3·绍兴)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H1N|流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B.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流感疫苗属于抗体
D.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接种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B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种: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特异性免疫是指只针对个别病原体的免疫,是人体后天感染后,通过接种疫苗、疫苗类毒素和免疫球蛋白等方式获得的抵抗力。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外壳是蛋白质里面包含了遗传物质;抗原是一种能与T细胞或B细胞抗原受体结合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保护性蛋白质,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血液和组织液中分布。
【解答】A.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A错误;
B.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正确;
C.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流感疫苗属于抗原,C错误;
D.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B.
5.(2024·绍兴模拟)入冬以来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小金同学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体温达40℃左右,他立即服用达菲,达菲是治疗病毒感染有效的药物,但这个药物最好在患病 36 小时之内服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达菲提供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B.该同学体温一直维持在 40℃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
C.服用达菲是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达菲”的治疗机理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D
【解析】A.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小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C.抗病毒药物的原理一般是通过抑制病毒的DNA或者RNA合成,抑制病毒复制过程来达到消灭病毒目的;
D.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达菲是一种抗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被感染细胞中的释放,减少或阻断流感病毒的传播,通常在患病早期使用(如题中说最好在患病36小时之内服用),故A错误;
B.该同学体温一直维持在40℃左右,说明他的体温稳定,产热等于散热,故B错误;
C.接种疫苗是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而该同学是患了病毒性感冒后服用的抗病毒药物,故C错误;
D.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达菲”的治疗机理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
6.(2023·衢州)衢州籍院士毛江森在病毒学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其中两项尤为突出:一是在国际上最早提出“遗传信息可能从RNA传给DNA”,二是自主研发了“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分子上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片段称为 。
(2)从免疫学分析,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属于 (选填“抗原”或“抗体”)。注射该疫苗获得对甲肝病毒的免疫,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答案】(1)基因(2)抗原;特异性
【解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产生、作用对象、免疫作用强弱和免疫细胞种类。1、产生:特异性免疫指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专门的抵抗病原体物质,即抗体,来消灭、排除病原体的一种免疫,是出生以后才获得的,属于适应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指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免疫反应,是先天性的,是一种固有性免疫。2、作用对象:特异性免疫预防的是特定病种,是单一性的,而非特异性免疫预防的范围比较广,排除异己,非单一性的。3、免疫作用强弱:特异性免疫预防的作用比较强、预防时间比较长,非特异性免疫预防作用比较弱、预防时间比较短。4、免疫细胞种类:特异性免疫机体参与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而非特异性免疫机体参与的细胞为吞噬细胞。
【解答】(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分子上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片段称为基因;
(2)抗原是免疫学概念,具体讲的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 从免疫学分析,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属于抗原。注射该疫苗获得对甲肝病毒的免疫,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基因(2)抗原,特异性
7.(2023·舟山)器官的移植会受到法律、伦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通过长期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
(1)要获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对人体死亡的定义。我国法律规定的脑死亡标准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谓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简照射病人睡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瞳孔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由于人体的 系统能分辨“ 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进行配型试验、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
【答案】(1)非条件(2)免疫
【解析】(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为是否需要经过大脑皮层;
(2)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排斥其它异物或病原体;
【解答】(1)瞳孔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故属于非条件反射;
(2)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分辨自我和非我;
故答案为:(1)非条件(2)免疫
8.(2022·衢州)我国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上又取得重大突破。今年4月,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使用;5月,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VV116"临床研究结果发布,该药药效明显。
(1)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对于接种的人来说属于抗原。接种新冠疫苗,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 ,达到预防新冠肺炎的目的。
(2)病人口服“VV116”后,药物的有效成分主要在 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图中字母),再被血液运送到病灶区起治疗作用。
【答案】(1)抗体(2)小肠;A
【解析】(1)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抗体,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抗原。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3)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起点是左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解答】(1)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对于接种的人来说属于抗原。接种新冠疫苗,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达到预防新冠肺炎的目的。
(2)病人口服“VV116”后,药物的有效成分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A,再被血液运送到病灶区起治疗作用。
9.(2021·台州)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新的新冠病株、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一定难度。
(1)新病毒的出现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新老病株间的这种性状差异现象属于 (选填"变异”或“遗传")
(2)我国目前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的注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主要是为了 。
【答案】(1)变异(2)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解答】(1) 遗传性状的改变叫变异;
(2) 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变异;(2)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
10.(2023·湖州)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没有停止过。在牛痘疫苗问世前,天花病毒造成数亿人死亡,由于天花疫苗的发明、改进和广泛接种,天花终于在1979年被消灭。根据材料分析:
(1)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选填“寄生”或“共生")在人体细胞内,摄取养分迅速增殖,破坏人体细胞。
(2)接种天花疫苗后,人们普遍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从控制传染病流行角度分析,此项措施属于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答案】(1)寄生(2)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解析】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方法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特异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体和异物入侵都能产生免疫
【解答】(1)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法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需要寄生在人体细胞内,摄取养分
(2)接种天花疫苗,从控制传染病流行角度分析,此项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天花疫苗只针对天花病毒,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寄生 (2)保护易感染群 特异性
11.(2023·婺城二模)早春时节,气候干燥晴朗,大量的花粉随风飘散,有些人因此患上过敏性鼻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健康。
(1)过敏性鼻炎是由于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过强而引发的免疫功能失调,该免疫反应的抗原是 。
(2)由于喷嚏中携带多种病原体,所以正确做法应该用手帕纸巾轻轻捂住口鼻,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属于 。
【答案】(1)花粉
(2)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1) 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
(2)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切断传播途径;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
【解答】(1) 过敏性鼻炎是由于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过强而引发的免疫功能失调,该免疫反应的抗原是花粉。
(2) 由于喷嚏中携带多种病原体,所以正确做法应该用手帕纸巾轻轻捂住口鼻,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12.(2024·嘉兴模拟)巴西计划2024年开始生产“抗病毒蚊子”,方法是在蚊子体内注入一种沃尔巴克氏细菌菌株。该菌株能够阻止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从而避免人因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登革热疾病。
(1)从细胞的结构上看,细菌跟蚊子相比,不同的是 。
(2)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样处理蚊子属于 。
(3)从获取营养方式看,沃尔巴克氏细菌属于 (选填“自养”或“异养”)。
【答案】(1)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切断传播途径
(3)异养
【解析】(1)根据细菌的细胞结构分析。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各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
人和动物等需通过摄取现成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解答】(1)细菌,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细胞的结构上看,细菌跟蚊子相比,不同的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消灭苍蝇、蚊子,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沃尔巴克氏细菌不能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属于异养。
三、解答
13.(2024·仙居模拟)医学上用耐药率来表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能力,耐药率越高,药物治疗效果越差。我国规定耐药率超过75%的药物,应当暂停临床应用。某科研人员为比较青霉素G、四环素和万古霉素对不同种类的肠球菌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取6个大小相同的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同成分的培养液,分别标记为1-6组。
②将适量肠球菌甲均分接种到1-3号培养皿,将等量的肠球菌乙同样处理接种到4-6号培养皿。
③将适量且等量的三种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到1-3号培养皿中,4-6号培养皿同样处理。
④将培养皿放置于适宜环境一段时间,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菌的繁殖情况。
⑤统计各组培养皿中细菌的耐药率,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组别 1 2 3 4 5 6
肠球菌种类 甲 甲 甲 乙 乙 乙
抗菌药物种类 青霉素G 四环素 万古霉素 青霉素G 四环素 万古霉素
耐药率 91.83% 52.59% 1.49% 12.55% 84.73% 0%
(1)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培养液, 目的是为了 。
(2)分析实验数据,能治疗由两种肠球菌引发的疾病的抗菌药物是 。
(3)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小明认为第6组实验结果不可能为0%。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答案】(1)维持肠球菌正常生活形态
(2)万古霉素
(3)赞同,因为根据遗传和变异,细菌总会产生耐药性的个体,所以耐药率不可能为零。 不赞同,因为存在样本太少、刚好都没有耐药性的可能性
【解析】耐药性亦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某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的相对抵抗性。通常某菌株能被某种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则该菌株对该抗菌药物敏感;反之,则为耐药。
【解答】(1) 肠球菌生活需要有机物,需要能量,所以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培养液, 目的是为了 维持肠球菌正常生活形态 。
(2) 万古霉素对于两种细菌来说耐药性都是最低的,所以是最佳治疗药物;
(3)实验结果不可能错,结果与理论相违背,那只可能是理论错误。可能实验存在偶然性, 可能样本太少、刚好都没有耐药性。
14.(2024·拱墅二模)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发的传染病。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如下研究。
组别 注射物 血清稀释倍数 (平均值)
A组 乙脑减毒活疫苗 原液 40
B组 10°倍的稀释液 10
C组 104 倍的稀释液 10
D组 10°倍的稀释液 <10
E组 乙脑灭活疫苗原液 40
F 组 不做处理 <10
【实验1】取120 只大小、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均分为6组。按如表所示注射物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一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稀释倍数越大,表示免疫效果越好)以此反映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
(1)该实验的变量为 和不同稀释倍数的减毒活疫苗。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1点)。
【实验2】研究人员取每组剩余10 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乙脑病毒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3)科研人员推测:乙脑减毒活疫苗相较乙脑灭活疫苗,还存在除产生抗体外其他的增强免疫能力的机制,其证据是 。
【结论】由上述研究可知,两种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都能够刺激机体启动 (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注射 (选填“乙脑减毒活疫苗 或“乙脑灭活疫苗”)更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
【答案】(1)疫苗种类
(2)两种疫苗都能诱导小鼠产生抗体,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下降
(3)A组和E组,两组血清抗体水平相同,但A组实际免疫效果高于E组(或B组和E组,虽然B组血清抗体水平低于E组,但B组实际免疫效果却高于E组;特异性;乙脑减毒活疫苗
【解析】(1)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解答】(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从题中表格中A~F组的处理情况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疫苗的种类和不同稀释倍数的减毒活疫苗。
(2) 从表中A~D组可以看出,乙脑减毒活疫苗可以诱导体液免疫,从表中E组可以看出,乙脑灭活疫苗也可以诱导体液免疫。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两种疫苗都能诱导小鼠产生抗体,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下降。
(3) 从(2)的表中可以看出A组和E组血清中抗体水平一致,但从曲线图中却看出A组小鼠的存活率比E组小鼠的存活率要高,说明减毒活疫苗相比灭活疫苗能更好的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从B和E组看,B组的抗体水平没有E组的高,但B组小鼠的存活率却高于E组,所以 B、E两组比较也能得到同样结论。但是,A组和E组,两组血清抗体水平相同,但A组实际免疫效果高于E组(或B组和E组,虽然B组血清抗体水平低于E组,但B组实际免疫效果却高于E组。
接种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疫苗属于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体内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图中,存活鼠数A组>E组>F组,说明减毒活疫苗相比灭活疫苗能更好的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专题21 人体的免疫与传染病相关问题
【课程标准】
1.人类的健康
①知道健康的概念;②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③识别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④说出营养素的作用
⑤建立平衡膳食的观点
⑥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人类常见疾病
知道引起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3.传染病
①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②列举常见传染病
③说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4.防护与急救
①知道环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
②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③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
【学业要求】
①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列举常见传染病
③说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命题重点】识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等急救的基本方法,题型较分散:选择、填空、解答等都会出现,难度较低。
考点1:人体的免疫功能
考点解读: 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例1:(2024·湖州模拟)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病毒,该病能从禽类传染给人。杭州自2014年1月24日起,永久关闭主城区所有活禽市场。请回答:
(1)下列关于 H7N9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选填字母)。
A.该病毒在光学显微镜可见 B.该病毒可用抗生素来杀灭
C.该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D.该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
(2)在药物长期作用下,许多病毒会有抗药性,这说明病毒能够发生 。
(3)如图甲所表,当注入抗原X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时,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
(4)对H7N9重病患者治疗中,一种俗称“人工肺”的仪器功不可没。图乙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由此分析,血液流经人工肺时,血液渗不出去,但可以使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其变化是 。
考点2:抗原和抗体
考点解读:抗原:指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抗体:指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例2:(2023·杭州)花开季节,对花粉过敏者来说,进入其体内的花粉属于( )
A.抗原 B.传染源 C.病原体 D.抗体
考点3:健康地生活
考点解读: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良好状态。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例3:(2023·金华)”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 B.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C.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 D.远离毒品,不要吸烟、酗酒
考点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考点解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③易感人群。④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区别: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等为病原体;传染源是病原体携带者。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进行治疗、隔离。②切断传播途径: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消灭媒介动物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例4:(2023·温州)近期,部分国家登革热病例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防疫。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B.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C.清理积水改善环境卫生 D.涂驱蚊药以防蚊子叮咬
考点5:人类常见疾病
考点解读:肿瘤:一种细胞性疾病,由细胞不正常分裂产生,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癌)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动脉硬化:由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增厚,使动脉壁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导致。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等。[来源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糖尿病:血糖浓度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随尿液排出。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其治疗办法为注射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例5:(2024·浙江)肥胖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有关。
(1)与正常饮食相比,长期吃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人体获得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更 ,易导致肥胖。
(2)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右图为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原尿中的葡萄糖可在 (填图中序号)被重吸收。
(3)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肥胖的有____(填字母)。
A.平衡膳食 B.适度参加体育锻炼 C.多吃膨化食品,多喝碳酸饮料
考点6:防护与急救
考点解读: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用干木棒或其他绝缘体拨开电线,切断电源等。若呼吸极其微弱,则需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频率是16~18次/分。蛇虫咬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5~10 cm处结扎,防止静脉血液回流、蛇毒扩散,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溺水:将溺水者转移到岸上,如果浅水中捞起,可双手托住溺水者腹部、令其腰背向上,头脚下垂,使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同时双手臂不时颠颤举动,起人工呼吸的作用。若在深水中营救,应从背部托起头或拉胸位,使溺水者鼻、口露出水面,拖上岸。异物堵塞气管:出现憋气、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设法排除气管中的异物。尽快送医院,在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煤气中毒: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中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若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停止,应进行心脏复苏。
例6:了解医学常识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
A.感冒时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变异
B.危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应先做胸外心脏按压
C.杭州最严养狗令有一条:遛狗必须牵狗绳,从防治传染病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移植的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体
一、选择题
1.(2024·滨江模拟)“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感冒发烧,就可以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B.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故可通过喝酒提神或消愁
C.鸦片、吗啡等毒品具有镇痛效果,平时可以少量吸食
D.馊了的饭菜,高温煮沸后也不能食用
2.(2021·温州)19世纪晚期,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炭疽病原体是( )
A.牛甲 B.牛乙 C.细菌S D.细菌R
3.(2021·绍兴)目前我国已经累计接种自主研制的新冠疫苗超5亿剂,并在世界各地推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B.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C.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2023·绍兴)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H1N|流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B.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流感疫苗属于抗体
D.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接种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2024·绍兴模拟)入冬以来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小金同学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体温达40℃左右,他立即服用达菲,达菲是治疗病毒感染有效的药物,但这个药物最好在患病 36 小时之内服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达菲提供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B.该同学体温一直维持在 40℃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
C.服用达菲是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达菲”的治疗机理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填空
6.(2023·衢州)衢州籍院士毛江森在病毒学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其中两项尤为突出:一是在国际上最早提出“遗传信息可能从RNA传给DNA”,二是自主研发了“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分子上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片段称为 。
(2)从免疫学分析,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属于 (选填“抗原”或“抗体”)。注射该疫苗获得对甲肝病毒的免疫,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7.(2023·舟山)器官的移植会受到法律、伦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通过长期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
(1)要获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对人体死亡的定义。我国法律规定的脑死亡标准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谓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简照射病人睡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瞳孔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由于人体的 系统能分辨“ 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进行配型试验、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
8.(2022·衢州)我国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上又取得重大突破。今年4月,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使用;5月,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VV116"临床研究结果发布,该药药效明显。
(1)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对于接种的人来说属于抗原。接种新冠疫苗,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 ,达到预防新冠肺炎的目的。
(2)病人口服“VV116”后,药物的有效成分主要在 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图中字母),再被血液运送到病灶区起治疗作用。
9.(2021·台州)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新的新冠病株、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一定难度。
(1)新病毒的出现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新老病株间的这种性状差异现象属于 (选填"变异”或“遗传")
(2)我国目前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的注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主要是为了 。
10.(2023·湖州)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没有停止过。在牛痘疫苗问世前,天花病毒造成数亿人死亡,由于天花疫苗的发明、改进和广泛接种,天花终于在1979年被消灭。根据材料分析:
(1)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选填“寄生”或“共生")在人体细胞内,摄取养分迅速增殖,破坏人体细胞。
(2)接种天花疫苗后,人们普遍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从控制传染病流行角度分析,此项措施属于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11.(2023·婺城二模)早春时节,气候干燥晴朗,大量的花粉随风飘散,有些人因此患上过敏性鼻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健康。
(1)过敏性鼻炎是由于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过强而引发的免疫功能失调,该免疫反应的抗原是 。
(2)由于喷嚏中携带多种病原体,所以正确做法应该用手帕纸巾轻轻捂住口鼻,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属于 。
12.(2024·嘉兴模拟)巴西计划2024年开始生产“抗病毒蚊子”,方法是在蚊子体内注入一种沃尔巴克氏细菌菌株。该菌株能够阻止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从而避免人因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登革热疾病。
(1)从细胞的结构上看,细菌跟蚊子相比,不同的是 。
(2)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样处理蚊子属于 。
(3)从获取营养方式看,沃尔巴克氏细菌属于 (选填“自养”或“异养”)。
三、解答
13.(2024·仙居模拟)医学上用耐药率来表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能力,耐药率越高,药物治疗效果越差。我国规定耐药率超过75%的药物,应当暂停临床应用。某科研人员为比较青霉素G、四环素和万古霉素对不同种类的肠球菌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取6个大小相同的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同成分的培养液,分别标记为1-6组。
②将适量肠球菌甲均分接种到1-3号培养皿,将等量的肠球菌乙同样处理接种到4-6号培养皿。
③将适量且等量的三种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到1-3号培养皿中,4-6号培养皿同样处理。
④将培养皿放置于适宜环境一段时间,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菌的繁殖情况。
⑤统计各组培养皿中细菌的耐药率,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组别 1 2 3 4 5 6
肠球菌种类 甲 甲 甲 乙 乙 乙
抗菌药物种类 青霉素G 四环素 万古霉素 青霉素G 四环素 万古霉素
耐药率 91.83% 52.59% 1.49% 12.55% 84.73% 0%
(1)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培养液, 目的是为了 。
(2)分析实验数据,能治疗由两种肠球菌引发的疾病的抗菌药物是 。
(3)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小明认为第6组实验结果不可能为0%。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14.(2024·拱墅二模)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发的传染病。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如下研究。
组别 注射物 血清稀释倍数 (平均值)
A组 乙脑减毒活疫苗 原液 40
B组 10°倍的稀释液 10
C组 104 倍的稀释液 10
D组 10°倍的稀释液 <10
E组 乙脑灭活疫苗原液 40
F 组 不做处理 <10
【实验1】取120 只大小、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均分为6组。按如表所示注射物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一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稀释倍数越大,表示免疫效果越好)以此反映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
(1)该实验的变量为 和不同稀释倍数的减毒活疫苗。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1点)。
【实验2】研究人员取每组剩余10 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乙脑病毒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3)科研人员推测:乙脑减毒活疫苗相较乙脑灭活疫苗,还存在除产生抗体外其他的增强免疫能力的机制,其证据是 。
【结论】由上述研究可知,两种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都能够刺激机体启动 (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注射 (选填“乙脑减毒活疫苗 或“乙脑灭活疫苗”)更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