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找出下列文言翻译的错误之处。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甚矣,汝之不惠。
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动为身计,不顾社稷之患,然所以求全者,适足以自族也。
(该译之处未译)
(该删之处未删)
(不符句式规则)
(缺少相关文化常识)
——突破文言文翻译短板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题的常见问题与六种短板;
2.回顾翻译六字诀,抓住“留、删、换”几个关键,针对性突破实词翻译的短板。
考点解读
结合一轮复习情况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二轮复习时应注意翻译题的以下问题:
1.文言基础知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积累不足,翻译不准确;
2.缺乏采点意识;
3.缺乏语境意识,忽视上下文。
考生作答时常见的六大丢分短板:
一、该留不留,该删不删; 二、不明词性,该变不变;
三、含混词义,表述不清; 四、过于灵活,不重对译;
五、不明语序,翻译生硬; 六、固定句式,特征未明。
落 实 三 大 得 分 点
知识梳理
翻译技巧
字字落实
留
凡朝代、国号、谥号、庙号、年号、帝号、人名、地名、天干地支、官职名、爵位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
文从句顺
删
换
1. 运用保留法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保留:
译文:
(2)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保留:
译文:
“劳苦功高”。
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京师”“齐河、长清”“泰山”“长城”“泰安”。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知识梳理
翻译技巧
字字落实
留
删
换
凡朝代、国号、谥号、庙号、年号、帝号、人名、地名、天干地支、官职名、爵位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
文从句顺
句首发语词、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词、句中停顿的词、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例1:“登轼而望之”
例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例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例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不必译出。
“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合译为“(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
“之”为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运用删减法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删减:
译文:
(2)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删减:
译文:
“夫”,句首语气词,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
人与人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盖”,句首语气词,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了。
短板一:该留不留,该删不删
快训一: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现场答案 愚蠢的人和乡村的野人无知,如果用叛逆来遮蔽他们的罪行,恐怕会辜负帝王爱惜生灵的仁德。
失分反思
满分答案
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愚人”可以保留,不要翻译为“愚蠢的人”,“村野”可以翻译为“粗鲁”;“蔽罪”的意思是“定罪”,不能翻译为“遮蔽他们的罪行”
知识梳理
翻译技巧
字字落实
留
删
换
凡朝代、国号、谥号、庙号、年号、帝号、人名、地名、天干地支、官职名、爵位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
句首发语词、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词、句中停顿的词、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文从句顺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用今义,词类活用词注意活用翻译
类型 教材示例
(1)替换古代汉语词为现代汉语词。 目(眼睛)遇之而成色。(《赤壁赋》)
(2)替换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吾尝终日而思(思考)矣。(《劝学》)
(3)替换通假字为本字,并翻译。 距(同“拒”,据守)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4)替换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为现代词语。 沛公居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时。(《鸿门宴》)
(5)替换活用词语为活用后的词语。 渔樵(捕鱼砍柴)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6)判断句、被动句中的标志性词语要对应译出。 百姓之不见(被)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2、运用替换法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替换:
译文: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替换:
译文:
“无”“愚”“智”“贤”这几个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无论”“愚笨”“明智”“贤明”。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博学”,古今异义词,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短板二:不明词性,该变不变
快训二: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现场答案 圣人如果可以强盛国家,就没有必要用原来的法规;如果可以利于百姓,就没有必要遵循旧制。
失分反思
满分答案
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盛”;“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
短板三:含混词义,表述不清
快训三: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王)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现场答案 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制约,只是歪曲意思侍奉他,所以药师更加骄傲。
失分反思
满分答案
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制”是“控制”的意思,不是“制约”;“曲意”是“违心”的意思,不是“歪曲意思”;“奉”是“顺从”的意思,不是“侍奉”;“骄”是“骄横”的意思,不是“骄傲”
短板四:过于灵活,不重对译
快训四:帝以(鲁)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现场答案 皇帝因为鲁芝是个品格高尚的人,一直也没有安定的住所,就让军队为他建筑了五十间房屋。(3分)
失分反思 “清忠”要翻译为“清廉忠诚”,“履正”要翻译为“行为端正”,“居宅”要翻译为“私宅”。考生翻译时对关键词没有一一对译,过于意译,把“清忠履正”笼统地翻译成“品格高尚”
满分答案
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一、注重一一对应
可以采用拆分词汇、逐字对应翻译的方法。比如可以将题中的“清忠履正”拆分为“清忠”和“履正”两个词语,“清忠”可译为“清廉忠诚”,“履正”可译为“行为端正”,整个短语意为“清廉忠诚行为端正”。
二、准确翻译词义
如题中的“居宅”要译为“私宅”,翻译成“安定的住所”就犯了过于灵活的错误。
知识梳理
翻译技巧
文从句顺
调
补
变
字字落实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
类型 教材示例
主谓倒装 例句: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宾语前置 例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定语后置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状语后置 例句:青,取之于蓝。(《劝学》)
调整:汝之不惠甚矣!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
调整:大王来操何?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调整:有吹洞箫者客。译文: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
调整:青,于蓝取之。译文: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短板五:固定句式,特征未明
快训六: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闻欲以畀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
现场答案 三关四镇是国家的院墙,我听说要把这些地方割让给敌人,一旦不遵守盟约,我们怎么制约他们呢?
失分反思
满分答案
三关四镇是国家的屏障,听说要将它们割给敌人,敌人一旦背弃盟约,我们凭借什么来抵御他们呢?
“藩篱”,翻译为“屏障”;“何以”,固定句式,翻译为“凭借什么”
知识梳理
翻译技巧
文从句顺
调
补
变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
字字落实
省略句的省略成分,数词之后的量词,判断句补充“是”或“不是”,被动句译出“被”
类型 教材示例
(1)省略了主语、谓语、宾语的要补上。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省略了介词“于”等的要补上。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3)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增补: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增补:列坐(于)其次。
译文: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
5、运用增补法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增补:
译文:
(2)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增补:
译文: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辞)。
(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别)。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知识梳理
翻译技巧
文从句顺
调
补
变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
省略句的省略成分,数词之后的量词,判断句补充“是”或“不是”,被动句译出“被”
字字落实
将直译时意思不明确的词句活译成相关文字,如:比喻、借代、夸张、互文、委婉等
类型 教材示例
(1)对比喻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2)对借代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3)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变通:“金城千里”,可译为“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
变通:“杯杓”借指“饮酒”。
变通:“夺母志”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6、运用变通法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变通:
译文:
(2)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变通:
译文:
“见背”,弃我而去,指尊长去世,应按现代汉语翻译成“去世”。
我出生才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敲扑”,行刑用的棍杖,代指严酷的刑罚。
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短板六:特殊句式,不明语序
快训五:太宗召燕饮于阙,询创业孰与守成。
现场答案 太宗召集群臣饮宴在宫廷中,询问创业孰与守成更难。
失分反思
满分答案
太宗召集群臣在宫廷宴饮,询问创业与守住前人成果相比,哪个更艰难。
“燕饮于阙”是状语后置句,应翻译为“在宫廷举行宴会”或“在宫廷宴饮”;“创业孰与守成”中“孰与”是固定结构,应翻译为“……与……相比,哪个更……
(2025广州一模语文试题)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圣人不耻身之贱也,愧道之不行也;不忧命之长短,而忧百姓之穷。神农憔悴,尧瘦癯,舜黎黑,禹胼胝。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亦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肢不勤,思虑不用,而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
(节选自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1.(1)四肢不劳动,心思不思考,却想把事情治理好、财物丰足的,还没听说过这样的事。
(2)所以我详细周密地说明,就像是提着他们的耳朵(叮嘱他们),每件事都具体指出并斥责,不崇尚浮夸的言辞。
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
(2024湛江一模)2.翻译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今知恶古之危亡,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则未有异于却走而求及于前人也。
赵简子昼居,喟然太息曰:“异哉!吾欲伐卫十年矣,而卫不伐。”侍者曰:“以赵之大而伐卫之细,君若不欲则可也;君若欲之,请今伐之。”简子曰:“不如而言也。卫有士十人于吾所,吾乃且伐之,十人者其言不义也,而我伐之,是我为不义也。”故简子之时,卫以十人者按赵之兵,殁简子之身。卫可谓知用人矣,游十士而国家得安。简子可谓好从谏矣,听十士而无侵小夺弱之名。
2.(1)不致力于沿用前代安国存身的方法,那就与往后面跑却想要追赶上前面的人没有什么不同啊。【“务”,致力于;“所以”,用来……的方法;“却走”,往后面跑;“则未有异于却走而求及于前人也”,状语后置句】
(2)所以在赵简子当政时,卫国用十个人就扼制住了赵国的军队,一直到赵简子去世。【“以”,用、凭借;“按”,遏住、扼制住;“殁……之身”,去世。】
(2025届八省八校T8联考)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司马迁作史年岁
司马温公作《资治通鉴》凡十九年,迁作史之岁月更有过之。合班固作史之岁月并观之,可知编订史事未可聊尔命笔矣。元末修《宋》《辽》《金》三史,不过三年;明初修《元史》,两次设局,不过一年,毋怪乎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
史记有后人窜入处
《史记·田儋传赞》,忽言蒯通辨士,著书八十一篇,项羽欲封之而不受,此事与儋何涉而赞及之?《司马相如传赞》谓:“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讽一,犹驰骋郑卫之音,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余
3.(1)结合班固编撰史书的时间一起来看这件事,可以懂得编订史事不能勉强地动笔啊。
(2)司马相如虽然有很多虚浮的文辞和夸张的论说,但是文章的关键和宗旨,是引导人们节俭。
重点词:(1)合:结合。聊:姑且,勉强。命笔:动笔。 (2)要归:关键和宗旨。引:引导。之:代词,泛指大家,人们。
(2023河北省高三调研联测)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苏代)令人谓齐闵王曰:“燕之攻齐也,欲以复振故地也。燕兵在晋而不进,则是兵弱而计疑也。王何不令苏子将而应燕乎?夫以苏子之贤,将而应弱燕,燕破必矣。燕破则赵不敢不听,是王破燕而服赵也。”闵王曰:“善。”乃谓苏子曰:“燕兵在晋,今寡人发兵应之,愿子为寡人为之将。”对曰:“臣之于兵,何足以当之,王其改举。王使臣也,是败王之兵,而以臣遗燕也。战不胜,不可振也。”王曰:“行,寡人知子矣。”
4.(1)(可是我与骏马)接连三天站在集市上,也没有人来过问,想请先生您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
(2)大王派臣下为将,这会使大王的军队遭到失败,也会把臣下交给燕国,打不赢,就不能挽救败局(收复失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