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31 18:4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 历史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明太祖加强集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两个框题。太祖加强集权的措施包括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靖难之役”包括关于“靖难之役”的起因和性质、分析讨论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类似于历史上哪位皇帝。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明朝历史初次学习,认识还不够,他们有对明朝历史了解的需求,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设计思路]
本节课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从提出问题,到学生探究、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会明朝历史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表演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过程与方法
(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2)通过设疑讨论、表演小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小品等活动,培养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其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以及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靖难之役”中的精彩片段做成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明太祖加强君权”这一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明朝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2)设立由皇帝直接的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3)实行八股取士。
(在学习“八股取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例如可摘录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请学生阅读,使其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并利用教材“动脑筋”思考题,力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4)实行削藩政策。
三、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四、教师可展示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请学生思考:“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然后讲述明成祖继续削藩、增设东厂的举措,说明这些措施是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继续和发展。
4)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
5)动脑筋: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6)作业:思考------女孩:“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男孩:“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一、明朝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2)设立由皇帝直接的厂卫特务机构。
(3)实行八股取士。
(4)实行削藩政策。
三、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作业设计:了解课本知识,上网查阅明朝相关历史知识。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反思
历史的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更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用联想式的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昨天我上的一节课中,课题是《明朝君权的加强》,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是八股取土。我先让学生回忆秦朝、西汉、东汉、隋朝、唐朝、北宋、元朝的历史,提问: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都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从而引人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就很容易总结出来。这样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再如:我处理难点八股取士时,结合秦朝的焚书坑儒让学生比较掌握,然后利用今天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加以拓展,结果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没能很好的加以论述。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