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喀秋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歌曲《喀秋莎》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31 23:2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喀秋莎》教案
教学内容: 《喀秋莎》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二战时期的前苏联歌曲。歌曲为2/4拍,大调式。歌词描绘了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歌曲节奏明快简洁,旋律朴实流畅,其中出现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号需要学生去认识着重了解,教师采用动作,语言等多种方式去帮助学生掌握,在节奏和旋律练习中去解决多种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喀秋莎》,感受歌曲描绘的情景和其中所表述的情感。
2、过程和方法:正确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附点等多种音乐记号的演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体会外国民歌的优美意境。
四、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喀秋莎》,把握歌曲情绪,能掌握学会简谱“O”为休止符。
教学难点:
1、歌曲中附点音符和大切分的掌握和熟唱。
2、了解2/4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在歌曲演唱中有所表现。
五、教具:CD机、电子琴。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12 34 ︱54 32︱1—‖
mi----- ma--- mi—

15 55 ︱54321 1‖
Ya ha ha----
(二)播放歌曲《喀秋莎》
1.导言: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三)导入
1、出示节奏谱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来朗读(歌曲伴奏作为音乐)
1)、学习休止符,复习附点音符。
2)、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生:二拍子)
3)、学习二拍子的拍法,再拍一遍节拍。
4)、再次欣赏这首歌曲
(四)学唱歌曲
1、模仿老师拍打节奏X. X | X X X |X X 0|并让
学生找出带有这个节奏的旋律。着重讲授有附点音符和大切分
的小节,生比较有无附点的区别,不要搞错。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跟老师学唱歌曲旋律,师突出难点。
4、老师范唱生跟电子琴分句演唱。
5、对比乐句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演唱。
6、分小组以乐句来接唱。
7、解决难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歌曲的休止符处谁能够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找生模仿 如:加上拍手、听、看、摇头。
师:最后一句大切分节奏要注意,前面有休止符,节拍要准确。
师:我们来加上歌词,注意16分音符的地方吐字要清晰。
8、听音乐小声跟唱,提示有感情演唱。
1)、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2)、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3)、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喀秋莎》。
4)、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七、小结
归纳这节课的内容,点评学生掌握情况。
八、师生再见歌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