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学情评估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学校开展“细品汉语之美”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0分)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深奥的语言之一□汉语,而这复杂的汉语,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简约之美。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越简约越高效,越简约越有力,越能更快更准确地传情达意。然而,简约并不简单,也不是单纯为了高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虽达不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极致境界,却努力做到(huàlóng-diǎnjīng)和锦上添花,甚至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深谙其中的门道,他们甚至赋予了这门技艺一个专有名词:炼。都说真金不怕火炼,同样,最美最简约的字句,也需要文人们用生活的温度、生命的温度、思想的温度来炼就。从炼字到炼句,必须付出十成的努力,打不得半点折扣。只有将真情倾注其中,方能 甲 (灌溉/浇筑)出绚烂的语言之花。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正是他们在追求简约的同时对美、人生、自然和哲理孜孜不倦地(tànqiú)和发现的最真实写照。
时过境迁,虽然很多语言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汉语的简约大气之美,让她历经五千年风雨,依旧屹立在东方,依旧光彩照人,依旧 乙 (豢养/滋养)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huàlóng-diǎnjīng)_______________ ②(tànqiú) _______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折扣(shé) 孜孜不倦(zī) B. 折扣(zhé) 孜孜不倦(zī)
C. 折扣(zhé) 孜孜不倦(zǐ) D. 折扣(shé) 孜孜不倦(zǐ)
(3)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2分)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4)在文段中的方框内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 B. 。 C. …… D. ——
(5)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就像中国画里的留白,不追求画面的铺张
②而有时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字带来的神韵和意境,却胜过那千言万语
③看中的却是整体的灵动和洒脱
④简约的要义一直是在追求形散神不散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2. 小冀同学从汉字结构入手,发现将某些汉字拆开并加以联想可以有新的理解。如: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舒——善于取舍,乐于给予,才能安然快乐。
请你从“拓”“劣”“盼”三个字中任选两个写出你的理解。(2分)
第二部分(3~20题 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5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5分)
月亮自古以来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苏轼笔下的月光是如此绵长:“但愿人长久,①________________”,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天地共存;范仲淹笔下的月光则格外皎洁:“而或长烟一空,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明亮的月光暂时照亮了迁客骚人的心;温庭筠这位早起的游子,面对着即将落下的淡月,轻轻吟出“⑤________________ ,人迹板桥霜”,这轮淡月寄寓着游子的辛苦和愁思。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7分)
【甲】无题 【乙】月夜忆舍弟
李商隐 杜 甫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甲诗首联两个“难”字意蕴丰富,写出诗人与爱人之间的相见之难和离别之苦。
B. 乙诗首联真实地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烘托出战争气氛。
C. 两 首诗的颔联均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借景生情,传达出诗人的深切思念。
D. 两首诗的尾联抒情方式不同,前者借助典故抒情,后者直接抒发对战争的不满和对亲人的牵挂。
5. 张桂梅老师曾荣获“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她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倾力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为了表达对她的赞美,请你从甲诗中选出你认为最恰当的两句送给张桂梅老师,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4分)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共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丙】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④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⑤也。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sǎn):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摴蒱(chūpú):古代博戏名。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作用类似于后世的骰子。五木两头尖,中间平,立起来很像山峰。⑤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拥毳衣炉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林皆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B.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C.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D.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
9. 甲、乙两文均描写了雪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2分)
10. 请为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共8分)
人生难得是“三量”
①报纸上有幅插图,下面是诠释性的话——“人生需要三量: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力量,老年时有度量”,我觉得这话妙不可言。
②少年时要有胆量,胆量就是冲劲儿,就是敢想敢为,就是仰望星空敢做梦。一个人年纪轻轻,却对未来没有梦想,只愿当缩头乌龟过舒适日子,那么他的前程基本上可以一眼望到底。如果你不信,不妨看看周围那些平庸的人——是少年时有胆量,经历了挫折之后变成现在这副样子,还是少年时候就胸无大志,一路浑浑噩噩走到现在?我敢肯定是后者为多。
③少年时的胆量,说到底,是为壮年时的力量储能。人到壮年,知识、智慧、才华都已具备,想翱翔于天空翼下生云,想跋涉于山水脚底生风,我们就可能干出各种辉煌的事来。毕竟人在青壮年时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鸡汤文喜欢说“永远不晚”,还举出例证说某某80岁登上了珠峰,谁谁90岁获得了博士学位。如果我们认真做个统计,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成就都是在20岁至60岁这个正常的工作时段取得的,壮年庸庸碌碌,想在老年有所作为,一定是难上加难。
④人老了,该拼的拼了,有的事就算做得不够完美,也难有精力重新做一次。这个时候,让自己停下来,听听别人说话,看看职场人士风来雨去,赏赏曾经忽视的风景,完全可以。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
⑤年轻人太忙,不小心说错什么话,你不要太计较;自己工作一辈子,但享受与想象的有距离,只要衣食无忧,也不要过分在乎。老了有度量,其实就是与周围的人和解,与生活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生活是长着眼睛的,你心宽了,世界自会给予你更多的光华。
⑥ “三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少年时的胆量来自不甘平庸的心,壮年时的力量源于成熟个体的责任与担当,老年时的度量出自看尽花开花落之后的善解人意,这些都得靠我们自觉追求。
⑦人生真正难的,是在各个时期都按照“三量”的要求去做。如果做到了,你便会笑对人生,此生无悔。当然,要想此生无憾,你必须有透过风暴看到未来蓝天的眼光,必须有筋疲力尽之后喘一口气继续向远而行的勇气。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1. “壮年时有力量”,请从第③段中找出这“力量”指的是什么。(2分)
12. 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13. 文中作者说:“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共17分)
换床位
老 汤
①老伴离世后,老孙头不顾儿女们反对,坚持搬到名士养老公寓养老。
②公寓档次不高,养老的基本没什么名士,都是普通老人。老孙头起初是自己占一个双人房间,很舒服,很方便。但是一个月后,他就不能享受单间待遇了。新来的老头,也是一个胖老头,一打眼,估计体重最少也有二百斤。新来者自我介绍说:“我姓王,你贵姓?”老孙头说:“免贵姓孙。你来我不反对,我睡觉可是打呼噜哈。”老王头一笑说:“只要不梦游就行。”
③老孙头来得早,自然占据了靠窗的床位,看窗外的风景方便。其实也没啥风景可看,就是一块空地,周围有几架健身器材。不过保洁员小田过来交代说:“半年后必须互换床位。”老孙头说:“我来得早,这个床位就是我的,不换!”小田说:“这是公寓领导定的。”小田还要说什么,老王头打手势制止小田,对老孙头说:“不换就不换,多大一点事儿?换来换去怪麻烦,我这床位离门近,离厕所也近,也不错的。”
④老王头的大度让老孙头对他有了一些好感,闲着没事时,俩老头也唠唠散嗑。老孙头说:“这养老院的名字没起好,叫啥‘名士’,叫老百姓养老院多接地气。”老王头说:“老百姓也是名士,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平等的,都应该被尊重。”老孙头“哦”了一声,觉得有些道理。
⑤两个老头一天几乎二十四小时在一起,小摩擦也是经常有。比如天热时,夜里,老孙头喜欢开着空调睡,温度调到20℃,老王头就反对说:“空调整夜这么开最伤人,最舒服的温度是26℃,你这浪费电不说,还伤身。”老孙头早晨刷牙刮脸,水龙头老是开着,水哗哗地流,老王头看见了就说:“你流这么长时间的水,多浪费!不用水时,把水龙头关掉行不行?”
⑥小田每天进屋打扫卫生时,总是对俩老头很客气,嘘寒问暖,问有什么需求。老王头也没啥特殊需求,只是有时让小田帮忙用手机转账。老孙头对小田说:“以后就不要问你王叔了,他是个老财迷,有钱也舍不得花。”又转过头对老王头说:“你我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要钱有何用?给孩子攒钱?”老王头笑笑,说:“算你说对了。我家孩子多啊。”“多?有多少?”老孙头问。老王头说:“也不多,也就十几个。”老孙头嘲讽说:“十几个?真能胡扯,吹牛吧。”
⑦两个胖老头在一起住了半年,老王头因为身体有病,离开养老公寓到医院治疗,老孙头又可以享受单间待遇了。老孙头心想,你可别再回来,自己住一个屋,多宽敞。两个月后,老王头没有回来,却来了一个瘦老头。老孙头问瘦老头,老王头不回来了?瘦老头说:“你不知道吧?人都不在了,脑梗。”老孙头心里一激灵,觉得心口发堵。
⑧几分钟后老孙头又问瘦老头:“你怎么知道?”瘦老头答:“他是我们班长。”老孙头说:“你这个班长人品不错,就是太节约了,甚至抠门。”瘦老头说:“他这个人是挺节约,但是可不抠门,无偿资助十多个山区孩子读书,你行吗?反正我做不到。”
⑨瘦老头的话让老孙头好像当头挨了一闷棍,顿时结结巴巴说不出一个字。老孙头憋了好久,才缓过劲儿来,长长叹息一声说:“谁说咱这养老院没有名士,我看老王头就是!”
⑩瘦老头来了后,又过了半年,一个早晨,老孙头对他说:“兄弟,咱们互换床位吧。”瘦老头说:“不用啊。”老孙头很坚决,说:“必须换。”换完床位,瘦老头趴在窗口向外一望,外面楼下的空地已经改造,变成了一个小花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有删改)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小说讲述三个老头在养老公寓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关注。
B. “老孙头对他有了一些好感”表现老孙头内心有所触动,为他后来的转变做了铺垫。
C. 瘦老头的出现揭开了老王头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从侧面表现了老王头的可贵品质。
D. 小说的对话描写以及对人物之间矛盾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15. 老王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分析。(3分)
16.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4分)
(1)老孙头心里一激灵,觉得心口发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2)外面楼下的空地已经改造,变成了一个小花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揣摩句子的含义)
17. 选文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概括出文中能照应老王头“无偿资助十多个山区孩子读书”这个情节的相关内容,并说说其作用。(3分)
18. 编辑部在采用稿件时,建议将原标题“换床位”更换为“名士养老公寓”。如果你是作者,你是否同意更换?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三、整本书阅读
19. 小语用制作“英雄帖”的方式阅读《水浒传》,请你帮他补全下面空缺的内容。
(3分)
英雄帖英雄:杨志 绰号:___________________简介:名将之后,武艺非凡英雄事迹:丢失花石纲流落东京,卖家传宝刀,却因杀死____________(人名)被发配大名府,丢失生辰纲后与鲁智深一起落草____________山,后三山聚义上梁山,最后在征讨方腊途中病故。
20. 请从以下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结合名著相关内容,探究“坐”所体现出的人物间的情谊。(4分)
材料一:林冲等一行人请晁盖上了轿马,都投大寨里来。到得聚义厅前,下了马,都上厅来。众人扶晁天王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中间焚起一炉香来。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回)
材料二: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节选自《艾青诗选》之《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三部分(21题 50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50分)
俗语说:“不怕慢,就怕站。”人的天赋有不同,能力有大小,只要前行的脚步不停,一日一个小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攀上人生的顶峰,一览众山小。
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与感受呢?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以“恒心”或“锲而不舍”为关键词,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记叙、抒情、议论皆可,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600字;②紧扣主题,内容具体,言之有物,不可空发议论或抒情;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
1. (1)①画龙点睛 ②探求(每空1 分) (2)B(2 分)
(3)甲 灌溉 乙 滋养(每空1 分) (4)D(2 分) (5)D(2 分)
2. 拓:亲手搬开拦路的石头,才能开拓新天地。劣:遇到事情总想着少出力,你就会比别人差。盼:分开两地,望眼欲穿,期待相聚。(2 分,任选其二,言之有理即可)
3. ①千里共婵娟 ②皓月千里 ③浮光跃金 ④静影沉璧 ⑤鸡声茅店月(每空1 分,共5 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4. C(3 分)
5.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理由:这两句诗原形容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如今演变为赞美无私奉献的人,张桂梅老师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教育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诗句2 分,理由2 分,共4 分)
6. (1)裹、围 (2)都,全 (3)从,由(每空1 分)
7. B(3 分)
8. (1)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 分) (2)登高远眺时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众多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一样。(2 分)
9. 甲文中,作者通过描写雪景表现了自己的孤独渺小之感;(1 分)乙文中,作者通过描写雪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1 分)
10. 示例一:泰山日出(2 分) 示例二:看日出(2 分)
【参考译文】
【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时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众多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一样,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累积,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化妆却有散落的粉,点点散落如同原宪羹中的饭粒。
【丙】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五木似的竖立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得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11. ①具备知识、智慧、才华;②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每点1 分)
12. 开头(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人生需要三量”;(1 分)然后(第②~⑤段)分别从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加以论证;(1 分)最后(第⑥⑦段)分析少年时的胆量、壮年时的力量、老年时的度量的来源,进一步提出做到“三量”需要眼光与勇气。(1 分)
13. 示例一:不同意,我认为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只要体力允许,也可以为社会作出许多贡献。(3 分,有观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同意,我认为老年人拼搏了一辈子,此时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3 分,有观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14. A(3 分)
15. 由老王头不怕老孙头打呼噜、主动同意不换床位和他无偿资助十多个山区孩子读书的行为可知,(2 分)他是个随和大度、乐于助人的人。(1 分)
16. (1)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王头的突然去世给老孙头带来的震惊和内疚之情。(2 分,意思对即可) (2)“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不仅指小花园的环境优美,还展现了老王头的高尚品质;(1 分)“空地”变成“小花园”象征着老孙头心境的变化,表现了他帮助别人后的愉悦心情。(1 分)
17. 老王头尊重每个生命;生活节俭;为家中的孩子攒钱;孩子有十几个;请小田帮忙用手机转账。(1 分)作用:使情节合理、连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
18. 示例:同意更换。“名士养老公寓”表面上是指这个养老公寓的名字,实际上表现出文中的老王头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名士”,他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影响着老孙头等人,值得学习和敬佩。而“换床位”既没有囊括全文内容,也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弱化了文章的主旨。(4 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9. 青面兽 牛二 二龙(每空1 分)
20. 示例一:梁山泊的“第一位交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林冲辞谢吴用的推举,并和众人一起扶晁盖坐上聚义厅正中第一位交椅,体现了他和众人对晁盖的敬重和拥戴。(4 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二:辉煌的结彩的堂上主位是婚宴礼堂上的长辈之位。大堰河在梦中坐在诗人的婚宴礼堂中,表现了她对诗人深切的爱与期盼。这里的“坐”也体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敬爱与感激。(4 分,意思对即可)
21. 略(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