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学期河北省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学期河北省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11: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 学情评估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为更好地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同学们展开讨论。请你帮助完成后面的问题。(共7分)
①《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也应发挥主动性,勤勉不懈,奋发进取。
②小冀:影视剧《山花烂漫时》根据张桂梅引领大山深处的女孩们打破命运牢笼、迎接(límíng)的真实事迹改编,张校长以“教书救人”为己任的行为,受到广泛的(zànyù)。
③小北:因为儿时的一场疾病,湖南90后女孩江梦南双耳失聪。但是她,在困难中汲取力量,遵循内心的梦想,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她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4分)
①(límíng) ____________ ②(zànyù) ____________
③汲取____________ ④遵循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勉”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画。“勉”字的义项有:①努力;②勉励;③力量不够而尽力做。“勤勉不懈”中的“勉”的意思是_________ (填序号)。(3分)
2. 活动结束后,小冀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了如下文字,请你阅读,回答问题。(共5分)
自强不息,是在失败中重整旗鼓,是在眼泪中绽放微笑,是在低谷时仰望天空。就好比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一样,他在失去听力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豪言壮语,他用《命运交响曲》谱写了自己生命的辉煌;就好比张海迪一样,她小时候因患病导致高位截瘫后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始了独特的人生历程,自学了四门外语,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一百万字,为自己赢得“当代保尔”的美誉;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纪伯伦说:“当你背对太阳时,你只会看到自己的阴影。”同学们,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永远是鲜花铺地,也经常布满了荆棘和泥泞的状况。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自强不息吧!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我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祖国的栋梁!
(1)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帮助小冀在文段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2分)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表达欠妥,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1分)
(3)请你结合下面诗句的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自强不息的青年。(2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第二部分(3~18题 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当面对困境的时候,君子自强不息:范仲淹被贬,高声呐喊出“先天下之忧而忧,①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李白仕途不顺,却唱出“② 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铮铮誓言;刘禹锡屡遭打击,却仍能够乐观面对,显示出“③___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旷达人生境界。阅读中华古诗文,我们会发现有那么多文人被贬后写下的佳作,如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④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因上书劝谏,触怒皇帝而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没有忏悔,没有屈服,而是忠心弥坚:“欲为圣明除弊事,⑤ 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一生两遭贬谪,郁郁不得志,他经过长沙贾谊故居,与贾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⑥ 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
(二)古代诗词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其一)①
苏 轼
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①当时苏轼奉命前往常州、润州一带赈饥,除夕夜宿于常州城外。②野哭:哭于郊外。
4. 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甲词“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B.甲词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情绪发生转变,词人感悟到月圆人团圆是自然常理。
C.乙诗首联写除夕夜远处灯火、疏星渐趋暗淡的情景,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氛围。
D.乙诗“野哭”“病眼”“苦思”“残灯”“孤舟”诸语,冷寂愁郁,令人望而生悲。
5. 同一个人,同样独自度过传统佳节,两首诗词中的苏轼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两者的不同。(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共15分)
【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邓①之儒学,在古城巽隅②,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③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
(节选自《心源亭记》)
【丙】台石使君属邕④守,捐赢金⑤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⑥之亭岿然⑦,爽垲⑧,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心远亭记》,有删改)
①邓:地名,邓州。②巽隅:东南角。③有司:泛指官吏。④台石使君属邕:台石,人的名或字。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属,管辖。邕,邕州。⑤赢金:指经营所获之利。⑥衢巷:街巷。⑦岿然:高峻挺立的样子。⑧爽垲(kǎi):地势高敞干燥。
6. 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饮少辄醉 _________ A. 却 B. 就,便 C. 总是
(2)规制宏敞 _________ A. 制度,规章 B. 规定,制定 C. 规模
(3)名之曰“心远”_________ A. 命名,取名 B. 名称,名字 C. 名号,名分
7.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
B. 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
C. 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
D. 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9. 文中亭的命名方式分别是什么?请任选两个概括。(4分)
10. 引用古诗文名句,为你自己的书房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说说依据。(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共9分)
珍惜韶华,潜心读书
黄 超
① “路再远,读书是前途,矿再近,不能背一辈子。”父亲的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95后博士生杨孟平。杨孟平年幼时,家乡的小伙伴会把书掏出来,用书包去背矿石,一天能挣几十元,有一些学生因此辍学。在父母的支持下,杨孟平勤学不辍,并于2015年考入华东理工大学,4年后被保送攻读本校人工智能方向硕博连读研究生。从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开始,杨孟平坚持每年回乡,开展劝学扶智的社会实践,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大家“读书改变命运”。
②中国人自古崇尚读书,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留下佳话。在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得以赓续。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李大钊同志博通典籍、深思好学,曾生动比喻:“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毛泽东同志早在学生时期,就“从早至晚,读书不休”。从这些历史上的读书佳话中可以清晰看到: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积蓄青春远航的动力、储备人生搏击的能量。
③对于青年人来说,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都需要读书来强信心、增底气。深圳快递小哥袁石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实现了大学梦,走上了公司管理岗位;挖过矿、当过汽修工的北大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入北大法学院,毕业后返乡办起职业学校,让更多贫困学生可以安心读书。读书,不光带给他们职业发展的跃迁,还有更广阔的人生格局。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只有像海绵汲水一样不断汲取知识,扩大认知半径,才能不断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步伐。
④在这个学习的时代,各种新知识爆炸增长、快速迭代,读书怎会无用?学习才有出路。各种听书App、图书市集等持续“圈粉”,社交网络上一系列学习型小组热闹非凡,见证着青年人读书学习的高涨热情。对于青年人来说,读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润德端行的重要途径。因此,读书之时,切不可把书读“窄”了,要通过阅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善养吾浩然之气”。发扬“挤”和“钻”的精神,让读书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青年人一定能在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广阔、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人生。
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书本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人的青春时光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通过读书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期待,更好地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18日,有删改)
11. 对文章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2. 文章第⑤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13. 文章主题深刻,意蕴丰富,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7题。(共14分)
温暖的“括号”
张金刚
①穿过客厅,推开卧室门,见年迈留守在家的父母正在午睡。两人和衣面对面并排躺着,父亲左侧卧,母亲右侧卧,弓背屈膝,略呈弧形,一左一右,好似一个“括号”。这是我站在门口远观二老,恍惚间的一个印象。
②我又端详了一会儿,父亲在左,母亲在右,真像“括号”。只不过,我们兄弟三人和曾经的热闹时光,已从“括号”中间抽身而走,由一个电视遥控器、一台戏曲放映机填充其中,撑起“括号”间虚空而又苍老的日子。
③一时,我心生悲戚。印象中,父亲的身形没这么小,母亲的身形也没这么弯,从哪天起,他们成了现在的模样,我已记不起。可面对这个已然不太圆润的“括号”,我又满心幸福。人到中年,仍有二老守着老家,守着儿时的村庄。我用略显沧桑的嗓音喊一声“爹娘”,还可得到真切的回应,便感觉我依然能在“括号”中间幸福地生活。
④母亲说,小时候的我只要一上炕,就爱躺在他们俩中间。小脑袋瓜儿一扭看见爹,再一扭看见娘;脸对脸的一瞬,彼此吹口气,相视一笑,笑得那么开心、畅快。平躺着,父亲会把房顶糊的报纸上的图片,一张一张讲给我听,还念念那些大标题。母亲不识字,趁我们爷儿俩兴致正浓,悄悄下炕,给我蒸鸡蛋羹。
⑤香油味儿惹得我听不进去了,翻身趴下,端过炕沿上的小碗,舀一勺黄澄澄、香喷喷的鸡蛋羹,送到父亲嘴边,父亲说“不吃”;送到已躺好的母亲嘴边,母亲说“不爱吃”。他俩一左一右围着我,看我将小碗刮得干干净净。好饱,我翻身平躺,拉着父亲的手、母亲的手,抚摸我圆溜溜的肚皮,没承想,痒得我笑个不止,差点喷出了刚下肚的鸡蛋羹。
⑥慢慢地,我的眼皮开始打架,我兴致渐无,在父母一左一右的拍打中,一点点安静下来。然后,就啥也听不见了。早上醒来,我已在“括号”外。
⑦我在家最小,两个哥哥也是在这“括号”里长大的,在“括号”中间的快乐生活,是我们家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后来,大哥、二哥成家单过,我外出求学、工作,把家安在城里,“括号”里最有营养、最有分量的内容陆续都被抽走了。“括号”空空几十年,慢慢地也抽空了父母,他们变得干瘪33、皱巴。老屋虽翻盖成了新房,可家里只剩他俩,空荡荡、静悄悄,没了一点儿生气。
⑧我揉揉眼,再望一眼躺在床上的父母,多想躺回“括号”里,让自己回到童年,让父母回到青年。可我知道,“括号”已围不住我,也难以再围住一家人。但我也知道,我、我们兄弟、我们的小家,都“装”在“括号”里,填得满满的。
⑨似有心灵感应,我安静地在门边想着心事,母亲忽然睁开眼,问道:“怎么大中午回来了?”继而,撑着右臂,缓慢坐起,挪到床边,用手拢了一下蓬乱的白发,趿拉着鞋,拄着棍子,笑意盈盈地向我走来。我忙上前搀扶,她冲我一笑,露出一颗牙也没有的牙床。我心头一酸,忙望向父亲,他也醒了,问了同样的问题,随后跟了出来。
⑩我们仨坐在台阶上,父亲在左,母亲在右,我在中间。初夏的风吹在身上,忆起被“括号”围住时的温暖惬意。眼前的青山、绿树、院落,几十年似乎没有变过,可它们眼前的我们,却变了模样。
骑车出院子时,一回头,父母早站起身,弯腰驼背,在檐下组成一个“括号”,默默望着我,向我挥了挥手…… (有删改)
14. 选文以《温暖的“括号”》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
15. 分析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干瘪”的表达效果。(3分)
16.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7. 揣摩选文第⑩段的语句,探究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整本书阅读
18. 某出版社收到了《艾青诗选》封面设计稿,责任编辑认为不够贴切,请结合《艾青诗选》的内容补全优化方案并说明理由。(8分)
《艾青诗选》封面设计稿 优化方案 理由
添加图案要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个图案要素即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添加背景色彩:A. 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主色调B. 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③我选择(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19题 50分)
1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窗”仿佛房屋的眼睛,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推开窗,可以把风和太阳引进房间;推开窗,便可以让心灵自由飞翔。
请根据你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以《当我推开那扇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
1. (1)①黎明 ②赞誉 ③ jíqǔ ④ zūnxún(每空1 分)
(2)力 7(或“七”) ①(每空1 分)
2. (1)示例:发明大王爱迪生一样,在改良电灯灯丝的路上,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不气馁不退却,终于在经过数千次试验后,成功研制出了高效、耐用的白炽灯(选择在失败中崛起的例子,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补写即可,2 分) (2)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永远是鲜花铺地,也经常布满了荆棘和泥泞。(1 分) (3)示例:我们现在要趁年少,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如果遇到挫折,要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做生活的强者;要像竹子一样,顽强执着、不畏艰难,做自强不息的青年。(2 分)
3.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肯将衰朽惜残年 ⑥汉文有道恩犹薄(每空1 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4. B(2 分)
5. 甲词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的乐观旷达。(2 分)乙诗表达了苏轼对百姓疾苦的忧虑,以及因客中孤独、病中难眠、思归心切而愁闷,也表达了苏轼对年华已逝的感伤。(2 分)
6. (1)B (2)C (3)A(每空1 分)
7. D(2 分)
8. (1)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2 分)
(2)甲子年完工,(台石使君)嘱托我写一篇记。(2 分)
9. “醉翁亭”的命名是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在亭子处喝醉后,用自己的号命名的。“心源亭”的命名是因为那里的井水清澈,就像人的内心的本源,是根据比喻意义来命名的。“心远亭”的命名“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来源于古人的诗句。(任意概括出两个即可,每个2 分)
10. 示例:昼夜斋——取自《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在勉励自己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取名1 分,说明理由1 分)
【参考译文】
【乙】邓州的儒学馆,在古城的东南角,规格宏大宽敞,大殿的后面叫作“明伦堂”。明伦堂前面道路中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官吏就在井上建造了一个亭子,御史项君为它题名为“心源”。
【丙】台石使君管辖邕州,捐了经营所获之利,买了这里的土地,开辟了荒芜的小路,种植花卉竹子,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在街巷的亭子高峻挺立,地势高敞干燥,命名为“心远”。这大概是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的话。甲子年完工,(台石使君)嘱托我写一篇记。
11. B(3 分)
12. 文章第⑤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为道理论据,(1 分)强调了潜心读书的重要性,(1 分)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1 分)
13. 示例:现如今不少青年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在休闲享乐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忽视了时间和读书的重要性。作为青年,我们一定要学会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在最好的年华中通过读书不断提升自己。(3 分,言之有理即可)
14.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贯串全文;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暗含文章的主旨。(每点1 分,言之有理即可)
15. “干瘪”指“干而收缩,不丰满”,(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母经历几十年的风霜变得苍老的样子和瘦小的情态。(2 分)(言之有理即可)
16. 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撑”“坐”“挪”“拢”“趿拉”“拄”“走”等一系列动作和“笑意盈盈”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的苍老,以及母亲见“我”到来后的兴奋、喜悦之情。(答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其展现的内容,2 分;答出作用,2 分。言之有理即可)
17. 深刻地表达了“我”对儿时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感慨。(3 分,意思对即可)
18. ①示例:太阳或火把(2 分) ②示例一:太阳折射出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示例二:火把表达了诗人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③示例一:A 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主色调,主要是由于艾青的诗歌中有大量和土地有关的意象。这斑驳暗沉的棕色,不但不是消沉的,而且更能激发一个哀伤的民族渴求解放的意志;这斑驳暗沉的棕色之上衬托着太阳,更能表明在苦难中诗人的内心依旧渴望光明。(选择1 分,理由3 分) 示例二:B 红色象征生命、活力,在艾青的诗歌中,太阳、黎明、火把是其礼赞的对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黎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红色正好与这一主题相呼应。(选择1分,理由3 分)
19. 略(50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