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 学情评估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燕山,位于中国河北平原北侧,是中国北部的著名山脉。为了了解燕山地区古往今来的历史文化,学校开展以“燕山古今情”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①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记载了北京地区有一称为“晏”的方国。而商代只有两个燕姓国家,一个是在商朝发祥地一带,传说商的始祖是其母吞燕卵而生的,所以以燕子为图腾□另一个是被后世称为“南燕”的方国。商朝强大后,有一支家族向华北迁移,来到现在房山大石河畔定居,建立了“北燕”。根据考古资料,北燕(jìsì)燕子图腾的地方就在房山区琉璃河镇的董家林村。而燕山地区距离董家林只有10多千米,那时当然属于其管辖之内,而且是近畿,使用这个“燕”字是理所当然的了。
②但是在生活中,提起燕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燕山山脉”。在地理意义上,现在的燕山从潮白河谷一带向东延伸约略成一弧形,一直抵达渤海之滨,是东北和华北的天然(píngzhàng)。太行山则是一条从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脉,进入北京后称为西山。其较高的山峰有百花山、猫耳山等。燕山地区则恰好背倚猫耳山、陵山。
③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燕山地区的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jìsì)____________ ②(píngzhàng) ______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燕卵(yàn) 燕山(yān) B. 燕卵(yān) 燕山(yān)
C. 燕卵(yàn) 燕山(yàn) D. 燕卵(yān) 燕山(yàn)
(3)根据文段①②的内容,将文段③横线处补充完整,对燕山地区名字的由来做出合理推断。(2分)
(4)在文段中□处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196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万多名建设者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浩浩荡荡地走进燕山地区,并于1969年建立了东方红炼油厂,向新中国成立2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经过59年的发展,使燕山地区已经发 展成“活力”“美丽”“幸福”的宜居地:经济发展保持增长态势,______________,人民尽享幸福生活。
(1)请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句子。(2分)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小冀想用一副对联概括古今燕山的变化,请你根据上联帮他选出合适的下联(2分) ( )
上联:再回首,旧梦褪尽韵味犹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向未来,繁花盛开乐享安康 B. 向未来,繁花盛开幸福长存
C. 看今朝,新颜竞展乐享安康 D. 看今朝,新颜竞展幸福长存
第二部分(3~18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品味经典诗词,感受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家国的热爱。秦观信步田野,看到“正莺儿啼,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香子》),春光可爱,心情欢快;温庭筠客行他乡,“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池塘野禽是梦中常客;苏轼遐想缥缈,飞天探月,“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出尘之思让位于人间热爱。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0分)
同学们制作“古代文人的忧乐情怀”专题学习手册,小冀同学编排了下列课内外诗文材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0分)
章节一 入仕不顺之忧,豪迈豁达之乐
【甲】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章节二 进退两难何忧,心怀民众同乐
材料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材料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章节三 追逐名利成忧,超然物外自乐
渔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太康孙缅为寻阳太守,落日逍遥渚①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俄而渔父至,神韵萧洒,垂纶长啸,缅甚异之。乃问:“有鱼卖乎?”渔父笑而答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邪?”缅益怪焉。遂褰②裳涉水,谓曰:“窃观先生有道者也,终朝鼓枻③,良亦劳止。吾闻黄金白璧,重利也,驷马高盖,荣势也。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鳞之士靡然向风。子胡不赞缉熙④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渔父曰:“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于是悠然鼓棹而去。 (节选自《南史》,有删改)①渚:水中小块陆地。②褰(qiān):提起,撩起。③枻(yì):船舷,船旁板。④缉(qī)熙:光明,这里喻指为朝廷效力。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 微:__________________
(3)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_________
(4)缅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对“章节三”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鳞之士/靡然向风
B. 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鳞之士/靡然向风
C. 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鳞之士靡然向风
D. 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鳞之士靡然向风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俄而渔父至,神韵萧洒,垂纶长啸。
7. 李白和刘禹锡面对仕途不顺之“忧”,都表现出豪迈乐观的气魄。他们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8. 在“章节二”中,两位作者分别有什么样的忧乐观?请简要叙述。(2分)
9. 孙缅和渔父的忧乐观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章节三”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共10分)
①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天向前走,即便千万里路,也不嫌远;常常动手做,纵有千万件事,也不畏难。其道理由此可见:凡事要有坚定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成大器。今天,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坚持奋斗既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也是磨砺我们品质的砥石。
②古人一直笃信凡事都要“坚持”的道理:屈原矢志“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荀子劝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郑燮咏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古语都告诉我们:做事需要恒心,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何以实现质的飞跃?
③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民族复兴坚持奋斗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五四运动,青年们振臂高呼;战争年月,青年们抛洒热血;建设中国,青年们燃烧着奋斗的激情。今天,科技创新,青年们在攻坚克难;抗灾抢险,青年们在迎难逆行。青年的奋斗在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伟大成就。坚持不懈的背后是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和担当,这担当已熔铸成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勇敢地应对前进征程上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
④坚持奋斗也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人生的奋斗中,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妥协与逃避会导致半途而废,甚至功亏一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言放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面对无数的坎坷与挑战,他从不动摇,在坚持不懈的奋斗中,磨炼出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毅品质,最终成为人民的领袖。____________今天,在冬奥竞技、志愿服务的一次次挑战中,一代新青年也成长起来,他们的青春熠熠生辉。
⑤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浅尝辄止,轻言放弃。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加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始终秉持“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理念,并自觉付诸实践。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人类提出新的挑战。我们青年人应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矢志不移,坚持奋斗,不负韶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有删改)
10. 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11. 选文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12. 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补充一条论据,下列材料中哪则更合适?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闻一多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饱含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做诗人,他用激昂的诗句歌咏祖国,歌咏光明;做学者,他埋首典籍,古典文学研究成就斐然;做斗士,他“拍案而起”,伟岸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
【材料二】袁隆平青年时代就立志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面对生活的磨难,他从不放弃,坚持奋斗塑造了他不服输的意志品质。“杂交水稻之父”做了一辈子科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6题。(共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海涵
①女孩爱花,爱花的馥郁,爱花的娇嫩,更爱花灿烂地绽放。读大学时,校园里四季都有花。清晨,走在去上课的路上,女孩总爱细细观赏。
②那日,女孩看到人民海军破浪远航的新闻,雪白的浪花在舰艇周围翻涌,朵朵绽放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海鸥在浪花间追逐嬉闹。
③女孩一下子就着了迷,当一名“浪花白”,成了她的梦想,她想将自己花季的“诗和远方”放在大海上。
④那年,女孩报名参军,入列海军“浪花白”。
⑤上舰后的第一个月,舰艇靠泊母港。防波堤内平静的海面被风吹皱,泛着一朵朵细小的浪花,如白莲盛开,又如雪花散落,宁静的景色总引得她遐思万千。
⑥第一次出海任务终于下达了。出航前夜,女孩兴奋得接连醒来好几次,她在铺位上翻来覆去,侧耳细听着海水轻拍侧舷的低语……
⑦清晨,舰艇缓缓解缆起航,驶出防波堤,无垠的大海平展地铺向天际,一轮朝阳光芒万丈。舰艏①犁开万顷碧波,向着远方进发。她望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之情。
⑧随着军港码头慢慢消失在视线里,舰体开始轻轻摇晃,海上的风越来越大,涌浪也随之增大。
⑨她感到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舰艇抛起来,再压下去,循环往复。女孩头疼欲裂,汗珠滴答滴答地向下淌……
⑩那天,她是被两名战友架着送回住舱的,后续几天,女孩每天都在晕船,整个航次都狼狈得像个丢盔卸甲的“逃兵”。
半个月后,舰艇再次出海执行试航任务。第一天风平浪静,第二天波光粼粼,第三天晚上,突然开始高速航行。航海长告诉大家:“我们要转移海区,去找浪!”
什么?女孩心想:海况这么好的海区放着不用,竟然还要专门去找浪?心中不禁又开始打怵。
航海长解释道:“舰艇要进行大风浪航行测试,需要寻找4米以上的大浪区。”
这天值更②,航海长特意带上了背包带,准备在风浪大起来以后将自己系在立柱上。女孩问:“你不是不晕船吗?”航海长笑了:“海况差时,人人都会晕船,至于能不能坚持工作,就看个人的毅力了。”
说话间,风浪又增大了一些。
女孩紧紧拉住栏杆,望着山一般的浪头从舰艏正面拍过来,舰艏时而被按入海面,时而又被擎向天空。这一次,她将风浪看作“敌人”,将舰艏看作刺刀,舰艏每每被抛起落下,便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就这样,她靠毅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的考验。
女孩忘记了晕船!这一轮跟更,她学得格外认真。
这次经历,让女孩破茧成蝶,成了一名真正的女兵。
女兵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目标。为了能独立值更,这个来自祖国西南的女兵,抓住一切机会苦练普通话,很快就取得了独立值更的资格;为了在比武练兵中取得优异成绩,观测、计算、操控、报告,每一个科目都被她翻来覆去地练习了无数次,最后拔得头筹……班长总是笑叹:“别人发愁,愁的是徒弟不用功,成天只知道吃饭。我发愁,愁的是徒弟太用功,不让我吃饭!”
渐渐地,女兵的脸庞添了些许粗糙,语言添了更多自信,嘴角添了几分坚毅,那是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留下的印迹。
这个女兵,成了一名优秀女舰员。
后来,女兵深深地爱上了踏浪远航。
从舰艇母港到亚丁湾约有4400海里,漫漫海路,舟楫万千。
犹记得,一次次胜利完成护航任务时,被保护的商船船员们交口称赞“中国海军是最值得信赖的”。犹记得随舰圆满完成撤侨紧急任务时,撤离同胞满含热泪,不住地挥动手里的国旗:“祖国派军舰接我们回家,我们安全了!”“感谢人民海军!祖国万岁!”犹记得,中国海军积极加入为马尔代夫紧急供水等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国担当表达了普遍赞誉。
在远离祖国的大海上,女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更加理解了使命。
“丁零零……”战斗警报再次拉响,女兵快速奔向战位。今年,她已接任班长,站上更高的起点,扛起全新的使命。
春已至,芳菲始。女兵如她最爱的万顷白浪花一般,向阳生长,肆意绽放……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①舰艏(shǒu):舰船的前端或前部。②值更(gēng):夜里值班,兼有巡视和警戒的任务。
13. 选文中的“女孩”是怎样破茧成蝶为“真正的女兵”的?又是怎样成为“优秀女舰员”的?根据选文概括回答。(4分)
14. 选文第⑦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5.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2分)
16. 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A. 迎击海浪的女兵 B. 最爱万顷浪花白
三、整本书阅读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17~18题。(共7分)
【文段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节选自《艾青诗选》之《手推车》)
【文段二】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怎见得好雪?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17. 诗歌《手推车》和小说《水浒传》中都有对“雪”的描写,结合文体,探究“雪”的不同作用。(3分)
《手推车》 《水浒传》
小说中,林冲“雪夜上梁山”“风雪山神庙”中的“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8. 《艾青诗选》和《水浒传》中,都有抗争的体现。请依据上面两个文段和整本书的创作背景、作品主题,分析两种抗争的结果及其原因。(4分)
作品 结果如何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艾青诗选》 胜利 艾青的作品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脉搏;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反抗压迫的能力。
《水浒传》 失败
第三部分(19题 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右图的“治愈墙”,引发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
1. (1)①祭祀 ②屏障(每空1 分) (2)A(2 分)
(3)示例:源于历史文化因素,而与地理位置无关。(2 分)(意思对即可) (4);(2 分)
2. (1)示例:生活环境不断美化(2 分) (2)去掉“使”。(2 分) (3)D(2 分)
3. ①燕儿舞 ②蝶儿忙 ③因思杜陵梦 ④凫雁满回塘 ⑤起舞弄清影 ⑥何似在人间(每空1 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4. (1)渡 (2)如果没有 (3)遮盖 (4)对……感到惊异/奇怪(每空1 分)
5. A(3 分)
6. (1)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2 分)
(2)不久渔父来了,(他)神态超逸脱俗,(一边)垂钓(一边)高歌。(2 分)
7. 示例一:当遇到挫折、目标难以实现时,要奋发振作,情绪高昂,充满信心。(3 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当现状不尽如人意时,要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 分,言之有理即可)
8.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 分)欧阳修: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为乐。(1 分)
9. 两人的身份地位和人生追求不同。(2 分)孙缅是为官之人,所处的环境及其人生追求决定了他热衷功名利禄,无法忍受平凡枯燥的生活;渔父整日划船垂钓,与世无争,不喜欢追逐功名利禄,以闲适自然为乐。(2 分)
【参考译文】
章节三:渔父这个人,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太康人孙缅担任寻阳太守,在夕阳西下时悠闲地在水边游玩,看到一艘小船在水面上忽隐忽现。不久渔父来了,(他)神态超逸脱俗,(一边)垂钓(一边)高歌,孙缅对此感到很惊异。于是问道:“有鱼卖吗?”渔父笑着回答说:“我钓鱼并非为了钓鱼,难道是卖鱼的人吗?”孙缅更加觉得奇怪。于是提起衣裳蹚水过河,对渔父说:“我私下里看先生是有道德的人,整天划船,确实也很辛劳。我听说黄金白玉,是很重的利益,用四匹马拉的高盖车,代表荣耀的权势。如今正处于以仁义道德治理天下的文明时期,(这种文明)到达偏远的四海之外,那些隐居的贤能之人,纷纷仰慕并趋向这种文明风尚。你为什么不出来佐助光明盛世,为何像这样隐藏自己的才能呢?”渔父说:“我是山野海边的狂人,不通晓世间事务,不能分辨贫穷低贱,更不用说荣华富贵了。”于是悠然地摇着船桨离去。
10. 首先提出青年人的责任是为民族复兴坚持奋斗的论点;(1 分)接着列举五四运动、战争年月、建设中国、科技创新、抗灾抢险等事件,论述青年的奋斗在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1 分)最后总结青年要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应对前进征程上的风险挑战。(1 分)
11. 对比论证,(1 分)分析了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和成功者成功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一道理的重要性,使该道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2 分)
12. 材料二更合适。(1 分)材料二列举袁隆平青年时代就立志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面对生活的磨难从不放弃的事例,能够具体有力地证明第④段“坚持奋斗也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这一分论点。(3 分)
13. 女孩在舰艇上经历了晕船的困扰,她靠毅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风浪的考验,她通过坚强的毅力克服了这一困难,从而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女兵。(2 分)她抓住一切机会苦练普通话,刻苦训练,不断进取,取得独立值更的资格;在比武练兵中认真观测、计算、操控、报告,每一个科目都被她翻来覆去地练习了无数次,最后拔得头筹;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女舰员。(2 分)
14. 展现了舰艇出航时的景象,营造了壮阔的氛围,(1 分)衬托了女孩内心的豪迈之情,(1 分)同时也为下文女孩经受风浪的考验做了铺垫。(1 分)
15. 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三个“添了……”的句式,强调了女兵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逐渐成长,变得更加粗糙、自信、坚毅。(1 分)同时,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力。(1 分)
16. B 标题“最爱万顷浪花白”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女兵对海军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对“浪花白”的痴迷和向往;“万顷浪花白”不仅代表了大海上翻滚的浪花,更象征着女兵在海军生涯中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磨砺,以及她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最爱万顷浪花白”这个标题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它也更容易引发读者对女兵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的共鸣和思考。(4 分,意思对即可)
17. “雪”是诗中的意象,象征着北方的土地正在遭受侵略并笼罩在灾难之中,营造了悲凉沉痛的氛围。(3 分,意思对即可)
18. 作者未能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书中的农民起义未能彻底改变社会黑暗腐朽的性质。(4 分,意思对即可)
19. 略(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