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学期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学期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11: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学情评估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四大名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九年级(1)班举行“了解四大名著”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提 起经典,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网络上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打开一份任意中国人的必读书单,里面都有四大名著的身影。”读《红楼梦》,感受大观园里的世情冷暖,感悟人性的贪、嗔、痴;读《三国演义》,看一众 (jīngshì-qícái)搅动时代风云,演绎英豪传奇;读《水浒传》,看天上星宿化身梁山好汉消灭乱臣贼子,对抗昏庸朝廷;读《西游记》,看师徒四人历尽苦难求得真经,感悟忠诚、勇敢、智慧和慈悲等传统美德。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四大名著的内涵,无疑是博大而丰盛的。从这些经典中汲取智慧,能让我们 (dùnkāi-máosè),领悟生活的真谛。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嗔__________ ②星宿__________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jīngshì-qícái) _______________ ②(dùnkāi-máosè) 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4)小冀同学找到四大名著里的几副人物对联布置教室,可惜对联被打乱了,请你帮他选出人物和其上下联一一对应正确的一项(2分) (  )
上联: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②娴静似娇花照水 ③忠义枉做三尺剑 ④笑傲三界无生无灭
下联:⑤行动如弱柳扶风 ⑥生命恰似一叶舟 ⑦睥睨万世有勇有谋 ⑧一番晤对古今情
人物:诸葛亮:______ 林黛玉:______ 卢俊义:______ 孙悟空:______
A. ①⑧/③⑥/②⑤/④⑦ B. ③⑥/④⑦/①⑧/②⑤
C. ①⑧/②⑤/③⑥/④⑦ D. ④⑦/①⑧/③⑥/②⑤
2. 学校以该主题活动为契机,开展“戏说经典,剧读小说”课本剧展演活动,小冀想加入班级的表演团队,下面是他向班主任李老师写的一份申请书,请你帮助修改。(共4分)
申请书尊敬的李老师:您好!学校将要开展“戏说经典,剧读小说”课本剧展演活动,我平时喜欢读小说,并且喜欢扮演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因此我请求加入班级的表演团队,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请您务必批准。2025年5月12日
(1)申请书中的画线句表达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申请书的格式上有一处缺漏,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第二部分(3~20题 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随着活动的深入,大家发现以所学诗词关联经典名著,能更好地感悟名著的精神内涵。为此,大家特作出如下总结。请你结合所学诗词补全总结。(6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读出了李商隐《无题》中“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林冲风雪山神庙,我们读出了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失路之感。《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贾母等人欣赏唯美月色,感叹人事变迁,又与苏轼《水调歌头》中的“⑤_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相契合。
(二)古代诗词阅读(共8分)
阅读苏轼的两首词,完成小题。(8分)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①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①萧萧:这里形容雨声。②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4. 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动词“转”和“低”的表达效果。(2分)
5. 乙词的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 这两首词都写于苏东坡被贬之时,比较一下,两首词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0题。(共12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丁】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①尝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予万物,非昔醇而今漓②。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诚教有所未格③,器有所未就而然也!庠序④可不兴乎?……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⑤,亲奉圣谟⑥,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⑦岁贡群士,一由此出。明年春,予得请为邠城守。 (节选自范仲淹《邠州建学记⑧》)
①曷(hé):怎么。②漓:薄。③格:达到。④庠序:泛指学校。⑤参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⑥圣谟:皇帝的圣明决策。⑦俾:使。⑧庆历五年,范仲淹提议改建邠州庙学。学校建成后,他应邀作文以记其事。
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把酒临风 临溪而渔
B. 满目萧然 器有所未就而然也
C. 或异二者之为 予得请为邠城守
D. 观夫巴陵胜状 吾观物有秀于类者
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
B. 然则何时而乐耶/杂然而前陈者
C. 行者休于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9.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10. 时空逆转,柳宗元和欧阳修穿越时空,与范仲淹饮酒于岳阳楼上。三人畅谈后,欧阳修对范仲淹敬佩不已,表示自己不如范仲淹。而柳宗元在交谈完后却沉默不语,连连叹气。请结合上述文段的内容与思想,分析欧阳修敬佩范仲淹的原因,以及柳宗元沉默不语叹气的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共8分)
材料一:根据最新的全球智能手表型号追踪报告,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儿童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4%。在所有主要智能手表类型中,只有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在当季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随着成年人接受智能手表并发现其好处,许多人现在希望为他们的孩子提供类似的好处。这一趋势最终让许多父母推迟为孩子购买第一部智能手机,以尽量避免社交媒体在孩子成长初期的不良影响。对于那些希望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确保他们安全的父母来说,儿童智能手表也是好选择。
(来源于Counterpoint Research网站,有删改)
材料二:儿童手表的功能越来越“花哨”,除了定位、接打电话,又加上拍照、发朋友圈、玩游戏等,俨然成了一部“腕上手机”,引发“腕上安全”隐忧。另外,许多家长直接通过管理禁用儿童智能手表的娱乐功能,可能会引发儿童的叛逆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与家长产生了心理隔阂。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针对儿童手表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种综合策略,引导孩子们合理使用儿童手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自律意识和对真实世界的探索精神,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家校首先要发挥作用,家长可以设置合理的使用时间,可以带孩子们多看看偌大的世界,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探索自然,一起参与劳动,认识到手表里的世界远远没有真实触摸到的精彩。学校要引导学生明白手表是工具而不是伙伴,多培养一些教室里、操场上、田野间共同学习玩耍的真友谊。
儿童手表如今陷入功能屡遭质疑、家长投诉不停等困境,很大程度上在于产品设计和服务供给的失控。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要忽视社会责任,避免向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方向发展,保留高质量的知识内容,回归“守护孩子”的初心,做好功能“减法”,不将儿童当成“聚宝盆”“摇钱树”。
此外,外在的监管需更加有力,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审核、技术管控和法规约束,从硬件配备、功能设置、应用安装、内容审核等方面加强把关,让源源不断的清水冲涤浊水。
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疏堵结合”。“疏”之道,在于家长和学校积极引导,“堵”之法,在于企业与监管部门严格把控,共同营造孩子成长的健康环境。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有删改)
11.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 根据相关科技市场研究公司调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智能手表在市场上都实现了正比增长。
B. 家长给孩子购买儿童智能手表,只是为了避免让孩子使用手机而又方便联系。
C. 儿童智能手表满足了家长便捷沟通、安全监护等需求,但如材料图片所示,也带来了注意力分散、过度使用等沉迷风险。
D. 在正确引导孩子使用儿童智能手表方面,家长和学校所发挥的作用是首要的。
12. 材料二中的加点词“可能”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13. 请梳理材料三的思路,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共16分)

李 娟
①卡西开始准备烤馕。面团早就揉好,已经醒了一个多小时了。
②我掐指一算,旧馕还剩七八个,我们一家四口还得吃三天才能吃完。等把旧馕吃完了,烤出来的新馕也相当遗憾地变成了坚硬的旧馕……真是的,为什么不缓一两天再烤呢?
③但是再想想,要是先吃新馕的话当时是很享受,可旧馕又怎么办?吃完新馕,旧馕就变得更加坚硬更难以下咽。好比把好日子全透支了,剩下的全是不好的日子。但如果能忍住诱惑,就会始终过着不好不坏的日子。
④馕得一次性烤够三四天的。如有招待客人的计划或即将搬家出发,则会一口气烤得更多,避免一切可能会应付不过来的突发情况。
⑤馕是新疆各个民族的日常主食。城里人买馕吃。馕店的馕是用桶状的大土坑烘烤出来的。烤馕师傅全是男的,女人力气小干不了那活。天大的一团面只有男性的臂膀才揉得动。揉好面后烤馕师傅扯下一小团面抖啊抖啊,抖出中间带窝的圆形大饼,再粘上芝麻粒和碎洋葱粒。然后俯身馕坑边,“啪”地贴在馕坑内壁上,坑里贴满面饼后,就盖上大盖子烘烤。馕坑底部铺着红红的煤炭。因为馕是竖着烤,等取出后每一只馕都略呈水滴状:一端薄一端厚。烤馕师傅轻松优美地给每个烤好的馕表层抹上亮晶晶的清油,扔到摊子上小山似的馕堆里,就有人源源不断去买啦。
⑥在山野里烤馕的话,条件就简陋多了。尽管条件有限,不好挑剔,但我还是对卡西这个小姑娘烤的馕很有意见。
⑦盛面饼用的破锡盆之前一直扔在火坑边,还装过干牛粪。早知道它的真正用途是这个,我每天都会把它擦得亮锃锃的。
⑧自然了,这只用途广泛的锡盆看上去很脏。卡西为了让它干净一点儿,就反过来在旁边的大石头上磕了三下。然后直接把刚做好的新鲜面饼扔了进去……
⑨我以为她起码会用水浇一浇,再拿刷子抹布之类的工具用力擦洗一番。最次也得拾根小棍,把盆里的泥块刮一刮啊……但我闭了嘴一声不吭。如此这般烤出来的馕都吃了那么长时间了,一次也没毒死过。连肚子疼都从没有过。
⑩卡西先把门前空地上的牛粪堆点燃。燃烧一会儿后,把火堆扒开,将盛着面饼的锡盆放进火堆中间烧得滚烫的地面上。再把四周烧红的牛粪聚拢,紧紧环贴锡盆。最后,她在敞开的锡盆上盖了一块皱皱巴巴的破铁皮——那是家里每天扫地时用来铲垃圾的简易簸箕……这回她连磕都没磕一下。盖上去的一刹那,我看到细密的土渣子从铁皮上自由倾撒向洁白柔软的面饼。
她又把一些正在燃烧的牛粪团放到铁皮上。由于方形的铁皮块实在太小,锡盆又太大,只能勉强在盆沿上搁稳四个角,大大敞露四面的缝隙。而牛粪又堆得太多,牛粪渣子便不时呼呼啦啦漏进盆里……
加之卡西不时用铁钩揭起铁皮查看盆中的情形,于是场面更加纷乱吓人……
虽然颇为惊恐,但站起身环顾四望时,我看到的是连绵起伏的荒山野岭,看到寂静空旷的天空中一行大雁浩浩荡荡向西飞。与别的鸟儿不同,雁群到来的情景简直可以称得上“波澜壮阔”,挟着巨大而动人的力量。春天真的到来了。
放平视线,我又看到我们孤独寂静的毡房,以及围裹着毡房的陈旧褐毡和褪色的花带子。再四下看看,野地里除了碎石、尘土、刚冒出头的青草茎和去年的干枯植被,再无一物。收回视线,看到卡西蹲在锡盆边,浅黄色旧外套在这样的世界里明亮得扎眼,仅仅比她面前的火焰黯淡一些。这是一个多么小的小姑娘啊!
最后,我低下头,透过锡盆和铁皮之间的缝隙,看到盆里的面饼一角已经轻轻镀上了一弯最美妙的食物才会呈现的金黄色。
这样的世界里能有什么脏东西呢?至少没有黑暗诡异的添加剂,没有塑料包装纸,没有漫长曲折的运输保存过程。只有面粉、水和盐,三者均匀地如相拥熟睡一般一一糅合在一起,然后一起与火相遇,在高温中芳香地绽放,渐渐成熟……这荒野里能有什么肮脏之物呢?不过全是泥土罢了。而无论什么最终都会变成泥土的,火焰会抚平一切差异,在没有火焰的地方,另有一种更为缓慢,更为耐心地燃烧——那就是生长和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无时无刻不在一点点地降解着一切生命的突兀尖锐之处。
总之,第一个馕非常圆满地熟了!金黄的色泽分布均匀,香气扑鼻。卡西把它取出来时,像刚才磕盆那样,在盆沿上敲了三下。于是馕饼上黏嵌的烧煳的黑色颗粒哗啦啦统统掉了下来。然后她再用抹布将其上上下下擦得油光发亮,最后拿进毡房,端端正正地靠着红色的房架子立放在碗橱木箱上。浓烈而幸福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毡房。每当我进进出出,都挣扎其中,扯心扯肺。
多么完美的食物啊,完美得像十五的月亮一样!
(选自散文集《羊道》,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14. 卡西山野里烤馕的过程,哪些行为让“我”不舒服?请简要概括。(3分)
15. 分析第 两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16.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语言之美。(4分)
(1)这个过程无时无刻不在一点点地降解着一切生命的突兀尖锐之处。
(分析加点词的作用)
(2)浓烈而幸福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毡房。每当我进进出出,都挣扎其中,扯心扯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7. 李娟的作品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2024年,根据她的同名散文集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收视率也极高。请结合本文,谈谈她的作品为什么赢得这么高的声誉。(5分)
三、整本书阅读
班级开展“读《水浒传》,讲人物故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河同学认为林冲是一百单八将中形象最丰满的一个人。但他在准备有关林冲的故事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一起解决。(共8分)
18. 讲故事时,需在背景屏幕上显示一张林冲的图片。你认为下列四张图片中哪一张符合?请简述理由。(3分)
19. 为了讲好林冲的故事,小河同学打算将《水浒传》中和林冲有关的章回再看一遍。下列章回中,与林冲无关的两项是(2分) ( )
A.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B.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D.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E.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F.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20. 讲完林冲的故事后,有同学认为,林冲总是委曲求全,有损英雄形象。针对这种说法,请你帮小河同学写一段话回复。(70字以内)(3分)
第三部分(21题 5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用岩石“绣”出来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闪耀着鲜艳的“中国红”。这是中华民族创新智慧的又一见证,举国欢庆!如果有一天,你能登上月球,将会做出哪些创举?是科学研究、改造环境、搭桥筑路,还是建校办学……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写、抄袭;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答案
1. (1)① chēn ② xiù(每空1 分) (2)①经世奇才 ②顿开茅塞(每空1 分) (3)把“一份”与“任意”互换位置。(2 分) (4)C(2 分)
2. (1)“请您务必批准”,语气过于生硬,应改为“期待您同意”或“盼望您能批准”。(2 分) (2)申请书的日期上方应写上署名“九(1)班学生小冀”。(2 分)
3.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云横秦岭家何在 ④雪拥蓝关马不前 ⑤人有悲欢离合 ⑥月有阴晴圆缺(每空1 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4.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2 分)
5. 交代了游玩的地点,突出了溪水,为下文的描写和议论做铺垫。(2 分)
6. 甲词表达了作者对子由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离合无常的思考与感悟;(2 分)乙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虽处逆境却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2 分)
7. D(2 分)
8. B(2 分)
9. (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 分) (2)一个国家最大的忧患,莫过于缺乏人才。(2 分)
10. 欧阳修被贬后,虽然与民同乐,但是在思想境界上不如范仲淹以家国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点偏安一隅,消极避世,所以敬佩范仲淹。(2 分)柳宗元被贬后,心中的悲苦之情难以排解,做不到乐观豁达,远不如范仲淹和欧阳修,因此沉默不语叹气。(2 分)
【参考译文】
【丁】一个国家最大的忧患,莫过于缺乏人才。但人才怎么会缺乏呢?天地间的精华灵气,赋予万物生长,这并不是过去丰富而现在稀少。我观察万物中出类拔萃的,并不比古代少,难道说人中优秀且贤能的人就唯独比古代差吗?实际上,这是因为教育没有普及到每个人,培养人才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啊!因此,学校的教育怎能不兴盛起来呢?……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国家的政务,亲自奉旨执行皇帝的圣明决策,诏令天下各郡县建立学校,使每年选拔的优秀士人都出自这些学校。第二年春天,我请求调任邠州担任知州。
11. D(2 分)
12. 不能。(1 分)“可能”强调家长禁用儿童智能手表的娱乐功能,存在引起儿童叛逆心理的可能性,但不是所有儿童都会因此而产生叛逆心理。(1 分)去掉“可能”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性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 分)
13. ①我们应当多方合力解决儿童手表问题,助力孩子成长。/ 我们应采取一种综合策略,引导孩子们合理使用儿童手表。 ②家长设置合理的使用时间,带孩子走进真实的生活。 ③外在监管加强力度,市场、技术、法规严格把控。(每空1 分)
14. 用看起来很脏、没有清洗的破锡盆盛面饼;(1 分)把脏簸箕盖在锡盆上,破锡盆与脏簸箕之间空隙大,脏东西不时落在盆里;(1 分)卡西不时掀开脏簸箕,使更多的牛粪渣子落进盆里。(1 分)
15. 营造一种空旷、寂静、荒凉的氛围;突出了地域和民族特色;推动情节的发展,是“我”情绪转变的催化剂;衬托卡西的渺小和孤独,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活力。(每点1 分)
16. (1)“降解”本是化学术语,此处用来比喻矛盾冲突在生命中的化解过程,(1 分)表现出生活让人逐渐变得成熟、平和的魅力。(1 分) (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香气对“我”产生的强大诱惑和“我”全力对抗诱惑的心理感受,(1 分)不仅突出了“我”对馕的喜爱,而且写出了馕带给“我”诸多的生活感悟。(1 分)
17. 李娟通过描写在荒野生活的小女孩卡西制作烤馕这样的点滴小事,从中获得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深深打动了读者内心。(2 分)在描写制作烤馕的过程中,她描写了看上去很脏的锡盆、掉到面饼上的土渣子和掉到盆中的牛粪渣子等日常生活的细节,语言质朴亲切,富有感染力,向读者展现了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3 分)(意思对即可)
18. A(1 分)理由:A 图刻画的是林冲雪夜上梁山的内容。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他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2 分)
19. CE(2 分)
20. 示例一:评价人物要全面。林冲经历了从隐忍到反抗的过程,大军围剿梁山时,林冲总是积极请战,招安之后,表现更是无比勇武,是个战斗英雄。(3 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评价人物不能以偏概全。林冲因为出身和家庭限制,开始时委曲求全,但在看清恶人本质后积极反抗,大军围剿梁山时,林冲总是积极请战,是个战斗英雄。(3 分,言之有理即可)
21. 略(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