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学情评估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班级开展“游记中国”文学创作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为了帮助大家写好游记,语文老师找了一段文字给同学们做参考。(共8分)
①游记就是把你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它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游览的经历。你去了哪里,看到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这部分只要简略地写,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第二,游览的感受。游记要抒发自己对景物和游览历程的感受,使独到细腻的抒情和优美细致的描写 (xiāngdé-yìzhāng)。
②在写游记的过程中,切忌不要记流水账。我们应选取旅途中的精华部分突出重点,使之变成各自独立又与中心紧密联系的若干画面,且要有详有略,舍得在重点处浓墨重彩,舍得对鸡肋处大刀阔斧。
③叶圣陶老先生强调:“要把得到的感觉写出来□叶老所说的就是游记和拍照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最有意义的。但一定要把感觉具体化,(dùjué)出现大量的“美丽”“舒服”“有趣”等干瘪的语言,这些空洞的形容词,不具体,别人也感觉不到。
④最后还要注意炼词炼句,古诗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可以引用、借鉴,像“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之类的。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xiāngdé-yìzhāng)_______________ ②(dùjué) 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一碧万顷 (qīng) 雾凇沆砀(sǒng) B. 一碧万顷(qǐng) 雾凇沆砀(sǒng)
C. 一碧万顷 (qīng) 雾凇沆砀(sōng) D. 一碧万顷(qǐng) 雾凇沆砀(sōng)
(3)第②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4)请在第③段的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2. 为带动全校一起开展“游记中国”文学创作活动,班长写了一篇简要的倡议书。请你阅读,完成任务。(共4分)
倡议书
各位同学:
出门旅游,随手拍照,发朋友圈……为什么不用文字记录所见所感呢?国庆假期马上就要到了,很多同学会出门旅游。我们九(1)班组织开展“游记中国”文学创作活动。为此,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拿起笔,记录你的旅游见闻感受。
(二)给你的旅游照片配上简明生动、充满诗意的文字。
(三)把你的游记发朋友圈、微博、空间,【甲】_______向报社投稿,分享给更多人感受。游记中国,展示自我。加入我们吧!“游记中国”,我手写我见。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假期,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九(1)班
9 月12日
(1)下面可以填入文中甲处的词语,比较恰当的是(2分) ( )
A.再 B.后 C.却 D.或
(2)请你在倡议书的乙处补写一句话,使表述连贯自然。(2分)
第二部分(3~19题 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文赋予山川明月、江海草木以诗意,一草一木承载了文人的悲欢喜乐。你可以从“槲叶落山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中,觉察温庭筠羁旅艰辛的自解情趣;你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② 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李白想要冲破一切阻力的豪迈气概;你可以从“寂寂江山摇落处,③___________________ ”中,聆听刘长卿经过长沙贾谊故居的叹息;你可以从“野芳发而幽香,④ 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欧阳修于花荣树茂中深藏着的与民同乐的愉悦;你可以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⑤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 ”中,体味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
(二)古代诗词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4~5题。(7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 首联中“二十三年”这一时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小冀以“古诗词中的酒”为主题作了集录,以下是部分内容,请帮他完善。(5分)
题目 诗句 理解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用美酒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以此来反衬内心的苦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酒问月,表现了其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也蕴含了他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古诗词中的“酒”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有的作者用它来表达心意,有的作者用它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共14分)
【甲】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①恶之,斥守饶州。欧阳公②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明年,移乾德令,复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③欧阳公掌书记④,欧阳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有删改)
【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⑤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节选自《宋史》)
【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①宰相:指宋仁宗时期的权相吕夷简。②欧阳公:欧阳修。③辟:征召来授予官职。④掌书记:官名。⑤机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宰相恶之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事不敢忽也 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天 资 刚 劲 见 义 勇 为 虽 机 阱 在 前 触 发 之 不 顾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 欧阳修去世后被赐予谥号“文忠”。请阅读“谥号”知识小卡片,结合上述三文探究欧阳修的谥号为“文忠”的原因。(4分)
“谥号”知识小卡片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忠家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教人以善曰忠。(摘编自《逸周书·谥法解》)
二、现代文阅读
(一)班级开展“经典·亭之文化”专题探究活动,同学们制作了三块展板,请阅读展板的内容,完成10~12题。(共7分)
【展板一】亭是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亭子在古代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早期根据作用的不同以及建造位置的不同分为路亭、凉亭、山中的观景亭、驿站的驿亭等。后来逐渐发展,更多被运用到园林中,成为古代园林中重要的建筑景观与观景胜地。
杭州有着众多的观景亭。灵隐寺有冷泉亭、翠微亭等,孤山有放鹤亭、四照亭、范公亭等,三潭印月有我心相印亭……这些亭受到不同时期园林发展的影响,风格和形式也有所不同。许多古亭经历了多次修葺和复建,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已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展板二】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央的小岛,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在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毁。明代知府孙孟建的振鹭亭是湖心亭的前身。亭为重檐式,黄色琉璃瓦铺顶,宏丽壮观。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浮光跃金,群山翠屏,游船点点,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
翠微亭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纪念岳飞而建。亭建于飞来峰半山腰,亭名取自岳飞所写诗篇《池州翠微亭》。翠微亭属于四角重檐亭,亭内有石凳用于休憩,亭外有石砌的观景平台。亭旁山径旋绕,亭掩映在苍松古木之中,朴素端庄。翠微亭既可为飞来峰下仰视的景点,也可成为游人俯视冷泉溪畔风景的平台。
集贤亭原叫黑亭,又因亭子周围水流弯曲,被称为亭子湾。集贤亭位于西湖一公园“晚节留香”石碑对面,跨于西湖之上,一条步道通于其中。六角重檐,攒尖顶,由六根柱子支撑,造型轻盈通透。集贤亭“善假于物”,借远处的宝石山和保俶塔,弥补了湖水与宝石山之间的空白。
【展板三】
10. 根据三块展板的内容,补全下面表格。(2分)
湖心亭 翠微亭 集贤亭
亭之位置 西湖中央的小岛 ①_____________ 西湖一公园
周围景物 ②_____________ 苍松古木、冷泉 西湖、宝石山、保俶塔
11. 通过以上梳理可知,观景亭一般设在哪里?具有怎样的意境之美?(2分)
12. 你认为下列哪项诗句描绘之境适合造亭?请结合展板内容,说明理由,并给亭子取名。(3分)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共17分)
岳阳楼记(节选)
汪曾祺
①岳阳楼值得一看。
②岳阳楼前身为东汉末年鲁肃修建的阅军楼,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不会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大概是滕子京始料不及的,亦为范仲淹始料不及的。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夫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一篇《岳阳楼记》和其中的这句话。这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③写这篇《岳阳楼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河南邓县,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于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是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④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子气,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⑤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就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个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⑥夜读《岳阳楼诗词选》,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有删改)
13. 从文中相关描述来看,岳阳楼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4. 从第②段看岳阳楼是滕子京修建的吗?文中说大家“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原因是什么?(4分)
15.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6. 第⑤段写滕王阁、黄鹤楼的用意是什么?(2分)
17. 作者认为《岳阳楼记》被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4分)
三、整本书阅读
18. 《艾青诗选》汇集了艾青先生从青年到晚年的诗歌。请根据以下诗句的提示写出具体诗作的标题。(3分)
作品标题 诗句
(1)《_____________》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_____________》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3)《_____________》 今天/我听见/太阳对我说/“向我来/从今天/你应该快乐些啊……”
19. 小明读了《艾青诗选》中《向太阳》这首诗,他打算从“太阳”这一意象的角度,把这首诗推荐给同学们阅读,请你帮他简要写一下推荐的理由。(4分)
第三部分(20题 5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50分)
为什么要登山 —— 因为山在那儿。
登山的时候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生命只有一次,你得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攀登!
以上是三条关于“登山”的名言,你对“登山”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你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
1. (1)①相得益彰 ②杜绝(每空1 分) (2)D(2 分)
(3)删除“切忌”或“不要”。(2 分) (4)。”(2 分)
2. (1)D(2 分) (2)示例:用文字记录你的旅途见闻感受(2 分)
3. ①枳花明驿墙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怜君何事到天涯 ④佳木秀而繁阴 ⑤云横秦岭家何在 ⑥雪拥蓝关马不前(每空1 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4. 诗人被贬至巴山楚水凄凉之地的时间很长(2 分)
5. (1)刘禹锡用酒振奋精神,表现出乐观的态度(2 分) (2)思考与向往(1分) (3)示例: 抒发对于人生和现实的无奈(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答出一点即可,2 分)
6. (1)讨厌 (2)不注意,不重视 (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每空1 分)
7. 天资刚劲/ 见义勇为/ 虽机阱在前/ 触发之不顾(每处1 分)
8. (1)偏远的小城,尚且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2 分)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 分)
9. ①范仲淹被起用担任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征召欧阳修为掌书记,欧阳修“同其退不同其进”,辞不就职,且在被贬滁州后,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出了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德美才秀,可谓之“文”;②欧阳修即使面对坑害人的圈套,也会奋不顾身,多次被贬,仍志向不改,欧阳修坚强不暴,可谓之“文”;③范仲淹遭宰相讨厌被贬,欧阳修书责谏官,他危身利国,可谓之“忠”;④欧阳修被贬夷陵时看过往讼案,发现冤假错案较多,发出感叹,并且自此以后处理政事格外细心,他廉方公正,可谓之“忠”。(4 分,“文”和“忠”各答出一处即可)
【参考译文】
【甲】当时范仲淹执掌开封府,每次进见,总是讨论当时政事的得失。宰相厌恶他,贬斥他镇守饶州。欧阳修面见谏官高若讷,高若讷诋毁嘲弄范仲淹,认为(范仲淹)应当被罢免。欧阳修写信谴责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第二年,(欧阳修)迁任乾德县令,又被任命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年,范仲淹被起用担任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征召欧阳修担任掌书记,欧阳修笑着说:“我为您直言,难道是为了私利吗?一同被贬斥不必一同升迁也是可以的。”(欧阳修)推辞不去。
【乙】欧阳修当初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号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圈套在前面,一触即发,他也会奋不顾身。被贬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他)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消遣的,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查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他)仰天长叹说:“偏远的小城,尚且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他)遇到案件就不敢不重视了。
10. ①飞来峰半山腰 ②群山翠屏、游船(每空1 分)
11. 观景亭一般设于水上或山腰,(1 分)具有轻盈飘逸之美。(1 分)
12. 示例一:A 诗句的意思是一条弯曲的小径直通幽深的景致,禅房旁边花木郁郁葱葱。因此,可在路旁建亭,取名为“通幽亭”。 示例二:B 诗句的意思是青山横卧在北城外,一条小河环绕着东城。因此,可在山腰建亭,可以俯瞰全城,取名为“观城亭”。 示例三:C 诗句描写了海水汹涌、山岛高耸、草木茂盛的景象。可在山腰建亭,取名为“观海亭”。(正确解释诗句1 分,说出造亭地点1 分,命名1 分)
13. 岳阳楼的美体现在:建筑美、所占地势美、洞庭湖景色的衬托美。(3 分)
14. 岳阳楼不是滕子京修建的。岳阳楼前身为东汉末年鲁肃修建的阅军楼,滕子京只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2 分)大家“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的原因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和滕子京的名字分不开了。(2 分)
15.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 分)突出了岳阳楼结构的精巧和外观的端庄浑厚,(1 分)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1 分)
16. 通过对比,突出了岳阳楼与洞庭湖浑然一体的独特美景。(2 分)
17. 作者认为《岳阳楼记》被千古传诵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思想,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这种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分)我的看法是:《岳阳楼记》被千古传诵不仅因为其思想深刻,还因为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文化中忧国忧民精神的象征。(2 分,意思对即可)
18. (1)我爱这土地 (2)北方 (3)向太阳(每空1 分)
19. 示例:我推荐《向太阳》。“太阳”是艾青的诗歌中最主要的意象之一,“太阳”这一意象,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4 分,意思对即可)
20. 略(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