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学期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学期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11:5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学情评估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3题 15分)
某校同学在学习现代诗的过程中,组织了系列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有同学抄录了一段文字来帮助大家走近现代诗。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共8分)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fēngsāo)数百年。”形式多样的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历史长河直抵人心。现代诗歌如同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穿破夜的寂静,带来语言新的生命力。它承载着诗人的忧戚与思考,是灵感的涌现和情感的(bóf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林徽因以错落有致的格式道尽四月春光的鲜妍、娉婷,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乡愁》中,余光中以均衡对称的形式,寄寓对祖国的深情。从古到今,中国诗歌以多样的形式,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fēngsāo)_________ ②(bófā) ___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忧戚 (qì) 娉 (pīn)婷 B. 忧戚 (qī) 娉 (pīn)婷
C. 忧戚 (qī) 娉 (pīng)婷 D. 忧戚 (qì) 娉 (pīng)婷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 在学习“朗诵技巧”时,同学们就如何朗诵《我爱这土地》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充完整。(3分)
小冀:朗诵《我爱这土地》时,我们要注意重音和节奏,比如“鸟”字要① ______________,“永远”“无止息”可以适当②______________等。
小北: 我觉得在朗诵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等。
小冀:还可以加上③ ______________,比如读到“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可以双手打开,自然向外,抒发对土地的无限深情。
小河:我认为还可以适当借助音乐、视频、服装等辅助手段。
3. 在“尝试创作”环节,请你仿照下面的现代诗《秋》,创作一首以《雨》为题的四行现代诗。(4分)
秋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雨
第二部分(4~19题 55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5分)
4.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5分)
日月有情,总能引起人们的吟咏:杜甫颠沛流离,见夜月便吟出“①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温庭筠早起远行,见晨月便吟出“鸡声茅店月,② __________________”;一代伟人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想象晴天的雪景,吟出“须晴日,③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草木有意,总能牵起人们的情愫:刘长卿过长沙贾谊故居,“⑤ 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惆怅伤感油然而生。
(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5~7题。(共8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 这两首诗的作者虽然都处于人生逆境,但都表达了__________的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还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思。(2分)
6. 小北在默写“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时,把“歧”写成了“崎”。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向他解释为什么要写作“歧”。(4分)
知识卡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歧:①岔(道);大路分出的(路):~途。②不相同;不一致:~义|~视。崎:〈书〉倾斜;不平坦:~ 径。
7. 两首诗中都有“酒”,但两位诗人借“酒”抒发的情感不同,请你具体说说。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共12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而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①,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②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之。前乎吾者,其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予独怪夫南宋之不竞③,而山水之累之也。则斯游也,不几④于喜极而悲者乎!
(节选自明代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有删改)
①靳:吝惜。②第:只是。③竞:强。④几:几乎,差不多。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临风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性好月 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不可得而知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丙辰中秋/尝玩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
B.丙辰中秋尝玩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
C.丙辰中秋尝玩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
D.丙辰中秋尝玩/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之。
11. 同是观物之情,甲文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襟,乙文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用原文内容作答,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共9分)
材料一:读诗是一件美妙的事,但学生不懂得诗歌的美好,不喜欢读诗的现状很严峻。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该书由于体裁和时代特殊,对学生而言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一位九年级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艾青诗选》,并填写调查问卷,结果是:班级人数62人,其中对诗歌有消极情绪的学生占比接近一半。
材料二:学生为何读不懂现代诗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认知心理学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内容的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称知识表征的形式为编码。编码分为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材料三:读现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②品味诗歌精练优美的语言。③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营造出意境,传达出独特的情感。④体味诗歌的情感。⑤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材料四:要想朗诵好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想借助作品表达什么。基调,简单地说就是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诵作品。基调的种类一般有清新舒展、喜悦明快、热情赞扬、低沉悲痛、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憎恶激愤、深沉坚定等,确定好基调才能把控好情感。
随着诗歌内容感情的变化,诗歌的节奏也应随之变化,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在现代诗歌的节奏把握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表现的内容是欢快、激动和紧张的,那么语调就会上扬,节奏也就加快;表现的内容是悲痛、低沉的,语调大都下抑,速度也就变慢;表现的内容是叙事、平淡的,则语调平稳,语速适中。
语气可以集中体现朗诵者对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朗读诗歌要善于运用停连,停连不受文章中标点符号甚至是段落的约束,而是随情而动,随义而生。
重音在诗歌朗诵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由于诗歌语言很精练,朗诵者应对每一个词语反复推敲揣摩从而确定重音。诗歌往往会通过重音来加强感染力和表现力,所以可以通过语速、音强、音长上的对比,加强诗歌的渲染效果。
12. 从以上材料看,下面理解和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用白话文创作的诗歌类型。
B. 材料一画线部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证明《艾青诗选》这部诗集对学生而言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的观点。
C. 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随意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营造出意境。
D. 朗读诗歌往往会通过停连和重音来加强感染力和表现力。
13. 班级里不少同学不明白现代诗歌为何难读懂,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3分)
14. 结合材料四和现代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片段,完善下面的朗诵策略。(4分)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感情基调:通常认为这首诗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诗人将心中的爱、希望与美好,比成了“人间的四月天”,并用一系列春天的事物作为意象,来表达这份爱、希望和美好,因此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1)_____________。
重音、语调:“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这句重音应加在(2)“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看到满园的花朵的那种欣喜之情,语调一定是欢快的。朗诵“在梁间呢喃”时又要(3) _____________,因为“呢喃”一定是轻柔的、舒缓的。
节奏:“你是爱,是暖,是希望”用排比表达内心万千的爱意,一定是急切的,所以节奏应当(4) _____________,以表达诗人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18题。(共15分)
何处是乡愁
梁 衡
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鸡窝里收一颗鸡蛋,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这次回村,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大的那棵特别大,在孩子们眼中就是一座绿山、一座树塔。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日长人欲眠,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双方相持了足有一个小时。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那蛇一惊,嗖的一下钻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
批注:第③段写蛇鸡对阵的好戏。大蛇突降令人悚惧,其“嗖”然而去又令人紧张之态顿解;群鸡圆瞪鸡眼死盯着蛇,呆憨之状令人哑然失笑。其中有蛇鸡的物趣,也有童真童趣。现在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让人怀念而又遗憾!
④一天晚上,一个叔叔串门回来,见老槐树下卧着一个黑影,便上去踢了一脚,说:“这狗,怎么卧在当道上!”不想那“狗”嗖地翻身逃去。星光下分明是一只狼。大约是来河边喝水,顺便在树下小憩片刻。第二天听了这故事,很令人神往,我们决心去找这只狼。长期在农村,早得了关于狼知识的秘传:铜头、铁身、麻秆腿。腿是它的最弱项。傍晚时分,四五个孩子结伴向村外走去。随身带上镰刀、斧头、绳子,这都是平时帮大人打柴的家什。大家七嘴八舌,说见了狼,我先用镰刀搂腿,你用斧砍,他用绳捆。正说得热闹,碰见一个大人,问去干什么,答,去找狼。大人厉声训斥道:“天快黑了,你们还不都喂了狼?给我回去!”我们永远怀念那次未遂的捕狼壮举。
批注:第④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忆童年,最忆是黄土。村里人土炕上生,土窑里长,土堆里爬。黄土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农村孩子穿开裆裤时,就会撒尿和泥。
⑥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响如炮仗,声震四野,名“摔响窝”。以声响大小定输赢,以炸洞大小要补偿。孩子们虽个个溅成了泥花脸,仍乐此不疲。这场景现在也没有了,村子成了空壳村,新盖的小学都没有了学生。村庄没有了孩子,就没有了笑声,也没有人再会去让泥巴炸出声了。
⑦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①,一圈一圈地碾轧。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耙子上,耙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使我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现在机器收割,场是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碡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
批注:第⑦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没有了,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历史总在前进,失去的不一定是坏事。但上天偏教这物的逝去与情的割舍,同时作用在一个人身上,搅动你心底深处自以为已经忘掉了的秘密。于是岁月的双手,就当着你的面将最美丽的东西撕裂,这就有了几分悲剧的凄美。但它还不是大悲、大恸,还不至于呼天抢地,只是一种温馨的淡淡的哀伤,是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节选自《梁衡散文》,有删改)
①碌碡(liùzhou):一种农具,用石头做成,圆柱形,用来轧谷物,平场地。
15. 散文的叙事蕴含情思。作者深情回顾童年趣事,事事都藏着情思。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结构,给第④段或第⑦段作批注。(4分)
批注:第_________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响如炮仗,声震四野,名“摔响窝”。
17. 请根据你的理解,找出下面句子中需要重读的内容,以体现“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并阐述理由。(3分)
到鸡窝里收一颗鸡蛋,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
18. 将看似矛盾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能够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文,结合本文的情感主旨,理解“温馨的淡淡的哀伤”的含义。(4分)
三、整本书阅读
19. 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6分)
A. “火把的烈焰赶走了黑夜”……一个紧随着一个每个都把火把举在自己的前面让火光照亮我们的脸……让我们的火把的烈焰把黑夜摇坍下来把高高的黑夜摇坍下来把黑夜一块一块地摇坍下来 B. 今天在太阳照着的人群当中我决不专心寻觅那些像我自己一样惨愁的脸孔了……今天我听见太阳对我说“向我来从今天你应该快乐些啊 …… ”
(1)上面摘录的文字分别节选自诗人艾青的《火把》和《__________》。(2分)
(2)请结合以上两首诗,谈一谈艾青诗歌中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4分)
第三部分(20题 5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50分)
仰望四月早天的云烟,感慨逝去的欢乐与忧戚,领悟古今中外的诗人歌咏人生的真谛……有人说:“我们不必做诗人,我们要做心中有诗的人。”的确,我们不仅要学习读诗、写诗,还要学会心中有诗。那些心中有诗的人,总能在平凡的点滴中,体会到非凡的滋味,把每一个暗淡的日子,都过得摇曳生姿,充满诗意。
请以《心中有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
1. (1)①风骚 ②勃发(每空1 分) (2)C(2分) (3)强调了现代诗歌作为新生力量,给中国诗坛带来的巨大的震撼。(意思对即可,2分)(4)将“启动”改为“启迪”。(2分)
2. ①重读 ②延长声音 ③适当的手势(或:肢体语言)(每空1 分)
3. 示例:从云中落下/ 带着天空的温度/ 那青青的草/ 也变得温暖起来(4 分)
4. ①露从今夜白 ②人迹板桥霜 ③看红装素裹 ④分外妖娆 ⑤秋草独寻人去后(每空1 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5. 积极乐观 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每空1 分)
6. 示例:“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表现的是李白认为前途难料,就如走到岔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因而用“歧路”。(2 分)如果用“崎路”,只能表现出路崎岖难走,不能表现诗人内心的迷茫。(2分)(意思对即可)
7. 李白用美酒衬托其内心的苦闷、茫然;(1 分)刘禹锡借眼前美酒表达酬谢之意,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情怀。(1 分)
8. (1)日光 (2)持、执 (3)本性 (4)本来(每空1 分)
9. B(2 分)
10. (1)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2 分)
(2)只是因为人的心情不同,(景物的)悲喜也就随之变化了。(2分)
1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悲喜随之(每空1 分)
【参考译文】
【乙】我本性就喜欢月亮,丙辰年的中秋(我)曾经在扬子江的金山上赏月,常常向别人夸耀,认为那是(我)平生少见的奇异的景象。今天又到了这里赏月,才知原来是造物者对我不吝惜,这哪里是容易遇到的呢?湖上、山间的月色,千年以来常常更新,只是因为人的心情不同,(景物的)悲喜也就随之变化了。在我之前来赏月的人,他是否欣赏到(我所见过的)奇异的景象,他的心情是悲是喜,本来是不能够得知的。我只惊讶于南宋王朝之所以不够强,是美丽的山水拖累了它。(像南宋帝王)这样游山玩水,不就几乎是快乐到极点而导致悲剧吗!
12. C(2 分)
13. 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②编码分为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其中抽象编码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③由于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不能吸引读者兴趣,学生自然难以读懂。(每点1 分)
14. (1)喜悦明快 (2)花开 (3)放慢放轻 (4)加快(每空1 分)
15. 示例一:④(1 分) 孩子们未遂的捕狼壮举,孩子们对夜路遇狼的神往,以及七嘴八舌商量捕狼的热闹。表现了孩子们勇于冒险的激动与无知者无畏的情怀,这种童真童趣,令作者永远怀念。(3 分) 示例二:⑦(1 分) “我们”在打麦场翻跟斗,“我”不小心被铁耙齿刺破小腿,大人用黄土为“我”止血。表现了孩子们游戏的快乐,以及“我”与黄土之间紧密的生命联系;表现了“我”对童年游戏和故乡黄土地的怀念(对故乡黄土地上孩子们游戏的快乐不再的遗憾)。(3 分)
16.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摔响窝”的声响比作炮仗声,(2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摔响窝”声音响亮、声震四野的特点。(2 分)
17. 示例一:“鸡窝里”“炕沿边”。(1 分)重读可以突出鸡蛋与香椿就地取材、取材之地的奇妙。(2 分) 示例二:“就”“翻手”。(1 分)重读可以突出香椿炒鸡蛋烹制速度快、时间短的特点。(2 分)
18. “哀伤”表达了作者因世事变迁,对童年和故乡的记忆无可寄托的感伤、遗憾;(1 分)“温馨”表达了作者回顾重返故乡、回顾童年趣事与欢乐时的温暖、感动、怀念;(1 分)“淡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与童年趣事无法再现的理性看待、豁达、释然。(1 分)三个看似矛盾的词语的巧妙组合,表达了作者对于乡愁的复杂丰富的感受与理解。(1 分)
19. (1)向太阳(2 分) (2)示例:艾青的很多诗歌如《火把》《向太阳》等都以太阳、光、火把等作为诗歌的意象,诗人常用这些意象象征温暖、希望、理想和热情。如《火把》中的“火把”象征温暖和希望,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向太阳》中的“太阳”象征历经苦难后的理想,以及热情、乐观和希望。(4 分)
20. 略(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