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学情评估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共6分)
【活动开篇】同学们,小说是大家【甲】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它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小说是项链,那么细节、情节、故事则是小号珍珠、中号珍珠、大号珍珠。将情节串起来的线索往往是故事的脉络。人物则承载着小说的思想、灵魂。例如,那辛苦麻木的闰土、辛苦恣睢的杨二嫂,那生活(jiéjū)、自私势利的菲利普夫妇,那在空旷的芦苇丛中孤独前行、在(xiēsī-dǐlǐ)的暴风雨中坚强成长的杜小康……每一个赋予小说以灵魂的人物都被作者刻画得【乙】。
(1)给文段中的加点词注音。(2分)
①恣睢__________ ②空旷__________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jiéjū) __________ ②(xiēsī-dǐlǐ) 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喜闻乐见 入木三分 B. 脍炙人口 栩栩如生
C. 脍炙人口 入木三分 D. 喜闻乐见 栩栩如生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走近小说名家】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我们尊敬鲁迅先生,因为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他好像一个面对身负重伤的孩子的医生,执着手术刀,含泪为之疗伤。面对封建腐败现象,他毫不妥协地斗争;面对中国人民萎靡不振、麻木不仁的现状,他痛心疾首地大力鞭笞。他凝视着劣根深重的民众,如同严父一样既爱又愤,他的人格远远超越了普通作家的人格之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诗歌《自嘲》里的名句,表现了他坚决与反动派斗争到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是他一生的写照。我们要记住鲁迅,从他的文字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就会有新的希望诞生。
(1)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三个复句标注出类型。(3分)
①___________复句 ②___________复句 ③___________复句
(2)班级要从下面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活动宣传标题,请你选择并结合书体特点说明理由。(2分)
(3)文段中的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第二部分(3~20题 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也是酒酿的故乡,《行路难》(其一)中,面对精心陈列的饯行酒,李白却“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其内心愁苦,可见一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在中秋夜举杯遥祝,希望普天之下家家团圆,“但愿人长久,③___________________ ”,其乐观博爱,明月可鉴;《岳阳楼记》中,文人骚客“登斯楼也,则有④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其愉悦心境,隔空可感;《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与亭中客人共饮三大白,难怪舟子感慨“莫说相公痴,⑥ ___________________”,其故国之思,令人叹惋。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二人在扬州相逢,分别写诗相赠。
4.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其赠诗的最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_______________所累。白居易的诗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感情基调较_______________。(1分)
5. 根据诗的内容和情境补充对话。(2分)
白居易:梦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乐天,我虽遭贬谪,在巴山楚水漂泊了二十三年,但我想对你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加以赏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②,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③,花光如颊④,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节选自《初至西湖记》)
【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⑤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⑥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⑦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节选自《游岳阳楼记》)
①保叔塔:一名保俶塔,在西湖北宝石山上,始建于宋初。②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③山色如娥: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④颊:面颊。⑤小舫:小船。⑥鹅溪练:一种名绢。⑦愀(qiǎo)然:忧愁的样子。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朝晖夕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泫然不能自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取 酒 共 酌 意 致 闲 淡 亭 午 风 渐 劲 湖 水 汩 汩 有 声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10. 乙文善用比喻和联想,“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__________________,连无法言说之处,也能联想出“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的空灵境界,把初见西湖时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中短语填写)的状态抒写得淋漓尽致。丙文中同样运用了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1. 甲文中的“迁客骚人”和丙文中的游人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共10分)
【材料一】“小说”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外物》,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材料二】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是不大对的。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这一点好处不是别的书籍所能提供给我们的。
哲学能教我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太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地说,历史往往缺乏着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
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的,也就与别种书籍同样有它独立的、无可代替的价值与使命。它不是仅供我们“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教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一部小说中,有人有景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是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好的最丰富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大概地说,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所以,我们读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而定好坏,而是要以作者怎样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设计去表现,去定好坏。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文学修养,与处世的道理,都大有裨益的。 (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三】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我们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
毕飞字: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掌,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
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采访作家毕飞宇实录,有删改)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 )
A.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四大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寓言。
B. 材料二中老舍主张:哲学能教我们“明白”,它不仅比小说说得有趣,还亲切、动人。
C. 材料三中,在毕飞宇看来,经典作品之所以需要反复阅读,是因为读者一生都很难与经典作家具备对话的能力和资格。
D. 材料三中,毕飞宇对于小说的态度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掌。他会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
13. 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14. 请你任选以下一篇小说,结合其中情节,说说你对“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这句话的理解。(4分)
A. 《我的叔叔于勒》 B. 《孤独之旅》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15~18题。(共16分)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
①午饭过后,一个衣着朴素的姑娘在旅馆里找到我,说是我的老主顾赫尔瓦特的女儿。她涨红着脸,局促不安。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来意:大战过后,老人已失明。物价飞涨,单凭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无法应付日常开销,甚至温饱都不够。不得已,母女俩只好背着老人把他的藏品卖掉。而为了不被老人知道,为了维持他那每天都要花几小时的“看”画的乐趣,她们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她的话使我感动万分,我决定对老人守口如瓶,并尽力配合他。
②到了她家,“赫尔瓦特急于把他的宝贝给您看,今天都没睡午觉。”老人的妻子微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
③桌上摊开了一大堆画夹。老人小心翼翼地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④ “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纳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⑤听到这位老人热情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⑥ “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结结巴巴地说。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扬扬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描绘这幅画一切可能有的细节。那张尴尬的脸才松弛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⑦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摩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摩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⑧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柔和。“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我心爱的藏画,真幸福。我想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⑨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感激地望着我,一面流泪。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盲人在一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书画商人专程跑来,打着看望老主顾的旗号,实际是想狡猾地从他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但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似乎早已忘怀,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
⑩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老人把身子猛伸到窗外,他挥动手绢,叫道:“一路平安!”他的嗓音高高兴兴,像少年人一样清新爽朗。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上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茨威格的《看不见的珍藏》。全文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财政困难、人民生活艰辛的情形。小说中盲人收藏家的妻女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瞒着盲人收藏家变卖了他珍藏的画作。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15. 文中的“我”是一名书画商人,为了帮助扮演“我”的同学把握心理的变化,请你梳理相关内容并完善表格。(3分)
电影剧情 心理
为瞒过老人,老人的女儿告知原委并请“我”配合圆谎。 感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恐惧
老人介绍《安提俄珀》时发现画不对劲,慌乱狼狈。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动
离开时“我”想到自己的初衷和老人对艺术的热爱。 (4)______________
16. 老人在赏画时的表现是微电影的重点,请你为扮演老人的演员说戏。(3分)
(1)“老人小心翼翼……空白的纸。”在表演这一幕时,要重点注意老人的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那瞳仁僵死……智慧的光芒。”在表演这一幕时,要重点注意老人的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为微电影命名时,你仍想沿用文章标题,觉得标题意蕴丰富。请把你对标题的理解分享给同学们。(4分)
18. 这篇小说主题丰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归纳小说的三个主题,再分享给同学们。(6分)
三、整本书阅读
根据你对名著《水浒传》的阅读,回答问题。(共6分)
19. 宋江与李逵兄弟情谊深厚,但是,宋江最后却毒死了李逵。请你结合小说主题,从“忠”与“义”的角度谈谈你对宋江这一行为的看法。(4分)
20. 有研究者认为“梦是《水浒传》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请说说晁盖所做的“北斗星梦”对后续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分)
第三部分(21题 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我们都有自己的初中校服。它或许有点丑,看着它你会有说不清的复杂情绪;它或许有点重,浸透了三年来我们肆意挥洒的汗水;它或许有点脏,到处都是我们不经意间留下的斑驳墨痕……它陪伴我们朝朝暮暮,装点我们的青春时光,见证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请以《与校服有关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1. (1)① zìsuī ② kōngkuàng(每空1 分)
(2)①拮据 ②歇斯底里(每空1 分) (3)A(2 分)
2. (1)①并列 ②因果 ③条件(每空1 分) (2)示例一:选择甲。这幅行书作品笔画连绵流畅,纵横洒脱,可体现出鲁迅先生愤世嫉俗、勇于斗争、乐于奉献、顽强坚毅的特点。(2 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选择乙。这幅隶书作品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能体现鲁迅先生锋芒毕露的战斗性格和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2分,意思对即可) (3)他凝视着劣根深重的民众,如同严父一样既爱又愤,他的人格远远超越了普通作家的人格。(1 分)
3. ①停杯投箸不能食 ②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千里共婵娟 ④心旷神怡 ⑤宠辱偕忘 ⑥更有痴似相公者(每空1 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4. 才名 低沉(每空0. 5 分)
5. 示例:①你诗才一流,却遭遇二十三年的磨难,在巴山楚水虚掷年华。可惜!可悲!②不要为我的遭遇和世事的变迁而忧伤、悲叹,让我们振奋精神,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吧!(每空1 分)
6. 示例: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把新事物比作“千帆”和春之“万木”,对比鲜明;(1 分)抒写自己屡遭贬谪,但仍为新人辈出而欣慰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襟胸,同时诗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1 分)(言之有理即可)
7. (1)日光 (2)完成,结束 (3)停止(每空1 分)
8. 取酒共酌/ 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 湖水汩汩有声(3 分)
9. (1)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集。(2 分)
(2)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2 分)
10. 妩媚迷人 目酣神醉 炮车云生(或“雪山汹涌”)(每空1 分)
11. 他们都触景生情,因外物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心境。(2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乙】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行走,远远看见保叔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已经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面颊,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像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我)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要想用一个词来描绘也不可能了,(这种情形)大约像曹植梦中初次遇见洛神一样。
【丙】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着城墙。我开始环顾四周,发现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12. D(2 分)
13. 首先,摆出平常人看小说的错误做法,接下来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1 分)其次,将小说与哲学、历史的阅读体验进行对比论证,表明这两者与小说不同,不能代替小说。(1 分)紧接着点明“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的”,(1 分)最后教给我们阅读小说的方法。(1 分)(意思对即可)
14. 示例一:A. 《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前后不同,缘于其是否有钱。读了小说,我才明白人间: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斥着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因此人容易变得自私冷酷。我也懂得了道理:合理的社会制度才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获得幸福感的可能性。(4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B. 《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经历了无人沟通的孤独和失落恐惧,当暴风雨来临时,他迎着风雨外出找鸭,表现出成人般的勇气和坚强。读了小说,我才明白人间: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生活的挫折与精神的孤独。我也懂得了道理:只有勇敢坚强,战胜挫折,才能真正长大。(4 分,言之有理即可)
15. (1)老人热情地夸耀自己的藏品,并指着只存在于他想象中的图章。(1 分) (2)镇定(0. 5 分) (3)老人请求“我”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成为他的墓碑。(1 分) (4)羞愧(0. 5 分)
16. (1)动作(0. 5 分) 老人对待画作时非常小心谨慎,这反映出他对艺术的热爱和珍视(1 分) (2)眼神(0. 5 分) 老人的眼神变化反映出他对艺术的热情和对藏品的深厚情感(1 分)
17. 标题“看不见的珍藏”具有多重含义。首先,它指的是老人珍藏的画作已经被卖掉,但老人并不知情,仍然沉浸在欣赏这些不存在的藏品的喜悦中。(2 分)其次,这个标题也暗示了老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些情感是他内心深处的珍藏,即使在物质贫乏和生活困苦时也没有消失。(2 分)
18. ①对艺术的热爱:老人虽然失明,但仍然对艺术充满热情,他的珍藏虽然已经不在,但他的情感和对艺术的热爱没有消失。②人性的善良:老人的女儿和妻子为了不让他知道真相,用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体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保护。③生活的艰辛与希望:小说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人民生活的艰辛,但同时也展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希望。(每点2 分)
19. 示例一:宋江的行为是合理的。因为李逵不死,必定重上梁山,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那么之前梁山好汉们为破辽国、征方腊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就会付诸东流,而且已经归顺朝廷的其他好汉也会因此受牵连,得不偿失。(4 分,能明确观点,并自圆其说即可) 示例二:宋江所效忠的朝廷奸臣当道,皇帝也并不圣明,如果宋江真把李逵当兄弟,就应当为兄弟着想。可是宋江竟然帮着奸臣残害对自己忠贞不贰的好兄弟。我觉得宋江过于迂腐,只为了一个虚名,还要残害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他大可不必杀李逵。他只是怕自己死后,李逵造反坏了他的名声。从这个角度讲,宋江也很自私。(4 分,能明确观点,并自圆其说即可)
20. 北斗星梦暗指后面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人合力智取生辰纲,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2 分)
21. 略(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