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4 11:3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一 道 题 目 引 发 的 思 考
国际创新传播的情况(部分)
国家 制棉厂(1771年) 瓦特式蒸汽机(1775年) 蒸汽火车(1825年)
巴西 75 35 29
法国 7 3 7
德国 13 8 12
印度 46 30 28
墨西哥 64 43 48
俄罗斯 22 23 11
西班牙 — 7 23
美国 20 28 5
备注:表中数字表示英国出现新技术的时间与该技术首度运用于他国的相距年数
——摘编自(英)格里高利·克拉克《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
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任务一】根据殖民时间的先后顺序,利用时间轴,梳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15世纪
16世纪
1496
16世纪中叶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晚期
19世纪
19世纪30年代
1882
1884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班牙在海地建立殖民地
葡、西殖民美洲大部分地区
拉美大部分地区处于殖民之下
17-19世纪英、荷、法成为殖民侵略主角,南亚、东南亚被殖民、西亚、东亚半殖民化
西方开始入侵非洲
法国在北非扩张
英国入侵埃及
柏林会议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拉美是最先被殖民完毕的?采取何种殖民方式?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一)对拉丁美洲的殖民
银 (剥削) 剑 (暴力) 石
(宗教)
对资源无止境的索取
对暴力强权挥之不去的崇拜
对宗教根深蒂固的笃信
推行农奴制
发展种植园
开采金银矿
掠夺巨额财富
发展黑奴贸易
禁止殖民地与他国贸易
实行专制统治
建立总督辖区
统领军事、行政、司法
推行天主教
美、非、欧文化混合
(美)玛丽·阿拉那:《银、剑、石——拉丁美洲的三重烙印》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15世纪
16世纪
1496
16世纪中叶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晚期
19世纪
19世纪30年代
1882
1884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班牙在海地建立殖民地
葡、西殖民美洲大部分地区
拉美大部分地区处于殖民之下
英、荷、法成为殖民侵略主角,南亚、东南亚被殖民、西亚、东亚半殖民化
西方开始入侵非洲
法国在北非扩张
英国入侵埃及
柏林会议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问题2:17—19世纪相较于美洲,殖民者对亚洲的殖民有何特点?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二)对亚洲的殖民
英国武力征服印度的“普拉西战役”
(AI对图片进行处理,使其活起来)
印度服侍东印度公司职员
军事侵略
建立垄断贸易公司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二)对亚洲的殖民
材料:1784年,著名的《印度法案》得以通过,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剥削。首先,不再用军事方式单纯抢钱,而是利用工业革命的产业优势,进行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1794—1813年,英国输往印度的纺织品从156磅增长到108824磅,增长了700倍,彻底摧毁印度本土纺织业。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培植了一批本土的亲英派间接统治当地人,从1813年开始,英国每年支出10万卢比对印度人进行教育,努力培养“高级印度人”阶层,靠着收买这一阶层印度人,英国成功把印度置于自己牢固的统治之下。
——(英)布莱恩·拉平:《帝国斜阳》
问题: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发生了什么新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变化:从军事侵略到商品倾销;扶持代理人间接统治;推广近代西方教育;规范监管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活动。
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引发英国人思考他们对殖民地的态度,淡化殖民地反抗情绪;东印度公司的贪腐行为造成英国财政损失;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大量商品需要广阔市场。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二)对亚洲的殖民
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面上激战的场面
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
通过不平等条约、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使其半殖民地化
蚕食渗透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15世纪
16世纪
1496
16世纪中叶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晚期
19世纪
19世纪30年代
1882
1884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班牙在海地建立殖民地
葡、西殖民美洲大部分地区
拉美大部分地区处于殖民之下
英、荷、法成为殖民侵略主角,南亚、东南亚被殖民、西亚、东亚半殖民化
西方开始入侵非洲
法国在北非扩张
英国入侵埃及
柏林会议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问题3:非洲从15世纪开始就被西方列强殖民,为何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被瓜分完毕?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三)对非洲的殖民
内陆地形地势复杂多样
旱季雨季复杂多变
热带疾病泛滥
18 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非洲大陆,由此揭开了非洲内陆探险事业的序幕。然而好景不长,这一次内陆探险活动的风潮很快便沉寂下去。究其原因,疾病是横亘在探险活动面前的一大难题。1817年至1836年间在西非服役的英国皇家海军疟疾死亡率高达66.8%……19 世纪中期,西方国家才重返非洲大陆,再度深入非洲开展探险活动。这有赖于西方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抗疟特效药奎宁(又名金鸡纳碱)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探险者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
——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三)对非洲的殖民
英籍美国工程师马克沁1883年发明马克沁机枪。1893 年,在英国殖民军武力征服非洲南部的马塔贝莱兰的行动中,50名英国士兵凭借4挺马克沁机枪与5000名祖 鲁勇士展开激战,最终,3000名祖鲁人倒在了马克沁的枪口之下,相当于“ 一个排打垮了半个师”,而人多势众的祖鲁人甚至没有靠近英军100米之内!
——张松:《改变战争史规则的“马克沁机枪”》
野蛮瓜分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任务一】根据殖民时间的先后顺序,利用时间轴,梳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15世纪
16世纪
1496
16世纪中叶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晚期
19世纪
19世纪30年代
1882
1884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班牙在海地建立殖民地
葡、西殖民美洲大部分地区
拉美大部分地区处于殖民之下
英、荷、法成为殖民侵略主角,南亚、东南亚被殖民、西亚、东亚半殖民化
西方开始入侵非洲
法国在北非扩张
英国入侵埃及
柏林会议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
第二次
工业革命
早期殖民扩张
暴力掠夺
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时期殖民
渗透蚕食
商品输出
垄断时期殖民扩张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分为几个阶段?
依据是什么?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每一次关键节点都伴随着一次科技变革?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通过技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将殖民地固化为“原材料谷仓”,技术差异加剧了全球剥削链条。……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生产(如纺织机)直接摧毁了殖民地本土手工业。运输技术(如蒸汽船、铁路)和采矿技术的进步,使欧洲能够系统性地掠夺殖民地的自然资源。军事技术的代差(如火器对冷兵器的压制)是殖民者征服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关键。这种征服模式,使殖民者得以建立单向依附体系:中心国家输出工业制成品,外围国家被迫提供廉价原材料。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选集》整理
【任务二】基于上述学习与材料分析,在进行“科技与殖民”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小林同学提出了“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动力”这一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任务二】基于上述学习与材料分析,在进行“科技与殖民”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小林同学提出了“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动力”这一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我同意这一观点。
论据:新航路开辟后,在对拉丁美洲的殖民中,资本主义国家依托军事技术优势,对拉丁美洲进行残酷的掠夺,导致拉美的原有人口锐减。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国家技术进一步发展,工业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殖民体系进入到新的阶段,商品的倾销摧毁了殖民地的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垄断组织阶段,而技术垄断也加剧了全球的剥削,奎宁的发现和应用突破了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机枪的使用更是让世界被快速瓜分,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一次科技革新,殖民方式都随之变化,殖民体系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15世纪
16世纪
1496
16世纪中叶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晚期
19世纪
19世纪30年代
1882
1884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班牙在海地建立殖民地
葡、西殖民美洲大部分地区
拉美大部分地区处于殖民之下
英、荷、法成为殖民侵略主角,南亚、东南亚被殖民、西亚、东亚半殖民化
西方开始入侵非洲
法国在北非扩张
英国入侵埃及
柏林会议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问题4:葡西是殖民的先驱,为什么17世纪后英、荷、法成为殖民活动的主角?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根据下表中16—17世纪欧洲三国殖民扩张部分数据对比,关于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表述合理的是
国家 16世纪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17世纪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16—17世纪贵金属流入量(吨) 同期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
西班牙 1200 800 18000 0.3
荷兰 50 400 2000 1.8
英国 30 600 1500 2.1
A.殖民地萎缩导致其丧失殖民霸主地位 B.以掠夺金银为主但未有效转化为资本
C.通过垄断大西洋贸易维持其经济优势 D.殖民活动推动欧洲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主题探究一:阻力?动力?——“科技与殖民”的发展过程
【任务三】基于上述学习与材料分析,在进行“科技与殖民”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小林同学提出了“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动力”这一观点,小明不同意这一观点,并找到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有这样大的威力?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如果不掠夺世界,它是无法发展起来的。它必然以暴力或和平的方式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各地的廉价原料,这一切必然导致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后,它的胃口更大了,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把过剩资本输向海外,因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问题:依据材料,小明认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动力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小明认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动力是资本主义的开放性与扩张性。
关系:两者都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主题探究二:机遇?灾难?——“科技与殖民”的双重影响
国际创新传播的情况(部分)
国家 制棉厂(1771年) 瓦特式蒸汽机(1775年) 蒸汽火车(1825年)
巴西 75 35 29
法国 7 3 7
德国 13 8 12
印度 46 30 28
墨西哥 64 43 48
俄罗斯 22 23 11
西班牙 — 7 23
美国 20 28 5
备注:表中数字表示英国出现新技术的时间与该技术首度运用于他国的相距年数
——摘编自(英)格里高利·克拉克《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
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
技术的传播显然有一段空窗期。西欧国家平均要等13年,东欧及南欧国家可能要等22年,印度和拉丁美洲则各位35年和52年。这段空窗期或许是造成各经济体效率水准不一的因素。但若以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的效率增长率计算,就算是印度之类较晚取得最先进技术,也只会让它的人均收入比英国少17%而已。因此很多人相信,世界到19世纪末期便能充分的全球化,使传播空窗期迅速缩短,就连最贫穷的国家也会实现工业化。 ——摘编自(英)格里高利·克拉克《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
主题探究二:机遇?灾难?——“科技与殖民”的双重影响
【任务四】请围绕“科技与殖民”的主题,谈谈你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观点的认识。
重建的使命: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推广,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
破坏的使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压倒性的技术优势,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侵略,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导致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落后。
主题探究三:全球?分裂?——“科技与殖民”的现实反思
时期 帝国主义的阶段 扩张的主要方式
古代 社会
近代 社会
现当代 社会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张务农《科技帝国主义》整理
帝国1.0时代
——军事帝国
利用军事掠夺的形式,简单、直接地控制被征服地区
帝国2.0时代
——资本帝国
通过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控制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结构
帝国3.0时代
——科技帝国
持续的贸易战显示帝国主义不仅持续存在,而且表现出新的特征。在贸易战中,对高端技术以及相应产业链的控制和垄断成为帝国主义最致命的手段,以高科技垄断控制世界政治版图、维持世界旧秩序并攫取超额经济利益成为帝国主义新的霸权形式。
主题探究三:全球?分裂?——“科技与殖民”的现实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