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作者介绍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巨匠,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日常生活,擅长刻画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反映当时俄国社会现实。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作者介绍
契诃夫是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巨匠,与莫泊桑、欧 亨利并称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幽默讽刺的手法和精巧的结构安排著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 者 代 表 作
《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公务员之死》
俄国契诃夫
《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法国莫泊桑
《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
《警察与赞美诗》
美国欧·亨利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世纪末的俄国,封建专制统治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经济已在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沙皇为维护统治,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弥漫着压抑的氛围。
文化环境:
沙皇政府实施严格的书刊检查制度,限制人们的言论和思想自由,进步刊物被查封,进步人士遭到迫害。
整个社会弥漫着恐惧和压抑的气氛,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为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提供了背景支撑。
解题与整体感知
装在套子里的人
思考:
这个人是谁?
他为什么装在套里?
套子又是什么?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条条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01
序幕:介绍别里科夫的基本情况,感受他的独特形象。
06
高潮:聚焦他与柯瓦连科的争吵和摔下楼梯,将矛盾推向顶点。
02
开端:讲述他与华连卡的相识,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05
结局:交代他的死亡。
03
发展:分析漫画风波、骑车事件等,展现别里科夫与新思想的冲突。
04
尾声:探讨他死后对社会的影响。
初读理情节
别里科夫
“情侣”
华连卡
同事
同事
布尔金
(我)
同事
柯瓦连科
姐弟
梳理人物关系
赏析别里科夫形象 -有形的套子
别里科夫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戴黑眼镜,这些穿着细节体现了他胆小孤僻的性格特点,仿佛时刻在防备外界的伤害。
01
02
他的穿着不仅是一种外在的保护,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恐惧和不信任。
穿着方面
赏析别里科夫形象 -有形的套子
他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甚至出行坐马车也要支起车篷,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对生活中一切事物都要加以保护、隔绝的心理。
这种行为凸显了他隔绝人世的特点,反映了他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对稳定生活的极度渴望。
用具方面
赏析别里科夫形象 -有形的套子
他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睡觉蒙脑袋,门窗紧闭,这种居住环境反映出他内心的惶恐不安,对外部世界充满恐惧。
01
02
他的住处不仅是他生活的空间,更是他心灵的避难所,体现了他封闭、保守的性格。
住处方面
赏析别里科夫形象 -无形的套子
别里科夫教授古希腊语,却歌颂过去、歌颂虚无,对现实生活采取躲避的态度,这种职业选择与他思想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他的顽固保守。
01
02
他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和变化,反映了他对旧秩序的依赖和对新事物的恐惧。
职业与思想
赏析别里科夫形象 -无形的套子
他常说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对法令、常规的过度尊崇,只要有违背法令、脱离常规的事就闷闷不乐,这些言论揭示了他守旧死板、胆小多疑的性格特征。
01
02
他的思想被无形的 “套子” 所束缚,无法接受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言论方面
别里科夫的婚事情节分析
漫画风波中他看到漫画后的惊恐神态、骑车事件中他对柯瓦连科姐弟行为的反应,展现了他在面对新事物时的恐惧和保守。
他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如 “还成体统吗?这怎么行?”“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进一步揭示了他的胆小怕事和虚伪保守。
婚事过程中的表现
别里科夫的婚事情节分析
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他胆小怕事,不敢轻易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保守落后,对新思想、新行为充满抵触;虚伪保守,表面上维护传统,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安全感。
形象特点
别里科夫装在 “套子” 里的原因
08
PowerPoint Design
别里科夫装在 “套子” 里的原因
害怕改变与新生事物
01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别里科夫害怕社会变革会带来不稳定,动摇他所依赖的旧秩序。
02
他认为新生事物可能会引发混乱,威胁到他的生活和地位,所以选择将自己装在 “套子” 里,躲避现实生活。
别里科夫装在 “套子” 里的原因
社会背景的影响
当时俄国社会一些进步运动遭到镇压,这种社会环境使他产生了恐惧心理,进一步强化了他对旧秩序的依赖和对新事物的恐惧。
01
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热情大方、开朗乐观影响下,产生了对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体现了他作为人的正常情感需求。
02
但同时他受到自身保守思想的束缚,两者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
结婚动机
别里科夫结婚及结局的意义
他在婚事失败,尤其是在经历楼梯事件后,形象受损,婚事告吹,最终绝望离世。
这一结局象征着他 “套子” 思想的根深蒂固,封建保守思想的顽固性,即使有改变的冲动,也无法摆脱旧思想的桎梏。
01
02
结局象征
别里科夫结婚及结局的意义
暗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根深蒂固,只要这种制度存在,腐朽的思想就会继续影响人们的生活。
强调只有变革社会、革新思想,才能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揭示小说的主题。
主题揭示
这些夸张描写产生了幽默讽刺的效果,让读者在荒诞中感受到对别里科夫这类人的批判。
如别里科夫睡觉时的惊恐状态、滚下楼后的安然无恙,以及用响亮清脆的几声 “哈哈哈” 结束一切事情等情节。
夸张变形手法
艺术手法鉴赏
这种言论与口吻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揭示了他思想的荒谬和可笑。
选取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对话的片段,分析他正儿八经地说出荒唐判断和推理的场景,如 “校长会听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 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言论与口吻的反差
01
展示别里科夫和华连卡恋爱过程中的对比场景,如华连卡骑自行车兴高采烈,别里科夫脸色却从发青变成发白;别里科夫滚下楼梯时一脸尴尬,华连卡却纵声大笑。
02
这些对比突出人物的差异,营造了幽默讽刺的氛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对比手法运用
课堂小结
作品通过对别里科夫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刻画及其婚事遭遇的描写,塑造出一个胆小怕事,因循守旧、害怕新事物和扼杀新思想的“套中人”典型形象,从而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造成的恶浊黑暗的政治空气,批判了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秩序的反动势力,并暗示出反动势力最后必将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