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高一语文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高一语文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11: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东方国韵

太宗
十思

魏征
目录
学习任务一:认识作者
学习任务二:文意解析
学习任务三:谏政艺术
学习任务四:谏政之因
学习任务五:谏言新编
导入
假设我们乘坐时光机穿越到唐朝,成为魏征的智囊团成员。魏征正在准备向唐太宗进谏《十思疏》,但他不确定是否应该直接指出唐太宗的过失。于是,智囊团内部展开了一场以“进谏应该直言不讳,还是委婉含蓄?”为主题的辩论。
学习任务一:认识作者
活动一 :认识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论时政第二疏
谏太宗书
唐第一“直臣”
活动二 :了解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活动二 :了解背景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活动二 :了解背景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故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活动三 :了解文体
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文章辨体序说》
学习任务二:文意解析 谏官必修课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小组竞赛完成“重点字词擂台赛”,聚焦“神器、浚源、克终”等20个关键词句的古今释义,结合注释进行填空式翻译挑战。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之:结构助词,取独。
长(zhǎng) :生长。长得好。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稳固。
根本:树根。
本: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一段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望/求/思:同义,指望。
理:安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谦辞。 况:何况
明哲:明智的人,形作名。指唐太。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一段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cháng)者也。
域中:天地间。
大:形作名,重大的地位。
极天:天之极处,指皇权。
当:主持,掌握。
神器:帝位。
重:形作名,重权,重位。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一段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cháng)者也。
休:喜庆,福禄。
居安思危: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戒:戒除。
俭:形作动,行节俭
处:保持 胜:克服长:形作动,流的长远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一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凡百: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
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重大。殷:深,深切的。
繁:多。
克:能够。
终:坚持到底。
盖:语气副词,大概。 岂:难道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二段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①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②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夫:位于句首,表原因,因为。
殷忧:深深忧虑。
以①:而,修饰。
下:指臣民
既:在…之后。
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二段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①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②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则:连词,表顺承,就。
纵情:古,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
以②:而,并列。
傲物:轻视他人。
一体:整体。行路:陌生的路人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二段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虽:即使。董:督察 以:介词,用。
振:同“震”,威吓。
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后
苟:苟且。
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而:转折连词。
怀:怀念,感激。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二段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 惟:只是。
覆:颠覆;使……倾覆。
宜:应该。
慎:警惕。
奔车朽索:奔车(以)朽索
其:副词,表反问,怎么、难道
忽:轻视,怠慢。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三段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诚:如果确实,果真
欲:动作名,想要的东西
以:目的连词,来
作:建造,这里指兴建宫室
止:停止 安:使…安定
谦冲:谦虚,同义复词
牧:养 满溢: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 下:居于…之下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三段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乐:以…为乐
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
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忧:以…为忧
敬:慎
壅蔽:被堵塞蒙蔽
正:使…端正
以:来,表目的 黜:排斥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三段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所加:施加的时候(所字结构)
因:因为
以:连词,表结果,以致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三段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总:总括 弘:光大
兹:这 简:选拔
善:形作名,好的意见
播:散播 效:献出
驰:奔驰效劳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三段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事:忧烦的事物
豫游:出游,游乐
养:保养,颐养
鸣:使……鸣,演奏
垂拱:垂衣拱手,喻指轻而易举
化:教化
活动一 :文言突围站
第三段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劳:使…劳
苦:使…苦
司:管理
大道:最高境界
役:役使,劳损
亏:毁坏,减损
活动二 :谏政密码:忠臣上谏的言说范式
君主修身:戒贪知足、戒奢知止 、戒骄谦冲
治国原则:包容江海 、节制游乐、勤政慎始
社会关系:虚心纳谏、正直拒谗、公正赏罚、公平执法
1. 为“十思”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将其内容按照“君主修身、治国原则、社会关系”三个维度进行分类。
活动二 :谏政密码:忠臣上谏的言说范式
2.在智囊团内部,有观点认为“十思”内容过于繁琐,可能会招致太宗的不悦,因此他们采取了两种方法对“十思”进行了精简。与原文相比,你认为这两种精简方式的效果如何?
戒奢侈 戒骄躁
戒纵欲 戒轻人言
戒赏罚不公


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
活动二 :谏政密码:忠臣上谏的言说范式
2.在智囊团内部,有观点认为“十思”内容过于繁琐,可能会招致太宗的不悦,因此他们采取了两种方法对“十思”进行了精简。与原文相比,你认为这两种精简方式的效果如何?
第一种进谏内容过于宽泛,不够具体 ;语气生硬,有训诫之感,不适合臣子向帝王进谏。第二种内容太密集,不易接受 ;进谏针对性不强。
活动二 :谏政密码:忠臣上谏的言说范式
示例 :“十思”中前半部分聚焦于太宗个人的情感体验,例如“见可欲”“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等,体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波动;而后半部分则着眼于太宗作为君王所应具备的品质,如“自戒”“安人”“自牧”等,反映了臣子对理想君主的期望。这两部分的结合,不仅增强了针对性,而且更深入地触及了太宗的内心世界。
3.先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读,男女生接力读等方式,涵泳语言,对比品鉴,揣摩情感。
学习任务三:谏政艺术 良臣的智慧
活动一 :明良臣之智
魏征曾表示,他不希求成为“忠臣”,而是希望成为“良臣”。忠臣直言不讳,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甚至国家的覆灭;而良臣则以智谋辅佐君王,使得君臣之间能够和谐共事,共享荣光。小组讨论: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是否具备了“良臣”那样的进谏智慧?
提示 :结合文本,从论证语言、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角度进行分析。
(1)论证语言有力量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通过“下愚”“明哲”谦敬辞的对比,暗含太宗不是“不能”,只是目前还“不为”。
(2)论证方法有技巧
①“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既是引用论证,也是比喻论证。太宗本就十分喜欢这句话,魏征引用该句更容易让他认同自己的观点 ;同时,这句话的本意 :人民能拥戴皇帝(您),也可以推翻皇帝(您)的统治,因不适宜魏征说,固巧用比喻来暗示更为恰当。
活动一 :明良臣之智
(2)论证方法有技巧
②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B.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 , 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先正后反,整体对比
一正一反,暗含“现象—— 发问——分析”的叙述逻辑
活动一 :明良臣之智
(3)论证思路见智慧
活动一 :明良臣之智
因劝谏对象的特殊性,不适宜直陈内容,作者采用“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论证逻辑。前两段通过“自然道理”和“历史教训”做了充分的铺垫,第三段再陈其事,最后补充实施“十思”的“君主之利”,晓以天下大义,让进谏的内容更容易被帝王接受。
活动二 :品劝谏风格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评论《谏太宗十思疏》是 “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认为 : “________ 言进谏、警示君主”,还可以填什么词,并说明理由。
既有劝谏艺术,也有治国的大智慧

智言进谏
每一句再三斟酌,巧妙地表达所陈之理

巧言进谏
说的是实话,是真道理,所以太宗能被打动

真言进谏
学习任务四:谏政之因 良臣的忠诚
活动一 :谏政之因
本在朝堂之上,能够效仿魏征之勇,直面君王之怒、直言不讳者寥寥无几。究竟魏征何以在贞观时期,敢于频繁上书,总计超过两百次?
学习提示 :关注课后“学习提示”,文章写于贞观十一年(637),联系写作背景、个人经历等进行多角度解读。
“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贞观政要·直谏》
活动二 :谏政之因
唐太宗将“鉴”字作为警戒,亲自撰写手诏赞扬魏征,并将其放置于案头,以时刻提醒自己。
太宗对于收到的奏疏所持的态度,亦蕴含于一字之中大家推测是什么字。
镜子
学习任务五:谏言新编 我为时代献十思
活动一 :谏言工坊:文言微创作
以《谏校长三思疏》为题,模仿“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的类比句式,向学校提出三条建议(如优化食堂管理、增设阅览室空间、延长课间休息等)。
写好后同桌交换文稿,用“谏言评价表”(含“文言得体性”“建议可行性”“修辞表现力”三项)进行批注,并推荐优秀作品张贴于班级“谏言墙”。
示例:
“臣闻育才之道,必滋其根柢;欲学风之盛,必厚其积淀。今学子晨读无静室,午憩缺荫凉,此犹种树不培其土,望花开而叶萎也。”
活动二 “十思”精神坐标轴
用便签纸写下“我的‘一思’承诺”(如“每日自省三分钟”),粘贴成班级“精神树”。
观看《大国崛起》片段,讨论“十思”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契合点,完成200字短评。
任务一
任务二
课堂总结
在探索“谏”与“鉴”的学习之旅中,我们不仅细致地分析了魏征的进谏艺术及其对唐太宗产生的深刻影响,还深刻领悟到了魏征作品的吸引力和他个人非凡的才智。同时,我们感受到了唐太宗对魏征建议的高度赞赏。这段学习经历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古代政治智慧的理解,也激励我们在当代生活中学会倾听、敢于发声,并从他人的智慧中学习,以促进个人的持续成长。愿同学们能够将这些学习成果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努力塑造成为既有智慧又勇于承担责任的杰出人才。
拓展延伸
1.将《谏太宗十思疏》与其他劝谏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完成联读任务清单。
2.思辨问题(小组讨论):
为何诸葛亮多用“涕泣陈情”,而海瑞敢直言“户部折俸之例,嘉靖者言家家皆净也”?
现代提案与古代奏疏在“说服逻辑”上有何异同?唐代谏诤制度与现代人大代表建议制度又有何不同?
谏之道:从《十思疏》看中国文人的劝谏智慧
拓展延伸
《出师表》(诸葛亮)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拓展延伸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拓展延伸
《海瑞上嘉靖疏》(节选)
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垂训,修身立命,曰“顺受其正”,又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尧、舜、禹、汤、文、武,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下此,其视久远者,亦未有能得长生者。陛下事天法祖,谓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奈何以区区修醮为事乎?
拓展延伸
现代延伸:政协委员《关于青少年手机管理的提案》(节选)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已引发多重社会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较十年前增长近20%;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欺凌等心理健康问题在12-16岁群体中高发,60%以上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个案与网络沉迷相关。
拓展延伸
尽管国家已推行“青少年模式”和防沉迷系统,但实际效果堪忧——62%的家长承认曾将个人账号借给孩子使用,而仅38%的平台能通过实名认证主动触发未成年人保护模式。
且现有技术防控与人性弱点形成深层矛盾:“破解防沉迷攻略”在校园内流传,未成年人通过租用成人账号、借用老人身份证等方式绕过限制,部分平台为追求利润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拓展延伸
联读任务清单:
篇目 核心观点 劝谏方式 与被劝谏者关系 语言风格
示例:《十思疏》 居安思危 类比说理 亦师亦友 恳切犀利
作业布置
结合课堂内容,从本文内容、手法、思想等方面入手写一篇短评,不少于 600 字。
东方国韵
谢谢观看
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