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一个朝代兴亡的故事!
ē
Páng
gōng
fù
阿房宫赋
一座宫殿
“阿房宫” :读“ē páng gōng”
1、关于阿房宫
“天下第一宫 ”
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
1、作者简介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代表作《阿房宫赋》,有《樊川文集》传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写作背景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杜牧《上知己文章启》
关于“赋”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 chī ,舒展散布)文,体物写志也。”
形式上
内容上
手法:
注重铺陈,多对偶、排比、比喻、夸张;
语言:
讲究辞藻和用典,声律和谐,朗朗上口;
句式:
以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追求骈偶。
咏物
说理
托物
言志
借古
讽今
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
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及后世模仿之作
汉代流行的大赋
孕育于汉魏之际,
流行于两晋南北朝
的汉赋变体
唐代产生的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其形式一直沿袭至清末
赋的流变:
汉赋
骈赋
律赋
文赋
骚赋
梳理结构
本文可分几大部分?并概括其大意。说说哪些是“体物”,哪些是“写志”?
“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
第一部分(1-2):写阿房宫之 ____
奢
第二部分(3-4):写阿房宫之 ____ 与 ____
亡
鉴
体物
写志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四海”则指天下。
揭示建造背景
用材之多,耗费民力之多
学习第一段
内容赏析:总领全文:(夸张)揭示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及工程浩大。写出了秦统一六国的不凡气概和强大声势。
毕:完结。
兀:光秃。
一:数→动,统一。
出:建成。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覆压:覆盖
隔离:遮蔽、遮断(古义)
北、西:名→状,从北边、向西。
构:构建,建造。
走:趋向、通达,延伸。
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缓缓流动的样子
(夸张)占地之广,楼阁之高
地理位置:依山傍水
总写阿房宫宏伟面貌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腰:名→状,像腰一样。
牙:名词作状语,像鸟嘴一样。
缦:萦绕。回:曲折。
抱:拥有、怀有,引申为随着
蜂房水涡:像蜂房,像水涡。
矗:直立、耸立。落:相当于“座”或“所”
(夸张)距离之近,楼阁密集
(比喻)装饰、结构美妙精巧
由外及里,由面及点,由远及近;
又由分到合,由点到面
(夸张)宫室之多
古今异义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面向中心攒聚;
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云、龙、虹:名→动,出现云、出现龙、出现虹
行空:横跨半空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冥迷:分辨不清。
(比喻、反问)将无生命之物写活
建筑群错综复杂
“歌台”“舞殿”互文
体现歌舞之盛
通感,冷暖对比写歌舞之盛,也透出繁华背后隐藏着的凄凉。
阿房宫的宏伟壮观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本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总写外貌
(整体)
细写内部
(局部)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钩心斗角
盘盘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风雨凄凄
面积之广
建筑之高
地势之巧
楼阁
长桥复道
宫中歌舞盛况
概括
具体
建筑
人物
宏伟壮观
精致豪华
富丽堂皇
交代背景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用材之多
表现秦王生
活奢侈腐化
楼阁之密
结构之巧
宫室之多
布局之美
歌舞纷繁
西安
华山
临潼
咸阳
宝鸡
延安
咸阳
骊山
黄河
1《阿房宫赋》起势雄健,涵盖无穷,写出六国灭亡之快,秦国统一之速。
“六王毕,四海一”
2《阿房宫赋》起势雄健,涵盖无穷,,夸张地表现了阿房宫的建造速度之快。
“蜀山兀,阿房出”
3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4《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的句子是: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6、《阿房宫赋》中,写骊山走势的句子是: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7、《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面积之大,竟然将渭水和樊川纳入宫中。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8、《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楼阁非常密集。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9《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回环往复,檐角高仰。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0《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的楼阁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状态和结构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研读文本——试背第一段
六王毕, , , 。覆压 , 。骊山 , 。 二川 , 。五步一楼, ;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盘盘焉,囷囷焉,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一日之内, , 。
第二段写阿房宫内部,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宫女
珍宝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妃嫔媵嫱:不同等级的宫妃。妃,专指皇帝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嫔,宫廷女官,帝王侍妾。媵,陪嫁的人。嫱,宫廷女官,帝王侍妾
王子皇孙: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辞:辞别。
辇: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名→状,乘辇车
于:介词、到
朝、夜:名→状,在早上、在晚上
歌、弦:名→动,吟唱、 弹奏。
承上段交代阿房宫中美人的来历,都是六国的妃嫔、后人,因国亡家破,皆被掳掠入秦
宫女的劳碌与秦始皇的放纵享乐
第二段
(互文)从早到晚唱歌弹琴
交待美人的来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美女起床四步骤:
1、照镜子
2、梳美发
3、化靓妆
4、熏香气
荧荧:明亮的样子。
绿云:代指佩戴着的一种翠绿色发饰的发型。
涨腻:涨起了脂膏。
乍:忽然,突然
辘辘:车行的声音
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之:动词,往……去
妍:美丽
缦立:久立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这里指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
(夸张和比喻)车轮声如雷滚动,可知宫人之众;车轮声不知去向,可见阿房宫占地之广。
(比喻、夸张、排比)写出美人之众
秦宫中美人多,命运惨,
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收藏、经营:动→名,指金玉珍宝等物。
精英:形→名,精品,指金玉珍宝等物。
剽:抢劫、掠夺。
倚叠:堆积。
输:运送
鼎、玉、金、珠:名→状,把宝鼎、把玉石、把黄金、把珍珠
铛、石、块、砾:名→动,看作铁锅、看作石头、看作土块、看作沙砾。
弃掷:乱丢乱扔。掷:扔,投。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指到处都是。
燕赵韩卫齐楚:互文
收藏经营精英:互文
比喻,掠夺财物数量之多
(夸张)写秦皇财物浪费,骄奢淫逸的生活
由写人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阿房宫的奢靡生活
美人
珍宝
六国:剽掠其人,输来其间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妃嫔媵嫱…为秦宫人承上段歌舞之盛
明星——妆镜
绿云——晓鬟
渭流——脂水
烟雾——椒兰
雷霆——宫车
缦立 望幸 不见
人被欺辱
物被践踏
排比
夸张
比喻
互文
排比
谴责秦穷奢极欲
批判秦荒淫无度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本段,文章第二段描绘的宫内生活有何特点?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概括。
为下文秦亡做铺垫
来历:
数量:
处置:
态度:
来历:
人数:
命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的手法,写宫中美人晨妆的过程,语言华丽,极力铺陈,生动地表现了阿房宫中美人之众,揭示秦朝统治者的荒淫无道。
第2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阿房宫中生活的奢靡?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的手法,极力铺陈,生动地表现了阿房宫中珍宝之富,写尽秦皇奢靡无度的生活。
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
写珍宝:不同角度写数量之多和来源之广,并表明统治者的态度
1《阿房宫赋》中是六国灭亡后处境最尴尬和最危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写的是六国皇族的最终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阿房宫赋》中用镜子数量之多表现宫女之多。
“ , ”
4.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写宫女凝神远望,期待皇帝到来,实则表现了宫女们孤独凄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妃嫔媵嫱 王子皇孙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6.《阿房宫赋》中写宫女乌青的发髻宛如云朵,纷纷扰扰。
“ , ”
7、《阿房宫赋》中写从宫女脸上洗下的胭脂,能使渭水上涨。
“ , ”
8、《阿房宫赋》中写宫女们燃起椒兰,好似烟霭斜升,云雾横绕。
“ , ”
9、《阿房宫赋》中形容宫车驶过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阿房宫赋》中写宫车逐渐远去,既能表现阿房宫面积之广,也能表现宫女对皇帝到来的希冀。“ , ”
11.《阿房宫赋》中写秦人除了掠夺六国人口之外,还掠夺他们的财物,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阿房宫赋》中写秦人对六国的财富毫不吝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
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 焚椒兰也
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研读文本——试背第二段
妃嫔媵嫱, , ,辇来于秦。 ,为秦宫人。 ,开妆镜也; ,梳晓鬟也; ,弃脂水也; ,焚椒兰也。 ,宫车过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 , ,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 , ,几世几年, ,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研读文本——第一、二段小结
阿房宫
建筑之大
宫
宫女之众
人
珍宝之富
物
奢
描写 : 排比 夸张 比喻
体物: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思考:阿房宫为什么最终会化为焦土?
三.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心:心思,意愿。
爱:喜欢、喜爱。
念:顾念
奈何:怎么,为什么
取:搜刮、夺取(古义)
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感慨,引起议论
(比喻、反问)取用失当,突显谴责意
斥责秦朝统治者只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人心同理,都渴望安居享乐
反问/对比
突出的钉头
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让
支撑
比
谷仓
栏杆
秦
民
乐
苦
剥削与被剥削
描写了阿房宫构件之多,秦乐民苦。
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罪证。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对比夸张铺排
定语后置
嘈杂的声音
秦统治者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对君主的蔑称】
日:名→状,一天天地。
益:更加
骄固:骄横顽固。
举:攻克,占领。这里表被动。
可怜:可惜。
焦土:名→动,化为焦土。
【对君主的:独夫、暴君;
对一般人:鲰生、贼、竖子、小子】
呼应篇首四句,交代秦亡和阿房宫烧毁的结局
表达作者对奢侈荒淫、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
百姓
皇帝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将心比心
以民为本
秦始皇
百姓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剥削百姓
引起民怨
独夫
百姓
对立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残暴无道
失去人心
的统治者
前鉴不远
思考:前鉴仅仅指秦之鉴吗?
?
?
议论谴责秦亡宫毁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本段,思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穷奢极欲
自取灭亡
贪欲
统治者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百姓
常情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对比
挥霍
积怨
六个“多于”
爆发
叫 举 炬
灭亡
手法:对比 排比 描写与议论结合
第三小节的内部层次?写法有何特点?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贪欲
挥霍
灭亡
研读文本——试背第三段
嗟乎!一人之心, 。 ,人亦念其家。奈何 , ?使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使天下之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函谷举, ,可怜焦土!
思考:杜牧认为秦(还有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爱其人”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唐太宗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本思想
原文句子(第四段):
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使动用法:使灭亡
假使
爱护
传递
肯定指出秦与六国灭亡咎在自身
秦与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各爱其人”。
阐明兴亡自取的历史教训,通过假设点明原因。
使动用法:使灭族
为什么要写这篇“赋”?
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空闲
意动:以……为鉴
第一、二、四个指秦以后的人,包括唐统治者
第三个指唐以后的人
宾语前置
四个“哀”字,使不爱惜人民而遭灭亡的教训更为沉重。
议论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卒章显志
不爱其人
哀之,鉴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是作者向统治者敲警钟。
借古讽今
回顾第四段,理清思路
作者认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的“体志”何在?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骄奢淫逸自取灭亡
六国各爱其人
足以拒秦
秦复爱六国之人
足以万世
借史
现实
假设
喻今
哀之而鉴之
结论:本段通过提出假设,借史喻今,再次深入说明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进而告诫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戒骄戒奢,爱护百姓。
不爱其人
借古讽今
卒章显志
研读第四段
1.《阿房宫赋》中 用比较方法表现阿房宫栏杆之多。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2.《阿房宫赋》中 用比较方法表现阿房宫器乐之响。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秦朝的暴政,虽然使人们钳口不言,但人们的怒气会积累在心,正如《阿房宫赋》所言,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4、《阿房宫赋》中 是说秦朝统治者以为人们已完全驯化,于是更加骄纵。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5、《阿房宫赋》中 写秦朝灭亡之速,与开头“六王毕,四海一”遥相呼应。
“戍卒叫,函谷举”
6、《阿房宫赋》中 说项羽烧了阿房宫,对这一事件,今人颇有怀疑。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阿房宫赋》中 认为是六国自己灭亡了自己,在前人的史学观点基础上颇有新意。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阿房宫赋》中认为怎样可以使秦国的统治可以维持三世乃至万世。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3、杜牧写《阿房宫赋》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不要出现这种情况: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阿房宫赋》中用假设指出六国、秦国不灭国亡族的途径的句子是: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研读文本——试背第四段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而后人哀之; , 。
描写
议论
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总结教训警示当世
气势非凡
楼阁之高
占地之广
美人之多
珍宝之富
由描写 转为议论
阿房宫内美人珍宝
对比 排比
秦王骄奢
宫化焦土
戒奢爱民
借古
讽今
铺采摛文
体物言志
阿房宫赋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体物)
(言志)
回顾全文,梳理内容
杜牧同时代的太学博士吴武陵评价说:“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
杜牧的文和人一样,都有着
①纵横驰骋的想象力和文采
王佐之才: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人才。
【思考】从《阿房宫赋》中反映出的杜牧形象:
②为国为民的深沉忧患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敢于直击时弊的谏诤精神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奢 亡 鉴
【思考】从本文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在今天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①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永葆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要戒奢以俭 。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合作探究
课文带给了我们哪些启发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KNOW THE PEOPLE
AND JUDGE
WORLD
THE FIRST
READING TEXT
真题再现
1.(2020全国卷Ⅲ)《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 ”,嘈杂的音乐声“ ”。
2.(2019全国Ⅱ卷)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2017全国Ⅰ卷)(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 ?”
4.(2016全国Ⅱ卷)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覆压三百余里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隔离天日
考题演练
1.(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阿房宫赋》中“ , ”两句,展现了秦统治者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将其当成寻常事物的情形,体现了秦的奢侈。
2.(广州2022高考二模)《阿房宫赋》中“ ”和“ ”两个问句,运用比喻手法,分别描写阿房宫中宏伟壮观的“桥”和“复道”。
3.(2022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三模)《红楼梦》护身符中以“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写出了史家的广大富有,而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
4.(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建筑旧迹见证历史兴衰,《阿房宫赋》中“ ____________ ”一句表达了对宫殿被焚的惋惜;《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一句描绘出昔盛今衰的落差。
5.(2022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二模(4月调研))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
鼎铛玉石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可怜焦土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金块珠砾
文言实词
Ⅰ实词归纳
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一
一
④用心一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动词,统一)
(数词)
(副词,一旦)
(形容词,专一)
文言实词
Ⅰ实词归纳
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动词,喜爱)
(动词,爱护)
(动词,吝惜)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文言实词
Ⅰ实词归纳
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
族庖月更刀
(使动用法,使……灭族)
(类)
(形容词,一般的)
族
每至于族
(名词,筋骨交错的地方)
文言实词
实词归纳
缦
①廊腰缦回 ②缦立远视
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动词,萦绕)
(形容词,久久、长久)
(连词,假使)
(动词,取尽)
(副词,达到顶点)
(动词,让)
文言虚词
其
(1) 代词。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之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于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指宫车)
(代六国)
(代秦国)
介词,到。
介词,表比较,比。
动词,往,去。
助词,的
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焦土
古:可惜;
今:怜悯,同情。
6、隔离天日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朝歌夜弦 (唱歌,奏乐)
②鼎铛玉石 (当做铁锅;当做石头)
金块珠砾 (当做土块;当做石子)
③楚人一炬 (点火),
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④族秦者秦也 (使灭族)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北边;向西)
②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在早晨;在夜晚)
④廊腰缦回 (像腰一样)
⑤日益骄固 (一天比一天)
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特殊句式
灭六国者,六国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多于市人之言语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秦人不暇自哀
(自哀:哀自,哀叹自己)
4、被动句:
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占) 六王毕
5、定语后置:
钉头磷磷(磷磷钉头)
瓦缝参差 管弦呕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选D。D项中的“族”是名词作动词,灭族。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D
课堂大练兵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解析:选D。A项,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
B项,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C项,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筹划、计划或组织。
D
课堂大练兵
重点句子翻译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把宝鼎当成铁锅,把美玉当成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成石子。
译:为什么夺取(搜刮)时连最细小的东西也不留下,挥霍时却当成泥沙一样?
译: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占,楚国人一把火焚烧(阿房宫),可惜它成了一片焦土。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假使秦国又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都做君王,谁能够消灭(他们)呢?
译: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代的人为他们哀叹却不能引以为鉴,又会让(更)后代的人来为后代的人哀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