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习作五:《形形色色的人》指导+范文
习作再现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司机、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
习作要素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习作导航
一、仔细审题,整体构思,明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人,题目自拟。
1.要明确“形形色色的人”中的“人”指的是不同职业、性格、身份的人。怎样写出有特点的人呢?那就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不同年龄、职业、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同时,要避免泛泛而谈,事例要具体,文中有细节描写,如外貌、动作、语言等,这样才能体现人物的独特性。
2.谋篇布局进行构思。
并列式结构:分多个方面并列描写人物特点(如《我的老师》中从学习、生活、为人三个层面展开)。
先抑后扬:如《我的叔叔》中,先写误解后揭示其正直,形成情感反差。
场景聚焦:如《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集中描写比赛场景,通过群像对比突出主角。
二、任务驱动,以评促写,创习作
任务一:聚焦场景,寻找“会发光”的普通人
同学们,当你站在热闹的市集里,是否注意到卖糖画的老爷爷手腕轻抖就能画出威风凛凛的龙?当你坐在教室里,是否发现同桌写作业时总会把铅笔转出漂亮的花样?
试着观察:清晨第一个到校默默擦拭讲台的卫生委员,小区门口总把快递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保安叔叔,菜市场里用彩色粉笔写价格牌的老奶奶。这些人就像散落在沙滩上的珍珠,找到他们独特的光芒点——或许是布满老茧却灵活翻飞的手指,或许是永远挺得笔直的腰板,或许是招牌式的爽朗笑声。
场景选择:选取一个能体现人群多样性的场景,比如市集、车站、学校、医院、广场等,这些地方天然汇聚不同背景的人。以观察者的身份描述所见所感,增强代入感。例如:
“清晨的菜市场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相遇。”
“地铁车厢里,每个人都是一本未读完的书。”
任务二:借鉴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本单元课文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一)直接描写法:通过人物自身特征刻画形象。
1.外貌描写。通过捕捉人物外貌的独特之处,突出其身份、性格或品质。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对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描写,展现其健壮与生命力。《刷子李》中通过“黑衣黑裤”与“白浆”对比,表现其高超的技艺。
2.动作描写。通过具体动作展现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状态。
《摔跤》中,嘎子“猴儿似的蹦来蹦去”“钩住对方脚腕”,一连串动作描写生动体现其机灵与好胜心。《我的朋友容容》中通过“踮脚”“探身”等细节,表现她取报纸的认真。
3.语言与神态描写。通过对话和表情展现人物情感与性格。
《两茎灯草》中,严监生临终前因两根灯草费油而“伸着两根指头”,通过动作与神态的细节凸显其吝啬。
(二)间接描写法:通过环境与他人反应烘托人物。
1.环境映衬。将人物置于特定环境中,通过场景描写烘托其情感或品质。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中,通过足球比赛的紧张氛围和观众反应,侧面突出小守门员的专注与责任感。
2.他人评价或反应。借助周围人对人物的态度间接表现其特点。
《刷子李》中,通过曹小三关注刷子李裤子上的小白点,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侧面烘托了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术。
(三)结构设计:通过典型事例强化人物特点。
围绕人物核心特点选取代表性事件,避免泛泛而谈。如下图为了突出《叔叔记忆力超群》这一特点,作者列举了四个事例。
四个事例中只有事例1和事例4最能表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所以要重点写这两个事例。
再如《我的朋友容容》,通过“取报纸”和“发脾气”两件小事,多角度展现其天真与责任感。
借助本单元课文写法,我们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等直接描写入手,结合环境烘托与结构设计,全方位刻画人物特点。在写作中还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并通过典型事例与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立体生动。
任务三:细节捕捉,用慢镜头观察生活
拿出你的“作家摄像机”:记录外婆包粽子时,箬叶在她指间翻折的弧度像跳芭蕾舞;观察体育老师示范投篮时,手腕下压的瞬间像按下弹簧;留意同桌唱歌时,总是不自觉用脚尖打着节拍。把这些细节写成“特写镜头”,比如“王师傅修自行车时,沾满油污的拇指总会轻轻摩挲生锈的螺丝,仿佛在给老伙计诊脉”。
《形形色色的人》就像给世界安装了一个放大镜,让我们捕捉那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生动面孔。
放弃笼统的“勤劳、善良”这类标签,用具体场景展现人物特质。好的事例就像电影片段,能让读者自己“看”到人物的性格。
如通过描写妈妈暴雨天收留流浪猫时,先用吹风机最低档烘干小猫耳朵的细节,表现她的温柔;用张爷爷在象棋摊上故意走错棋让小朋友赢,展现他的幽默与智慧。
任务四:语言魔法,给文字装上表情包
试试这些让文字活起来的小技巧:
1.比喻要新奇:“班主任的粉笔字不像写在黑板上,倒像用刻刀雕在石碑上。”
2.动词要精准:“李叔叔切豆腐不是‘切’,是‘抚’,薄片像白纱飘进汤里。”
3.五感联动:“赵阿姨的辣椒酱带着阳光晒过的焦香,辣味钻进鼻孔时会让人打个幸福的喷嚏。”
好词好句
三、好词佳句,锦上添花,润习作
[描写人物的词语]
生龙活虎 生气勃勃 说话诙谐
说话风趣 妙趣横生 妙语连珠
挤眉弄眼 天真活泼 天真烂漫
天真无邪 稚气未脱 聪明伶俐
机智灵巧 心灵手巧 能说会道
无忧无虑 无拘无束 开朗大方
幽默风趣 逗人发笑 憨直可爱
疲惫的眼 灿烂的笑容 紧锁的眉头
白发苍苍的老人 蹦跳的孩童
匆忙的中年人 满身油漆的工人
西装革履的白领 吆喝的小贩
[描写人物的句子]
1.卖红薯的大叔围巾上永远沾着炭灰,像一条褪色的星云。
2.这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圆脸蛋润润的,细长的双眼闪动着爽直的、热乎乎的目光;老是未言先笑,语言也带着笑,像唱歌似的。她走路时把身子的重心放在足尖上,总像要蹦跳、要飞。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是个纯真而欢乐的女孩子。
3.拾荒老人仔细擦拭捡来的塑料瓶,像对待古董瓷器。
4.爹一辈子像生活在瓷器店里那样,小心翼翼,唯恐碰碎什么似的谨慎行事。
5.他的脸长,颧骨高,原本是强项角色,却一身的橡皮,你夸他,损他,甚至骂他,他都是笑。这样的好脾气像清澈见底的湖水,你一走进去,它就把你淹了。
6.如果说困难是一条河,那么他刚强的性格就是一条船,载着他漂洋过海;如果说困难是一棵树,那么他刚强的性格就是一把刀,为他披荆斩棘;如果说困难是一座山,那么他刚强的性格就是一柄斧,助他翻山越岭。
佳作赏析
清洁工阿姨的坚持
在我熟悉的街道上,有这样一位清洁工阿姨,她虽只是万千普通人中的一员,却以她那份难能可贵的坚持,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
每天清晨,当我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之中时,街道上已经出现了她忙碌的身影。这是一位年约五十的阿姨,身着一件醒目的橙色工作服,头发间夹杂着丝丝银白,但她的双手却依旧灵巧有力。无论风霜雨雪,她从未迟到过,始终坚守着“城市美容师”的职责。
记得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大风肆虐后,街道上铺满了落叶,给清洁工的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我亲眼看见了阿姨是如何应对这场“挑战”的:她先是耐心地将散落的落叶聚拢成堆,然后再用扫帚和簸箕仔细地清理干净。就在这时,几个调皮的孩子朝她扔起了纸团,但阿姨只是微微一笑,随即又专注地投入工作中去,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她的行动,无声地教会了那些孩子什么是尊重与理解。
还有一次,大雨倾盆而下,路面变得湿滑难行,但阿姨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她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个角落,确保没有遗漏的落叶。虽然她的步伐略显沉重,但每一步都踏得那么坚定有力。这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这位清洁工阿姨,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艺术家,用她的坚持和汗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干净整洁的城市画卷。她的身影,成为这条街道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点评]
小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具体的事例,塑造了一位非凡而伟大的清洁工形象,选材贴近生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总体而言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作文,展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
指导教师:XXX
我们家的“女娲”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不折不扣的陶艺大师。他的生活,就像被陶艺的魔法紧紧包围,不是在制作陶艺的海洋里畅游,就是在寻找灵感与材料的道路上奔波。
爸爸制作陶艺的手艺,真的是出神入化,他的作品种类繁多,每一件都让人惊叹不已。从栩栩如生的壁画,到古朴典雅的茶壶,再到活泼可爱的小泥人,以及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无不展示着他那高超的技艺和无尽的创意。而在他众多的作品中,茶壶和小泥人尤为常见,也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
每当开始创作,爸爸总是先精心挑选一块泥土,然后就像对待宝贝一样,不厌其烦地反复揉搓。他那专注的神情,就像是在雕刻一件稀世珍宝。等泥土被揉得柔软而有韧性,他便轻轻将其放在桌面上,开始用那双充满魔力的手,灵巧地捏出小人的头部、身子、胳膊、腿和脚。这仅仅是初步的轮廓,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他会全身心地投入修改、打磨和组装的工序中。等小泥人彻底晾干,爸爸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土窑里烧制。第一次烧制完成后,他又会像小画家为画添色一样,为小泥人精心涂上亮丽的釉彩,然后再送入窑中烧制。经过这样一番精心的雕琢和打磨,一个活灵活现、精致无比的小泥人就诞生了。也正因如此,我和弟弟都亲切地称他为“女娲”爸爸,因为他就像神话中的女娲一样,赋予了泥土鲜活的生命和灵动的色彩。
爸爸对陶艺的热爱,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别人的手机里,都是娱乐消遣的内容,而爸爸的手机,却像是一个陶艺百科全书,里面全是关于陶艺的信息:陶艺的制作方法、如何让陶艺作品更加完美的技巧、著名陶艺大师的经典作品等等。这些资讯,就像是他心中的宝藏,让他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不仅如此,爸爸一旦投入陶艺创作中,就会完全忘记时间的流逝。每次到了饭点,我都得像个小侦探一样,跑到楼下去找他。“老爸,吃饭啦!”我总是这样大声喊道。而爸爸呢,总是头也不抬地说:“知道啦,我捏完这里就来。”可往往过了二十分钟,他还是不见踪影。我只好再跑下去,一遍遍地催促:“老爸,你怎么还不上来呀?”这时,爸爸才会如梦初醒般地说:“哎呀,来了来了!”
而到了夜里十一点过后,我们家的大门常常会发出轻轻的响声。别担心,那可不是什么小偷,而是我那位一心扑在陶艺上的老爸回家了。他总是这样,为了创作,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
这就是我的“女娲”爸爸,他用陶土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每当看到那些晶莹的釉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总会想起女娲补天的传说。或许,每个匠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位造梦的神明。而我的爸爸,正是用他那双充满魔力的手,以指尖为画笔,以陶土为画布,将神话中的奇幻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陶艺天地。
[点评]
小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细节,描绘了一位对陶艺充满热情的“女娲”爸爸形象。开头直接切入主题,中间部分通过具体的制作过程和日常生活的片段,展现了爸爸的专注与才华,结尾巧妙地将爸爸与女娲的传说相联系,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创意的文章。
指导教师:XX
拓展练习
复旦大学有位教授说“我们今后毕生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这个优秀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万物、热爱众生。”确实,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同学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还遇到过哪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他们有怎样有趣的故事?
现在,拿起你的笔,让生活中那些平凡又特别的人在你的文字里获得永生。记住,最动人的故事,永远藏在看似普通的日常里。期待你们用文字雕刻出一个个会呼吸的灵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