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BBRJ)
测试范围:1-11课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里或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以1949年为节点,这个新纪元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下列选项中,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D.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国徽图案及说明,至此,代表着新中国象征的国歌、国旗、国徽全部产生。以后的国庆节等节日中,这些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 B 强化了民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
C.寓意着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完成 D.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经过充分协商,达成重要协议。协议规定: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驱帝国主义的势力出西藏;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宜,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协议签署表明【 】
A.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D.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
4.“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其“必须参战”的主要理由是【 】
A.美军曾帮助国民党打内战 B.美军意图进攻苏联
C.通过参战,收复台湾 D 保家卫国,维护中国长远利益
5.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作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 B.油画《烈火中的邱少云》
C.文学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 D.影视作品《上甘岭战役》
八年级历史(BBRJ) 第1 页(共6页)
6.1952年的《姚湾乡颁发土地证的工作报告》记载:“十里铺农民领证时主动向毛主席像鞠躬,贫农方桂文说:‘大红契到手,土地到家,真翻了身’。”这一现象得益于【 】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农业合作化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一五腾飞,两个第一,三藏三鞍,四鹰铁路,五(武)汉大桥,六百项目。”歌谣中成就的取( )得是在【 】
A.1950-1953年 B 1953-1957年
B 1956-1966年 D.1966-1976年
8.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在建国之初,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对如表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
A.1949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8年
11.《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政府在1958年底自豪地宣布,这一年工业产量超过了1957年的65%,机器制造增长了3倍,电力增长了40%……这说明当时 【 】
A.温饱问题解决 B 工业化起步 C“大跃进”出现 D.国民经济发展
12.有人说:“‘文革’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我国【 】
A.结束了依赖“洋油”的时代 B.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C.建成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D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3.如表是某部电影台词摘录。据此推测,该电影台词描述场景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定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走来,走向考场…… 我们沉睡了十一年,我们的民族醒了,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 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吧!
A.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建设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科教兴国的施行
八年级历史(BBRJ) 第2 页(共6页)
14.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后,新华社将全文转发全国,迅速在新闻界引发连锁反应,两天内全国35家省、市以上大报就有25家转载了该文。该文的广泛传播【 】
A 推动了思想解放 B.加快了社会转型
C.促进了经济发展 D.决定了改革开放
15.据统计,1979年至 1984年,我国稻谷产量由14375万吨增长至17826 吨,小麦产量由6273万吨增长至8782万吨,油料作物产量由643.5万吨增加到1191万吨。这一时期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得益于【 】
A.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延续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入
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有企业存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针对这一弊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实行联产承包
C.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D.增强企业活力
17.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发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18.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是【 】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设立经济特区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D.加入联合国
1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表明党中央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 B.绿色 C.共享 D.开放
20.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重视政治关系的维护与发展 D.开始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八年级历史(BBRJ) 第3页(共6页)
材料二 到1957年底,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我国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超出计划值比例122%。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五四宪法》
(1)分析材料一中工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列举在此时期的两个成就。(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工业发展情况,这些发展在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1分)
(3)根据材料三,说说该宪法的性质 (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1分)
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方面,土地改革对耕地等生产资料重新分配,结束了地主阶级在乡村社会中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在土地改革中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控诉、公审恶霸大会和分乡分村的说理斗争,地主阶级被打倒,这样在改变土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了乡村社会各阶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位置。
———摘编自李立志《土地改革与农民社会心理变迁》
材料二:毛主席有一个有名的比喻:我们国民经济有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基础工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农业是屁股。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屁股坐不稳了,拳头就没有力气了,甚至捏不起来。农业跟上来,靠一家几亩田不行,要靠合作化大农业,才能有社会主义大工业,有民族重工业。
———摘编自马社香《毛泽东为什么大力提倡农业合作化一一陶鲁笳访谈录》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被闲置出来,这些劳动力不断地涌向企业,抑或从事承包和租赁集体资产的经营活动。这推动了村办企业、承包和租赁经营方式的产生。
————摘编自项贤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与改制前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变革。(2分)
八年级历史(BBRJ) 第4页(共6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提倡农业合作化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家为推进农业合作化采取的主要方式。(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村办企业,承包和租赁经营方式产生的前提条件。(1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出发点。(1分)
23.(6分)邓小平是新中国元勋。清明节期间广安某班开展了“纪念家乡伟人——邓小平”的主题班会活动,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一些资料,通过问题设置探究了解伟人的主要事迹,请你与该班同学一起探究。
材料一: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1月26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 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1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初期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分)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分)
24.(6分)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领人民走上民族繁荣昌盛的复兴之路。
材料一: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同时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而不是一个被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十四大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正式确立了这一理论
八年级历史(BBRJ) 第5页(共6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提倡农业合作化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家为推进农业合作化采取的主要方式。(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村办企业,承包和租赁经营方式产生的前提条件。(1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出发点。(1分)
23.(6分)邓小平是新中国元勋。清明节期间广安某班开展了“纪念家乡伟人——邓小平”的主题班会活动,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一些资料,通过问题设置探究了解伟人的主要事迹,请你与该班同学一起探究。
材料一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1月26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 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1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初期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分)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分)
24.(6分)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领人民走上民族繁荣昌盛的复兴之路。
材料一: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同时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而不是一个被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十四大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正式确立了这一理论
八年级历史(BBRJ) 第5页(共6页)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校《共和国之路》
材料三:2022年,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指引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是哪一重要思想理论 (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会议上 (2分)
(3)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迈进了新时代。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指哪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2分)
材料四:2019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应如何把握机遇,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分)
25.(6分)2025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7周年,中国以空前的创造力,向世界证明了自己。阅读下列图片,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自拟题目,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字数80-120。)
八年级历史(BBRJ) 第6页(共6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BBRJ)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5 CBCDA 6-10 ABCDB 11-15 CDBAC 16-20 DBCCB
二、非选择题。(共5题,30分)
21.(6分)(1)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
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川藏公路等。…………………………………………………………………………………(3分)
(2)历史意义:经过“一五”计划的建设,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1分)
(3)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分)
(4)成就:①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决策,大力发展经济建设。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进一步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鼓舞了全国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③苏联的大力支持。………………………………………………………(一点即可,1分)
22.(6分)(1)措施:对耕地等生产资料重新分配;打倒地主阶级。变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改变了乡村社会各阶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位置,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分)
(2)目的:促进农业发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分)
(3)条件: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被闲置出来。……………………………………………………(1分)
(4)出发点: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违背客观规律;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等。
……………………………………………………………………………………(言之有理即可,1分)
23.(6分)(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分)
(2)原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广东、福建两省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广大华侨回乡发展经济;靠近国际市场,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途径。……………………………………………………………………(1分)
(3)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4)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发展科技、教育。…………………………………………………………………………………………………… (1分)
24.(6分)(1)毛泽东思想。…………………………………………………………………………… (1分)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2分)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分)
(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分)
25.
一等 (6-5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4-2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1-0分) ①立场不正确或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