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联考高考模拟历史质检试卷B(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黑龙江省联考高考模拟历史质检试卷B(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4 15:1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黑龙江省联考高考模拟历史质检试卷B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
A. 已开始饲养猪和狗 B.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C.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2.以下为关于美国若干北方城市中黑人人口增长表,这一状况(  )
1910年 1920年
北方城市 人口 占比 人口 占比 增长百分比
匹兹堡 25623 4.8% 37725 6.4% 47.2%
芝加哥 44103 2.0% 109458 4.1% 148.2%
底特律 5741 1.2% 40838 4.1% 611.3%
纽约 91709 1.9% 152467 2.7% 66.3%
A. 反映美国内战后南方经济的逐渐转型 B. 体现出美国种族矛盾的缓解
C. 主要受国际战争刺激美国经济的影响 D. 使美国属人的法治意识增强
3.《清代全史》记载: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诸色贮币,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由于市场和规模扩大,张翰遂雇佣附近无业的游民和工匠采取“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方式组织生产,工匠工钱支付方式或“计日受值”或“计工受值”。这反映出当时(  )
A. 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 B. 雇佣关系在纺织业普及
C. 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 官营手工业日益的衰落
4.在蒙古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统治期间,弗拉基米尔主教塞拉皮昂在一次传教中说:“难道说我们的土地没有被侵占?我们的妻子儿女没有被抓去当俘虏?……我们的尊严扫地,财富、劳动、土地全都成了异族的财产。我们耻辱地为邻国效劳,成为敌人嘲笑的对象。”据此可推知,蒙古的对外征服(  )
A. 激发了当地民众的反抗情绪 B. 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势力衰落
C. 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强烈不满 D. 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面貌
5.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追寻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之路,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图片所示文献中,能够反映资产阶级这种探索的有

①《海国图志》 ②《孔子改制考》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青年杂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如表是1895-1913年,中国境内新增的中资厂矿和外资厂矿的数量和资本情况。这说明当时(  )
类别 数量(家) 资本
10万元以下占比 10万元以上占比
中资厂矿 549 55.30% 44.70%
外资厂矿 136 5.10% 94.90%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A. 传统经济结构解体 B. 民族工业外部环境宽松
C.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 政府警惕外资企业扩张
7.如图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绘画作品。该图以人民的视角,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该会议(  )
A.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
D. 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8.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五一”生产竞赛总结大会,270名劳动英雄受到表彰,这是我国工人阶级组织的第一次劳动竞赛,人们开始把劳动视为光荣的事情。这(  )
A. 促进了抗日民主制度的建立 B. 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C. 扭转了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 D.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1970年,联合国大会对“阿尔巴尼亚提案”投票表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赞成票首次超过反对票。美国为此提出“双重代表权提案”,蒋介石召见其秘书钱复,明确指示:“如果新中国被联合国接纳,台湾当局则停止出席联合国会议。”这表明(  )
A. 中苏结盟发挥影响 B. “九二共识”已经达成
C. 美蒋态度并不一致 D. “一国两制”产生影响
10.“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1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司法体制的规定:地方法官依据事理曲直按照《汉谟拉比法典》或当地习惯法做出裁决。下列有关该法律错误的是(  )
A.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 B. 主要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C. 涉及的内容包括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 D. 帝国形成比较完善的税收体系
12.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13.1929年英国工党议员邦德菲尔德认为,非洲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阻止这些殖民地国家去经历一般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历程,那是一段经济奴役期,是一段劳工备受压榨的时期,是一段整整几代人备受摧残的时期。”上述观点旨在(  )
A. 揭示工业化过程中的弊端 B. 维护宗主国的优势和利益
C. 保持非洲传统的生活方式 D. 强调工业化不能照搬他国
14.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 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 只是创立科学理论
C. 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 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15.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召开前夕,主办方雇人挨家挨户低价推销会员券,并取消建造世博会标志性建筑计划,大幅降低场馆造价。而1939年纽约世博会,纽约市长从联邦政府争取到占全国1/7的复兴资金,修建地铁、公路并建造了255个体育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 B. 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的改变
C. 应对法西斯侵略扩张 D. 企业对利润空间的过度追求
16.在如何影响公众意见和大众舆论方面,美国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战经验。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商业部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策划、组织国际展销会。据统计,仅1955年就有170个该类展览会在苏联集团国家举办,向大众展现了美国丰富的消费品。美国采用消费品展览会这一特殊方式,意在(  )
A. 扩大美苏双边民间交流 B. 展示西方阵营的发展优势
C. 为美国消费品开辟市场 D. 以缓和策略麻痹华约国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9世纪,中国经历了从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关中之人,我狄居半”。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争夺的主要是国家统一的主导权。少数民族政权“素尚衡术,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进入隋唐时期,我国重新实现了南北统一,国家和社会更具有包容性和进取性。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政治制度上的建树颇多,多项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外来的佛教逐渐中国化,中国与欧亚各地区的联系变得日趋密切。
——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的考察》
材料二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留下来的遗产,在那个时候,学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文化与中世纪时期的文化相对照。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事实上,关于中世纪的争论很多,曾经词语“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 1904年后,这个术语更多的限于“中世纪早期”。
——百度百科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9世纪中国西欧社会发展的不同之处。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启蒙学者对中世纪的认知。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于1940年在延安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发表讲话:“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在边区当时面临的战时环境下,资源稀缺,尚不允许开展大量较高层次的科学技术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研究会成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极进行科技实践活动,找出了在边区种植棉花的合理办法,引进了“小米之王”狼尾谷等相对高产的粮食品种;华寿俊和王士珍发明了马兰草造纸,陈振夏和汪家宝勘探油田新井,沈鸿和钱志道设计化工生产机器;研究会还举办关于日食科学知识的讲座,破解“天狗吃太阳”等迷信思想;研究会成员发表科普文章《谈谈雷雨》,指出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现实中并没有“雷公”“雷母”存在。
——摘编自王新、张藜《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概述》
材料二
新中国刚刚诞生时,科学技术基础非常薄弱。1949年1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最高学术领导机关和重点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事业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起来。1954年10月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在北京签订后,大批苏联专家按计划来到中国。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涉及原子能和平利用、配合新钢铁基地建设、重要工业地区地震、抗生素等多个研究项目。1956年,为了更快地促进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国家采取了“紧急措施”的专项措施,由中国科学院实施。
——摘编自樊春良《新中国 70年来中国科学院的创新、改革与发展之路》等
(1) 根据材料一,概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开展科学研究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科学研究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发的贫困等问题。1723年,英国在各教会区设立济贫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困之路”的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并着力形成一个以凯恩斯思想为指导的福利体系。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通过后,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但英国的贫困问题仍持续恶化。
——摘编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1945年10月至今,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向全国逐步推广并日臻完善,开始运作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国家承担各种社会风险。1945年10月,国民议会通过《社会福利法》,意在法国的社会保险逐步从领薪者扩展到其他所有社会群体,全体法国居民成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保护对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法国的社会保障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基本完善。1945年只有一半法国人享受社会保障,到1978年,在法国居留的合法居民基本全部享有社会保障,政府财政支出大幅提升。
——摘编自顾俊礼《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行贫困治理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代的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
材料一
洪武年间,朝廷规定赋税征收及民间交易只能使用宝钞,但是学者研究统计明代前期徽州祁门146张土地买卖契约中使用通货的情况如下: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
洪武年间 8 宝钞7,银1
建文年间 1 宝钞
永乐年间 16 宝钞15,布1
宣德年间 17 宝钞4,布11,稻谷2
正统年间 48 布29,稻谷2,银17
景泰年间 12 布2,银10
天顺年间 7 银6,稻谷1
成化年间 32 银22
弘治年间 14 银14
——摘自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
材料二
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户部奏准:“江南布政司所属府州县各项差役,逐一较量轻重,系力差者,则计其代当工食之费,量为增减;系银差者,则计其扛解交纳之费,加以增耗。通计一岁共用银若干,照依丁粮编派。如有丁无粮者,编为下户,仍纳丁银;有丁有粮者,编为中户;及粮多丁少,与丁粮俱多者,编为上户,俱照丁粮并纳,着为定例(此惟限于江南布政司所述之地)”。
——明朝王圻《续文献通考·职役考》
作为历史观察者,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以“明代的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为题写一份简要的观察报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答案和解析
1.B
2.C
3.A
4.A
5.B
6.C
7.D
8.B
9.C
10.C
11.D
12.B
13.B
14.C
15.B
16.B
17.【小题1】不同:中国:民族交融,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西欧:西罗马帝国崩溃,封建王国并立,封建等级制;中国:魏晋-隋唐的历史进程是连续的,西欧:从西罗马至中世纪存在明显断裂;中国:佛教本土化(与儒道融合)并从属于世俗政权(服务于封建统治),西欧:基督教凌驾于王权(国家)之上;中国: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西欧以庄园为基本经济单位(盛行大土地所有制);中国:对外交流较为频繁,西欧:与世界的联系较少。
【小题2】欧洲的中世纪中的黑暗因素有很多,如轻视人权、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人民负担沉重欧洲中世纪的黑暗中也孕育出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政治上出现了一些独立城市、文化上大学出现、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也正在孕育总而言之,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绝不是非黑即白,而在黑暗中也孕育了曙光。欧洲中世纪虽然黑暗动荡,但也为欧洲以后的发展孕育了一些积极因素。
18.【小题1】受到中共高层重视;立足战时环境,注重实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农业科技推广;重视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原卷答案:
特点:服务抗战需要:着力解决根据地紧缺的粮食、纸张等问题;指导思想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聚焦科技实践:钻研农业与工业领域的实用技术;重视科学普及:举办科普讲座,发表科普文章
【小题2】现象:建立国家级科研机构,统一领导科技工作;开展国际合作,引进苏联技术;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原因: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的国情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五计划实施推动工业化建设;冷战背景下国际环境的影响;苏联对华援助政策的推动等
19.【小题1】特点:以立法为保障;不断发展完善;受经济理论影响;强化政府责任;没有根本解决贫困问题。
【小题2】简评:有利于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20.信息提取:
(1)明初朝廷的制度信息:规定流通货币是纸币;(2)民间通货使用的信息:民间交易实物、纸币与白银并用;通货逐渐以白银交易为主等;(3)明朝中后期赋税制度变革信息:一条鞭法的推行,赋役和杂征合一,征收银两。(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
历史阐释:
阐述角度:
背景:从纸钞滥发失去信用的角度作答;从明朝经济发展的角度作答,如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对外贸易白银大量流入的角度作答;从朝廷适应现实、征收赋税的便利性角度作答。朝廷税制改革及内容:从一条鞭法的特点角度作答。
影响:积极方面:如从税制变革的意义角度作答;从法定货币变革的角度作答,如白银成为通用法定货币;从对商品经济影响的角度作答;从对社会关系的角度作答等。局限性:如从百姓负担依然沉重角度作答,从没有体制突破的角度作答等。启示:社会经济变化推动通货和赋税制度变革,政府的政策又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第6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