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chí chěng( )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迭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jìn( )。
1.根据拼音在语段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字词。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改为“ ”
3.语段中有两处标点符号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C.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D.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5.下面语段中四处横线处应填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
黄河博大宽厚, ;挟而不服, ;不平则呼, ;死地必生,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A.柔中有刚 压而不弯 遇强则抗 勇往直前
B.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C.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D.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勇往直前 柔中有刚
6.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流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样子)
B.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排比、比喻,写出水流在龙糟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水流以生机活力)
C.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声音、颜色之美)
D.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反问,加强语气,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创造壶口瀑布这一奇迹的感叹)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看罢水, 。 。 。 。
①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②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③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④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⑤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A.③②①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③⑤④① D.③④②①⑤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寒战)
B.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C.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篓时碎成堆堆白雪。(前面的人吆喝着开道,后面的人簇拥着保护。这里形容观赏瀑布的人很多)
D.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9.下列选项中,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A.作者先写俯视龙槽,河中有河,突出其“奇”。
B.接着写仰观河面,浊浪翻涌,突出其“雄”。
C.然后视线随水而下,看河水冲跌而下,突出其“险”。
D.全段定点换景,立足河心,依次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水势和地形。
10.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或淌过石板, ;或被夹在石间,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 ……
A.如丝如缕 B.潺潺成溪 C.汩汩如泉 D.哀哀打旋
11.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 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1)句中“怒”字用得非常贴切,请联系前后文,说说河水“怒”的表现。
⑵说说你对这两句话含义的理解。
二、综合性学习
12.学完《壶口瀑布》,八年级(2)班组织“黄河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有同学感受到黄河壶口瀑布的壮美,拟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感受,他已经完成了上联,请你帮他补足下联。
上联:十里涛声雷贯耳
下联: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3)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加以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画面,至少用上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13.找出语段中表示作者游踪的词语。
半山腰—① —②
1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5.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16.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壶口瀑布(节选)
梁衡
①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请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四、语言表达
17.梁衡的《壶口瀑布》分别描述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且融入了感情和思考。请你也结合相关知识,写一段描写黄河景观的文字。
字数400字左右。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驰骋 噤 2. 迭 跌 3.应将“更闹、更挤、更急”之间的“、”改为“,”。
4.D
5.A
6.B
7.C
8.C
9.B
10. C B D A
11. (1)“怒”表现在“凿”“旋”“切”“剁”等一连串动作中,通真地表现出黄河水愤怒时的力量之大。 (2)这两句话借助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她勇于反抗,奋力抗争,坚韧不拔。
12.(1)示例:千重骇浪目惊心
(2)示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
(3)示例: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崖下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水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艺术造诣。
13. 滩里 岸上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壶口瀑布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突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作了铺垫。 15.不多余。第一次看瀑布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给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
16.(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水比作“一卷钢板”,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黄河凝重、猛烈的特点,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叹之情。
(2)运用“钻石觅缝”“汩汩如泉”等四字短语,句式整齐,语言典雅,表现出细流的多姿多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