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2课《《诗经》二首》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2课《《诗经》二首》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17: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2课《《诗经》二首》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语篇,完成下面小题。
翻开典(1)jí______,品读中国。《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中说“诗的源头是歌(2)yáo______,它的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叫复沓”。那一声“关关雎鸠,在河之(3)zhōu_______”,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源头活水。《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在古老的《诗经》里看到了古代哲学的思想萌芽,求真向善的共同心愿,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典jí (2)歌yáo (3)在河之zhōu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请默写《诗经·关雎》中的相关句子(两句即可)寻一处例证。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举办“千年诗韵,华章流彩”古诗词音乐会。小文同学决定演唱《在水一方》,下面是其中一段歌词: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3.小宇发现这段歌词其实改编自我们学过的一篇诗歌:《 》,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4.小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准备这次演出,请你选择其中一项,结合歌词内容给她提出具体建议。
A学习原唱者的演绎方式 B.选择与歌曲风格契合的演出服 C.设计表演时的表情、动作
5.有同学在活动后留言:“这些古诗词写的都是古人的故事,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没必要再学习了。”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理由。(80字左右)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荷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种历史,民间还特定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的生日。荷有许多别名:莲花、芙蕖、泽芝、菡萏、芙蓉等。光这些美丽的名称,就足以激发文人的诗兴。所以自人类有文学以来,荷花就不断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大致十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四分之一左右。     ,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而荷花作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抒写,成为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特定意象。
(1)依次填入语段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写到荷花的诗也是俯拾皆是
②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
③这固然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④这由于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3)班级开展了“荷文化”专题学习,现准备将大家的学习成果编成一本文集,要求你在下周五之前完成组稿工作。你打算当面向语文学科的李老师约稿,请她为文集写一篇前言,你会怎样说?
我会这样说:李老师,
7.学习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3)【读诗句,猜人名】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某身份。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紊。
8.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汲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2)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安慰她?
(3)在这次比赛中有一个环节是“《诗经》知识竞赛”,请你阅读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9.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也称“ ”,分为 、 、 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 、 、 三种。
10.《关雎》通常被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请赏读右边的书法作品,并将点评补充完整。
点评:这幅书法作品采用的书体是 。诗歌首章以 (从原诗中提取合适的四字词语)兴起淑女与君子的联想。后两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淑女的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音韵和谐。
11.《关雎》全诗共分为 。第一章四句,以 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 之情。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 、追求,和因 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 场面。
二、综合性学习
12.学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下列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  解释: 。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
(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同志引用过的诗句及其出处和释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3)【读诗经,说影响】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诗歌鉴赏
阅读【甲】【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
风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②夷:同“怡”,喜悦。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
13.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中“宛在水中央”的“宛”字,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因思念“伊人”而如痴如醉的神态。
B.《蒹葭》每节末句都指出了“伊人”的位置,抒发了主人公即将追寻成功的喜悦之情。
C.《风雨》全诗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
D.《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
14.《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15.阅读《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场面的出现,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钟鼓乐之”,是实写结婚时的热闹场面的。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和诗歌,完成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①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②。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③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④而髻鬟之始掠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⑤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⑦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节选)
注释:①膏:肥沃。②鹄:天鹅。③娟然:美好的样子。④靧(huì)面:洗脸。⑤毛羽鳞鬣(liè):泛指一切动物。⑥堕(huī)事:耽误公事。⑦恶(wū)能:怎么能。
【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节选自《诗经·蒹葭》)
16.给文中画线句画出正确的朗读停顿。(限2处)
高 柳 夹 堤 土 膏 微 润 一 望 空 阔
17.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夫不能以游堕事
B.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
C.不可久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19.【丙】文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0.自然之景往往能够投射文人情怀,三篇文章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分别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纺、麻桌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21.【甲】诗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乙】文的作者是 (人名)。
22.解释下列划线词。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2)杨谢而从之(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4.【乙】【丙】所描绘的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相同之处是: 。(用自己的话语回答)
25.对上述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写了一个男子思念追求女子的过程,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乙】中是渔人偶然发现了桃花源,【丙】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丙】文中的民众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丙】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籍 谣 洲 2.[示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其中两句即可)
3. 《蒹葭》 《诗经》 4.称呼,对歌词内容的解释对表演提出相应的建议。
示例:
A.小文同学,这首歌情感复杂,主人公苦闷而坚定,你可以先模仿经典歌手的演唱方式来表现。
B.小文同学,歌词中能读出主人公苦苦追寻的过程,其心情是那样落寞。建议你选择颜色清淡的服装,符合人物忧郁的心境。
C.小文同学,歌词中主人公在不断追寻伊人,你可以设计四处张望的动作来表现,还可以用坚定的眼神来表现主人公的执着态度。 5.观点;联系《诗经》或其他古诗中的具体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古诗中具体内容的关系
示例:不同意。《蒹葭》主人公不怕困难、执着追求,我要向他学习。在一次准备演讲过程中,我不怕困难,不断改稿、演练,课上很好展现了自我。学习《诗经》对我们很有帮助。
6.(1)C
(2)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四分之一。(或占全唐诗的二十四分之一左右。)
(3)(示例)在学习了“荷文化”专题后,同学们收获颇多,班里想把大家的学习成果编成文集,下周五之前完成组稿工作,真诚邀请您为文集写一篇前言,您看行吗?
7.(1)①成语:兢兢业业 解释:小心谨慎,认真负责。②成语:孔武有力 解释:非常威武有力。③成语:投桃报李 解释: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8.(1)示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是其中的瑰宝。诵读古诗词能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个人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发扬。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比赛当中吧!
(2)示例:小红,你不要难过,虽然这次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你的勇气和实力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信以后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3)D
9. 305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10. 楷体 关关雎鸠
11. 三章 水鸟和鸣(雎鸠鸣叫) 爱慕 思念 求之不得 欢乐
12. (1)①兢兢业业 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成语:孔武有力 解释:非常威武有力。 ③成语:投桃报李 解释: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示例】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B 14.示例:《蒹葭》每章以蒹葭、白露起兴(或直接引用“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起兴),渲染出寂寥凄冷的氛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风雨》每章以风雨、鸡鸣起兴(或者直接引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等起兴),渲染了凄风苦雨、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女主人公没见到心爱之人时愁苦凄凉的心情。
15.C
1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17.A 18.(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一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2)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像擦拭过一样。 19.表现手法及作用:起兴(比兴)。通过描绘蒹葭、白露的景象,渲染萧瑟、凄清的氛围,引出对“伊人”的追寻,表达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 20.甲文:被贬后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对自然春光的热爱与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丙文:对伊人执着追求而不得的惆怅。
21. 诗经 陶渊明 22. 值得 感谢 23.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24.社会安定和平,人人平等;民风淳朴;人们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 25.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