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上不慌不忙地走啊。”用对比说出了志愿军战士甘愿自己吃苦受罪也渴望祖国人民能
七年级语文 2025.04 够过上安定自由生活的心声。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果
班级 姓名 考号 敢坚决。
一、基础·运用(共 19分) C.“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用比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作为中学生, 喻修辞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面对特务,毫不畏惧、坚持斗争的英雄气概。
我们对家国情怀的体悟一般是从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开始的。为此,初一语文课开展了 D.“我不能走。”引用邓稼先的原话,写出了在核武器试验出现意外时,邓稼先忠
“认识英雄人物,体悟家国情怀”的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于职守、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
任务一:了解“家国情怀和英雄人物” 3.下面是中国英雄们的经典语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仿照示例进行朗读设计,并
1.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6 分) 说明理由。(2分)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亘.古不息的情感。它 【甲】 体现为对家庭的 例句:“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钱学森)
眷恋, 【乙】 升华为对国家的忠诚奉献。它意味着默默无闻地付出、不以为然地选 朗读设计:重读“中国”“就是”和“为人民服务”,强调钱学森作为中国的科学
择、锲.而不舍地追求。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无数英雄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闻一 家,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活着的目的,体现了他的奉献精神和对人民的责任感。
多怒斥特务,气冲斗牛震天地;邓稼先鞠躬尽①,以身许国壮河山;志愿军们淳朴谦 ①“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
逊,坚韧刚强跨雄关;光未然向浩浩荡荡的黄河唱出豪迈的颂歌;端木蕻良面对丰饶 ②“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广阔的土地发出坚定的誓言 他们的姓名,有的妇②皆知,有的鲜为人知,但他们共 ③“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陈祥榕)
同的家国情怀都让人感动至深。 答: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及①②处需要填写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任务三:“分享英雄故事,感念家国情怀”
A.ɡèn qiè 粹 儒 B.hénɡ qì 粹 儒 4.请你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2)题。(共 5 分)
C.ɡèn qiè 瘁 孺 D.hénɡ qì 瘁 孺 1961 年 4 月,当奉调回国的王琻昌听到“因涉及国家安危,必须严格保密,隐姓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埋名,断绝一切海外关系”的命令时,他毫不犹豫地遵从命令,从此在国际物理学界
A.不以为然 B.可歌可泣 消失了 17 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以身许国”的誓言;当核心燃料高浓铀研究
C.气冲斗牛 D.浩浩荡荡 进展缓慢时,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王承书告别丈夫和孩子,悄悄来到
(3)为文段中【甲】【乙】两处填写一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为了找到更多高品质的铀矿石,李四光领导了三支勘探
A.【甲】不仅 【乙】更 B.【甲】虽然 【乙】但是 队,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他们怀.瑾.握.瑜.,不遗余力,致力
C.【甲】因为 【乙】所以 D.【甲】既 【乙】又 于祖国的科学发展。他们的身份,【甲】;他们的故事,【乙】;他们的面孔,【丙】。
任务二:“我懂英雄心,我解英雄语” (1)“怀瑾握瑜”是一个典雅的词语,字典中“瑾”和“瑜”都指美玉,美玉一般也
2.结合课文,选出以下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质。请你结合语境,写出“怀瑾握瑜”的语境义。(2分)
A.“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 答:
(七年级 第 1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2页 共 10页)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上不慌不忙地走啊。”用对比说出了志愿军战士甘愿自己吃苦受罪也渴望祖国人民能
七年级语文 2025.04 够过上安定自由生活的心声。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果
班级 姓名 考号 敢坚决。
一、基础·运用(共 19分) C.“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用比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作为中学生, 喻修辞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面对特务,毫不畏惧、坚持斗争的英雄气概。
我们对家国情怀的体悟一般是从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开始的。为此,初一语文课开展了 D.“我不能走。”引用邓稼先的原话,写出了在核武器试验出现意外时,邓稼先忠
“认识英雄人物,体悟家国情怀”的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于职守、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
任务一:了解“家国情怀和英雄人物” 3.下面是中国英雄们的经典语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仿照示例进行朗读设计,并
1.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6 分) 说明理由。(2分)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亘.古不息的情感。它 【甲】 体现为对家庭的 例句:“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钱学森)
眷恋, 【乙】 升华为对国家的忠诚奉献。它意味着默默无闻地付出、不以为然地选 朗读设计:重读“中国”“就是”和“为人民服务”,强调钱学森作为中国的科学
择、锲.而不舍地追求。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无数英雄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闻一 家,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活着的目的,体现了他的奉献精神和对人民的责任感。
多怒斥特务,气冲斗牛震天地;邓稼先鞠躬尽①,以身许国壮河山;志愿军们淳朴谦 ①“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
逊,坚韧刚强跨雄关;光未然向浩浩荡荡的黄河唱出豪迈的颂歌;端木蕻良面对丰饶 ②“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广阔的土地发出坚定的誓言 他们的姓名,有的妇②皆知,有的鲜为人知,但他们共 ③“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陈祥榕)
同的家国情怀都让人感动至深。 答: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及①②处需要填写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任务三:“分享英雄故事,感念家国情怀”
A.ɡèn qiè 粹 儒 B.hénɡ qì 粹 儒 4.请你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2)题。(共 5 分)
C.ɡèn qiè 瘁 孺 D.hénɡ qì 瘁 孺 1961 年 4 月,当奉调回国的王琻昌听到“因涉及国家安危,必须严格保密,隐姓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埋名,断绝一切海外关系”的命令时,他毫不犹豫地遵从命令,从此在国际物理学界
A.不以为然 B.可歌可泣 消失了 17 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以身许国”的誓言;当核心燃料高浓铀研究
C.气冲斗牛 D.浩浩荡荡 进展缓慢时,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王承书告别丈夫和孩子,悄悄来到
(3)为文段中【甲】【乙】两处填写一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为了找到更多高品质的铀矿石,李四光领导了三支勘探
A.【甲】不仅 【乙】更 B.【甲】虽然 【乙】但是 队,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他们怀.瑾.握.瑜.,不遗余力,致力
C.【甲】因为 【乙】所以 D.【甲】既 【乙】又 于祖国的科学发展。他们的身份,【甲】;他们的故事,【乙】;他们的面孔,【丙】。
任务二:“我懂英雄心,我解英雄语” (1)“怀瑾握瑜”是一个典雅的词语,字典中“瑾”和“瑜”都指美玉,美玉一般也
2.结合课文,选出以下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质。请你结合语境,写出“怀瑾握瑜”的语境义。(2分)
A.“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 答:
(七年级 第 1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2页 共 10页)
(2)请为【甲】【乙】【丙】处选择合适的句子。(3分) 独坐敬亭山(李白)
A.尘封在保密柜和历史档案之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B.在宏大叙事中渐渐变得模糊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消隐在一个个群体标签背后 11.杜甫远望泰山,以“ ① ”描绘了泰山山色苍翠没有尽头的景象;近望泰山,
【甲】: 【乙】: 【丙】: 以“钟”“割”二字分别突出了泰山 ② 和巍峨雄壮的特点;细望泰山,以“荡胸”
任务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决眦”表现了他对泰山的 ③ 之情。(3分)
5.下面这副对联是对英雄人物的评价,横线处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2.望岳观山、吟诗赋歌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热衷的事情,他们往往在对山岳的观赏中
上联:驰骋 ① ,志士豪情 ② 抒发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请你结合《望岳》和《独坐敬亭山》中划线的诗句,分析
下联:挥洒 ③ ,英雄气概 ④ 说明杜甫和李白分别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2分)
A.①笔墨 ②壮山河 ③边塞 ④冲霄汉 答:
B.①边塞 ②壮山河 ③笔墨 ④冲霄汉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3-15 题。(共 7 分)
C.①边塞 ②冲霄汉 ③笔墨 ④壮山河 孙权劝学(司马光)
D.①笔墨 ②冲霄汉 ③边塞 ④壮山河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6.请你用上“致敬”“传承”两个词语,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2分)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古诗文默写(6分)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含糊其辞 与世长辞 义不容辞7.《木兰诗》中描写边塞生活艰苦、烘托木兰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精益求精 良师益友
8. 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 . . .
C.即更刮目相待. 百废待.兴 宽以待人 守株待兔9.《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
D.及鲁肃过.寻阳 白驹过.隙 过.门不入 过眼云烟10.杨花榆荚无才思, 。(《晚春》) .
1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二)阅读《望岳》《独坐敬亭山》,完成第 11-12 题。(共 5分)
【甲】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理解:鲁肃对吕蒙的才略大加赞赏并深表叹服,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已今非昔比。“吴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下阿蒙”这个成语被后人用来比喻人学识尚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长兄知晓事情为什么这么晚呢?
理解:吕蒙对鲁肃这么晚才认识到自己取得的巨大长进感到不满,调侃鲁肃的后知
后觉。
(七年级 第 3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4页 共 10页)
(2)请为【甲】【乙】【丙】处选择合适的句子。(3分) 独坐敬亭山(李白)
A.尘封在保密柜和历史档案之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B.在宏大叙事中渐渐变得模糊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消隐在一个个群体标签背后 11.杜甫远望泰山,以“ ① ”描绘了泰山山色苍翠没有尽头的景象;近望泰山,
【甲】: 【乙】: 【丙】: 以“钟”“割”二字分别突出了泰山 ② 和巍峨雄壮的特点;细望泰山,以“荡胸”
任务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决眦”表现了他对泰山的 ③ 之情。(3分)
5.下面这副对联是对英雄人物的评价,横线处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2.望岳观山、吟诗赋歌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热衷的事情,他们往往在对山岳的观赏中
上联:驰骋 ① ,志士豪情 ② 抒发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请你结合《望岳》和《独坐敬亭山》中划线的诗句,分析
下联:挥洒 ③ ,英雄气概 ④ 说明杜甫和李白分别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2分)
A.①笔墨 ②壮山河 ③边塞 ④冲霄汉 答:
B.①边塞 ②壮山河 ③笔墨 ④冲霄汉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3-15 题。(共 7 分)
C.①边塞 ②冲霄汉 ③笔墨 ④壮山河 孙权劝学(司马光)
D.①笔墨 ②冲霄汉 ③边塞 ④壮山河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6.请你用上“致敬”“传承”两个词语,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2分)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古诗文默写(6分)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含糊其辞 与世长辞 义不容辞7.《木兰诗》中描写边塞生活艰苦、烘托木兰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精益求精 良师益友
8. 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 . . .
C.即更刮目相待. 百废待.兴 宽以待人 守株待兔9.《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
D.及鲁肃过.寻阳 白驹过.隙 过.门不入 过眼云烟10.杨花榆荚无才思, 。(《晚春》) .
1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二)阅读《望岳》《独坐敬亭山》,完成第 11-12 题。(共 5分)
【甲】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理解:鲁肃对吕蒙的才略大加赞赏并深表叹服,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已今非昔比。“吴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下阿蒙”这个成语被后人用来比喻人学识尚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长兄知晓事情为什么这么晚呢?
理解:吕蒙对鲁肃这么晚才认识到自己取得的巨大长进感到不满,调侃鲁肃的后知
后觉。
(七年级 第 3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4页 共 10页)
15.根据《孙权劝学》和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 我的心眼倒好呢,连个小孙子都守不住。他病了,我没钱给他 ③
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①弟好游狎②,早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 买好药,眼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甭说了,什么也甭说了!——茶
世恩曰:“伤爱无益。”乃每夜亲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钥③,问以寒暖饥饱,忧恤 来!谁喝碗热的 ”
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不复暮归。 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 ④
(选自《八德须知》,有删改) 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
【注释】 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
①季:本义是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排行中最小的。 又怎样呢
②游狎:本义是交往亲密。这里有游手好闲、嬉闹玩耍的意思。 (1)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1 分)
③扃(jiōng)钥:关闭,锁闭。 (2)圈点、批注是传统的阅读方法。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
孙权劝吕蒙学习,先提出学习的必要性,接着明确学习要求,又用 ① 规劝吕蒙 特色等方面着手,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请选择节选部分的一个语段,就
学习,最终吕蒙学有所成。陈世恩的小弟游手好闲,大哥劝说无效,世恩认为“ ② ”。 一个方面进行批注。(2 分)
世恩每夜等着弟弟回家,极尽关心,最终使弟弟悔改。由此可见,劝说别人时,要站 (3)联系全书,结合具体情节,说说祥子为什么要咒骂刘四、杨太太、孙侦探。(任
在对方角度,关心他,与他共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被劝者要 ③ ,才能避免 选一个人物作答即可)(2 分)
犯大错误,甚至会取得惊人的进步。 四、现代文阅读(共 18 分)
三、名著阅读(共 5 分) (一)阅读《天地苍茫一根骨》,完成 17-19 题。(共 9 分)
16.请你根据题目要求,完成(1)-(3)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
原文 批注 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
“你想独自混好 ”老人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 ① 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
可是谁又混好了呢 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 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
了,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 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 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
罗地网。心眼好 有什么用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没有这么八 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
宗事!我年轻的时候,真叫作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做。有 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用没有 没有!我还救过人命呢,跳河的,上吊的,我都救过,有报应 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
没有 没有! 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
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 ② 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
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看见过蚂蚱 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
吧 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 “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
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 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
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你说是不是 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
(七年级 第 5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6页 共 10页)
15.根据《孙权劝学》和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 我的心眼倒好呢,连个小孙子都守不住。他病了,我没钱给他 ③
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①弟好游狎②,早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 买好药,眼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甭说了,什么也甭说了!——茶
世恩曰:“伤爱无益。”乃每夜亲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钥③,问以寒暖饥饱,忧恤 来!谁喝碗热的 ”
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不复暮归。 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 ④
(选自《八德须知》,有删改) 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
【注释】 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
①季:本义是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排行中最小的。 又怎样呢
②游狎:本义是交往亲密。这里有游手好闲、嬉闹玩耍的意思。 (1)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1 分)
③扃(jiōng)钥:关闭,锁闭。 (2)圈点、批注是传统的阅读方法。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
孙权劝吕蒙学习,先提出学习的必要性,接着明确学习要求,又用 ① 规劝吕蒙 特色等方面着手,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请选择节选部分的一个语段,就
学习,最终吕蒙学有所成。陈世恩的小弟游手好闲,大哥劝说无效,世恩认为“ ② ”。 一个方面进行批注。(2 分)
世恩每夜等着弟弟回家,极尽关心,最终使弟弟悔改。由此可见,劝说别人时,要站 (3)联系全书,结合具体情节,说说祥子为什么要咒骂刘四、杨太太、孙侦探。(任
在对方角度,关心他,与他共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被劝者要 ③ ,才能避免 选一个人物作答即可)(2 分)
犯大错误,甚至会取得惊人的进步。 四、现代文阅读(共 18 分)
三、名著阅读(共 5 分) (一)阅读《天地苍茫一根骨》,完成 17-19 题。(共 9 分)
16.请你根据题目要求,完成(1)-(3)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
原文 批注 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
“你想独自混好 ”老人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 ① 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
可是谁又混好了呢 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 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
了,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 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 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
罗地网。心眼好 有什么用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没有这么八 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
宗事!我年轻的时候,真叫作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做。有 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用没有 没有!我还救过人命呢,跳河的,上吊的,我都救过,有报应 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
没有 没有! 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
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 ② 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
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看见过蚂蚱 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
吧 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 “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
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 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
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你说是不是 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
(七年级 第 5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6页 共 10页)
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 1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
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 A.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
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 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
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B.作者用想象还原“李陵降敌”后朝堂上君臣对话的场景:群臣怯懦顺从汉武帝,
③“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 司马迁却说了公道话,汉武帝震怒。这个场景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明辨是非,陈述己见:李陵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
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 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 D.本文是人物评传,作者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评论紧密结合,把自己的感情自然融
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 入作品中,升华了人物精神,深化了文章主旨。
谁给你的胆量 ” 18.“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 “炼狱淬
④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 火”和“提升精神”分别指什么 (3 分)
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 答:
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 19.本文具有强烈的抒彩,常用人称变化、整齐的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抒
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 情。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找出并抄写这样的语句,分析其抒情效果。(4 分)
权利
答:
⑤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
(二)阅读《永远的袁隆平》,完成 20-22 题。(共 9分)
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
永远的袁隆平
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
①袁隆平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始终未变。
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他为国家担负的责任。
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
②2017 年,袁隆平率团队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每公顷 17.2 吨的最高纪录。对这
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
样一个结果,他却只是眯着眼微微一笑,随即又瞄向了更高的目标,向每公顷 18 吨的
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
目标冲刺。若是每公顷 18 吨的目标得以实现,接下来,就向每公顷 19 吨的目标迈进。
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
③2019 年秋天,这位笑称自己为“90 后”的老人,依然在稻田里忙碌着。此时,
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
长沙的天气还异常酷热。老人一低头,便淌出一长串热汗,那弓着的背脊冒出白腾腾
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
的热气,一双长筒胶靴上沾满了泥水。这位老农伸出双手抚摸着金灿灿的稻穗,深深
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
地嗅着,凝神看着,那眼神就像看见了茁壮成长的儿女,兴奋得两眼焕光,两颊发红。
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不同往常,这天他在稻田里只待了半个钟头。原来,他当天要奔赴北京,参加国家勋
⑥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
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④2019 年 9 月 29 日,历史将铭记这一天。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袁隆平院
(七年级 第 7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8页 共 10页)
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 1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
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 A.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
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 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
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B.作者用想象还原“李陵降敌”后朝堂上君臣对话的场景:群臣怯懦顺从汉武帝,
③“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 司马迁却说了公道话,汉武帝震怒。这个场景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明辨是非,陈述己见:李陵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
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 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 D.本文是人物评传,作者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评论紧密结合,把自己的感情自然融
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 入作品中,升华了人物精神,深化了文章主旨。
谁给你的胆量 ” 18.“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 “炼狱淬
④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 火”和“提升精神”分别指什么 (3 分)
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 答:
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 19.本文具有强烈的抒彩,常用人称变化、整齐的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抒
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 情。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找出并抄写这样的语句,分析其抒情效果。(4 分)
权利
答:
⑤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
(二)阅读《永远的袁隆平》,完成 20-22 题。(共 9分)
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
永远的袁隆平
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
①袁隆平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始终未变。
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他为国家担负的责任。
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
②2017 年,袁隆平率团队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每公顷 17.2 吨的最高纪录。对这
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
样一个结果,他却只是眯着眼微微一笑,随即又瞄向了更高的目标,向每公顷 18 吨的
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
目标冲刺。若是每公顷 18 吨的目标得以实现,接下来,就向每公顷 19 吨的目标迈进。
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
③2019 年秋天,这位笑称自己为“90 后”的老人,依然在稻田里忙碌着。此时,
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
长沙的天气还异常酷热。老人一低头,便淌出一长串热汗,那弓着的背脊冒出白腾腾
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
的热气,一双长筒胶靴上沾满了泥水。这位老农伸出双手抚摸着金灿灿的稻穗,深深
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
地嗅着,凝神看着,那眼神就像看见了茁壮成长的儿女,兴奋得两眼焕光,两颊发红。
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不同往常,这天他在稻田里只待了半个钟头。原来,他当天要奔赴北京,参加国家勋
⑥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
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④2019 年 9 月 29 日,历史将铭记这一天。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袁隆平院
(七年级 第 7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8页 共 10页)
士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西服,系着一条绛红色的领带,一步一步走向颁奖台。同时,前 2021 年住进了医院,也仍然 ③ 。
方的屏幕上打出了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他那黝黑的面孔被放大了,成为一个照亮全场 21.小度同学阅读本文时,眼前常常浮现出袁隆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请结合第
的特写镜头。 ③④段或第⑧⑨段相关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塑造他的这种形象的。(3分)
⑤颁奖会后第二天,袁隆平就匆匆赶回了湖南,又在稻田里忙碌起来。对于获颁 答:
“共和国勋章”,袁隆平既充满了尊重,也心怀豁达。他说:“对我来说,这是一种 22.小度同学被袁隆平的故事深深感动,决定把袁老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但不知道应
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但我不能躺在功勋簿上睡大觉,只要脑瓜子还没有糊涂,就还 该如何结尾。请你仿照示例,结合本文内容,帮他写一个结尾。(3分)
可以干!只要没有痴呆,就还可以继续动脑筋、搞研究!”
结尾示例
⑥2020 年,袁隆平已是一位 91 岁的老人了。他说:“我还想再活 10 年,10 年后,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第三代杂交水稻一定能夺得每公顷 20 吨的高产纪录,海水稻肯定能推广到 1亿亩,中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国人一定能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⑦2020 年 12 月,袁隆平一如既往,又奔赴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家人和
答:
同事都很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老人家的脚步就像他永不止步的梦想,谁也挡不住。
五、写作(40 分)
⑧2021 年 3 月 10 日,袁隆平在基地摔了一跤,第一次长时间地住进了医院。护
23.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士们都爱跟这个躺在病榻上的老顽童开玩笑:“您还是‘90 后’啊,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加油!”老爷子也呵呵笑着打了一个“V ”形手势,和护士们一起喊:“少年, 题目一:定格瞬间的美,凝聚成永恒。对于袁隆平爷爷而言,我们记住了他田间
加油!” 端详稻穗的样子;对于张桂梅校长而言,我们记住了她拿起喇叭给学生鼓劲的样子……
⑨每天,他都要询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出现过这样的人,虽然不为人关注,但他们的精神闪耀着光芒,打
护士告诉他是 28℃,他一下急眼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老爷子急, 动人心!他们也许是你的亲人,也许是你的同学,也许是陌生人……凡人你我他,也
医务人员也急:“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有一帧帧让人动容的画面,也有一个个值得被铭记的样子。
⑩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请你以“我记住了你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中国到美国,从亚洲到非洲,只要是长水稻的地方,无不沉痛悼念这位伟大 题目二:社区里的一张志愿者招募海报,校园里的一个静静伫立的单杠,公园里
的中国科学家!他不只是中国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的一棵茂盛的大树……它们一直默默关注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
小秘密。假如你就是某地的一景或一物,你会有哪些奇妙的经历……请你发挥想象,“功著神州音容宛在,名垂青史恩泽长存。”他的名字和他所做的一切,必将
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
(取材于陈启文的同名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0.小度同学阅读本文时,梳理了袁隆平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逐梦不止的相关情节。请帮他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3)字数不少于 500 字。
袁隆平 2017 年率团队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后,又瞄向更高的目标,为此,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9 年获颁“共和国勋章”前后,他仍然 ① ;2020 年他表达了在有生之年实现第
三代杂交水稻每公顷 20 吨高产纪录的愿望,为此,91 岁高龄的他仍然 ② ,即使
(七年级 第 9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10页 共 10页)
士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西服,系着一条绛红色的领带,一步一步走向颁奖台。同时,前 2021 年住进了医院,也仍然 ③ 。
方的屏幕上打出了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他那黝黑的面孔被放大了,成为一个照亮全场 21.小度同学阅读本文时,眼前常常浮现出袁隆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请结合第
的特写镜头。 ③④段或第⑧⑨段相关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塑造他的这种形象的。(3分)
⑤颁奖会后第二天,袁隆平就匆匆赶回了湖南,又在稻田里忙碌起来。对于获颁 答:
“共和国勋章”,袁隆平既充满了尊重,也心怀豁达。他说:“对我来说,这是一种 22.小度同学被袁隆平的故事深深感动,决定把袁老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但不知道应
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但我不能躺在功勋簿上睡大觉,只要脑瓜子还没有糊涂,就还 该如何结尾。请你仿照示例,结合本文内容,帮他写一个结尾。(3分)
可以干!只要没有痴呆,就还可以继续动脑筋、搞研究!”
结尾示例
⑥2020 年,袁隆平已是一位 91 岁的老人了。他说:“我还想再活 10 年,10 年后,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第三代杂交水稻一定能夺得每公顷 20 吨的高产纪录,海水稻肯定能推广到 1亿亩,中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国人一定能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⑦2020 年 12 月,袁隆平一如既往,又奔赴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家人和
答:
同事都很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老人家的脚步就像他永不止步的梦想,谁也挡不住。
五、写作(40 分)
⑧2021 年 3 月 10 日,袁隆平在基地摔了一跤,第一次长时间地住进了医院。护
23.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士们都爱跟这个躺在病榻上的老顽童开玩笑:“您还是‘90 后’啊,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加油!”老爷子也呵呵笑着打了一个“V ”形手势,和护士们一起喊:“少年, 题目一:定格瞬间的美,凝聚成永恒。对于袁隆平爷爷而言,我们记住了他田间
加油!” 端详稻穗的样子;对于张桂梅校长而言,我们记住了她拿起喇叭给学生鼓劲的样子……
⑨每天,他都要询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出现过这样的人,虽然不为人关注,但他们的精神闪耀着光芒,打
护士告诉他是 28℃,他一下急眼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老爷子急, 动人心!他们也许是你的亲人,也许是你的同学,也许是陌生人……凡人你我他,也
医务人员也急:“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有一帧帧让人动容的画面,也有一个个值得被铭记的样子。
⑩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请你以“我记住了你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中国到美国,从亚洲到非洲,只要是长水稻的地方,无不沉痛悼念这位伟大 题目二:社区里的一张志愿者招募海报,校园里的一个静静伫立的单杠,公园里
的中国科学家!他不只是中国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的一棵茂盛的大树……它们一直默默关注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
小秘密。假如你就是某地的一景或一物,你会有哪些奇妙的经历……请你发挥想象,“功著神州音容宛在,名垂青史恩泽长存。”他的名字和他所做的一切,必将
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
(取材于陈启文的同名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0.小度同学阅读本文时,梳理了袁隆平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逐梦不止的相关情节。请帮他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3)字数不少于 500 字。
袁隆平 2017 年率团队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后,又瞄向更高的目标,为此,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9 年获颁“共和国勋章”前后,他仍然 ① ;2020 年他表达了在有生之年实现第
三代杂交水稻每公顷 20 吨高产纪录的愿望,为此,91 岁高龄的他仍然 ② ,即使
(七年级 第 9页 共 10页) (七年级 第 10页 共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