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 力及其作用效果
1.力的基本知识:(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N)。
2.产生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6.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关键点拨:(1)力的存在有两个物体:①施力物体;②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①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②力的作用发生在相互接触(包括间接接触)的物体间。
(3)运动状态:①运动的快慢的改变;②运动方向的改变。
知识点2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材料的性质分类:(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后恢复原形;(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不能恢复原形。
2.弹力:(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2)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3.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②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能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③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以免弹簧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④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
⑤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关键点拨: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
知识点3 重力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重力: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3.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大小成正比。(2)计算公式:G=mg其中g=9.8 N/kg;9.8 N/kg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N。
4.施力物体:地球。
5.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1)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2)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关键点拨:(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2)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3)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①降低重心;②增大支持面。
重难点1 力的概念
【典例1】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没有了力
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没有施加力
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力的作用
D.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离开了物体就没有了力,故A正确;物体间作用力是相互的,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也有施加力,故B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若没有相互的作用,也是没有力的,故C错误;鸡蛋碰石头时,石头对鸡蛋的力和鸡蛋对石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A。]
【典例2】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正在进站的火车
C.空中下落的雨滴
D.熊猫拉弯竹子
D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体现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正在进站的火车,火车速度慢慢减小,运动状态改变,体现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空中下落的雨滴的整个过程,速度不是保持不变的,即速度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体现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熊猫拉弯竹子,竹子形状发生改变,体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综上,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D。故选D。]
【典例3】 小明在家积极帮妈妈做家务。如图所示,妈妈准备做西红柿炒鸡蛋,他先帮妈妈打好鸡蛋,将鸡蛋放在碗沿撞击,鸡蛋破裂,碗完好无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撞击时,只有鸡蛋受到力的作用
B.撞击时,只有碗受到力的作用
C.使鸡蛋破裂的施力物体是小明的手
D.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将鸡蛋放在碗沿撞击,撞击时,鸡蛋和碗同时受到力的作用,故A、B错误;将鸡蛋放在碗沿撞击,鸡蛋破裂,使鸡蛋破裂的施力物体是碗沿,故C错误;将鸡蛋放在碗沿撞击,鸡蛋对碗沿施加作用力,同时碗沿对鸡蛋施加反作用力,使鸡蛋破裂,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故选D。]
【变式1】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B.两个物体必须直接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D.用力推书桌,书桌才能运动,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 A
【变式2】 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赛车在圆形跑道上匀速行驶
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
C.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的篮球
D.百米跑道上起跑的运动员
B [赛车在圆形跑道上匀速行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均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故B符合题意;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的篮球,只受到向下的重力,不处于平衡状态,即运动状态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百米跑道上起跑的运动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变式3】 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性质的是( )
A.划船时要让船向前进,就要用桨向后划水
B.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B [划船前进时,要用桨向后划水,向后划水的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不符合题意;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球的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符合题意;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向下喷气的同时,也会受到气体向上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不符合题意;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蹬地的同时,也受到地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重难点2 弹力和重力
【典例4】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它所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B.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就其力的性质而言都是弹力
C.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弹力越大,它的形变越大
D.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弹力
D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故A不符合题意;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就其力的性质而言都是弹力,故B不符合题意;在一定范围内,物体发生的形变是弹性形变,弹性形变越大物体产生的弹力越大,故C不符合题意;要产生弹力的作用,两个物体必须直接接触,并且相互挤压,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典例5】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
B.汽车上坡时,所受重力的方向是沿斜坡向下的
C.地球吸引物体使物体受到重力,同时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吸引力
D.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就消失了
C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所以飞机也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汽车上坡时,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B错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地球吸引物体使物体受到重力,同时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吸引力,故C正确;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依然在,故D错误。故选C。]
【变式4】 如图所示,工人不用铁锤而使用橡胶锤铺设瓷砖,回答下列问题:
(1)橡胶锤头的橡胶具有____________(选填“较大的硬度”或“较好的弹性”)。
(2)橡胶锤敲击到瓷砖后会向相反方向运动,使橡胶锤弹开的力是由________(选填“橡胶”或“瓷砖”)发生形变产生的。
[解析] (1)橡胶锤头具有弹性,敲击瓷砖时,橡胶锤头发生弹性形变,橡胶锤头恢复原状时,对瓷砖施加力的作用。
(2)橡胶锤敲击到瓷砖后会向相反方向运动,使橡胶锤弹开的力是由瓷砖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产生的。
[答案] (1)较好的弹性 (2)瓷砖
【变式5】 如图所示是利用铅垂线检查墙上的画是否挂正的情景。为了把画挂正,正确的做法是( )
A.把画的左边调低一些
B.把画的右边调低一些
C.换用质量较大的铅锤
D.调整铅垂线,使铅垂线与桌面垂直
A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如果这幅画的长边和铅垂线是平行的,则画是竖直的,因此墙上的画挂正时,铅垂线应与画的竖直边框平行。由题图可知,将画的上边缘的左侧调低一些或者其右侧调高一些都可使画挂正,故A正确,B错误;铅锤的质量大小不影响铅垂线的位置,铅垂线所在的位置始终在竖直方向上,因此不用调整铅垂线,而应调整画的竖直边框与铅垂线平行,画就挂正了,故C、D错误。故选A。]
重难点3 力的示意图
【典例6】 (2020·泰安)一小球沿弧形轨道下滑,画出小球在图中位置时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
[答案] 见解析图
【变式6】 请在图中画出小象对跷跷板的压力。
[解析]
[答案] 见解析图
【变式7】 如图所示,用手将一端固定的弹簧向右拉伸,请画出弹簧对手指和墙对弹簧的弹力的示意图。
[解析]
[答案] 如图所示
课时分层评价卷(六) 力
1.(2024·泰安期末)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侦察机——“蜂鸟”,比一枚鸡蛋还轻。下列对“蜂鸟”所受的重力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0.35 N B.3.5 N
C.35 N D.350 N
A [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 N,一枚鸡蛋0.5 N。超微单兵无人侦察机——“蜂鸟”,比一枚鸡蛋还轻。故A符合题意。故选A。]
2.(2024·泰安期末)水平用力轻推矿泉水瓶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力向同一方向轻推瓶盖处,瓶子翻了。此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C [水平用力轻推矿泉水瓶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力向同一方向轻推瓶盖处,瓶子翻了,两次作用在矿泉水瓶的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作用在矿泉水瓶上的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故C符合题意。故选C。]
3.兔子不小心撞上树桩而死,它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兔子 B.树桩
C.空气 D.地球
B [兔子不小心撞上树桩而死,它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树桩。故选B。]
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 1.8 N 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9 N B.0
C.1.8 N D.3.6 N
C [静止的弹簧测力计,所受的两个水平拉力是平衡力,则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力,为1.8 N,故C符合题意。故选C。]
5.(2024·泰安二模)北京时间2024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 m时,反推发动机点火向下喷气,利用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原理,减小返回舱对地面的冲击力,保证航天英雄平安着陆。
[解析] 反推发动机点火后,气体向下喷出,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气体给发动机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返回舱速度减小,从而平稳着陆。
[答案] 相互
6.(2024·泰安期末)宋代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雕弓如满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
[解析]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弓如“满月”,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 形状
7.(2024·泰安期末)如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描绘的人们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当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会产生气流。饱满的谷物受____________的作用而落入筐中,而枯瘪的谷物被气流从出风口吹出。
[解析] 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饱满的谷物倒入扇车时,饱满的谷物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落入筐中。
[答案] 重力
8.在如图甲所示的情景中,小孩用力推A船,A船受到力作用而向左运动,同时小孩自己所乘坐的B船也向右运动,说明B船也受到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在图乙所示的情景中,穿溜冰鞋的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壁,自己却向左运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孩用力推A船,A船受到力的作用而向左运动,B船向右运动,说明B船也受到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穿溜冰鞋的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壁,墙壁给小女孩一个向左的力,小女孩向左运动,此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 A船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9.已知月球对月球上物体的吸引力约是地球对地球上物体吸引力的,若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Gn=1 N 的月球土壤被带到地球上用天平测量,则天平的示数为________g。(g取10 N/kg)
[解析] 月球对月球上物体的吸引力约是地球对地球上物体吸引力的,则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Gn=1 N的月球土壤,在地球受到的重力为G=6Gn=6×1 N=6 N,其质量为m===0.6 kg=600 g,因物体的质量不随其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天平的示数为600 g。
[答案] 600
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后车对前车的撞击力F1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前车对后车的作用力F2,事故发生时_________________(选填“F1先产生”“F2先产生”或“F1和F2同时产生”)。
[解析] F1和F2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1=F2,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答案] 等于 F1和F2同时产生
1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它受到的重力G和它对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解析] 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中心;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在斜面上,和斜面垂直并指向斜面。
[答案] 如图所示
1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按照图乙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重力G/N 1 ① 3 4 5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问题解决后,第二组数据如图乙所示,则表格①中应填________。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3)由此得出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是做“判断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
(5)题中表格在设计上存在不足的地方,你认为改进的方案为________。
A.增加一栏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B.增加一栏质量与重力的比值
[解析] (1)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所以此弹簧测力计的问题是没有调零。由题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测力计的指针指示在2 N的位置,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
(2)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绘出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图形为一条倾斜直线,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4)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不变,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表格中存在的不足是没有体现出物体重力G和质量m的比值;改进方案是在表格中增加G与m的比值,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1)没有调零 2 (2)见解析图 (3)正比 (4)不变 竖直向下 (5)A
13.(2024·泰安期末)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 kg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C.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 dm
D.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4 km/h
B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 mL,质量约为m=ρV=1.0×103 kg/m3×500×10-6 m3=0.5 kg,故A不符合题意;托起两个鸡蛋约需1 N的力,则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 N,质量约为m===0.05 kg=50 g,故B符合题意;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 cm=16 dm,故C不符合题意;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v=4 m/s=4×3.6 km/h=14.4 km/h,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如图所示是一种常用的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A点比 B 点更容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施力物体有关 B.力的大小有关
C.力的方向有关 D.力的作用点有关
D [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A、B不同,在A点比B点更易夹碎核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5.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形变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B.通常情况下,支持力、压力、拉力和重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同
D.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C [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如果形变不是弹性形变,而是塑性形变,产生的力就不是弹力,故A错误;重力是地球吸引力的一种,不是弹力,故B错误;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同,比如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竖直弹簧,上端放一个物体,物体压缩弹簧,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向上,弹簧是施力物体,弹簧要恢复形变的方向也向上,即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16.如图所示,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____________;同时小车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表面空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风扇给空气一个向左的力,空气则给风扇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故小车会向右运动。
[答案]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右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7.用手拍桌子,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用力捏一下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
[解析] 用手拍桌子,手会感到疼,手对桌子有一个力的作用,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感觉到很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易拉罐发生了形变,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答案] 相互 形变
18.如图所示,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BC与桌面的夹角β,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剪断悬线OA,将观察到小球下落的方向是________的。已知物体所受月球重力为受地球重力的,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 kg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他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g取10 N/kg)。
[解析]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改变木板与桌面的夹角,悬线OA的方向不变,剪断悬线OA,将观察到小球下落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 kg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他所受的重力为G月=mg=×90 kg×10 N/kg=150 N。
[答案] 不变 竖直向下 150
19.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正对刻度10,挂上80 N重物时,正对刻度30。当弹簧挂48 N重物时,自由端所对刻度应是________;若自由端所对刻度是18,这时弹簧下端悬挂的重物为________N。
[解析] 挂上80 N重物时弹簧的拉力F1=80 N,伸长量ΔL1=30-10=20;当挂48 N重物时,拉力为F2=48 N,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即==,解得ΔL2=12,自由端所对刻度为10+12=22;若自由端所对刻线是18,弹簧伸长量ΔL3=18-10=8,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即==,解得F3=32 N,弹簧下端悬挂的重物G=F3=32 N。
[答案] 22 32
20.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弹簧测力计探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处于原长的一根弹性细绳的左右两端,R1和R2是固定在细绳上的两个标识。现将A端固定,用弹簧测力计将B端沿着细绳所在直线向右拉,R1、R2和B三点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已知细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1)据图甲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________cm。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伸长的,细绳的长度与所受拉力__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3)当标识R2刚好位于刻度尺上7.00 cm位置时,R1位于刻度尺上________cm位置。现手持细绳两端,A端向左B端向右使它们沿绳所在直线同时匀速运动,若发现标识R2不动,则A、B两端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由题图甲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3.00 cm。
(2)题图乙中,弹性细绳长度为6.00 cm,伸长了3.00 cm,测力计的示数为1.6 N,题图丙中,弹性细绳长度为9.00 cm,伸长了6.00 cm,测力计的示数为3.2 N,题图丁中,弹性细绳长度为12.00 cm,伸长了9.00 cm,测力计的示数为4.8 N,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均匀伸长的,细绳的长度与所受拉力不成正比。
(3)由题图甲可知,R2位于2.00 cm时,R1位于1.00 cm;由题图乙可知,R2位于4.00 cm时,R1位于2.00 cm;由题图丙可知,R2位于6.00 cm时,R1位于3.00 cm;由题图丁可知,R2位于8.00 cm时,R1位于4.00 cm;综上可知,R1的长度是R2长度的一半,则当R2标识刚好位于刻度尺上7.00 cm位置时,R1位于刻度尺上3.50 cm位置。由题图甲可知,R2左侧弹性细绳长度为2.00 cm,右侧弹性细绳的长度为1.00 cm;由题图乙可知,R2左侧弹性细绳长度为4.00 cm,右侧弹性细绳的长度为2.00 cm;由题图丙可知,R2左侧弹性细绳长度为6.00 cm,右侧弹性细绳的长度为3.00 cm;由题图丁可知,R2左侧弹性细绳长度为8.00 cm,右侧弹性细绳的长度为4.00 cm;综上可知,左侧弹性细绳长度是右侧弹性细绳长度的2倍,则A端向左B端向右使它们沿绳所在直线同时匀速运动,若发现标识R2不动,由v=可知,A、B两端的速度之比为2∶1。
[答案] (1)3.00 (2)均匀 不成正比 (3)3.50 2∶1
21.(2024·枣庄)在两辆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B.甲先对乙施力,然后乙才对甲施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由于甲、乙两磁体没有接触,因此甲、乙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 [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同时发生的,故A、B错误,C正确;虽然甲、乙两磁体没有接触,但甲、乙之间有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C。]
22.(2024·菏泽)如图所示,滑旱冰时小明用力推墙,他便向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使小明后退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
[解析] 穿旱冰鞋的小明用手推墙,他自己也会后退。这是因为手对墙施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墙的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小明后退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墙。
[答案] 相互 墙
23.(2024·枣庄)“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进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________(选填“前方”“侧方”或“后方”),使探测器减速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选填“燃气”或“喷嘴”),此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降落时,需要减速,则发动机喷管工作时,应使探测器受到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则发动机喷管应朝向前方,向前方喷出气体,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喷出的气体对探测器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燃气。
[答案] 前方 燃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4.(2024·济南)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滑块沿斜面下滑的情景。请画出此时滑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滑块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
[答案] 如图所示
25.(2024·聊城)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用绳子悬挂起来,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稳定后松手。画出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经过P点时所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解析] 小球受到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也受到拉力,方向沿绳子向上。
[答案] 如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7张PPT)
第6讲 力
过教材 串知识 夯基础
知识点1 力及其作用效果
1.力的基本知识:(1)物体对物体的______。
(2)力的单位:___________。
2.产生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______(可以不接触)。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作用
牛顿(N)
作用
形变
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力的示意图:在__________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______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____________。
6.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受力物体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相互的
关键点拨:(1)力的存在有两个物体:①施力物体;②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①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②力的作用发生在相互接触(包括间接接触)的物体间。
(3)运动状态:①运动的快慢的改变;②运动方向的改变。
知识点2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材料的性质分类:(1)弹性:物体______________,撤去力后恢复原形;(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不能恢复原形。
2.弹力:(1)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2)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______________。(3)方向: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______。
受力发生形变
弹性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
相反
3.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和________,不能超过它的__________。(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②使用前指针要______;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能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量程
分度值
测量范围
调零
③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以免弹簧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④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________________。
⑤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
关键点拨: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
轴线的方向一致
垂直
知识点3 重力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重力:物体因____________而受到的力;用字母___表示。
3.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大小成______。(2)计算公式:_______其中g=_____________;9.8 N/kg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施力物体:______。
地球的吸引
G
正比
G=mg
9.8 N/kg
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N
地球
5.重力方向:__________,应用:重垂线。
(1)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2)作用:检查墙壁是否______。
6.作用点:______(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竖直
重心
关键点拨:(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2)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3)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①降低重心;②增大支持面。
研重难 学方法 提能力
重难点1 力的概念
【典例1】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没有了力
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没有施加力
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力的作用
D.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离开了物体就没有了力,故A正确;物体间作用力是相互的,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也有施加力,故B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若没有相互的作用,也是没有力的,故C错误;鸡蛋碰石头时,石头对鸡蛋的力和鸡蛋对石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A。]
【典例2】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正在进站的火车
C.空中下落的雨滴
D.熊猫拉弯竹子
√
D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体现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正在进站的火车,火车速度慢慢减小,运动状态改变,体现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空中下落的雨滴的整个过程,速度不是保持不变的,即速度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体现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熊猫拉弯竹子,竹子形状发生改变,体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综上,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D。故选D。]
【典例3】 小明在家积极帮妈妈做家务。如图所示,妈妈准备做西红柿炒鸡蛋,他先帮妈妈打好鸡蛋,将鸡蛋放在碗沿撞击,鸡蛋破裂,碗完好无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撞击时,只有鸡蛋受到力的作用
B.撞击时,只有碗受到力的作用
C.使鸡蛋破裂的施力物体是小明的手
D.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D [将鸡蛋放在碗沿撞击,撞击时,鸡蛋和碗同时受到力的作用,故A、B错误;将鸡蛋放在碗沿撞击,鸡蛋破裂,使鸡蛋破裂的施力物体是碗沿,故C错误;将鸡蛋放在碗沿撞击,鸡蛋对碗沿施加作用力,同时碗沿对鸡蛋施加反作用力,使鸡蛋破裂,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故选D。]
【变式1】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B.两个物体必须直接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D.用力推书桌,书桌才能运动,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
√
【变式2】 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赛车在圆形跑道上匀速行驶
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
C.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的篮球
D.百米跑道上起跑的运动员
B [赛车在圆形跑道上匀速行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均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故B符合题意;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的篮球,只受到向下的重力,不处于平衡状态,即运动状态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百米跑道上起跑的运动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变式3】 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性质的是( )
A.划船时要让船向前进,就要用桨向后划水
B.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
B [划船前进时,要用桨向后划水,向后划水的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不符合题意;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球的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符合题意;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向下喷气的同时,也会受到气体向上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不符合题意;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蹬地的同时,也受到地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重难点2 弹力和重力
【典例4】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它所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B.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就其力的性质而言都是弹力
C.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弹力越大,它的形变越大
D.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弹力
√
D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故A不符合题意;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就其力的性质而言都是弹力,故B不符合题意;在一定范围内,物体发生的形变是弹性形变,弹性形变越大物体产生的弹力越大,故C不符合题意;要产生弹力的作用,两个物体必须直接接触,并且相互挤压,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典例5】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
B.汽车上坡时,所受重力的方向是沿斜坡向下的
C.地球吸引物体使物体受到重力,同时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吸引力
D.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就消失了
√
C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所以飞机也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汽车上坡时,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B错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地球吸引物体使物体受到重力,同时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吸引力,故C正确;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依然在,故D错误。故选C。]
【变式4】 如图所示,工人不用铁锤而使用橡胶锤铺设瓷砖,回答下列问题:
(1)橡胶锤头的橡胶具有____________(选填“较大的硬度”或“较好的弹性”)。
(2)橡胶锤敲击到瓷砖后会向相反方向运动,使橡胶锤弹开的力是由________(选填“橡胶”或“瓷砖”)发生形变产生的。
较好的弹性
瓷砖
[解析] (1)橡胶锤头具有弹性,敲击瓷砖时,橡胶锤头发生弹性形变,橡胶锤头恢复原状时,对瓷砖施加力的作用。
(2)橡胶锤敲击到瓷砖后会向相反方向运动,使橡胶锤弹开的力是由瓷砖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产生的。
【变式5】 如图所示是利用铅垂线检查墙上的画是否挂正的情景。为了把画挂正,正确的做法是( )
A.把画的左边调低一些
B.把画的右边调低一些
C.换用质量较大的铅锤
D.调整铅垂线,使铅垂线与桌面垂直
√
A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如果这幅画的长边和铅垂线是平行的,则画是竖直的,因此墙上的画挂正时,铅垂线应与画的竖直边框平行。由题图可知,将画的上边缘的左侧调低一些或者其右侧调高一些都可使画挂正,故A正确,B错误;铅锤的质量大小不影响铅垂线的位置,铅垂线所在的位置始终在竖直方向上,因此不用调整铅垂线,而应调整画的竖直边框与铅垂线平行,画就挂正了,故C、D错误。故选A。]
重难点3 力的示意图
【典例6】 (2020·泰安)一小球沿弧形轨道下滑,画出小球在图中位置时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
[答案] 见解析图
【变式6】 请在图中画出小象对跷跷板的压力。
[解析]
[答案] 见解析图
【变式7】 如图所示,用手将一端固定的弹簧向右拉伸,请画出弹簧对手指和墙对弹簧的弹力的示意图。
[解析]
[答案] 如图所示
课时分层评价卷(六) 力
√
1.(2024·泰安期末)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侦察机——“蜂鸟”,比一枚鸡蛋还轻。下列对“蜂鸟”所受的重力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0.35 N B.3.5 N
C.35 N D.350 N
A [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 N,一枚鸡蛋0.5 N。超微单兵无人侦察机——“蜂鸟”,比一枚鸡蛋还轻。故A符合题意。故选A。]
2.(2024·泰安期末)水平用力轻推矿泉水瓶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力向同一方向轻推瓶盖处,瓶子翻了。此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
C [水平用力轻推矿泉水瓶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力向同一方向轻推瓶盖处,瓶子翻了,两次作用在矿泉水瓶的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作用在矿泉水瓶上的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故C符合题意。故选C。]
3.兔子不小心撞上树桩而死,它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兔子 B.树桩
C.空气 D.地球
√
B [兔子不小心撞上树桩而死,它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树桩。故选B。]
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 1.8 N 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9 N B.0
C.1.8 N D.3.6 N
√
C [静止的弹簧测力计,所受的两个水平拉力是平衡力,则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力,为1.8 N,故C符合题意。故选C。]
5.(2024·泰安二模)北京时间2024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 m时,反推发动机点火向下喷气,利用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原理,减小返回舱对地面的冲击力,保证航天英雄平安着陆。
[解析] 反推发动机点火后,气体向下喷出,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气体给发动机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返回舱速度减小,从而平稳着陆。
相互
6.(2024·泰安期末)宋代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雕弓如满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
[解析]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弓如“满月”,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形状
7.(2024·泰安期末)如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描绘的人们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当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会产生气流。饱满的谷物受____________的作用而落入筐中,而枯瘪的谷物被气流从出风口吹出。
重力
[解析] 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饱满的谷物倒入扇车时,饱满的谷物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落入筐中。
8.在如图甲所示的情景中,小孩用力推A船,A船受到力作用而向左运动,同时小孩自己所乘坐的B船也向右运动,说明B船也受到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在图乙所示的情景中,穿溜冰鞋的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壁,自己却向左运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船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孩用力推A船,A船受到力的作用而向左运动,B船向右运动,说明B船也受到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穿溜冰鞋的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壁,墙壁给小女孩一个向左的力,小女孩向左运动,此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00
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后车对前车的撞击力F1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前车对后车的作用力F2,事故发生时_________________(选填“F1先产生”“F2先产生”或“F1和F2同时产生”)。
[解析] F1和F2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1=F2,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等于
F1和F2同时产生
1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它受到的重力G和它对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解析] 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中心;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在斜面上,和斜面垂直并指向斜面。
[答案] 如图所示
1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按照图乙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问题解决后,第二组数据如图乙所示,则表格①中应填____。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3)由此得出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______。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重力G/N 1 ① 3 4 5
没有调零
2
见解析图
正比
(4)如图丁所示是做“判断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
(5)题中表格在设计上存在不足的地方,你认为改进的方案为________。
A.增加一栏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B.增加一栏质量与重力的比值
不变
竖直向下
A
[解析] (1)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所以此弹簧测力计的问题是没有调零。由题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测力计的指针指示在2 N的位置,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
(2)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绘出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图形为一条倾斜直线,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4)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不变,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表格中存在的不足是没有体现出物体重力G和质量m的比值;改进方案是在表格中增加G与m的比值,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2024·泰安期末)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 kg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C.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 dm
D.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4 km/h
√
14.如图所示是一种常用的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A点比 B 点更容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施力物体有关 B.力的大小有关
C.力的方向有关 D.力的作用点有关
√
D [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A、B不同,在A点比B点更易夹碎核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5.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形变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B.通常情况下,支持力、压力、拉力和重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同
D.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
C [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如果形变不是弹性形变,而是塑性形变,产生的力就不是弹力,故A错误;重力是地球吸引力的一种,不是弹力,故B错误;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同,比如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竖直弹簧,上端放一个物体,物体压缩弹簧,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向上,弹簧是施力物体,弹簧要恢复形变的方向也向上,即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16.如图所示,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小车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右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表面空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风扇给空气一个向左的力,空气则给风扇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故小车会向右运动。
17.用手拍桌子,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用力捏一下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
[解析] 用手拍桌子,手会感到疼,手对桌子有一个力的作用,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感觉到很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易拉罐发生了形变,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相互
形变
不变
竖直向下
150
19.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正对刻度10,挂上80 N重物时,正对刻度30。当弹簧挂48 N重物时,自由端所对刻度应是________;若自由端所对刻度是18,这时弹簧下端悬挂的重物为________N。
22
32
20.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弹簧测力计探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处于原长的一根弹性细绳的左右两端,R1和R2是固定在细绳上的两个标识。现将A端固定,用弹簧测力计将B端沿着细绳所在直线向右拉,R1、R2和B三点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已知细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1)据图甲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________cm。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伸长的,细绳的长度与所受拉力__________ (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3)当标识R2刚好位于刻度尺上7.00 cm位置时,R1位于刻度尺上________cm位置。现手持细绳两端,A端向左B端向右使它们沿绳所在直线同时匀速运动,若发现标识R2不动,则A、B两端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_。
3.00
均匀
不成正比
3.50
2∶1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由题图甲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3.00 cm。
(2)题图乙中,弹性细绳长度为6.00 cm,伸长了3.00 cm,测力计的示数为1.6 N,题图丙中,弹性细绳长度为9.00 cm,伸长了6.00 cm,测力计的示数为3.2 N,题图丁中,弹性细绳长度为12.00 cm,伸长了9.00 cm,测力计的示数为4.8 N,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均匀伸长的,细绳的长度与所受拉力不成正比。
21.(2024·枣庄)在两辆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B.甲先对乙施力,然后乙才对甲施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由于甲、乙两磁体没有接触,因此甲、乙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
C [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同时发生的,故A、B错误,C正确;虽然甲、乙两磁体没有接触,但甲、乙之间有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C。]
22.(2024·菏泽)如图所示,滑旱冰时小明用力推墙,他便向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使小明后退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
[解析] 穿旱冰鞋的小明用手推墙,他自己也会后退。这是因为手对墙施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墙的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小明后退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墙。
相互
墙
23.(2024·枣庄)“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进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________(选填“前方”“侧方”或“后方”),使探测器减速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选填“燃气”或“喷嘴”),此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
前方
燃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降落时,需要减速,则发动机喷管工作时,应使探测器受到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则发动机喷管应朝向前方,向前方喷出气体,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喷出的气体对探测器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燃气。
24.(2024·济南)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滑块沿斜面下滑的情景。请画出此时滑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滑块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
[答案] 如图所示
25.(2024·聊城)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用绳子悬挂起来,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稳定后松手。画出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经过P点时所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解析] 小球受到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也受到拉力,方向沿绳子向上。
[答案]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