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提优】统编版语文六下( 第二单元重难点梳理)知识清单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提优】统编版语文六下( 第二单元重难点梳理)知识清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19:5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篇目 课时目标 单元主题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及优美语句,丰富语言储备;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主要经历;学会快速浏览课文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梗概时,能快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故事的整体框架;借助列提纲、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小说情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深切体会鲁滨逊在荒岛战胜重重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对外国文学名著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乐于主动阅读更多经典作品,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外国名著
6*骑鹅旅行记(节选)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其含义,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身的语言素材库;清晰把握《骑鹅旅行记(节选)》的主要内容,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概括尼尔斯变成小人后,在家中与动物们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情节;熟练运用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策略。快速浏览时,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故事脉络;深切体会尼尔斯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后的内心转变,感悟到尊重他人、关爱动物的重要意义,培养善良、友善、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能够准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同时积累书中的精彩语句,丰富词汇储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清晰梳理《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的情节,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汤姆和贝奇从山洞迷路到成功脱险,以及汤姆讲述历险经过等主要内容,熟知汤姆在山洞中如何凭借风筝线探路等关键细节;灵活运用快速浏览与精读结合的阅读方法。快速浏览时迅速把握文章整体框架与核心事件,精读时深入品味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深切体会汤姆在面对山洞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勇敢无畏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学习他在艰难处境中不放弃、勇于探索的品质,增强自身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学会从所读的书中精准选取原文内容,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通过对书中具体语句、段落的引用,深入阐释自己对书籍某方面的理解与感悟,展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在与他人交流读书心得时,能够仔细倾听并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合理;积极参与同读一本书的交流活动,在分享与倾听中,进一步点燃对世界名著的阅读热情。
习作:写作品梗概 能精准阐述梗概与原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梗概在传递书籍核心信息时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通过深度阅读选定的书籍,梳理出作品内容的基本框架,抓住主要情节和关键转折点;运用凝练、简洁的语言将概括出的要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作品梗概。在表述过程中,注重语句通顺、逻辑连贯;对自己及他人写出的梗概进行客观评估,从内容完整性、重点突出度、语言简洁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通过互评互改,不断完善梗概内容,提升写作水平,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语文园地 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语句入手,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评价,深度感知人物形象,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能够精准识别文本中运用夸张的语句,并理解其如何增强语气、突出事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模仿创作夸张性句子,锻炼语言运用与创新能力;仔细研读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片段,敏锐察觉他们在语言风格、用词遣句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分析各自的巧妙之处,交流阅读喜好与感受,逐步增强对译本的鉴赏意识与选择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熟练背诵并理解出自《增广贤文》的一组格言和谚语,知晓其蕴含的为人处世道理、学习生活智慧,丰富语言素材库,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在实际生活与写作中恰当运用,传承经典文化。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自主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有序推进名著阅读进程,完整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世界名著的独特魅力,养成主动阅读经典作品的良好习惯;主动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所选名著的创作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信息,结合背景知识,深刻体会作者借文字传达的情感、观点以及作品蕴含的思想内涵;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批注阅读等多种方法,在阅读过程中,精读关键情节、精彩段落,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表达;运用摘抄好词好句、撰写内容梗概、绘制思维导图、记录阅读感悟等方式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构建知识体系;仔细研读名著中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全面、立体地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成长变化,领悟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
一、易读错的字:
“栅”易误读为shān,正确读音为zhà;
“剔”易误读为tì,正确读音为tī;
“蔓”在“藤蔓”中易误读为màn,正确读音为wàn;
“卡”在“卡住”中易误读为kǎ,正确读音为qiǎ。
二、易写错的字:
“惧”右边“具”里面不能少一横;
“宴”上半部分“宀”下是“日”和“女”,注意笔画;
“籍”“竹”字头;
“聊”右边是“卯”,不是“印”;
“贷”上面“代”下面“贝”别误写;
“袭”上半部分“龙”下面“衣”别错;
“覆”上面复杂,下面“复”注意整体结构。
三、生字组词
惧(畏惧、惧怕、恐惧)
凄(凄凉、凄惨、凄冷)
寂(寂寞、孤寂、寂静)
宴(宴会、宴请、晚宴)
霉(倒霉、发霉、霉菌)
籍(书籍、户籍、国籍)
聊(聊天、闲聊、无聊)
乏(缺乏、乏力、乏味)
栅(栅栏、栅门、木栅)
控(控制、掌控、遥控)
贷(贷款、信贷、借贷)
剔(剔除、挑剔、剔透)
袭(袭击、偷袭、侵袭)
覆(覆盖、颠覆、覆灭)。
四、多音字
“畜”,xù(畜养、畜牧业),chù(牲畜、家畜);
“圈”,quān(圆圈、圈套),juàn(羊圈、猪圈),juān(圈起来)。
“蔓”,màn(蔓延、蔓草),wàn(藤蔓、瓜蔓儿)。
“卡”,kǎ(卡片、卡车),qiǎ(卡住、发卡)。
五、形近字
“惧”(惧怕)与“具”(具有);
“凄”(凄惨)与“妻”(夫妻);
“霉”(倒霉)与“莓”(草莓);
“籍”(书籍)与“藉”(慰藉);
“贷”(贷款)与“货”(货物);
“剔”(剔除)与“踢”(踢球);
“袭”(袭击)与“袋”(口袋);
“覆”(覆盖)与“复”(复习)。
“缰”(缰绳)与“僵”(僵硬);
“祸”(祸患)与“锅”(铁锅)。
“哀”(哀悼)与“衰”(衰老);
“喧”(喧闹)与“渲”(渲染);
“荒”(荒唐)与“慌”(慌张)。
六、近义词
简陋—粗陋 倒霉—不幸 心平气和—从容不迫 安慰—宽慰 畏惧—恐惧
野蛮—蛮横 缺乏—缺少 荒唐—荒谬 告诫—警告 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吹嘘—夸耀 哀悼—悼念。
七、反义词
安慰—责备 野蛮—文明 心平气和—气急败坏 畏惧—勇敢 简陋—豪华
缺乏—充足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荒唐—合理 吹嘘—谦虚
八、词语积累
(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AABB式(舒舒服服、平平安安)
ABAC式(一模一样、自生自灭)
描写困难的(艰难险阻、千难万险)。
(二)《骑鹅旅行记(节选)》:
形容力量大的(力大无穷、孔武有力)
形容人多且乱的(杂乱无章、乱作一团)
AABC式(跃跃欲试、津津有味)。
(三)《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
形容高兴的(兴高采烈、欢天喜地)
形容人多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含夸张的(震耳欲聋、惊天动地)。
九、好句积累
“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体现鲁滨逊乐观心态);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富含哲理,展现乐观精神)。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皮肤,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他拼命地喊着救命。”(生动表现尼尔斯变小后的危险处境)。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通过动作描写体现撒切尔太太焦急心情)。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通过环境和人物描写体现人们找到孩子后的喜悦)。
十、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多角度评价人物。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长篇小说。课文梗概是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故事。课文节选部分则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慢慢适应岛上孤独的生活。学会生存的过程。
2.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评价人物的方法。
(1)从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
例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
(2)多面、立体地评价人物。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个具有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二)词句段的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共同点:这三个句子中加点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观察句式特点,想想什么是夸张 在文学作品中夸张有什么作用
①什么是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突出描绘,或扩大,或缩小。
例:这里简直是人山人海,仿佛欢腾的海洋。(夸大,突出了人众多。)
例:他的心眼比针尖还要细。(夸小。这个句子用在不同地方意思不同:或者突出他心胸狭窄,或者突出他做事很认真,很细心。)
◎用夸张手法写句子:
①高兴激动:人们搂着两个孩子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时间快: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③喜悦:看到这个玩具,小弟弟喜得快要发疯了。
④饿:他今天太饿了,饿得前胸贴后背。
⑤安静:教室里一片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
⑥厚:这本书真厚,永远都看不完。
⑦小:这地方太小了,只有巴掌那么大。
⑧声音大:他说话声音真大,把我的耳朵都要震聋了
(三)日积月累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译文: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用于教育人要好好读书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译文: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情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译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指与别人沟通时不经意间被点拨而有所顿悟时的一种感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译文: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译文: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规律。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一、作者简介:
丹尼尔 笛福,英国作家,被誉为“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他早年经商,游历广泛,丰富的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其作品多以冒险、求生为主题,展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二、主要内容:
课文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按时间顺序,讲述了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途中遇风暴,流落荒岛后,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节选”部分则着重描述了鲁滨逊初到荒岛时,面对物资匮乏、荒无人烟的困境,他在岛上的生活状态,以及通过罗列好处和坏处,对自身处境进行理性思考,从而调整心态,开始积极生活。
三、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1.“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此句体现出鲁滨逊在面对枯燥的工作时,心态平和且乐观,虽工作单调,但他能接受现状,不抱怨。
2.“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是鲁滨逊乐观心态和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他在极端困境下,能理性分析现状,从不利中看到有利因素,这种心态给予他坚持下去的勇气,也启示读者在面对困难时要积极乐观,换角度看问题。
《骑鹅旅行记(节选)》
一、作者简介:
塞尔玛 拉格洛夫,瑞典女作家,1909年凭借《骑鹅旅行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她的作品以独特的童话风格,融合了瑞典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元素,深受读者喜爱。
二、主要内容:
讲述了调皮捣蛋的男孩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小人后,遭到院子里被他欺负过的禽畜们的嘲笑和教训。在阻止自家雄鹅飞走时,他反而被带上天空,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历险旅程。
三、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1.“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皮肤,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他拼命地喊着救命。”
此句通过对尼尔斯与猫打斗时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出尼尔斯变小后身体的弱小,以及他当时身处危险、极度恐惧的状态,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的困境。
2.“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出尼尔斯内心的转变,他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开始学会为家人着想,关心父母的感受,展现了人物性格的成长。
《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
一、作者简介:
马克 吐温,美国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多以儿童视角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的善恶。
二、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全镇人从悲伤到欢喜的情景,以及汤姆讲述他们在山洞中的奇妙经历,还提及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时,得知山洞被封,乔埃被困在洞中的情节。
三、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1.“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通过对撒切尔太太动作、神态的描写,如“呼喊”“侧耳听”“呻吟”“垂下头”,细腻地表现出她因孩子失踪而极度焦急、悲伤、失望的心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对孩子的牵挂。
2.“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发疯般的钟声”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钟声的急促,渲染出人们得知孩子归来时的激动氛围。“挤满”“衣衫不整”“欣喜若狂”等词语,生动地展现出人们找到孩子后的惊喜与兴奋,与前文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
统编版语文六下第二单元重难点知识点梳理记忆
课文解读
基础梳理
课文归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