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1教学目标
1、读图描述长株潭三市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与气候特征。
2、知道长株潭三市城市发展的差异。
3、理解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的地理的学习,对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的描述,知道了判读的步骤,但在选择相对位置的参照物时,把握的不是很准确,对地形和气候特征的表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读图的细节上,往往粗枝大叶,忽略许多信息的判读。部分同学的的地图基础相对薄弱,在后续的学习中人为的设置了障碍。
3重点难点
1、重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内部差异和发展联系
2、难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的理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长株潭城市群批准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实验区的资料;
展示本节课题,揭示课题;
承转:通过本课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1、读图描述长株潭三市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与气候特征。
2、知道长株潭三市城市发展的差异。
3、理解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
活动2【活动】了解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1、教师回顾湖南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和长株潭城市群在湖南的位置。
2、展示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阅读p64课文“城市群概况”,结合课本图7-40、7-41和地图册p31两幅地图,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中描绘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城市的相对位置和纬度位置,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2)、据图判断并描述三市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检测学习成果。
4、教师评价,小结
5、承转:城市群概况: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
6、展示湘江阅读材料;
7、视频播放:自制三市城市风貌短片,加深学生对三市的了解。
活动3【活动】理解三市的城市发展的内部差异
承转:了解三市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城市风貌,三市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特色,在机械和冶金行业的发展上,各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特点,让我们来认识三市的特点。板书:二、发展的差异展示自学指导:
阅读p65课文和图7-42及课本活动材料,完成对长株潭三市差异的比较。
长沙
株洲
湘潭
地理位置
城市特色(城市职能)
机械和冶金行业发展方向
学生对三市的差异进行比较。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承转: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用地紧张、绿化面积少、就业困难、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许多城市问题即城市病,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三市城市群进行了一体化建设。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试验区,将三个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下面来学习三市的发展联系。
活动4【活动】三、发展联系
1、板书:三、发展联系 (1)、一体化建设 (2)、“两型社会”建设
2、展示学习指导
阅读p66课文、阅读材料、“活动”材料,思考并回答:
(1)、三市的“一体化建设”的含义是什么?其建设的基础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2)、什么是“两型社会”?在材料中提及的6条措施各符合哪种类社会建设?
(3)、议一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
3、检测学习成果
4、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
5、图片展示三市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发展成果。
活动5【练习】当堂训练
1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 ( )
A.湖南南部 B.江西西部
C.湖南东部 D.湖北南部
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 ( )
A.铁路、公路和航空 B.铁路、公路和河运
C.航空、河运和公路 D.海运、河运和铁路
3.关于长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三市中城市规模最大
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C.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
4.下列措施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是 ( )
A.设置城市“绿心”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 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自然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三市的发展的内部差异是城市发展的现状,而三市发展联系的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践行“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
活动7【作业】【课堂作业】
地理填充册P33读图回答1~4题
课件16张PPT。学习目标1、读图描述长株潭三市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与气候特征。
2、知道长株潭三市城市发展的差异。
3、理解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自学指导阅读p64课文“城市群概况”,结合课本图7-40、7-41和地图册p31两幅地图,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中描绘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城市的相对位置和纬度位置,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2、据图判断并描述三市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读左图,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读右图,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28°据图册31页长株潭三市的位置,简要分析三市城市群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8°湘江
长江支流湘江,是湖南省最大河流。发源于广西,湘江干流全长800多千米, 流域面积近95000平方千米。河流两岸发育有狭长的洪积、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上游水急滩多,中下游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在下游依次流经株洲、湘潭和长沙,在岳阳注入洞庭湖。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旧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2009年,在望城县境内建设的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其主要开发任务是保证长株潭城市群生产生活用水,适应滨水景观带建设和进一步改善长沙~株洲段航道通航条件为主,兼顾发电等功能。阅读阅读p65课文和图7-42及课本活动材料,完成对长株潭三市差异的比较。阅读p66课文、阅读材料、“活动”材料,思考并回答:
1、三市的“一体化建设”的含义是什么?其建设的基础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2、什么是“两型社会”?在材料中提及的6条措施各符合哪种类社会建设?
3、议一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城市群布局采用绿心式形态,即在三市城市之间保留大面积的生态绿地。
城市群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形式,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卫星城镇或发展工业,或承担居住、旅游、商贸等功能
湘江作为城市群的生态走廊,对于城市群的环境建设和旅游开发是至关重要的。要严格保护沿江湿地和山水景观,使之成为景色秀美的滨江风光带。
提高绿化率,推广节能建筑,倡导公交优先,创建生态宜居城市。
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整治力度,重污染型企业限期退出。
加强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勤俭节约,建立“两型社会”风尚。长株潭城市群“绿心”景观——昭山1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 ( )
A.湖南南部 B.江西西部
C.湖南东部 D.湖北南部
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 ( )
A.铁路、公路和航空 B.铁路、公路和河运
C.航空、河运和公路 D.海运、河运和铁路
3.关于长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三市中城市规模最大
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C.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
4.下列措施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是 ( )
A.设置城市“绿心”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 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CBDA作业布置:填充图册p33:读图回答1~4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