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由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以“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主要内容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资治通鉴》 B.《左传》 C.《吕氏春秋》 D.《史记》
2.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宋代史学家、政治家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王安石 D.欧阳修
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细腻,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4.《授时历》与现行公历的一周年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而实际时间只相差26秒。它的编制者是:
A.沈括 B.郭守敬 C.张衡 D.毕昇
5.盛唐是科技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以下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火药的发明 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是( )
A.王羲之 B.白居易 C.李清照 D.李时珍
7.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关于四大发明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中国的火药和烟火,14世纪初经蒙古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8.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准确的表述是( )
A.北宋时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
C.唐朝末年,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9.某班级正在举办宋词朗诵会,下列哪一人物的作品不能出现在这一朗诵会中(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马致远
10.考察文化现象或有关事件,寻找其中的共性,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政策或发明的共同作用是( )
①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字体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
A.改进了书写材料 B.推动了汉字的演进
C.提高了纸的产量 D.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11.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到了元朝,散曲比宋词更为灵活,适应了市井演唱的需要。材料主要说明宋元时期( )
A.城市娱乐活动丰富 B.文学呈现世俗化趋势
C.通俗文化成为主导 D.工商业市民阶层兴起
12.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 )
A.《窦娥冤》 B.《资治通鉴》
C.《救风尘》 D.《念怒娇 赤壁怀古》
二、材料题
13.请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三、综合题
14.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外交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它们改变了世界的历史:第一项发明是在文字交流方面,第二项发明是在进行战争方面,而第三项则是在辨别方位方面。就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和力量而言,没有哪一个王国、哪一个宗教或者哲学能够与这三大发明相比。
——摘编自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宋元时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极盛,即使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也居于领先地位。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科技文化突飞猛进。
——改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培根所说的第一项发明的名称。材料二提到“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材料一中哪项发明关系最密切?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15.图片和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图片和文字就是在聆听历史。
材料一
图一 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图二 泥活字印刷排版 图三 奥运会会徽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1)洛阳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要选用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题目或主题。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的哪项发明传入欧洲后,引起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此项技术是中国哪个朝代发明的?又在哪个朝代广泛应用于战争呢?
(3)通过对上述材料中科技发明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B C B C D D
题号 11 12
答案 B A
13.示例:
宋元科技(科技创新)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第三项发明)
(2)原因:隋唐文化为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统一、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当时社会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对外贸易兴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丰富本民族文化;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答出两点即可)
15.(1)主题:中国的印刷技术。
说明:我国印刷水平的提高。
(2)发明:火药。
朝代:唐朝。
朝代:宋元时期。
(3)认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