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 B.李自成指挥大军占领北京城
C.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D.多尔衮指挥清军入主中原
2.下图反映出明朝( )
《流民图》
A.民不聊生 B.经济繁荣 C.社会稳定 D.政治清明
3.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降清,引清兵入关。这个将领是( )
A.刘瑾 B.魏忠贤 C.吴三桂 D.和珅
4.制作时间轴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朝代更替的顺序。下图问号处的王朝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明末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均田免赋”之所以深受农民拥护,主要是因为它针对下列哪一现象( )
A.宦官专权 B.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
C.官员贪污 D.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6.建构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示意图中“ ”应是( )
A.朱元璋称帝 B.皇太极建清 C.李自成起义 D.吴三桂降清
7.“《明史》载:嘉靖朝‘士大夫奔竞贿赂,恬不为异’,科道官‘多徇私劾奏’。”这说明张居正改革前官僚系统的核心弊病是( )
A.吏治腐败 B.机构臃肿 C.科举停废 D.武将干政
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不批奏章,致使不少机构瘫痪 民众不堪重负
B 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C 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 推翻了明朝统治
D 明末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A.A B.B C.C D.D
9.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李自成),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该“闯王”领导的军队( )
A.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与明军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C.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在西安建立起了张楚政权
10.“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这是明朝末年民间流传的歌谣,从这首民谣中得出的信息是( )
A.人民歌颂的“闯王”是黄巢 B.人民对农民军政策热烈拥护
C.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D.起义军军纪严明
11.他并不昏庸,反而勤勉为政,在位十七年,日理万机,但他的治世之心已无法力挽狂澜,无奈他随同大明王朝这艘巨轮一起沉没在历史浩海中。这位明朝末代君主是( )
A.明成祖 B.明神宗 C.崇祯帝 D.顺治帝
12.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逼退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北京,大张旗鼓地为明朝皇帝和皇后发丧,并极力称赞那些在动乱中丧生的明朝官员。多尔袭此举的主要意图在于( )
A.尊崇明朝皇室和官僚 B.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C.树立清朝的正统地位 D.瓦解农民军抵抗意志
二、综合题
13.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农民进行斗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材料四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均田免赋”是什么意思?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
(3)材料四中“自杀的皇帝”是谁?“逃跑的皇帝”是谁?
(4)“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谁?他是哪一民族的首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B C A D C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C
13.(1)直接原因:陕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
(2)意思:“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
关系:因为有了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情欢迎李自成起义军,二者是因果关系。
(3)“自杀的皇帝”:明朝崇祯皇帝
“逃跑的皇帝”:李自成;
(4)“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清朝顺治皇帝;
民族:满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