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4 21: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设立于( )
A.康熙年间 B.雍正年间 C.乾隆年间 D.嘉庆年间
2.康熙帝在位中期,减少议政王大臣会议人数,又在宫中设立南书房;雍正帝即位后,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中创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皆由皇帝亲自挑选充任。这些措施反映了( )
A.清朝决策过程随意 B.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C.清朝军事实力增强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3.乾隆十四年规定,平时印信由内奏事处的太监收存;用印时,由值班军机章京以携有“军机处”三字的金鍉将之请出;用毕立即交还。这一规定进一步直接控制了( )
A.中书省 B.锦衣卫 C.南书房 D.军机处
4.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一切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这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 )
A.内阁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南书房 D.军机处
5.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 )
A.选拔官吏 B.笼络人才 C.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D.稳定社会秩序
6.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时期,雍正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 )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发展经济
7.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B.专制集权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思想控制的加强
8.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这项“发明”指的是( )
A.闭关锁国 B.设宣政院 C.文化专制 D.设军机处
9.康熙十九年(1680年),湖广名医朱方旦发现了人的思想中枢是“脑”而非传统医学认定的“心”。此说引发了医界的震动和朝廷恐慌,结果以“妖言惑众”罪将其处斩,所有著作一律焚毁。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古代医学在清朝有了飞跃性发展
B.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C.清朝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D.闭关锁国使国家发展落后于世界
10.有学者指出,清朝是中国最专制的一个朝代,臣子不再是国家的公务员,而是皇帝的奴隶。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郡县制的推行 B.刺史制度的建立 C.成立锦衣卫 D.军机处的设立
11.清朝由于军事不断,军国大计在皇帝的“万机”中压倒一切。军机处也就从参与军机,而渐渐成为全面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但军政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
A.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是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C.在乾隆年间成为决策机构 D.是在乾隆时期
12.“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实行(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二、材料题
13.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 皇权加强】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初步感知“明清时期皇权的加强”。
材料一 在重大政治决策上明清都强调“乾纲独断”,即皇帝的个人独裁。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权臣专政……清入关前夕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称为“国议”,作为皇帝的辅佐机关。重大政务都由它决定。康熙时,重用南书房的侍从,以抵消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雍正时,为了适应西北用兵的需要,在养心殿外设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任务二 思想钳制】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认识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科举制的发展变化。
【任务三 边疆巩固】同学们梳理了自唐朝至清朝以来“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相关史实。
材料三
朝代 主要事件
唐朝 发兵击败东突厥,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北宋 宋真宗时,取得澶州之战的胜利,打退辽军;辽与宋议和,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南宋 “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金军后撤;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元朝 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清朝 乾隆帝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两例相关史实,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三、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材料二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闭关政策的具体表现。
(3)结合闭关政策的后果,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D C B B D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A D
13.(1)措施:根据材料“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权臣专政”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根据“雍正时为了适应西北用兵的需要”可得出清朝设军机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反映出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等角度进行回答。
(2)特点:根据材料“(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连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特点包括: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变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因此变化是实行八股取士,逐渐走向僵化。
(3)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先后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体现出了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北宋“宋真宗时,取得澶州之战的胜利,打退辽军;辽与宋议和,双方订立‘澶渊之盟’”体现出辽与北宋的和战;南宋“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金军后撤;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体现出南宋与金的和战;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澎湖巡检司”,台湾纳入中国版图之内,体现了元朝对边疆的治理;清朝“乾隆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体现了清朝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的战争以及边疆的治理。因此,可以提炼出观点:元、清时期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论述:围绕观点,结合元、清时期在边疆的管理措施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元朝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中央正式设置机构管理台湾;清朝,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新疆密切同内地联系。因此可以得出元、清重视对边疆地区管辖,进一步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4.(1)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表现: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实行迁海令;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管外贸。
(3)启示: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闭关导致国家落后。
做法: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