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3分)C(A“并与天穹中北极星对应”错,原文是“象征与天穹中的北极星对应”;B“居
中建筑自身对称”错,原文是“多以中轴线左右对称”;D“面积等于周长”错,原文是“近
似的有‘面积=周长’”。)
2. (3分)B(A 强加因果,“向明而治”能体现“中”,但不是因为“中”而“向明而治”;C 曲解
文意,“以燕尾榫为主”错,原文是“以燕尾榫最为典型”;D“主要是利用中药所含的化
学成分杀虫”错,原文还有“或为不同中草药成分相互作用杀虫”。)
3. (3分)D(D 显示的是装饰之美,不能体现科学之美。)
4. (4分) ①城市景观整体布局严整而居中对称。②居中建筑与两侧建筑主次分明,完整和
谐。③依托自然地形,营造山水环绕的生态格局。④建筑设计,宏伟壮丽。(答对一点给1
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的,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6分) ①合理规划使城市布局严整有序。②依托自然山水,打造生态城市。③科学设计
排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6. (3分) A(从对“霸王变作白脸”持批评态度可以推出“白脸”不象征忠义勇猛。传统戏
曲中一般用“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红脸”象征“忠义勇猛”。)
7. (3分) C(“质朴平实 ”错,应该是“古朴典雅”。)
8. (4分) ①甲:老武生怒挑紫金冠,是对小武生登台前饮酒的斥责;引出下文作者对梨园
戒律的议论。②乙:想象花云怒挑新编《战太平》的紫金冠,表达对当下媚俗乱编、祸害
经典的深恶痛绝,同时照应开头,回扣标题。(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6分)经典不容亵渎,改编不是乱编。①改编需要尊重梨园戒律,不能为了追求流量一
味媚俗。②古戏新编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才能使内容和形式完美融合。③对传
统精华的改编不能抹杀本身复杂的人性和深刻的文化印记。
(每答出一点给2分 ,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答赞成
的,最多给3分。)
10. (3分) BDF(译文: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
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每涂对一处给1分,多涂不给分。)
高一语文答案 第1 页 (共 4 页) (2025. 4)
11. (3分) C(C 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 (3分) D(作者结尾说到张良的长相也是为了借其妇人女子之貌表现其“忍”的特质。)
13. (8分)
(1)秦国正值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安居在家平白无故被
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方” “夷灭”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对句子大意给2
分。)
(2)敬爱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里的小孩,从而
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小孩。(句子中第一处“老” “幼 ”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对句子
大意给2分。)
14. (5分)①第三段写荆轲、聂政是从反面写出张良当初的鲁莽不忍;(2分)②第四段写郑
伯肉袒牵羊和勾践卧薪尝胆,是引“忍而成事者”作衬,从正面衬托“子房之能忍,见其
为天下勇”。(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
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
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
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 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
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
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安居在
家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
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
凭借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
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
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
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
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因此那老人
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地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
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了。”
高一语文答案 第2 页 (共 4 页) (2025. 4)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
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
践在会稽陷于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三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
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
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
这样说呢 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
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
的原因。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
了。项羽因为不能忍耐,所以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精锐力量;汉高祖
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待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
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
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
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
15. (3分)A(词开头虽写“木叶稀疏、大雁南飞”,但不动声色、不露凄寒之感,词人直接呈
现秋后物态,差不多看不到词人把景物作为自己情绪的烘托,但词人闲适、宁静的心
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赞美,结合下文却可感受。)
16. (6分) ①“瘦”字写出了山腰的线条,清晰又柔和。②“肥”字点出了秋雨后水面宽阔的
情景。③云去山瘦了,雨来水肥了,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极有趣味,道出了晓云散尽、宿
雨来时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 (6分)
(1)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2)示例一: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示例二: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3)示例一: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示例二: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示例三: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后两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
可给分。)
高一语文答案 第3 页 (共 4 页) (2025. 4)
18. (3分) D (“原子化社会”和“蘑菇云”都运用了比喻命名。)
19. (3分)“朔”改为“溯”;“栽”改为“载”;“柘”改为“拓”;“虐”改为“谑”。
(每改对一处给1分,改对三处即可)
20. (2分) A:风靡一时 B:转瞬即逝( 每答对一处给1分)
21. (6分)甲:爆梗主要以复制和变异传播
乙:更依托群体身份认同需求
丙:爆梗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每答对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
22. (4分)把爆梗比作“余烬”,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影响;(2分) “谨
防烫伤”,提醒我们要警惕爆梗的反噬,“别让火焰彻底熄灭”,告诫我们不要彻底毁灭
爆梗。(2分)
23. 略
高一语文答案 第4 页 (共 4 页) (2025. 4)洛阳市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是《考工记》中理想都城
范式完整的物质载体。为中国传统“择中”观念于都城营建中的长期实践提供了特殊见
证,表达出中华文明所秉持的“中”“和”理念,形成了严整而居中对称的整体城市景观。
13世纪,北京中轴线首先构筑了“中心台”,以豪征沟通天与人的关系,突显都城中心
对于国家疆土的统领意义。15世纪后,明北京城的城市规划以紫禁城为都城核心,将象征
世俗统治最高地位的皇帝宝座设置于其中轴线上并处于核心位置的殿堂之中,象征与天
穹中北极星的对应。清代,位于故宫核心位置的太和殿、中和殿高悬“建极绥猷”“允执厥
中”匾额,体现都城中心位置的神圣意义。
在规划格局上,北京中轴线建筑群自北向南,体现出中国传统中“向明而治”的观念,
这同样是“中”理念的体现。在空间布局上,居中的建筑具有最高的重要性,位于东侧的次
之,西侧再次之。在建筑形态上,居中建筑规模体量、高度和形式等级均高于两侧建筑,其
自身平面也多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充分强调了居中位置的重要性。轴线两侧的建筑则是
“和”的表达,不仅整体布局、功能作用上东西对称,在建筑形制上与位于核心位置的主体
建筑形成完整和谐的建筑群体,强调居中建筑对城市整体格局的统领作用。在各遗产构成
要素的内部格局、建筑细部设计方面,也清晰呈现了“中”“和”理念。
(摘编自肖维波《北京中轴线:赓续千年文脉展现古今交融》)
高一语文第1页(共10页)(2025.4)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既是文化的轴线,也是生态的轴线。从古代“象天法地”的营城理念,到如
今“留白增绿”的生态实践,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中轴线及其周边在空间布局上讲究顺势而为,道法自然。依托北京自然地形,建筑群
沿轴线依次排开,借助水系形成天然的通风廊道,可以调节城市气候。中轴线周边分布着
大量河湖水系,形成“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多功能水系格局。水系串联下,水绕城、
城护水,不仅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小气候,还给人们提供滨水游玩的空间。景山是中轴线
上的制高,点,是古人在挖湖和人工河时堆出来的“小山”。这不仅有效利用了“建筑垃圾”,
还成功营造了山水环绕的生态格局。数百年后,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端建设时也借鉴了
这一手法。
故宫百年不涝的秘密是什么?这得益于自上而下的排水系统: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
下暗沟的协作配合以及故宫内外水系的连通。北海团城内,城墙上并未设置泄水口,地面
上也没有排水沟,团城的雨水到哪里去了呢?秘密就藏在特制的铺地青砖和砖下的土层、
涵洞与暗河里。这些青砖呈倒梯形铺设,大头朝上、小头朝下,砖之间会留出三角形空隙。
每逢降雨,吸水性极强的青砖会快速吸收雨水,并通过土层下渗储存,继而进入涵洞与暗
河。经过如此精巧地调蓄雨水,不仅不会对城上的建筑造成危害,还有利于团城上的植物
生长,既不容易在天旱时枯萎,也不容易在雨季时烂根。团城堪称古代集雨节水工程的典
范,其做法与今天“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六要素匹配度很高,对目前的雨洪利用
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潘俊强、施芳《是文化的轴线,也是生态的轴线》)
材料三:
北京中轴线建筑不仅布局合理、造型优美、文化浓厚,还蕴含着科学之美。
√2是故宫古建筑的数字“密码”。这与我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密切相关。在中
国现存的最早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载有“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意为
方的数理用于观测地,圆的数理用于观测天,即天圆地方。包括故宫古建筑在内的古代都
城、宫殿建筑的规划设计都是基于该理念开展的。天圆地方模型的美妙之处在于,当圆的
直径与其内、外边长取筒单整数时,近似的有“面积=周长”,实现了“形”与“数”的统一、
数学与美学的融合。
抗震能手,榫卯节点彰显物理之美。所谓榫
卯,即两个相互连接的构件,其中一个构件端部伸
出一节,称为榫头;另一个构件顶部预留一个口
子,称为卯口。榫头插入卵口中,就构成了榫卯节
安装方向
点,又称榫卯连接。北京中轴线古建筑梁柱连接所
用榫卵节点,以燕尾榫(如图)最为典型。从形状来
安装前
安装后
看,燕尾榫头非矩形,其特点是根部窄、端部宽。这
,燕尾榫安装示意图
高一语文第2页
(共10页)(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