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一期中联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2025年4月22日 考试用时: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现 代 文 阅 读 ( 3 7 分 )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年春节档的六部电影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以下简称《哪吒》《唐探》)有一个共同特 点,都是运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之进行了成功的现代转化。影片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各有侧 重,但可以大致概括为两种:故事新编与假借转注。
故事新编是一种借助传统故事来反映现代时代特征的叙事手法。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长河中,每 一次对历史的重新诠释都可视为运用了这一手法。这类作品往往沿袭原故事的主要线索,重新赋予了细 节和形象,采用了新颖的表达方式,故事的主干保持不变,但其展现的深刻内涵却洋溢着时代情绪和精 神。相较于前一部中哪吒与敖丙的对立,《哪吒》第二部挑战了善恶、美丑的对立关系,将其上升到了“美 丑相依,善恶相存”的哲学层面。这一深刻内涵的具体展现,集中在哪吒与敖丙的二合一呈现上。魔丸和 灵珠同根而生,哪吒和敖丙也可被视为一个人的两面。哪吒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气质,明显减少了 些许戾气,虽然依旧轻狂,但这位少年朝气蓬发,勇于承担责任。不仅哪吒如此,敖丙和申公豹身上都展 现出努力拼搏、不服输的时代精神。对传统故事特别是历史故事的借用,需要尊重历史和传统,否则很容 易堕入戏说和恶搞的泥淖。“新编”也需要能传达出时代精神,能激发共有的时代情绪,在这一点上,《哪 吒》做得尤为成功。
假借转注本是汉字“六书”中的两种特殊方法。相较于故事新编,假借转注的方式更强调思维上的 融会贯通、灵活转变。《唐探》在探案故事中加入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中外融汇互变的探案方式。
这是一种令人震惊的突破,也是充满诚意的借用传统思维方式。从整体上看,《唐探》借明线的探案故事
来讲暗线的华人被排挤故事,属于假借法。探案是虚构的事,华人被排挤是实事,虚事是表象,实事是真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 1 页 ( 共 8 页 )
相。表面上的主题是唐人街神探二人组成功破案,深层主题是美国的种族歧视和华人革命意识的觉醒。 在剧情上,贯穿整个故事的侦破行动,借用了中医“望闻问切”的探案思维,属于转注法,即将探案与诊病 两种都旨在寻求真相、寻求症结所在的事情相类比,在方法上互相融通。《唐探》的转注法调用了博大精 深的中医文化理念,并对之进行了恰当的微调,用中医思维专注破案,这种方式既贡献了剧情笑点,也比 较好地传扬了优秀的中医文化。
故事新编和假借转注作为传扬中华文化的两种方法,并非泾渭分明。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哪种方 式,都需要秉承守正创新的原则。只有尊重历史传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借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洪荒 之力。此外,需要结合文艺形式的最新发展和时代情绪进行创新,才能引起更广泛的观众共鸣。
(摘编自王小英《电影叙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论断以坚定的文化 立场、科学的思维方式、深远的战略考量,展现出鲜明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精神,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科学路径。
坚持文化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显著标识,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一基本立场观点, 并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要以人民为中心,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 一是为 了人民,紧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的精神 文化需求;二是依靠人民,以群众社会实践为源泉,激活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三是服务人民,将“两创” 成果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传播出去,服务多样化精神生活需求。
推进文化“两创”,须立足其经典性。中华经典如《诗》《书》《礼》《易》等,凝结着先民对自然、社会和 人生的深刻思考,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基因,保护它们、传承它们,对后世子孙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推 进“两创”要准确、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把握思想渊源,萃取跨越时空的人文精神,发 掘其中富有恒久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文化元素,而后致力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推动文化“两创”要以多渠道、多样化创新表达形式与途径为突破点。多维艺术形式可以助力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把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娱乐活动与传统文化基因结合,或在电影 电视剧、融合出版物、网络文学IP 产业中嵌入传统文化元素,都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传播力。 数字技术也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现代数字技术特别是信息化、AI 技术,具有迄今为止最强 大的摄取、存储、处理和生成各种文化元素的能力,为文化“两创”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技术支持。文字数 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皆为文化传播新样态。数字技术可以强化人们的文化体验。
文化“两创”是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正如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我们只有坚持 守正创新,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才会迎来花开漫山。
(摘编自李耀平、闵勤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路径》)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春节档的《哪吒》《唐探》等六部电影,发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之进行了现代转化。
B.《哪吒》第二部融入了同根共生的情节,这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赋予了哪吒时代气质。
C.《唐探》运用“假借法”,借华人被排挤的明线故事,揭示海外华人革命意识觉醒的深刻主题。
D. 文艺作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有可能迎来更广泛的观众共鸣。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 2 页 ( 共 8 页 )
2.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推进文化“两创”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
B.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的“人民性”这一文化立场,并且丰富了其精神内涵。
C.“两创”实践中,要激活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也要立足传统文化经典,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D. 未来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可能会为文化“两创”带来机遇,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两则材料所倡导的坚持守正创新的是(3分)
A. 电影《长安三万里》以李白、高适的诗歌串联盛唐历史,通过数字建模技术还原黄鹤楼、胡姬酒肆等 场景。
B. 天宫藻井冰箱贴、说唱俑雪糕等文创产品将传统建筑、文物元素与现代生活用品结合,极受年轻人 追捧。
C.射礼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礼仪活动,讲究谦和礼让。某景区为吸引游客,将儒家的射礼改为真人 CS 射击游戏。
D. 电影《只此青绿》以宋代名画为蓝本,将静态画卷转化为动态舞蹈诗剧,构建“展卷人”与画家跨时空 的对话。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故事新编”和“假借转注”两种电影叙事方法的异同。(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下面文段中《哪吒2》为什么能成为推动文化“两创”的优秀范本。(6分)
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2》创造了中国电影的诸多票房纪录,演绎成全国甚至全球电影领域的重
要文化事件。影片尽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通过觚等青铜酒器展现了古代礼乐文化,还巧妙融入道 家“顺其自然”与儒家“修身立命”的中国哲学思想。与此同时,影片非常用心地运用大量前沿特效技 术来加工这些元素,最终形成了质量空前的视觉效果,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走出电影院,直呼“看不 够”的观众把观影过程中积蓄的感情转化成消费热情,投射到电影周边文创产品上。与哪吒相关的衍 生文创产品一上架就销售一空。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评价《哪吒2》是文化“两 创”的典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潘金灿
冬天,山上结冻,悬壁咖啡屋断水了,给山上送水的任务,正好落在了专门负责景区货运的阿杉父亲 身上。
“阿杉,跟我去做个伴!全程的土山路,颠得心慌!”
父亲的要求正好顺了阿杉的意。自打他从外地回来,总听说牧场后面的山上建了个挂在悬崖上的咖 啡屋。如此噱头,不仅本地人好奇,更为景区引来了不少外地游客。
当皮卡车在山路上摇摇晃晃时,父亲开始转移注意力似的闲聊起来,“现在的人,真是让人搞不懂哦! 村里人往城里跑,城里人又往村里跑 …… ”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 3 页 ( 共 8 页 )
阿杉知道父亲这是在埋怨他宁肯跑到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一年只能回家一次,也不愿留在家乡工作, 所以他立马转移了话题:“路也太颠了吧!这山上的咖啡,真有那么好喝 ”
“没喝过!不过闻着倒挺香,比这林子里的松香还香!”父亲说着,把鼻子凑在窗口猛嗅了一大口,扭 头又瞅了阿杉一眼,“我们这咖啡屋的咖啡师可是沿海大城市来的,专业得很呢!”
阿杉打工的城市就在沿海,这让他有些发窘。沉默了几秒,他才争辩道:“沿海大城市的人,跑到咱们 这荒山野岭来工作,工资一定不少吧 …… ”
“我们之前问过他,这咖啡师的工资没你挣得多。”说完,父亲又白了阿杉一眼,仿佛他挣得比咖啡师 多是他的错似的。
阿杉问:“他图啥啊 ”
“哼!图啥 你自己问他去!”父亲突然变得有些急躁,大概是那马都不愿意走的山路颠出了他的暴 脾气。
皮卡车七拐八拐地爬了半小时,终于停在了松林间的一块平地上。只见靠近悬崖边的乱石上腾空长 出了一座棕色小木屋, 一条同样颜色的木梯伸到了木屋的二层平台。仰头向高高的平台上望去,只能看 到木屋和杜鹃枝权剪裁出的蓝色拼图。
正当阿杉望着那小块神秘的蓝色拼图出神时,木屋的小门打开了,从屋里走出一个系着棕色围裙的 男子,应该是店里的咖啡师。他三十岁左右,面庞清秀,身形瘦长,后脑勺还扎着一个马尾。归隐山林这 种事,跟他的气质是极度吻合的。
往库房搬水的间隙,阿杉一直想找机会跟咖啡师说话,奈何父亲话太多,咖啡师话太少,所以并没有 听到任何能满足好奇心的信息。本以为搬完了水,就能上二楼平台上看看,没想到父亲直接跟咖啡师告 别,转身就回了驾驶位。
正当阿杉暗自琢磨怎样不显突兀地提出上楼的请求时,忽然听到有人喊父亲的名字,只见父亲麻溜 地跳下车,冲阿杉嚷:“你等我一下,有人叫我!一定是我那护林员老兄,好久没见了呢!”说完,便朝那声 音传来的方向快步走过去。
阿杉还没反应过来,咖啡师已经向他发出了邀请:“上去喝一杯咖啡吧!”
这回,阿杉终于如愿登上了通往咖啡屋的木梯。随着那块蓝色拼图在眼前变大,变成漂浮着蓝色雾 霭的浩荡山谷,他感觉莫名地兴奋。当阿杉登上二楼平台,蓦地看到十几公里外的雪山像一条白色巨龙 横卧在山外时,他终于激动地叫了出来:“这里能看到雪山!”
“很多人第一次来这里,也跟你一样惊讶,谁能想到,在距离这么远的地方,居然能看到雪山全貌!” 走在阿杉身后的咖啡师轻声说道。
阿杉一蹦一跳地扑到木栅栏边,这才发现,山下的树林、牧场、湖泊、古村落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 前。这是一幅他穿梭其中多年、却从未见识过的巨画。“我白活了,我从来都不知道,我们牛和羊吃水的 湖是像绿宝石一样的颜色!”阿杉激动地说。
“有一个画家来过这里,他去过很多地方,他说这是中国的瓦尔登湖!”咖啡师颇为自豪。
“瓦尔登湖,很有意思的对比!以前我们村里人,都叫它、叫它池子……”阿杉突然感觉脸上有些燥 热,他想起一直以来,自己是多么向往大城市啊!却没承想,自己任意抛诸身后的一隅天地,竟成了别人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 4 页 ( 共 8 页 )
心中的天堂。
见到咖啡师之前,阿杉十分好奇他远离城市、归隐山林的原因,但此时此刻,答案早已清楚地书写在 穹苍之下、山谷之间,就连托起咖啡屋、沿着绝壁往下流淌的杜鹃枝权,都在展示着大自然最纯洁、最难以 抗拒的魅力。
当阿杉驻足沉思时,咖啡师给他端来了一杯浓香四溢的焦糖拿铁。白色奶泡在褐色咖啡液上勾勒出 的雪山主峰,让他不忍心下口。他已然领悟到许多人不辞辛苦来到这山顶上的真正目的。
下山的时候,父亲兴致高昂地夸完他的护林员老友,又开始数说一年来在家门前遇到的那些勇敢的 徒步客、孤独的思想家、浪漫的小情侣……阿杉一句话没说,只是愉快地听着。
关于未来,这个生于山谷的青年,已经有了新的打算。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阿杉父亲埋怨村里人往城里跑、城里人往村里跑,实则是在委婉地表达对阿杉外出打工的不满。
B. 咖啡屋挂在悬崖上的独特位置和能看到雪山全貌等美景,可能是吸引游客不辞辛苦前来的原因。
C. 咖啡师邀请阿杉上楼喝咖啡,就是因为阿杉父亲有事离开,阿杉一个人在车旁显得有些孤单。
D. 画家将阿杉家乡的湖泊比作“中国的瓦尔登湖”,体现出他对这里景色的高度赞美与认同。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通过父子送水途中的对话,自然地引出悬壁咖啡屋的咖啡师,同时巧妙地揭示了阿杉和父亲之 间潜在的分歧,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B. 文中“白色奶泡在褐色咖啡液上勾勒出的雪山主峰”这一细节描写,不仅体现出咖啡师制作咖啡的 精湛技艺,还巧妙地呼应了前文提到的远处的雪山。
C. 小说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十几公里外的雪山像一条白色巨龙横卧在山外”“山下的湖像绿 宝石一样的颜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当地的美景。
D. 小说主要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按照送水的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情节,中间穿插阿杉对城市生活的回 忆,使文章叙事条理清晰,内容丰富饱满。
8.来到崖壁咖啡屋前后,阿杉的心理活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
9.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崖壁咖啡师”还是“蓝图” 为什么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夫 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 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 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 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 5 页 ( 共 8 页 )
材料二:
若夫项羽之所以失者,非吝封爵之故。陈平曰:“项王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 用。”故羽非尽不知人有蔽之者也虽然亦有由尔。羽,以诈兴者也;事怀王而弑之,属宋义而戕之,汉高入 关而抑之。左顾右盼,亦唯是兄弟姻党之足恃为援。则使轻予人以权,已且为怀王,己且为宋义。惴惴傈 傈,戈戟交于梦寐,抑恶能不厚疑天下哉 然而其疑无救也。为汉王之腹心者项伯也,其兄弟也;追而迫 之刭者吕马童也,其故人也。从之于大败之余者三十余骑,而兄弟姻亚不与焉。怀慝求援,而终以孤立, 其亲戚之叛已久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 于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 时若急以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钜鹿而 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 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 故 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 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
(节选自苏洵《项籍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羽非 A 尽 B 不知 C 人 D 有 蔽 之 者 也E 虽 然 F 亦有由尔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乃,竟然。与《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思相同。
B. 弑,臣下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材料中指项羽派人杀死义帝熊心。
C.趋,走向。与《六国论》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的“趋”意思一样。
D. 材料一“卒亡其国”和材料三“而卒都彭城”的“卒”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司马迁提及舜和项羽都有重瞳子,感慨项羽兴起迅猛,虽未得到善终,但近古以来成就非凡。
B. 王夫之说项伯是项羽的兄弟,这与《鸿门宴》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的说法不同。
C. 苏洵认为项羽不该在钜鹿与秦将正面相持,而应当把握时机,趁自己兵锋正锐时直捣咸阳,控制天下。
D. 司马迁评价项羽时用“谬哉”批判其言行;王夫之对项羽的遭遇饱含同情,认为他的失败令人惋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2)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
14.对项羽兵败身死的原因,三则材料看法各不相同,请试作简要概括。(5分)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 6 页 ( 共 8 页 )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 · 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 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 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著名诗人。一生未登仕途,自谓“落魄江湖四十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 一番过、 一番怀古”意思是词人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 词人以朴素的叙述入题,显得自然轻快。
B. 上片词人用“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一句,写出了战斗场景,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 快,周郎取胜之速。
C. 下片“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数句,写词人看到的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赤壁之战的 遗迹,为后文抒写词人的感慨做铺垫。
D.“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以景结情。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 也无心观赏了。
16.清代纪昀曾赞赏这首词说“豪情壮采,实不减于苏轼”,本词在“豪情壮采”上和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 古》有哪些相似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两句,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 生摆在同等的地位,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2)小刚在学习中,能指出别的同学的不足,自己却不愿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老师借《阿房宫赋》中 ”两句对他进行劝说。
(3)古人常常于诗词中写登高、登山、登楼远望之感,抒发对故人、故乡、故土的思念之情,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文字,完成18~22题。
周末三五好友聚一聚,吃顿火锅还是来点烤肉 小龙虾、火锅、烤肉、冒菜、小辣条、薯片……这些让 人欲罢不能的“美食刺客”,正悄然瓦解着我们的皮肤防线。吃进去的美食还能影响皮肤,这是怎么回 事呢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7页(共8页)
这是因为重口味食物会对皮肤产生影响。重口味食物通常指的是那些口味偏咸、偏辣、偏油的菜品, 这些食物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盐、糖、油等调味品。长期偏爱重口味美食,确实可能影响皮肤状态,甚至能 让颜值下降。
所谓“盐值”影响颜值绝非 A _。长期摄入高盐食物,可能会导致皮肤细胞失水,让皮肤变得 干燥。
①过量的盐还会使皮肤慢性炎症,②表现为红肿、瘙痒、痤疮反复发作。③盐分还会导致黑色素沉 积,④加重黄褐斑、雀斑等令人堪忧的问题。⑤此外,高盐的食物会产生人的食欲,⑥易导致暴饮暴食和 热量过剩,⑦从而引发肥胖,⑧而脂肪堆积和代谢减缓会使皮肤松弛,⑨出现橘皮样组织。
高糖食物是胶原蛋白的“甜蜜杀手”,会引起血糖波动,导致糖化反应,让胶原蛋白“生锈”,脸垮速度 堪比断涯式衰老,使皮肤失去弹性,变得黯沉。高油的食品在体内会加剧炎症反应,摄入过量还可能导致 皮肤油脂分泌过多,堵塞毛孔,引发痘痘等问题。相关研究证实,高脂饮食会影响毛囊干细胞,导致脱发 和皮肤再生能力下降。
那么如何减少重口味食物对皮肤的伤害 首先,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减少每 日摄入量。其次,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替代动物油,并减少食用植脂末、起酥油制作的糕点,尽量避免摄 入反式脂肪酸。此外,控制糖分摄入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为皮肤提供更多营养,修复损害。
重口味饮食对皮肤的伤害是 B 的过程,我们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减少对“咸、甜、油”的依赖, 让皮肤从“盐值陷阱”中逐渐突围。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第五段有两处错别字,请加以改正。(2分)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6分)
21.某社区为响应今年“两会”提出的“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号召,准备设置一些宣传标语牌,请你结合 以上材料,为社区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 字。(4分)
22.文中“美食刺客”“甜蜜杀手”为什么要加引号 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当今时代,有的人在学术上深造,为国家科技攻关,掌握大国重器,成为国之柱石;有的人在岗 位上踏实工作,做出平凡的贡献,做不了国之柱石,就做好国之基石。只要人尽其才,国之基石也有的 是机会升腾为国之柱石。
成为“国之柱石”或者“国之基石”,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第 8 页 ( 共 8 页 )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 项“《哪吒》《唐探》等六部电影”错,只有《哪吒》和《唐探》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B 项“同根共
生的情节”赋予“哪吒时代气质”是强加因果。C 项华人被排挤属于暗线的故事。)
2.C( “前者比后者更重要”错。原文并没有比较两者谁更重要。)
3.C (根据材料一中最后一段以及材料二中最后一段关于“守正创新”等相关表述可知,“守正创新”是 指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尊重历史传统,坚持正确价值观,传承文明基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C 项 中射礼改为真人CS, 是对历史传统和文化基因的背离。)
4 . (4分)
①“故事新编”主要借助传统故事内容,采用新的表达方式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假借转注”主要借助传 统思维方法,强调融会贯通,灵活转变。
②都借助传统文化元素;在传承过程中都要做到守正创新。
(每条2分,共4分。)
5 . (6分)
①传递时代精神,电影赋予哪吒鲜明的时代精神气质,激发观众共有的时代情绪。
②尊重历史传统,立足中华经典,电影融入青铜器和中国哲学思想等传统文化元素,很好展现了传统文 化的魅力。
③采用新颖表达方式,比如数字技术赋能,大量的特效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加工,使传统文化更容易被 观众接受,强化人们对传统文化体验。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电推动了衍生文创产品消费,将“两创”的成果继续传播,满足人民多样 化的精神生活需求。
(每条2分,观点和分析各1分;如果答坚持守正创新,并作合理分析的,最多给两分。)
6.C(C 项表述绝对。咖啡师邀请阿杉上楼喝咖啡不一定因为阿杉孤单,从文中咖啡师的言行来看,他 本人热情好客,且习惯与来此的人分享这里的美好。)
7.D(D 项属于无中生有。小说中并没有穿插阿杉对城市生活的回忆。)
8 . (4分)
①从外地回乡后,对挂在悬崖上的咖啡屋感到好奇。
②听父亲说起咖啡师从大城市来,对比自己去大城市打工,感到窘迫。
③对咖啡师放弃沿海大城市的工作来到荒山野岭感到不解。
④登上咖啡屋木梯,看到雪山全貌和山下美景,感到兴奋激动。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 ( 共 6 页 )
⑤听了崖壁咖啡师的一番话,心中对未来有了新打算。
(①③两点任答一点1分;其余三点, 一点1分。)
9 . (6分)
(一)以“崖壁咖啡师”为题好:
①串联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崖壁咖啡师”贯穿故事始终,阿杉因好奇咖啡师来到咖啡屋,在与咖 啡师接触过程中,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引发了内心转变,推动情节一步步发展。
②突出关键人物:“崖壁咖啡师”直接点明小说关键人物是在崖壁咖啡屋工作的咖啡师,使读者聚焦于 这个身份特殊的人物,对其人生选择产生关注。
③凸显主题,引发深度思考:以“崖壁咖啡师”为题,展现出咖啡师远离城市、选择在崖壁工作的独特生 活方式,借此引发阿杉对家乡与城市的思考,传达出要发现家乡之美、重新审视生活意义的主题。
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崖壁”与“咖啡师”本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产生强 烈反差,容易引发读者好奇,想去探究在崖壁上工作的咖啡师有着怎样的故事,从而吸引读者阅读。
(二)以“蓝图”为题好:
①引发联想,意蕴丰富:“蓝图”在文中多次出现,寓意丰富,既指木屋和杜鹃枝杈剪裁出的蓝色拼图, 也指家乡山水之美,更象征着对未来的规划。
②暗示人物内心活动的转变:阿杉从向往大城市到重新认识家乡的美,内心发生了转变。“蓝图”暗示 这种变化,代表他告别过去的迷茫,开启对未来的积极规划,凸显阿杉的成长历程。
③让小说主题更具时代气息:使小说主题跳出个人成长,上升到对生活意义和美好未来的追求层面,给 读者带来精神鼓舞。
(一 点2分,三点6分)
10.DEF (断句:“故羽非尽不知人,有蔽之者也。虽然,亦有由尔。”)
11.C (材料中“此时若急以军趋秦”的“趋”意思是“奔赴”,《六国论》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的“趋” 意思“走向”)
12.D (王夫之在文中是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并非对其遭遇饱含同情,认为失败令人惋惜,D 选项错
误 。A、B、C选项对材料内容的概述均正确。)
13. (4分)(1)天下豪杰像蜂群一样兴起, 一起合力与秦朝军队作斗争,(人数)多得数也数不完。(得分 点:“蜂”的用法1分,“相与”1分,“胜”1分,句意1分。)
(4分)(2)秦地百姓就已经安定于沛公而仇视项籍,那么这种形势下他不能够强迫秦地百姓让他们臣 服于自己的统治。
(得分点:“仇”1分,“强”1分,“臣”1分,句意1分。)
14. (5分)材料一:刚愎自用,不学习古人,妄图凭借武力征服天下。
材料二:任人唯亲,却遭到自己的亲戚背叛。
材料三:谋略不足,眼光不够长远。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 ( 共 6 页 )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的眼睛也是双瞳孔。项羽莫非是 舜的后代吗 他怎么能兴起得这样迅猛!秦朝政治衰败,陈涉首先发难起义,天下豪杰像蜂群一样兴 起.相互竞争.多得数也数不完。而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的地盘.只是趁着这种形势从民间崛起.三年 的时间,便统率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把天下分封给各个王侯, 一时天下政令都由他制定,号称“霸 王”。他的王位虽然没有保持下来,但像他这样,从近古以来,还不曾有过。待他放弃关中,怀恋楚地, 赶走义帝而自立为王,这就失去了人心,再怨恨那些王侯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项羽夸耀自己的功 劳,运用个人才智而不效法古人,以为霸王大业只靠武力征伐,就可以统治天下,只有五年的时间,他 的国家就灭亡了,直到他身死东城,还不曾觉悟而责备自己,这实在是个大错误。他竟然说“是上天要 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岂不是非常荒谬!
材料二:
至于项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吝惜封爵。陈平说:“项王所喜爱、重用的人,不是项氏一族, 就是妻子的兄弟,除此之外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所以项羽并非完全不知人,只是有人蒙蔽了他。 虽然如些,项羽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项羽是靠奸诈而崛起的,他以臣子身份侍奉怀王却杀死了他, 在宋义帐下做副将却杀害了他,看到汉王刘邦抢先入关便极力压制他。他左右看看,(发现周围也只 有)这些兄弟和姻亲值得信赖,作为援手。如果轻率地把大权交给其他人,那么自己就可能成为第二 个楚怀王,成为第二个宋义。所以他每天惴惴不安、战战栗栗,在睡梦之中也能看到戈与戟相交的格 斗情景,又怎么能够不对天下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呢 然而他的猜疑并不能挽救他覆亡的命运,在楚阵 营中作刘邦内应、被刘邦引为心腹的是项伯,他是项羽的兄弟;穷追不舍,将项羽逼迫到乌江自刎的是 吕马童,他是项羽的老朋友。在惨败之后仍然跟随项羽的有三十多名骑兵,其中却没有一个是项羽的 兄弟姻亲。项羽怀着奸邪之心想求得亲友援助,最终却落得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下场,实际上项羽 的亲戚们早已背叛他很久了。
材料三:
我曾经谈论过项羽有夺取天下的才干,但是没有夺取天下的谋略。项籍有百战百胜的才能,却死 于垓下,就不要感到困惑了。我考察他在钜鹿作战的情形,发现他考虑问题够不长远,气量不远大,不 曾不对他很晚才死在垓下感到奇怪了。当项藉渡过黄河的时候,沛公才开始整顿军队向函谷关出发, 项籍如果在这时带领军队奔赴秦国都城咸阳,趁自己实力强劲的时候使用兵力,就可以凭借力量占据 咸阳,控制天下。不知道出此计策,却与小小的秦将争一时的胜负,保全了钜鹿之后,仍然徊在黄河以 南、新安之间,到了函谷关,沛公进入咸阳己经几个月了。秦地百姓就已经安定于沛公而仇视项籍,那 么这种形势下他不能够强迫秦地百姓让他们臣服于自己的统治。 因此项籍虽然把沛公安排到汉中. 自己最终定都彭城,(但还是)让沛公(抓住时机)回兵平定三秦地区,那么天下的形势(的主动权)在 于汉而不在于楚。楚军即使能百战百胜,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说:钜鹿之战(项羽的做法)就是他 最终会死在垓下的预兆。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3 页 ( 共 6 页 )
15.B(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这句话并没有指出周瑜取胜之速。)
16. (6分)①“豪情壮采”体现在都写出了恢弘壮阔的场面。戴词“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再 现赤壁之战的恢弘场面。苏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场景雄奇壮阔。
②“豪情壮采”体现在都选取了英雄人物用典。戴词和苏词均选取“周郎”等豪杰人物,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
③“豪情壮采”体现在都采取了豪壮的语言风格。如戴词“万骑临江”“千艘列炬”“千年往事”、苏词 “千古风流人物”“千堆雪”等数词在词中的运用开阔了意象,使之豪情万丈。(又如戴词“卷”字写出 巨浪的冲击力,“噪”字写出鼓声震天;苏词“穿”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 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动词的使用体现 豪放词风。)
④“豪情壮采”体现在两词均情感豪放,主题阔大。两词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赋予诗歌强烈 的视觉震撼力和情感张力,词里洋溢着悲壮豪迈的情怀。
(评分建议:一点2分,任答三点6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7. (6分)(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示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示例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8. (2分)A. 危言耸听/空穴来风 B. 日积月累(各1分)
19. (2分)“断涯”修改为“断崖”,“黯沉”修改为“暗沉”(各1分)
20. (6分)
①“过量的盐还会使皮肤慢性炎症”修改为“过量的盐还会诱发皮肤慢性炎症” 或修改为“过量的盐还会使皮肤产生慢性炎症”(成分残缺,谓语补充完整即可。)
④“加重黄褐斑、雀斑等令人堪忧的问题”修改为“加重黄褐斑、雀斑等令人担忧的问题”。(“堪”指值 得;“堪忧”指值得担忧,意即令人担忧。但将“堪忧”与“令人担忧”杂糅成“令人堪忧”语意重复。可 以改为令人担忧。)
⑤“此外,高盐的食物会产生人的食欲”修改为“此外,高盐的食物会刺激人的食欲”,或修改为“此外, 高盐的食物会使人产生食欲”。(搭配不当,食物不会产生食欲,应该是刺激食欲,或使人产生食欲。)
21. (4分)示例:少盐少糖少油腻,多颜多态多活力。(对偶) 拒绝“甜(添)”油加醋,控制美食摄入。(双关)
(评分建议:扣住“少油少盐少糖”“健康饮食”“重口味食物”等关键词2分,修辞1分,句意通顺 1分。)
22. (4分)“美食刺客”“甜蜜杀手”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美食、高糖分的食物比作杀 手、刺客,把深奥难懂的的知识,浅显易懂地介绍给读者。
(评分建议:指出“特殊含义”2分,具体阐释2分)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4 页 ( 共 6 页 )
23. (60分)
一、试题解析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材料提出了有的人可做“国之柱石”,有的人可成为“国之基石”,并指出 “国之基石”也有机会成为“国之柱石”。
成为“国之柱石”或者“国之基石”,两种选择都值得肯定。立意时可立足于两种选择中的某一 种。在论述“国之基石”这一角度时,还可以兼顾两者的辩证关系,论述“国之基石也有机会成为国之 柱石”。也可两者兼顾,论述无论是“国之柱石”或者“国之基石”,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同时,作文任务中有“你有怎样的看法”这一要求,所以作文最好能体现“青年视角”和“时代气 息”。
二、立意参考
1.勇担大任,成为“国之柱石”。
2.踏实奋斗,做好“国之基石”。
3.“柱石”“基石”,同样美丽。
三、基本评分细则
(一)一类卷:52~60分
1.立意符合题意,观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文体规范,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3.说理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能够较好地证明观点;
4.语言规范,文风端正。
(二)二类卷:45~51分
1.立意基本符合题意,观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思路基本清楚,结构较为完整;
3.内容比较充实,论据能够证明观点;
4.语言表达较通顺。
(三)三类卷:36~44分
1.观点不够明确或不能紧扣题意。
2.结构不够完整,内容不够充实。
3.论据使用不准确或不恰当,说理不充分。
4.语言表达不通顺,有语病。
(四)四类卷:25~35分
1.偏离题意或观点不明确。
2.结构残缺,层次不清。
3.语句严重不通,有较多语病。
(五)其他扣分说明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5 页 ( 共 6 页 )
1.缺标题,扣2分。
2.字数600字以上但不足800字的,分两种情况:如果结构完整,每少50字扣1分;结构不完整, 每少100字扣10分。600—400字的文章,无论结构是否完整,不超过20分;400—200字不超过10 分;200字以下不超过5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相同错别字不重复扣分,最多扣3分。
4.标点使用错误的,酌情扣分。
5.抄袭试卷材料的作文一律给5分。要注意“抄袭材料”与“使用论据”的区别。如果是合理使 用试卷材料来作为文章的论据,则不视为抄袭材料。
6.其他未尽之处参考高考作文评分办法。
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 (20~16) 二等 (15~11) 三等 (10~6) 四等 (5~0)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 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 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2025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6 页 (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