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综合试卷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答。
经典作品是文明的guī ① 宝,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智慧。在《社戏》的乌篷船jiǎng ② 声里,我们打捞起鲁迅笔下未染尘埃的童年倒影;《安塞腰鼓》的鼓点如雷,迸溅出刘成章文字中( )的生命力;吴伯箫的《灯笼》串起三代人的温暖光晕,檐角摇 yè ③ 的微光里,( )着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桃花源记》的落英深处,陶渊明栽下的理想之树,至今仍在追寻精神原乡的人心中开花;《核舟记》的方寸榄核间,王叔远刻下的不只是东坡泛舟的剪影,更是中华工匠“纳须弥于芥子”的智慧(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既是对灵魂的雕琢,也对文明的传承,更是在浮躁时代中寻找精神锚点的必经之路。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② ③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炽热 反射 成就 B.热烈 反射 成就
C.炽烈 映照 结晶 D.热烈 映照 结晶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二、名句名篇默写
2.默写。
(1)读古诗文,不但要读语言,更要读意蕴。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劝慰友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桃花源记》中“ , ” 通过视觉、听觉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平和。
(2)《诗经 子衿》中通过夸张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抒发强烈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 , ”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诗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三、综合性学习
3.环境保护——为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某校八年级(2)班举行演讲比赛。该班班长收集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1
去年上半年,全国两千多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80%左右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
材料2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21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1)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如果你是演讲比赛的组织者,请为本次比赛设计活动方案,至少列出四条。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上①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②我向秦③。
[注释]①淮上:扬州。②潇湘:湖南一带。③秦:陕西一带。
4.诗歌前两句“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
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诗,但情感表达方式不同。请结合两诗末句对比分析。
五、名著阅读
6.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遇到了困难,特来向你寻求帮助,请你完成相关填空与选择。
小语:《经典常谈》读起来太费力了,我才读了“序言”就读不下去了,甚至连作者是谁都忘记了……你能给我提供一些帮助吗?
(1)你:那我就来说说自己的阅读体验吧。首先,《经典常谈》的作者是 (人名)先生,我们在课本中还学过他写的散文 。
(2)你:其次,阅读这本书时不妨采用( )的读书方法,优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A.精读和跳读 B.选择性阅读 C.快速阅读 D.摘抄和做笔记
(3)你:我们还可以从本书中习得语文知识,助力日常学习。比如读了“《说文解字》第一”,我就了解了“六书”,从而帮助自己记忆、推断字词的意思。在《尚节亭记》“至于涉寒暑,蒙霜雪”一句中,“涉”字的意思就是会合“水”和“步”两个字的意思而成,所以它的本义是 ,句中可引申为 的意思。这种造字条例,就是“六书”中的 。(选填“象形”或“会意”)
小语:原来如此,真是太有趣了!和你一番讨论,也让我明白了阅读《经典常谈》的意义:不但可以获取语文知识,助力日常学习;还可以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谢谢你!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节选自苏轼《黄州安国寺记》)
【注释】①得罪: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罪过。③染污:烦恼。④翛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
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光下澈 澈: (2)以其境过清 清:
(3)使思过而自新焉 过: (4)身心皆空 皆:
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10.同样是被贬谪后写的游记。【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人类开发人工智能(AI)的目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和动机。
人工智能被开发出来,以协助人类完成繁琐、重复或危险的任务,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效率。AI可以应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复杂问题和挑战。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扩展人类的能力和智慧。
AI 被应用于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通过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模拟复杂系统或者辅助实验设计,人工智能可以加速科学发现和理解。
人工智能的研究也是为了理解智能和意识的本质,以及如何将这些特质应用于机器中。通过构建智能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智能和认知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利益相关者可能对AI的目标和应用有不同的看法和重点。确保AI的发展与人类价值观和伦理原则相一致,以确保其发展对人类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和责任。
(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有删改)
材料二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
(百科知识)
材料三
近日,奇安信集团发布《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增长了3000%,基于AI的钓鱼邮件增长了1000%;目前已发现多个有国家背景的APT组织,利用AI实施了10余起网络攻击事件。但目前,业界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仍远远不足,在积极拥抱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之时,各界对其安全风险应保持警醒。
《报告》认为,AI与大语言模型本身伴随着安全风险,业内对潜在影响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仍远远不足。全球知名应用安全组织OWASP发布大模型应用的十大安全风险,包括提示注入、数据泄露、沙箱不足和未经授权的代码执行等。此外,因训练语料存在不良信息,导致生成的内容不安全,正持续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甚至个人安全,这些都亟须业内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报告》从安全行业、监管机构、政企机构、网络用户等角度给出了应对AI威胁的建议。安全行业需要继续发挥能力优势,确保人工智能本身的安全性,并积极将人工智能用于安全防护;监管机构需要对AI潜在风险与影响保持持续关注,在制度和法规上及时提供支持;政企机构需及时部署AI安全框架和解决方案,以及AI 安全评估服务和检测工具,还要依托AI推动安全升级;网络用户在尝试最新人工智能应用时,需要更新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2024.2.29《金融界资讯》,有删改)
材料四
“只需要52.1元,就能还原逝去亲人的容貌并和其聊天。”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浪潮之下,与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似乎日渐成为可能。据媒体报道,用AI“复活”逝去的人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生意。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做AI“复活”生意的商家。
技术不是冰冷的,也有疗愈人心的暖意,但温暖背后的争论也非常激烈。
@《南方日报》:AI“复活”逝者技术的使用边界在哪里?如果用在“非亲人”身上怎么办?进行“数字复活”会不会有违逝者的意愿?这些担心都很有道理,但只要生者与逝者“对话”的意义尚在,就应该为新事物的发展留出空间,用规则体系的补位,保障技术规范应用。
(2024.3.18《中国城市报》)
1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是思维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B.协助人类完成繁琐、重复或危险的任务,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就是开发人工智能的目的。
C.业界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仍远远不足导致多起利用AI实施的网络攻击事件。
D.一些电商平台有不少做AI“复活”生意的商家,说明生成式AI技术值得推广。
12.材料三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3.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如何更有效地做好人工智能的监管、规范和发展?
14.现在需要你结合这四则材料写一篇题为《人工智能》的汇报材料,四则材料应该如何安排顺序?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瓜子道
侯发山
①喜欢嗑瓜子的人,没有不知道“瓜子道”的。“瓜子道”是一种南瓜子的品牌名称,至今已祖传四代。与其他厂家生产的南瓜子不同,他们精选颗粒饱满的南瓜子,经过卤制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不像常见的那种瓜子一般干干脆脆,反倒湿润爽口,味道独特,老少皆宜,一吃大有欲罢不能的感觉。真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商超的杨老板在五月中旬一下子订购了20吨,要求“六一”前发货。“瓜子道”的老板喜春签了合同后,四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每天24小时连轴转。
②到了5月27日,还有5吨任务,不出意料的话,再有3天完全可以生产出来,5月31日走物流不成问题。
③这时候,发财、福安等四五个工人要回家收麦,说再高的工资也得回家。喜春愁上了。妻子美丽说:“添个蛤蟆四两力,咱两个顶班。”喜春白了她一眼,说:“蛤蟆不行,孙猴子差不多。”
④美丽建议:“再招几个临时工?”喜春摇摇头,说:“眼下是麦忙时节,人比大熊猫都宝贵。即便有人,新手培训需要三天,这个也不中。”
⑤美丽瞅着喜春的脸,犹豫了一下,说:“我倒是有个想法……”
⑥“有话快说,别吞吞吐吐的。”喜春着急地说。
⑦美丽说:“要不咱收购其他厂的瓜子,冒充‘瓜子道’……”
⑧“你这话等于没说,”喜春截断美丽的话,“人家看上咱的‘瓜子道’,咱不能胡来,不能坑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传出去,门缝里夹鸡蛋——彻底完蛋了。”
⑨美丽不高兴地看了喜春一眼,嗔道:“我只是随便一说,你还当真了。”
⑩“想都不要想。”喜春狠狠瞪了美丽一眼。他拿起身边一个瓜子箱,指头捣着上边的广告语,示意美丽看。美丽不用看也知道:“一个古老的村子,一颗有故事的瓜子,四代人的人文历史。自古诸事皆有道,道可道,瓜子自有其道,瓜子有道,瓜子之道,处世之道也。”她叹口气,迟疑了片刻,又说:“给杨老板打个招呼,拖两天发货咋样?”
喜春的头跟拨浪鼓似的晃了两下,说:“我听杨老板说,当地有不少企业利用儿童节献爱心,订购‘瓜子道’。若是晚几天,黄花菜都凉了。”
美丽眼珠一转,说:“咱可以租几台收割机,帮助工人们收割嘛。”喜春高兴地捶了美丽的肩膀一下:“这才像个主意。”
听喜春说了租收割机帮忙的事,发财、福安他们几个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喜。发财说:“喜老板,感谢您一直以来对俺们的关照,收割机倒不是紧要的,今年的麦子遭雨了,湿漉漉的,收下来怎么办,这才是俺们发愁的。”他说这话的时候,脸色阴沉得可怕。
啊?喜春大吃一惊。
“听说村里有人收购湿麦,三四毛一斤,怕是成本都收不回来。”福安的脸色也不好看。“天灾啊,谁也没办法。”发财重重地叹口气。
喜春垂下头,想了半天,忽然抬起头,眼睛一亮:“停止生产瓜子,烘干车间的设备全部用来烘干湿麦!”
“啊?”“这?”福安和发财面面相觑。他们都知道,喜春的厂子正在加紧生产瓜子,若不及时兑现合同,损失不可估量。“就这样,发信息,收湿麦!”喜春挥了一下攥紧拳头的手。美丽给搞糊涂了,心想难道烘干麦子比生产瓜子更赚钱,能弥补瓜子厂毁约带来的损失?喜春似乎知道她的心思,说:“免费给麦农烘干湿麦!”美丽想阻止,但她清楚喜春的脾气,说了也是嘴上抹石灰——白说。
“喜春两口子没有想到,杨老板没有责怪他们失信,收到15吨“瓜子道”后,依照合同上的价格给他们打了20吨的款。杨老板解释说:“瓜子有道,老杨也有道。多出5吨的款项,你们替我捐给当地小麦受灾的农民。还有,从此以后,我们商超的瓜子只进‘瓜子道’。”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写到“瓜子道”品质好,受青睐,但生产时间紧,营造了紧张氛围,吸引读者。
B.文中美丽考虑事情动辄“钱”字当头,表现出自私自利的一面,与春喜形成了鲜明对比。
C.文中春喜让美丽看看“瓜子道”经营的广告语,意在提醒美丽不要忘记初心。
D.第③段春喜夫妻俩的对话,采用方言俚语,语言粗俗,有损于喜春这个人物的形象。
E.故事情节巧妙,订单急,工人请假,天雨麦湿,全力烘麦等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16.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 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就这样,发信息,收湿麦!”喜春挥了一下攥紧拳头的手。
17.这篇小说的标题“瓜子道”内涵丰富。请结合内容和主旨,从多个角度说说你的理解。
八、作文
18.作文
鲁迅笔下朦胧的江南月色,自由淳朴的少年;贺敬之笔下窑洞欢聚的热闹场景,延安的崭新面貌;吴伯箫笔下村口传递善意的灯笼,母亲充满爱意的纱灯;刘成章笔下后生们忘情的腰鼓表演,奇丽的舞姿……这些都成为了作者记忆深处的“风景”。
在你的生命中,那些曾让你难忘的景物、场景、风俗、物件、人……都成为了你心中独特的“风景”,伴随你成长,给予你启迪。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记忆深处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1) 瑰 桨 曳
(2)C
(3)阅读经典作品,既是对灵魂的雕琢,也对文明的传承,更是在浮躁时代中寻找精神锚点的必经之路。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瑰宝,guī bǎo,意思是贵重而美丽的宝物;稀世之珍宝。也喻特别珍贵的精神财富或杰出的人才。
桨声,jiǎng shēng,指划船时桨与水相击发出的声音。
摇曳,yáo yè,意思是摇荡、飘荡。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炽热”侧重于温度高,“热烈”侧重于情绪兴奋、高涨,“炽烈”则更强调程度深且猛烈。此处形容生命力,用“炽烈”更能体现出安塞腰鼓所展现出的强大、热烈的生命力,比“炽热”和“热烈”更贴切。
第二空:“反射”是指光线等遇到障碍物而折回,“映照”有照射、映射的意思。这里说檐角微光里映射着家国情怀,用“映照”更能体现出一种柔和的、相互映衬的感觉,“反射”则过于生硬,不符合语境。
第三空:“成就”通常指取得的成绩、业绩,“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这里说王叔远刻下的是中华工匠智慧的珍贵成果,用“结晶”更能突出其独特性和珍贵性,“成就”在此处不如“结晶”准确形象。
故选C。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原句“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既是对灵魂的雕琢……”存在“通过”滥用导致主语缺失的问题 ,可删去“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成为句子主语,使句子结构完整、表意清晰。
2.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涯、阡陌、兮、蒸、撼”等字词容易写错。
3.(1)示例一:平时节约一滴水,用时还你太平洋。示例二:如果不节约用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
(2)示例:①拟写演讲稿;②选定评委;③邀请专家或老师;④进行比赛;⑤专家或老师点评。
(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根据两则材料可知,都提到了我国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的问题,特别是南方干旱严重,而北方淡水资源匮乏。因此,本题的主题应为“保护水资源”。拟写宣传标语时围绕主题即可。
示例一: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示例二:淡水缺少,无论南方、北方,节约必行,不分内陆、沿海。
示例三:珍惜每一滴水,守护生命之源!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
设计方案时,可按活动的过程环节来设计。常见的活动方案包括主题确定、宣传报名、比赛流程、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
示例一:确定演讲主题和规则,组织报名并安排时间地点,邀请评委和制定评分标准,设置奖项和总结发言。
示例二:设置选手演讲、评委点评、颁发奖项环节,最后全班宣读节水倡议书。
4.扬子江畔,春意盎然,杨柳依依,轻柔的枝条随风摇曳。江边渡口,行人正欲登舟远行,望着纷飞的杨花,愁绪满怀,仿佛连杨花也因离别而悲戚。 5.总结:《淮上与友人别》借景抒情,含蓄深沉,以“风笛”“离亭”“暮色”等意象渲染愁绪,凸显伤感之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直抒胸臆,昂扬开阔,以豪迈洒脱的语调冲淡离别的悲戚,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
这首《淮上与友人别》以扬子江春景为背景,通过“杨柳”“杨花”等意象渲染离愁。末句“君向潇湘我向秦”以地理空间的背向分离,含蓄表达别离之痛,与王勃“海内存知己”的旷达形成鲜明对比。郑诗重情景交融,王诗显胸襟开阔,各具唐人送别诗的典型风貌。
4.本题考查诗中画面。
诗歌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扬子江头”明确地点在扬子江边,“杨柳春”“杨花”点明时节是春天,杨柳依依、杨花纷飞本是春日盛景,然而诗人却用“愁杀”一词,以乐景衬哀情,将明媚春景与离别的哀愁形成鲜明对比。“渡江人”指出人物,描绘出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即将渡江分别的友人内心充满愁苦的画面。分析时需抓住意象,描绘出春景的特点,并结合“愁杀”体现出离别的氛围。
示例:在春光明媚的时节,我与友人来到扬子江头。江边的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翠绿的枝条像是少女的裙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洁白的杨花漫天飞舞,如同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江面上、小路上。此时的景色虽然美丽,可想到即将与友人在此分别,各自渡江而去,心中满是哀愁。看着这漫天杨花,仿佛连它们也在为我们的离别而伤感,而我与友人,就站在这充满离愁别绪的江边,默默无语,心中的惆怅如这滚滚江水,绵绵不绝。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淮上与友人别》的末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通过描写“风笛”“离亭”“晚”等景象,描绘出在傍晚时分,离亭中传来几声悠扬的风笛声,而此时友人要去潇湘,自己则要前往秦地,在景色的烘托下,将分别的愁绪融入其中,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与友人分别的伤感与惆怅。这种情感是细腻而深沉的,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忧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末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则是直接劝勉友人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流泪。诗人以豪迈洒脱的语调,直抒胸臆,表达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感。他认为真正的友情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无需为离别而过度悲伤,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同样是送别诗,《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直抒胸臆,展现出豁达乐观的情怀,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各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6.(1) 朱自清 《匆匆》/《春》/《背影》(答对1篇即可)
(2)B
(3) 徒步渡水 经历 会意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朱自清被选入教材的散文作品有《匆匆》《背影》《春》。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
由题干“优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知,这推荐的是选择性阅读方法。
A.“精读和跳读”侧重于对内容不同程度的阅读方式;
B.“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特别是读大部头或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优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
C.“快速阅读”强调速度;
D.“摘抄和做笔记”主要是对阅读内容的记录方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字义理解。
①空:由“‘涉’字的意思就是会合‘水’和‘步’两个字的意思而成”可知,“涉”由“水”和“步”组成,字形像徒步从水里走过去,因此其本义是徒步渡水,泛指渡水;
②空:结合“至于涉寒暑,蒙霜雪”可知,“涉”字引申为“经历”“经过”的意思。
③空:“涉”由“水”和“步”组成,字形像徒步从水里走过去。“涉”的字义由“水”和“步”两个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符合会意字的特点,而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7. 穿透 凄清 过错 全、都 8.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9.(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2)早上前往、晚上返回,持续了五年的时间。 10.甲文:小石潭景物虽幽美,却无法排遣作者内心的忧伤凄苦。乙文:虽然政治上受打击,但是保持了豁达从容的心态。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2)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
(3)句意: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过:过错。
(4)句意:身心全空。皆:全,都。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烧香打坐,深深地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焚香默坐”是动作,“深自省察”是思想,“则物我相忘”是结果。故断为: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西南:向西南方向;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时隐时现。
(2)旦:早晨;往:去;还:回来;于:在。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分析思想感情。
根据甲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柳宗元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根据乙文“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可知,虽然政治上受打击,但是苏轼还是保持了豁达从容的心态。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
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
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有池塘亭榭,景色不错。间隔一两天就去烧香打坐,深深地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灵清净,杂念全无,内外超脱,什么依附都没有,私下里很快乐。早上前往、晚上返回,持续了五年的时间。
11.A 12.作比较,将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和钩鱼邮件增长情况与上年作比较,突出了业界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仍远远不足。(或列数字,列举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业界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仍远远不足,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3.确保AI的发展与人类价值观和伦理原则相一致,以确保其发展对人类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各界要加强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提升重视程度,对其安全风险应保持警醒(或者:安全行业、监管机构、政企机构、网络用户接受关于应对AI威胁的建议,提升重视程度)。 14.我认为应该是材料二、一、四、三的顺序安排。理由:符合人们从概括到具体的认识事物的规律;首先材料二是对人工智能定义和诠释;其次材料一是说明开发人工智能的目的;接着材料四是举例介绍其具体应用和产生的影响;最后材料三介绍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及监管措施。
1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B.材料一明确指出:“人工智能被开发出来,以协助人类完成繁琐、重复或危险的任务,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效率。”这确实表明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是人工智能开发的一个目的。然而,材料一还进一步提到:“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扩展人类的能力和智慧。AI被应用于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这显示了人工智能开发的更多目的和动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过于狭隘,没有涵盖人工智能开发的所有目的。因此,该选项的表述不正确;
C.材料三中提到:“《报告》认为,AI与大语言模型本身伴随着安全风险,业内对潜在影响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仍远远不足。”这确实指出了业界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同时,原文还列举了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和钓鱼邮件的增长,以及利用AI实施的网络攻击事件。然而,原文并没有直接说明这些网络攻击事件是由于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的。因此,该选项的表述不正确;
D.材料四确实提到:“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做AI‘复活’生意的商家。”这显示了生成式AI技术在某些商业应用中的存在和市场需求。然而,材料四并没有进一步评估这一技术的成熟度、稳定性、社会接受度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这些都是决定一个技术是否值得推广的重要因素。因此,仅凭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存在,并不能直接得出生成式AI技术值得推广的结论。此外,材料四还提到了关于AI“复活”逝者技术的使用边界和伦理问题的讨论,这进一步强调了推广该技术前需要进行深入评估和探讨的必要性。因此,该选项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A。
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
该句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是作比较和列数字。首先,这句话通过对比2023年与上一年或之前的某个时期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和钓鱼邮件的增长情况,突出了这两类风险的显著增长。通过这种比较,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基于AI的欺诈和钓鱼邮件的快速增长趋势,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到业界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仍然远远不足的问题。其次,这句话通过列举具体的数字——深度伪造欺诈增长了3000%,钓鱼邮件增长了1000%——来精确说明这两类风险的增长幅度。这种具体的数据使说明更具准确性和说服力,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基于AI的风险增长情况,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的紧迫性。
13.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炼与概括。
材料一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与人类价值观和伦理原则相一致。这意味着在推动人工智能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关注其道德和伦理影响,确保技术的发展不会损害人类的利益和福祉。因此,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伦理准则和规范,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管,是确保其发展对人类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关键。
材料三指出,目前业界对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仍然远远不足。这提示我们,为了更有效地监管和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潜在风险的研究,提高对其安全风险的警觉性。只有深入了解和认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材料三还提供了从多个角度应对AI威胁的建议。安全行业需要继续发挥能力优势,确保人工智能本身的安全性,并积极将人工智能用于安全防护;监管机构需要对AI潜在风险与影响保持持续关注,在制度和法规上及时提供支持;政企机构需及时部署AI安全框架和解决方案,以及AI安全评估服务和检测工具,还要依托AI推动安全升级;网络用户在尝试最新人工智能应用时,需要更新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这些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监管和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开发目的,包括提高生产力和效率、解决复杂问题、扩展人类能力和智慧,以及理解智能和意识的本质等。这则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的。
材料二: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定义和诠释,解释了人工智能是什么,以及它涉及的技术和方法。这则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对人工智能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材料三: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提到了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和钓鱼邮件的增长,以及业界对AI潜在风险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不足。这则材料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以及加强监管的必要性。
材料四: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和产生的影响,包括电商平台上的AI“复活”逝者服务等。这则材料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从逻辑顺序看:通常,我们先了解一个事物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材料二),然后探讨其发展的目的和意义(材料一),接着看它在现实中的应用和具体表现(材料四),最后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和监管措施(材料三)。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从基础到应用,再到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
从内容连贯性看:材料二为人工智能下定义,为后续讨论提供基础;材料一在定义了人工智能之后,进一步阐述其开发目的,使内容连贯;材料四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材料一中的开发目的相呼应;最后,材料三讨论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监管问题,是对前面内容中人工智能应用和发展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因此,这四则材料的安排顺序应为:材料二(定义和诠释)、材料一(开发目的)、材料四(具体应用和产生的影响)、材料三(安全性及监管措施)。这样的顺序既符合逻辑顺序,也保证了内容的连贯性和重点突出。
15.BD 16.赏析:动作描写:“挥了一下攥紧拳头的手”体现喜春的果断和决心;语言简洁有力,展现舍利取义的品格。 17.标题内涵:表层:瓜子品牌名称,体现品质与工艺;深层:①处世之道(诚信经营,守诺如金);②互助精神(弃利救灾);③文化传承(四代人文历史)。
这篇小说以“瓜子道”品牌为线索,通过订单危机与麦收困境的双线叙事,展现了传统商道精神与现代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作者侯发山巧妙运用方言俚语和民间俗语(如“门缝里夹鸡蛋”),塑造了坚守诚信的喜春形象。情节设计环环相扣:从生产危机到天灾困境,最终以“停瓜烘麦”的抉择升华主题,彰显了“商道即人道”的深刻哲理。杨老板的“超额付款”更是点睛之笔,形成诚信经营的良性循环,诠释了“瓜子之道,处世之道”的核心内涵。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B.文中美丽提出收购其他厂瓜子是应急之策,并非“自私自利”,后文她支持租收割机、未阻止喜春烘麦,体现其通情达理;
D.夫妻对话中的方言俚语(如“添个蛤蟆四两力”)生动刻画人物性格,增强生活气息,非“粗俗”,无损于喜春这个人物的形象;
故选BD。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第 段划线句子,“就这样,发信息,收湿麦”是喜春说的话,因此是语言描写;“挥了一下攥紧拳头的手”,是动作描写。这个句子生动表现喜春的果断与坚定,凸显其重义轻利的品质。动作“攥紧拳头”强化决心,为后文烘麦助农、赢得杨老板信任作铺垫。
17.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由第①段“瓜子道是一种南瓜子的品牌名称,至今已祖传四代”可知,“瓜子道”指的是一种南瓜子的品牌名称,这是“瓜子道”最直接的含义,即南瓜子独特的生产之道,体现了品质与工艺;
由第⑩段“人家看上咱的‘瓜子道',咱不能胡来,不能坑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干里。一旦传出去,门缝里夹鸡蛋一咱就彻底完蛋了”可知,在文章中,春喜拒绝了美丽的建议,不愿意收购其他厂的瓜子冒充“瓜子道”的产品,这体现了春喜坚守的诚实经营原则。即使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也不愿意牺性品牌的诚信和质量,这表明“瓜子道”也是一种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
由第 段“喜春垂下头,想了半天,忽然抬起头,眼睛一亮:‘停止生产瓜子,烘干车间的设备全部用来烘干麦子’”,第 段“免费给麦农烘干小麦”可知,面对工人收麦的困难,春喜和美丽决定租用收割机帮助他们,并且不惜停止生产瓜子,利用烘干车间的设备来烘干湿麦。这种无私的行为展现了“瓜子道”作为急人之难、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处世方式;
由第 段“他们没想到,杨老板没有责怪他们失信,收到15吨瓜子道后,依照合同上的价格给他们打了20吨的款。杨老板解释说:‘瓜子有道,老杨也有道。多出5吨的款项,你帮我捐给当地小麦受灾的农民。还有,从此以后,我们商超的瓜子只进瓜子道’”可知,杨老板在得知春喜的情况后,没有责怪他们未能按时完成订单,反而依照合同价格支付了20吨的款项,并表示今后商超只进“瓜子道”的瓜子。这不仅是对企业品牌的信任,也是对春喜善举的认可和支持,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道义和对正直行为的鼓励。
18.例文:
记忆深处的风景
时光的沙漏发出淡淡的摩擦声。有份甜美的记忆绽放成花朵,其迷人的馨香充盈着我平凡的生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家乡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云朵永远是洁白的,而外婆的面容是慈爱的。
年幼时,每逢油菜花开,外婆就会牵着我的小手在花海中信步漫游,闲适安逸。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微风吹过,花枝摇曳,花香飘散,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气息,花粉调皮地伏在我发梢,也落在外婆的肩头。蜜蜂在花间噗哧着翅膀,忙着采蜜。油菜花杆上偶有花瓣凋零结了籽的,长长细细的像四季豆一样还鼓出几个“小肚子”,甚是可爱。
微风拂散外婆的发丝,她下蹲抱起我,问我是否看见了田野的尽头,说只要人的心像油菜花一样阳光,总能脚踩繁花,走向明媚的远方。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轻歪小脑袋看她,忽觉她的脸似油菜花一样迷人,也将这一刻深深印到我心里。我摘了一朵小花儿,给外婆戴上;又摘了一朵握在手里,生怕它长了翅膀,偷偷从我手心里飞走。
夕阳西下,外婆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看着我在满院子里不知疲倦地跑着、跳着。她偶尔轻轻呼唤我的小名,我便笑嘻嘻地跑向石凳上。她慈爱地抱起我,把我放在她的膝盖上,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她轻轻摇着我,哼起山歌,一字一句,轻轻柔柔的,沉在她的岁月里,脸上漾起油菜花般的笑容,那一刻,我虽少不知事,却也听得入了迷。
每当看见油菜花,总会想起外婆那慈爱的脸,好似有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进心头!
时光嘀嗒往前走,故乡那片油菜花地,沁人心脾的香味混合着童年的天真可爱,饱含外婆的浓浓爱意,它们均幻化成记忆里盛开的花朵,时刻温暖着我的生命……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关键词分析:“记忆深处”表明文章要描写的是过往经历中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风景。“风景”可以是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也可以是人文景观,如家乡的老街、学校的操场等。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风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包含情感上的意义。材料中列举的文章内容提示我们,文章不仅要描述风景,还要表达与之相关的个人情感和心境。如欣喜雀跃、黯然神伤等。通过描写记忆深处的风景,表达对过往经历的怀念、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或是对某种情感的寄托和反思。立意:以那些曾让你难忘的景物、场景、风俗、物件、人等“风景”为载体,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成长感悟。可以从喜悦、宁静、哀伤、思念等多个角度入手,展现风景与情感的交织。
第二,构思选材。文体适合写记叙文。开头引入可以用一句富有意境的话或一个小故事来引出记忆深处的风景,如“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片璀璨的星空”。详细描述风景: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风景的特点,如颜色、声音、气味等。情感融入:结合个人经历,讲述风景背后的故事,表达与之相关的情感。通过风景的描写,引出对人生、成长、亲情、友情等方面的思考。结尾总结情感,重申风景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其的怀念和珍视。升华主题,将风景与更广泛的主题联系起来,如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逝等。选材:1、自然景观:如春天的山花烂漫、夏日的星空、秋天的落叶、冬日的雪景等。2、人文景观:如家乡的老屋、学校的操场、曾经的游乐场等。3、情感纽带:选择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的风景,如与家人共度的时光、与朋友的分别之地等。捕捉风景中的细节,如风中摇曳的树叶、月光下的波光粼粼等,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