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840
1949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鸦片战争
1956
1966
1976
197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革”
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19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时空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和巩固
中考一轮复习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课标要求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进京赶考”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毛泽东:“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中共中央进京后的情况怎样呢?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
背景:
时间: 地点:
议题: 代表:
①解放战争基本胜利;②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1949.9
北平
谈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各党各派各界代表662人
党派
区域
军队
团体
特邀
165
116
235
71
75
人数
Q1:结合材料,从政协会议代表身份反映出政协会议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1949年政协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
特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性,
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
梳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概况。
一个文件
一个委员会
一个主席
一个首都
一首代国歌
一面国旗
一种纪元法
一座纪念碑
《共同纲领》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
改北平为北京
《义勇军进行曲》
五星红旗
公元纪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规定了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原则、暂时代替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
分别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解放战争三年内战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
二、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10.1)
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周恩来总理
五四运动
1919.5.4
开国大典
1949.10.1
54门礼炮28响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54门礼炮:参加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象征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
●28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1921-1949)
材料: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这前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划时代的变化,集中起来就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二、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10.1)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国内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性质新:
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二、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10.1)
这(新中国的成立)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波兰《人民论坛报》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国际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
人物
结果
意义
朱德、李济深、周恩来等到
北京车站迎接西藏政府代表团
1951年
阿沛·阿旺晋美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四、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
四、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
自主探究:概括抗美援朝的概况,完成下列表格
起止时间
双方指挥官
中国军队
目的
性质
著名战役
战斗英雄
结果
纪念日
1950年——1953年
彭德怀VS麦克阿瑟
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
黄继光、邱少云
美国签订《停战协定》
10月25日
四、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
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
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
抗美援朝精神:
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四、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
材料一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联合国军司令 克拉克
材料二(抗美援朝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彭德怀
材料三 抗美援朝的胜利对于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以及保障远东地区和亚洲的和平,是一个重大贡献。 ——《关于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四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思考: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1.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4.抵制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中国安全,人民幸福
四、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呢?
原因①: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正义必胜
原因②: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与领导
原因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原因④: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1.热爱和平与正义
2.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
3.传承革命先辈精神
4.大力发展科技与国防建设
五、巩固新中国:土地改革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 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材料二: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土地改革的背景
①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②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③巩固人民政权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五、巩固新中国:土地改革
农 民
我们要改革!我们要土地!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解放区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自主学习,梳理土地改革概况完成表格
五、巩固新中国:土地改革
时间
地点
开始标志
措施
结果
1950年
新解放区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分到土地
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具体措施:
(1)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思考:为什么要分给地主土地?为什么要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相关史事
特点: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孤立地主阶级。
材料一: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在广大农村……使被压迫的农民翻身成为农村的主人,完全掌握了农村政权,巩固了农村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农民说得好:“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
——周恩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政治报(1951年)
材料三: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
——《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①政治上: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
①政治上: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②经济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学法指导
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
五、巩固新中国:土地改革
梳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敌后抗战时期
(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0-1952)
打土豪
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耕者有其田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启示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①任何制度或政策都应与时俱进,结合国情
课后练习
1.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场“必须”参与的战争是( )
2.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参观“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等专题展览。在“血战上甘岭”展厅,我们能看到哪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 )
A.国民革命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A.张自忠 B.左权 C.黄继光 D.雷锋
D
C
课后练习
(1)依据材料,概括上图反映的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的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解释上述现象。
现象:1949—1952年,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解释: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主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2分)
单元框架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
成立
和
巩固
成立
筹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开国大典: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三座大山;
独立自主国家,站起来;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巩固
民族关系:
1951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农村经济:
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奠基
物质保障
提供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军事外交: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中国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