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4 18:4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3月阶段测试
历史试卷
考试说明:1.答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共20道题。
3.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丹”即奥斯曼帝国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宗教领袖,拥有“哈里发”(安拉使者的继承者)的称号。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
A.赋予了人民无限权利 B.建立了政教合一国家政权
C.实施了封君封臣制度 D.拥有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
2.他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为世界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希腊烙印。“他”是()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凯撒 D.屋大维
3.古埃及历法将一年分为3个季节,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古埃及按照季节安排生活。这种生活状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法老地位的至高无上 B.修建金字塔的需要
C.尼罗河的周期性活动 D.农业生产力水平高
4.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 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的雕塑和公元前3千纪后期古代埃及的雕塑在发式、表情、站立方式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 古代文明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C 《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有相应记载,东汉班超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公元前后,汉朝与罗马帝国已经有直接联系
D 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控制了连 接欧亚的商路。 奥斯曼帝国对过往欧亚商路的商人征收较轻的商税,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
A.A B.B C.C D.D
5.罗马凯旋式分为大小两种:大凯旋式是独裁官、执政官和裁判官在彻底战胜外敌、杀死至少5000名敌人、拓展了疆土后才能在罗马举行的游行并陈列战利品的仪式;小凯旋式的荣誉授予那些已取得胜利,但战争尚未正式结束的将军,或级别不够高的将军,或战胜海盗的将军。罗马社会对凯旋式的重视()
A.固化了罗马社会的等级差别 B.巩固了共和国的政治根基
C.适应了罗马建立帝制的需要 D.增强了公民集体认同意识
6.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不仅精心塑造其城邦的早期历史,还鼓吹雅典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类。雅典人通过这些做法意在()
A.塑造雅典文化传统 B.巩固城邦统一体系
C.构建自我身份认同 D.强调雅典军事力量
7.汉谟拉比在统一两河流域后,将昔日的各城邦国家变为地方单位,把旧城邦官吏降为地方官。同时,他仍旧沿用城邦时代诸王的旧称号自称。汉谟拉比的上述举措意在()
A.加强统治效能 B.变革奴隶主贵族专政
C.建立等级制度 D.巩固与各城邦的联盟
8.在古埃及,拥有来世最初只是国王的专利。后来贵族们也在石棺上刻上类似国王死后会在金字塔上刻上的铭文。再后来,普通人也会让人画一幅《死者之书》放在墓葬中,作为自己通向来世的路引。这反映出,古埃及()
A.王权与神权走向分离 B.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
C.世俗王权得到了强化 D.宗教信仰逐渐多元化
9.在古希腊的政治结构中,公民是城邦的根本,强调其对自己“属于城邦”的政治角色的认同。而罗马人则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国家对公民必须提供保护和服务,而不是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更不是对城邦公共权力的掌控。这一状况()
A.体现古希腊民主政治有局限性 B.源于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差异
C.说明罗马政治体制更趋于成熟 D.反映古希腊民众权利受政治制约
10.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1.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菲律宾后开始梦想建立一个以菲律宾群岛为基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天主教君主国”,为此多次向王室建议用武力征服中国,进而使中国基督教化。据此可知,西班牙海上探险活动的目的之一是
A.掠夺世界各地金银 B.扩大天主教会影响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12.从16世纪开始,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非洲、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面貌。它取代了古老的丝绸贸易,并将日渐具有活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向西推进到了大西洋沿岸。这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是()
A.亚洲经济在这一时期陷入衰退
B.种植园经济模式推广到了全球
C.丝绸贸易刺激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D.种植园经济推动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13.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商人以澳门为中转站将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据统计,1580-1590年间,运往印度果阿的生丝为3000多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增至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该现象可说明 ( )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B.印度通过世界贸易获益最大
C.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原材料 D.商品世界性流动进一步加强
14.公元1500年,欧洲的中心城市数量较少,且主要位于地中海沿岸。公元1600年,欧洲的中心城市数量增加,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部分城市的居民数量甚至达到200000人。这可以用于研究欧洲()
A.早期殖民扩张掠夺 B.商业格局的演变
C.城市自治运动兴起 D.近代科学的兴起
15.从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激增至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飙升至2140万公斤;同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物价平均上涨超过2倍。这缘于()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西欧商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
C.工业革命的驱动 D.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16.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城市。稍后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这反映了()
A.欧洲传统社会的转型 B.欧洲商业格局的演变
C.欧洲工商市镇的发展 D.欧洲商业资本的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大殖民运动“使希腊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化为商品货币经济”,希腊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向工商立国的道路。工商立国不仅使人的实践潜能和认识潜能得到发挥,造成了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皆不易满足的心理和不断向外拓展的意向,也使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竞争冒险、求真求知的精神。这种意识使人们能够摆脱外在的羁绊,在内在需要的驱动下实现人本身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形成了探讨人、尊重人的思潮。
-摘编自王永本《古希腊的人本思想》
材料二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与亚洲女子结婚的马其顿人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他们许多礼物以示鼓励。
-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希腊人本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举办集体婚礼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020年 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莱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年 “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年 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年 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1367年 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社会基本特征。(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新变化。(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明清之际300年,正是新的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之时。明清两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朝廷对朝贡有严格的规定。明朝规定海外贡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不允许私自交易。1757年,清廷将过去对西方商人的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这种朝贡贸易关系从16世纪起开始不断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挤压,处于衰落之中。明中后期开海贸易后,中国商人出海贸易面临着与西方殖民商人的竞争。明清政府对出海贸易的中国商民规定种种限制,削弱了中国商人的竞争力和防卫能力。当中国商民在海外道受迫害和屠杀时,明清政府漠不关心。这严重助长了西方殖民者的气焰,等于是把世界市场的主动权拱手交给西方殖民势力,导致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地位的衰落。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政府对新的海上贸易的反应。(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政府的海上贸易反应的影响(8分)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3月阶段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B
3.C
4.B
5.D
6.C
7.A
8.B
9.B
10.A
11.B
12.D
13.D
14.B
15.D
16.B
17.(1)历史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殖民运动的推动;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发展迅速);工商立国道路指引;进取冒险精神的树立。(8分)
(2)影响: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帝国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6分)
18(1)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4分)
(2)变化:王权加强;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城市经济发展;大学兴办;人文主义思想兴起。(8分)
19.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20.(1)反应:继续推行朝贡贸易;限制西方人来华贸易;限制中国人出海贸易;不保护中国商民的海外商贸活动。(6分)
(2)削弱中国商人竞争力和防护能力;助长西方列强侵略气焰;丧失世界市场主动权;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的地位不断衰落。(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