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4 21:5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18课
一、选择题
1.清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统一和强大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清朝全盛时期,其疆域南至(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葱岭 D.南海诸岛
2.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出清朝的一些统治者在处理边疆问题上采取了因俗而治的安抚策略。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
A.顺治帝亲自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C.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D.乾隆帝曾下令修建须弥福寿庙
3.绘制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某学生构建了清廷政府对某一地区管辖的知识结构图。其中知识结构图“____”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新疆 B.台湾 C.澳门 D.西藏
4.下面为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摘录,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为( )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帝抗击沙俄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下表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采取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 设置通判 设三司 恢复设置行省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加强监察制度
C.加强皇帝对中央机构的管理 D.推进民族交融
6.《台湾通史》中记载:“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材料中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7.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学习主题内容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
B.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理
D.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8.清朝入关以后,分别册封某地区的宗教首领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随后,清王朝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还设置了( )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9.通过下列内容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地大物博 B.封建专制逐步在加强
C.行省制度推行 D.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
10.某班同学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列出了下表学习内容,该探究活动的主题是( )
朝代 学习内容
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
清朝 设立伊犁将军;郑成功收复台湾
A.中国历代政权对边疆的治理 B.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辉煌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
二、简答题
11.我国古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措施都有哪些类型?简述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12.材料解析题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属中央。请问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标志是什么?清雍正皇帝时又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2)清乾隆帝时采取平定叛乱、设置机构的方式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请写出所平叛乱和所设机构的名称?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士,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诗》
(3)上述材料记载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逐荷夷”发生在哪一年?简要评价郑成功
(4)1684年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的?其有何作用?
13.元朝设置的专门管理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1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多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在摩擦碰撞和友好交往中不断融合,共同缔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附件时期】
(1)隋唐时期,边疆各族不断交融。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写出他在位时期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
【宋元时期】
(2)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写出与北宋达成“澶渊之盟”以保持和平局面的少数民族政权及北宋当时的皇帝。
【明清时期】
(3)明朝后期,东北女真族的不断壮大使明朝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建立大金政权的女真族杰出首领是谁?他死后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4)清朝前期,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光辉篇章的史实是什么?
【历史感悟】
(5)结合实际,你认为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才能构建和谐的多民族国家?
1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请结合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管理边疆】
(1)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2)元朝时为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的机构是什么?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机构是什么?
(3)为巩固西北边疆,清朝设置了哪一官职负责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捍卫边疆】
(4)明朝时为解决东南沿海地区严重的“倭患”,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的年轻将领是谁?
(5)17世纪中期,面对沙皇俄国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犯,康熙帝命令清军进行什么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
【精神传承】
(6)通过对捍卫边疆相关史实的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三、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政要》是唐人吴兢记录唐太宗政绩和他与大臣魏征等议论古今政治得失的书。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李世民44次公开承认错误,而且有文字记录,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他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材料二 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理由(至少三点)。
(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盛世社会的看法。
17.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历史上汉族和藏族的关系密切,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哪个朝代?清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2)元朝人口流动大,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3)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4)清军进入台湾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
18.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民族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西北边疆 朝代 官职/机构
西汉 西域都护
★ 北庭都元帅府
唐朝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清朝 ▲
(2)表格中的★处和▲处应填的内容是?
材料三 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3)阅读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的知识,选取不同时期的三个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19.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以下关于闽台关系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大业三年二月,羽骑尉朱宽奉命入海求访异俗,在闽人何蛮的引导下,到达流求(今台湾)。
——摘编自魏征《隋书 东夷列传》
材料二:
明清时期移民台湾示意图
材料三:清代,闽台两地渔民在同一海域捕鱼,常常是“人不通船通,商不通货通”、“船头撒渔网,船尾拉家常”。
——摘编自福建省台办《闽台“五缘”关系》
(1)指出以上三则材料中的文献史料(用材料序号作答)。
(2)结合所学的明清历史知识,列举两个体现闽台关系的史实。
(3)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时期移民台湾的历史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一个历史结论。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吴主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到达夷洲,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
材料二: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政府在澎湖戍兵防守,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元代至元年间,置官署于澎湖,这是历史上中央政权最早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这些史实说明早在12、13世纪,台湾就纳入中国版图了。
材料三:1662年,一位民族英雄收复台湾。随后,台湾推行了县制;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还接受大陆涌入的移民,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1683年,他的后继者被清军打败,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材料一中的“吴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国志》中“到达夷洲”的记载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官署”指的是哪一机构?
(3)材料三中的“民族英雄”是谁?根据材料三,指出他为台湾发展所做的努力。(写出一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设置台湾府的重要意义一点。
(4)由于种种原因,海峡两岸至今未能实现统一。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18课》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A C C C D D
1.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全盛时期,其疆域南至南海诸岛。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是中国南海中许多岛礁的总称,D项正确;台湾岛虽然是清朝领土的一部分,但它并非清朝疆域的最南端,排除A项;海南岛位于南海北部,同样不是清朝疆域的最南端,排除B项;葱岭是清朝疆域的最西端,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清朝的一些统治者在处理边疆问题上采取了因俗而治的安抚策略”可知,题干所述清朝统治者处理一些边疆问题时采用因地制宜的安抚策略,康熙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采用了武力手段解决边疆问题,不属于安抚策略,B项正确;顺治帝亲自册封五世达赖是对西藏地区安抚策略,排除A项;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是对西藏地区的安抚策略,排除C项;乾隆帝曾下令修建须弥福寿庙是为了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属于安抚西藏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立噶厦”、“颁布金瓶挚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兵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根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定,乾隆皇帝颁布金瓶挚签制度。综上所述,材料体现的是清朝对西藏的治理,D项正确;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西北新疆地区,排除A项;清朝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后建立台湾省,排除B项;达赖、班禅与澳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61年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戚继光抗倭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安全;1661年,郑成功决心动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率领25000名将士,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的南部,受到当地军民热烈欢迎,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使得被荷兰占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国家领土完整。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但俄国继续增兵。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使得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国家统一。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独立,率领部众发动了武装起义,并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题干同学学习笔记摘录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C项正确;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表现在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实行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排除A项;题干学习笔记摘录反映是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信息,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实行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设置通判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设三司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恢复设置行省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因此题干措施均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正确;加强监察制度与郡县制、设三司、恢复设置行省无关,排除B项;郡县制、设置通判、设三司等均是地方制度,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和所学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西海岸。1662年初,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因此这是郑成功写给荷兰殖民者的信,C项正确;戚继光抗倭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排除B项;三国时期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最早到达台湾的人,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历史评价是指把所评价人或事放在较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重在考察其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理,这属于对台湾府设立意义的阐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属于客观历史事实而非历史评价,排除A项;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属于客观历史事实而非历史评价,排除B项;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属于客观历史事实而非历史评价,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C项正确;宣政院是元代管理西藏的机构,排除A项;澎湖巡检司是元代设立的管辖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机构,排除B项;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隋朝隋炀帝时,称今天的台湾为琉球,为了加强与琉球的联系,隋炀帝三次派人前往台湾。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经过几十年的斗争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1684,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综上所述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台湾,体现不出我国地大物博,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皇帝权力的加强,排除B项;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题干“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的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清朝设立伊犁将军;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初步发展,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清朝设立伊犁将军,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因此,材料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D项正确;对边疆的治理只符合对清朝的描述,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无法得出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结论,排除B项;西汉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属于思想政策而非文化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
11.类型:和亲、册封、武力征服、设置管理机构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措施:①1653年,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②1713年,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③雍正帝时期,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④乾隆帝时期,规定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作用: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行政管辖;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措施有和亲的方式,如文成公主入藏,册封的方式,如清朝确立了对历代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武力征服的方式,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还有设置管理机构的方式,如设立伊犁将军等;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对西藏的管理有如下措施,1653年,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雍正帝时期,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时期,规定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然后这些措施的作用可以从对西藏、对国家管理的角度进行论述作用,如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行政管辖,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等。
12.(1)宣政院的设立;设驻藏大臣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伊犁将军
(3)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1684年,清朝设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作用: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立了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雍正帝在位时,设立了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事务的管理。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在位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了伊犁将军。
(3)根据材料“开辟荆榛逐荷夷”可知,“荷夷”指的是荷兰殖民者,历史上侵占了我国的台湾。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为了加强台湾的统治,清朝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3.分别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管辖);澎湖巡检司。
【详解】分别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4.(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典型事例: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
(2)少数民族政权:辽。
皇帝:宋真宗。
(3)首领:努尔哈赤。
人物:皇太极。
(4)史实: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5)做法: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互帮互助,和谐相处;平等相处,友好交流;和睦相处,加强交流;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相互信任,荣辱与共等。
【详解】(1)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唐太宗的统治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拥戴,被称为“天可汗”。
典型事例:结合所学唐朝时期和吐蕃的和亲可知,典型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增进了汉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促进了吐蕃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少数民族政权和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期,辽大举攻宋,澶州之战后,双方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双方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3)首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女真族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帝位,后改国号为清。
(4)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5)做法: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可从民族之间的尊重、互帮互助、平等相处、和睦往来、相互信任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互帮互助,和谐相处;平等相处,友好交流;和睦相处,加强交流;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相互信任,荣辱与共等。
15.(1)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
(2)机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机构:驻藏大臣。
(3)官职:伊犁将军。
(4)谁:戚继光。
(5)战役:雅克萨之战。
(6)感悟:面对外敌入侵要敢于斗争、勇于反抗;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详解】(1)行政机构: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它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机构:元朝时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其中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的机构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机构: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机构是驻藏大臣。
(3)机构:为巩固西北边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负责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谁:明朝后期,抗倭名将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取得胜利。
(5)战役:清朝时期,面对沙皇俄国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犯,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侵略者,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6)感悟: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以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来看,面对外敌入侵要敢于斗争、勇于反抗;以戚继光抗倭来看,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来看,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捍卫边疆的史实来看,要学习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16.(1)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勇于自我反省。
(2)赞同,理由:皇权高度膨胀;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等。
(3)看法: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开明,澄清吏治有利于盛世局面的出现。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唐太宋政绩和他与大臣魏征等议论古今政治得失的书”可归纳出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教训;根据“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可归纳出善于用人和纳谏;勇于自我反省。
(2)是否赞成、理由: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可从清朝前期皇权高度膨胀、加强思想控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相关史实来回答。如:赞同,理由:清朝时期皇权高度膨胀,清朝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等。
(3)看法:本小题相对开放,言之有理即可,从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等角度作答。如: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开明,澄清吏治有利于盛世局面的出现。
17.(1)朝代:元朝
措施:册封班禅和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2)民族:回族
(3)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
(4)措施:台湾府
【详解】(1)朝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作为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康熙帝册封了班禅,乾隆皇帝册封了班禅额尔德尼;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雍正帝时期开始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大活佛转世需要通过中央的金瓶掣签制度确定。
(2) 民族:元朝时期,来自中东的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以及元朝时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士兵,后来又融入了中国本土的其他民族形成了回族,回族是元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典型标志。
(3)行政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和澎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
(4)措施:康熙皇帝收复台湾后,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设置了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8.(1)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明的民族政策
(2)元朝;伊犁将军
(3)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等。上述史实,有力地说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持节送公主于吐蕃”,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内容:★处:根据表格信息“北庭都元帅府”,结合所学知识,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处:根据表格对应的信息是清朝,结合所学知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说明: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很早就与台湾地区发生交往,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等。上述史实,有力地说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19.(1)文献史料:材料一、材料三。
(2)史实: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清军入台,1684年清军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3)充实了台湾地区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开发。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详解】(1)文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文献资料指的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史料。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材料一摘编自魏征《隋书 东夷列传》;材料三摘编自福建省台办《闽台“五缘”关系》。故属于文献史料的是材料一、材料三。材料二属于图片史料。
(2)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体现闽台关系的史实有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清军入台,1684年清军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3)历史意义:根据图片可以得出,明清时期大规模移民台湾,充实了台湾地区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开发。
(4)历史结论: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我国很早就开始与台湾发生交流,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纳入中国版图;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得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明清时期大规模移民台湾,体现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孙权。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
(2)澎湖巡检司。
(3)郑成功。推行县制,建立学校体系,开科取士,接受大陆移民。(一点即可)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一点即可)
(4)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历史人物:根据材料“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吴主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到达夷洲”,结合所学知识,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到达夷洲。意义:根据材料“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可以得出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
(2)机构:根据材料“元代至元年间,置官署于澎湖,这是历史上中央政权最早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江湖上消失,元代设立的管理台湾、澎湖德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3)人物:根据材料“1662年,一位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结合所学知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努力:根据材料“随后,台湾推行了县制;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还接受大陆涌入的移民,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可以得出努力有推行县制,建立学校体系,开科取士,接受大陆移民。(一点即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