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哪吒的原型可以追溯至印度,“哪吒”应为“那罗鸠婆”之简译,译名对应
梵语“Nalakubara”或“Nalakuvara”,身份是毗沙门(Vaisravana)之子。
Vaisravana又音译为“毗沙门”或“吠室罗伐那”。早期的“吠陀”文献中,吠
室罗伐那身份是罗刹之王。随着雅利安文化与达罗毗茶文化融合的加深,吠室
罗伐那的地位显著提升。经过两大史诗和各种“往世书”的改编和塑造,他不
仅拥有完整的身世,而且获得财神及一方守护神的神格。佛教从印度教吸收了
吠室罗伐那的神话传说后,早期哪吒形象大都出现在与毗沙门相关的经文中。
公元6~7世纪,受印度教影响,佛教中出现密教这一派别,并广泛传播,毗沙
门信仰随之在中国普及,哪吒作为亲属也逐渐受到世人关注。后世流传的民间
传说及小说戏剧中,哪吒与毗沙门的关系皆定格为父子,“三太子”之名深入
人心。
哪吒的职司和外貌特征在佛典中有详细描述。捧塔、持戟、执杖是哪吒典型
的外貌特征。
《毗沙门仪轨》载哪吒常捧塔跟随在毗沙门身侧,托塔是他的主要职责。单
独行事时,哪吒亦被称作“药叉大将”“鬼神王”。其使命在于护持佛法,守
护国王大臣,并以金刚杖惩处不善者。晚唐以后,哪吒的形象逐渐受中国佛教
的其他宗派影响,演变出各种奇特的造型。宋代禅宗典籍中不仅经常出现“忿
怒那吒”,还有“三头六臂”和“八臂”描述,且“八臂”说更为普遍。
晚唐之前的哪吒形象基本都是少年,其身份、职责与佛典所记无异。随着密
教的兴起和毗沙门信仰的东传,哪吒的形象在本土文化对外来宗教的吸收、借
鉴过程中逐步走出佛教经典,融入中国古典文学,开始朝中国化、世俗化的方
向发展。晚唐至宋朝,先是“析骨还父,析肉还母,莲花化身”的故事开始流
行。其后是毗沙门信仰与英雄李靖的传说合流,哪吒从毗沙门之子演变为李请
之子。最后则是哪吒形象融入道散体系。宋代以后,三教合一的思想日渐盛行,
哪吒随之被道救吸收,演变成道教神将。他所使用的法器也不再是以往佛典描
绘的塔、戟或杖,而是道教常见的火象法器火球。元明时代,哪吒的故事在沿
袭和改编宋人传说的基础上,更趋于大众化、多样化、完整化。明初的神仙传
记类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那吒太子”条目收录的哪吒故事已接近完
陕西师大附中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叩陕西师大附中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A【解析】
B.“融入中国古典文学使得哪吒的形象逐步走出佛教经典”错误,“融入中国古
典文学”并非“哪吒的形象逐步走出佛教经典”的原因。
C.“宋代禅宗典籍…融入道教神将体系”错误。“宋代禅宗典籍”中并未提及
哪吒形象融入道教体系,时间上错误,原文为“宋代以后,三教合一的思想日渐
盛行,哪吒随之被道教吸收,演变成道教神将”。
D.“脱离”错误。《封神演义》中哪吒“肉球出生”“三头八臂化身”仍来自佛典,
并未脱离佛教影响。
故选B。
2.C【解析】
C.“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时是可以颠覆原型的”错误。动画电影赋予哪吒“新
青年特征”,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强调的是哪吒形象可以随时代与社会发
展需求演变,并非颠覆原型。
故选C。
3.C【解析】
A.材料二提到“出逃”是魔童哪吒的日常行为,但所反映的是普通个体在遭遇不
公时的普遍状态,而非只强调“青少年段”
B.属于材料一中《封神演义》对哪吒形象往传统伦理的方向改编,与材料二提到
的“青少年内心需求”无关。
C.直接对应材料二对“魔童哪吒”的描述一一“狐独、挣扎、反抗”“未完成社
会化时的认同缺失”,并指出其通过“成长叙事”关注内心需求,符合题干要求。
D.侧重文学形象塑造,未涉及对“内心需求”的深层探讨。
故选C。
4.①材料一侧重历史,按时间顺序分析佛教、道教及文学作品对哪吒形象演变
的影响。
②材料二聚焦现实,探讨动画电影中哪吒形象与青少年文化的结合及其时代意义。
5.哪吒形象历经千年仍有极强生命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文化融合(或文化形象的包容性)。能借鉴外来文化元素,如吸纳印度教、佛
教元素;结合本土需求,融入道教体系,并通过“三教合一”实现本土化重构(如
法器的变化),适当世俗化并进行合流。
②与时代精神相适配。哪吒形象能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角色设定,如明代关注反抗
精神,当代映射青少年成长困境,增强文化认同。
③保持媒介载体的多样性。从佛典、小说到影视,《封神演义》定型文学形象,
动画电影引发青年共鸣,跨媒介叙事拓展受众范围,保持了形象的新鲜感。
④核心价值的延续性。始终保留“反抗”“责任”等普世精神,并通过赋予伦理
意义如“一人做事一人当”强化道德合法性。
6.Cc【解析】
C项,“愤怒与失望”错,文本一中格鲁对儿子的选择更多的是无奈:同时,
他对草原传统技艺的忧虑不仅源于儿子的选择,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7.D【解析】
D项,“正面表现了儿子驯马技术的高超”错误,画线句是侧面衬托儿子驯马
技术的高超,而非正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