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4月期中调研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4月期中调研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4 20:14:16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高二期中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B(A项,费孝通认为差序格局是“一种立体多维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平面多结的网络”,并且“更重要”的说法也错误;C项,材料二并未提到缺乏事实依据;D项,“提出严峻挑战”的说法没有根据。)
2.(3分)C(材料二提到帕森斯的概念缺乏内涵丰富性,但未明确是否体现社会结构的动态性。)
3.(3分)D(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态度先因关系疏远而轻慢,后因贾母重视(涉及等级与关系亲疏)而转变,体现了差序格局中以己为中心、依亲疏和等级对待他人的特点。)
4.(4分)①定义方式:“差序格局”采用中国学术中独特、一次性出现的活隐喻;“角色”采用属于西方学术中约定俗成的死隐喻。②内涵特点:“差序格局”概念内涵丰富,具有立体多维结构;“角色”概念因约定俗成,在内涵理解上相对固定。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5.(6分)①视角独特:以对比西方团体格局的视角,为中国社会学研究提供新视角,更贴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②方法论贡献:不遵循逻辑实证主义精确定义概念的方法,采用隐喻方式,丰富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③动力学特点:差序格局的隐喻呈现出动态扩展的过程,能引导社会学研究关注社会关系的动态发展,为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变迁提供有力工具。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6.(3分)C(胡昌让麦客在檐下吃饭,旨在通过乡邻见证饭菜质量和兑现诺言,建立诚信的雇佣关系。)
7.(3分)B(兄弟哭诉并非“缺乏反抗意识”,双关表达恰恰体现麦客的智慧性反抗。)
8.(4分)①财主的精明:胡昌“猪肉炖粉条子”和“白面馒头”的承诺,让他快速挑选到优质麦客,公开供餐也为他赢得“诚信雇主”的口碑。②善人的通达:胡昌不仅兑现承诺,还尊重麦客劳动,即使面对非议,也不为所动,显示坚持和通情达理。③“精明”与“善”的统一:胡昌既算清了“吃饱饭才能多干活”的经济账,也守住了“不欺压劳动者”的道德底线,证明利己与利人可以共存。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布满裂痕”指生存的艰辛与现实的残酷,如文中写胡昌的残腿、麦收的压力、自然灾害的摧残以及麦客的悲惨处境等;②“生命的热度”指人性的温暖与诚信,如文中写胡昌及时兑现承诺、尊重麦客劳动以及麦客冒雨抢收、帮忙插秧等;③本文作者既揭示了乡土社会中生存残酷的真相,也传递了“以诚换诚”的温情互动。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10.(3分)CEG
11.(3分)D(《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的意思是“愚拙”。)
12.(3分)D(“行为符合中庸之道”的说法不合文意。)
13.(1)(4分)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何不改变现行的法度?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1分;“抚壮”“弃秽”“度”三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2)(4分)(我的)崇高志节人们远远赶不上,他们不赞成我就是很自然的了(或:无怪乎他们不赞成我了)。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1分;“宜”“与”“不吾与”三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14.(5分)①《离骚》中的屈原形象是诗人自我刻画,诗人通过自述高贵身世、品德追求以及劝诫君主等内容,直接展现内心情感与政治理想;②《屈原庙赋》中的屈原形象是苏轼从旁观者角度刻画,苏轼叙述了屈原放逐遭遇、生死抉择和精神品质等内容,更具客观性与全面性。
评分建议: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乘一叶小船到达楚国故地,经过屈原的祠庙。放眼眺望江边的重重山峰,这就是你魂牵梦萦的故乡。
想当年,你被放逐,渡过滔滔江水而漂泊到南方。你离开家乡遥遥千里,活着无可归依,死后也没有葬身之地。可悲啊!人本有一死,但怎样死才有价值,却是很为难的事。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俯望着千仞高的惊涛急湍,想要离开人世而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你作了《怀沙》来抒发自己的悲伤,让人感叹你怀着怎样与众不同的心情!诗的结尾多么悲凉而壮烈,将要离开人世而去,可又在最后一刻犹豫不决。我难道不能高昂着头远游四方 又难道不能像明哲保身之士一样引退沉默、隐居不出 独自抒发自己的怨恨和思慕之情,担心君臣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活着既然不能奋力争辩竭力进谏,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动,从而改变他的(错误)行为。如果国家灭亡,那我怎么能独自留恋于长寿 拜托江神代自己陈述冤屈,水神冯夷却教自己向天帝申诉。经过九重天门而见到天帝,天帝也为你悲伤,而(对你的祖国危亡)却无法挽救。你有像美玉、兰花一样高洁的品质却无处容身(不被重用),只能独自忧心忡忡地在江边行走。
江边的山峰高耸而险峻,你的故居荒废了,行人也为之叹惜。你的子孙后代都流散在哪里呢 何况我又见到纪念你的屈原庙的殿宇。自你仙逝到今天已过千年,世道更加狭窄而难以生存。贤良的人害怕受谗遭祸而改变作风,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人们)在乱世之中辛勤奔走,而不能洁身离去,有的竟然做了邪恶权势的帮凶。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变成如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我的)崇高志节人们远远赶不上,他们不赞成我就是很自然的了。离开了国都,抛弃了世俗,(为了忠于理想)连死也不顾,难道不足以避免后世的讥评吗?唉!君子的处世准则,难道一定要完美无缺吗 保全性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赞叹你忠爱专一,独自走上艰难的道路。虽然过于高洁,有些偏激,不合于中庸之道,但最关键的是大节无亏,始终称得上真正的贤者。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你的灵魂安息吧!
15.(3分)B(原诗中“鹤立鸡群”的典故,是对其出众才华与高洁品格的由衷赞美,并非表达惋惜与劝诫。)
16.(6分)①本诗中“红叶”伴随着“丽句”出现,与“遥情”相呼应,描绘了秋日清丽的景象,营造出空灵、富有诗意的意境,体现诗人对邵培才高雅诗情的赞颂;②黄诗中“落木”结合“千山”“澄江”等意象描绘了千山落叶、天空辽远的景象,营造出开阔、远大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怀抱。
评分建议: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2分)截然不同 举足轻重
评分建议:每处1分。
19.(3分)简炼——简练 拼帖——拼贴 贴照薄——贴照簿 缭亮——嘹亮
评分建议:一处1分,改对三处给3分。
20.(4分)②处,删掉“左右”;③处,将“引发”放到“热烈地”前面,并把“地”改为“的”。
评分建议:每处2分,修改正确即可。
21.(4分)①处:除了(或不仅)歌词耐人寻味(或内涵丰富)。②处:不能领悟其深意。
评分建议:每处2分,符合语境即可。
22.(5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国传统音乐中加入西方音乐元素比作本地食材加入异域调料,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西音乐碰撞给听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评分建议:修辞1分,构成2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60分)根据2024年新课标Ⅰ卷作文评分细则赋分。2024-2025学年(下)高二期中质量监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让我们重温一段引文:“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
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费孝通采用了西方人类学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先描述出一个“他者”,即西方的团
体格局,然后再以这个“他者”为鉴,反照中国社会结构的镜像。只要我们仔细读《乡土
中国》原文,特别是水波纹比喻之后的解释,便可知费孝通心目中的差序格局是一种立体
多维的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平面多结的网络。纵向的等级差别至少与横向的远近亲疏同
等重要。然而,多数学者在解读差序格局时,往往只解读其中的“差”,即以个体为中心的
向外扩出去的人际关系网;而“序”指向的包含等级与尊卑的社会结构,往往被忽略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误解呢?我认为这与费孝通使用的投石入水形成的水波纹比喻有关。
所有的比喻都有夸张或形象化的特点,也因此无法精确界定任何概念。水波纹是在水面上
一圈一圈地平行推出的,停留在这一意象上,所谓远近亲疏和自我中心就成了平面的、没
有纵深感的蜘蛛网似的状态。这显然是指向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而不是社会结构。
(摘编自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材料二:
有不少批评者赞成阎云翔的看法,差序格局的问题似乎出在使用比喻方法而自身没有
一个准确的定义上,导致人们见仁见智,甚至产生争议。但依我之见,这些批评本身也有
需要被批评的地方,那就是批评者固守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立场。而差序格局没有落入这
立场,非但不应被看成遗憾,反而算是一种侥幸。
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概念的陈述需要严密、精确,这就必须下定义。有了明确的定
义,才有可能运用概念进行逻辑的演绎和推理。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一个界定明
确的概念很可能会失去内涵的丰富性。比如,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最接近的、符合逻辑
实证主义的概念是什么呢?应该是帕森斯提出的“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这对概念
有着清晰而严格的定义,使得帕森斯的学生可以发展出一套衡量社会或组织现代化的标准。
但正因为趋于特准,其内涵的丰富性远不如差序格局。其实,即使在西方社会学中,也有
概念难以定义的情况,诸如“文化”“功能”“结构”之类,却不影响人们对它们的使用。
人们不对这些模糊性进行抱怨,或许是因为它们总有被不停地定义的倾向,至少会摆出要
定义的姿态。而差序格局丝毫没有这样的倾向,连姿态也不摆,这就容易招来批评。
为什么差序格局会有这样的特点呢?费孝通自己晚年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文章不能
直写的,背后都有东西,直接写出来就不好看了,好就好在隐喻上边。不直接说出来,懂
得的人就懂了。”显然,费孝通对这个概念不做界定,虽在文风上可以理解为是讲课稿或
散文体,但其本身也有一个隐喻方法的使用。以今天的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比喻非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