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三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考前演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在构成生产力三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呈现出新的质态。新型劳动者是能够适应现代先进技术和装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主要从事知识性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具有更高科技属性,包括各类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等。新型劳动对象既包括物质形态的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其范围和领域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而不断扩大。新质生产力的“新”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组合实现跃升。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等新质要素和传统要素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结构性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
(摘编自钟瑛等《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材料二:
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这次发布的19个新职业,半数以上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如紧跟前沿技术的“数”“智”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等;数字经济孕育的全新岗位:网络主播、用户增长运营师等。
绿色,是新职业的一大“标签”。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标注的绿色职业已有134个,占职业总数的8%。这一批“入编”的新职业,不少源于经济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需要,如脱胎于传统产业的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电能质量管理员等。
职业“上新”,见证着社会发展的新活力。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口腔卫生技师、滑雪巡救员等新职业,生活服务体验员、老年助浴员、休闲露营地管家等新工种,都反映了人们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和新变化。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国家认定这19个新职业∶有你的吗?》)
材料三:
历经20年的发展,网络主播从最初的内容分享到文化、体育、时尚等内容创作,随之衍生出直播电商、本地生活、房产、三农、招聘等产业主播,如今成为全国千千万万普通人从事的职业。一边是消费,一边是生产,网络主播成为内需大循环上的一座桥梁,拉动内需效应明显,成为数字经济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独网络主播,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中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的涌现,产业发展对相应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长。这些新职业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各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行为,正在改变多个行业的业态。
随着智慧农业时代的到来,能操作农业无人机的“飞手”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无人机驾驶员入选新职业,为不少“飞手”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用无人机给1000亩地打药,三个白天就能干完,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作业的几十倍。新产业发展催生新职业、新工种,新职业、新工种展现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成果,推动了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也为更多农村青年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直播招聘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招聘形式,不仅打破了线下招聘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也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方向和空间,因而得以快速发展。2022年1月,快手平台推出直播招聘业务“快聘”。截至目前,平台已有超过40万名专职主播从事直播带岗服务,吸引了月度达2.5亿人次的劳动者参与。传统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强的市场摩擦,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大打折扣,从而使摩擦性失业成为失业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很多新职业与数字技术相伴而生,提升了劳动要素供需双方的信息匹配效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比例。
新职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日趋显现。从供给侧看,新职业不仅催生了大量新业态,还对传统业态进行了数字化赋能。因而带来了就业规模的大幅扩容。从需求侧看,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带动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大规模增长,从而通过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传导到就业规模的扩大。
新职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需求,其价值更体现在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就业“蓄水池”的形态,增强了全社会应对就业压力的弹性。就业“蓄水池”能够有越来越多新职业的支撑,本身也是中国经济活力和社会活力的底盘之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
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新职业在发展规模上迅速壮大,但在服务能力上还存在培养链条不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评价标准等短板。
(摘编自邱玥《新职业如何塑造新动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生产力三要素的新质态上,也体现在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上。
B.这次发布的19个新职业大多与新质生产力相关,其余的新职业主要是绿色职业和生活多元需求类职业。
C.新职业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还重塑了传统商业模式,推动了行业业态的变革。
D.新质生产力三要素的组合跃升与新职业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新型劳动资料的科技属性越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越快,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显著。
B.历经20年发展的“网络主播”,今年才“入编”新职业,可见新职业不一定是新出现或新创设的。
C.新职业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某地区新职业发展缓慢,那么该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必然较低。
D.新职业对就业的带动主要体现在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但对传统业态的赋能作用并不明显。
3.下列选项中,体现新质生产力要素组合跃升带来的影响最大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某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完全改变。
B.某企业引入新型智能设备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需要对员工重新进行工作技能培训。
C.新职业的出现使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劳动者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职业的要求。
D.科技创新促使新型劳动对象涌现,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其应用,促进其产业升级。
4.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简要解释“摩擦性失业”的含义,并说明新职业是如何缓解摩擦性失业的。(4分)
5.某城市计划打造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示范区,请根据材料内容,提出三条合理的发展建议,并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 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杨伍城
-----我的第二个“小鬼”
丁玲
翻着大嘴唇,站在房子中央,大声地嚷着,眼睛谁也不看,不过我知道他是在同我说话:
“要换就快些,打条子给我吧!①我要上队伍去,扛枪就扛枪,我又不是没有打过仗的,我是要上前方去的啦,不打条子,我就开小差,那时莫怪我……”
脸气得红红的,浓浓的眉毛蹙紧在一道,额头就显得更低,他以这样的态度来对我说话,还是第一次。我知道他并不是发疯,是因为昨晚奚如故意同我说来吓唬他们的话已经发生作用了。原来自从奚如一家搬来与我住在一道后,杨伍城、宋千友(奚如的小鬼)都变得顽皮了。同他们谈过话,批评过他们。但每次好了一刻,接着又闹了,所以奚如就同我说,如若到前方去,这种调皮的小鬼,非调换不可。杨伍城就是因为听了这话来同我吵的。
只消几句话自然就把他说得平静下去。主要的是他知道自己可以不走,他现在已是战地服务团的一员了。他刚来的时候,是颇为拘谨的一个孩子,成天不说话,你一看他,他就把脸偏到一边去。
那时奚如还住在城外清凉山下。有一天下午,我到他们那里去玩,本想趁着月亮回城来的,②谁知延河水涨,奔涛骇浪,几里路外都听到霍霍的吼声,使我不得不留在他们那里住宿。第二天吃过了早饭,我们走到河边去看。原有的桥梁已经被冲跑了,几处安置着大石块的地方,也被淹没了。浑浊的黄泥水,汹涌急流着。忽然我们发现河那边的水里,有一个黑的东西在浪花里翻滚,有人大声叫嚷:“是马,是马,可以过河的,可以过河的!”
但马似乎只露出一个头,骑在马上的人也有一半埋在水里了。水流凶猛地冲激着马身,人与马都显得异常吃力地在水里挣扎,两岸的人大约都在替他们担心着吧。
我们就等着看那人马过河。慢慢地,几乎很危险的几次,常常都看到马身陷了下去似的,半天,马才靠岸。我们正预备转身走时,奚如的妻子朱慧忽然认出了那从马上爬下来的孩子,她惊奇地叫了:
“杨伍城,是杨伍城,丁玲的小鬼咧!”
我审视一下那衬在河滩上的影子,也辨认出来了。我们便迎了下去。他羞涩地一声不响地牵着马朝我们走来,人和马的全身都是湿淋淋的。水沿着马肚子和衣襟往下滴。很多人都争着问他话,尤其是朱慧。他也不答应,只大声地命令:
“回去呀!走!上马!”
“这样深的水,怎么好走,你不要把丁玲淹死了。”
“回去不回去呀?不怕,水不深。”他有点生气的样子,回过头去望着河。
我也望望河,河水打着旋涡吼着往下流。我的头是容易晕眩的,我踌躇着不作声。
杨伍城牵着马靠近了一步:
“这马乖得很。这样小的河也怕,你没有看见大渡河呢,四川的河多得很。骑上去嘛!这边来!不准动,死马!”
“好吧。”我决定了,我想大约没有什么危险的,我不愿意让这孩子难受,也许不会因为头晕而从马上掉下来。至于万一从马上掉下来将有什么结果,我就不去想了。
奚如还在挽留我的时候,我已经坐在马上了。杨伍城赶着马下水,还在喊我:
“不要管它,让它自己走好了。过去了,随便叫个人骑过来接我!”
我一声不响夹紧马身站在蹬上,眼睛不敢往下望,呆呆地望着顶远的地方。走到水深的地方,我的两条腿全浸到了水里,黄泥水溅我一脸,我也不管它。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总算到了岸。这时杨伍城还站在我下水的地方,大约奚如朱慧也站在原来的地方等着我平安到岸。
凡是常来我住处的人都知道他执拗的性情,他的憨厚,同时也知道他对我的忠实。
我常常想他是应该到部队里去的,做勤务工作于他是不适宜的。他从前就背过枪,身上有过三处伤,他曾经很骄傲地给我看过。
现在他是西北战地服务团的一员了,③他穿上最近领来的一套新军装,时时玩弄着皮带,而且鼓动着:“上前线去,上前线去,总得去领枪嘛!”
后来遇着一百一十五师的时候,我同他商量,他高兴地同意把他介绍到师部去。但他临走时却没有向我告别,我有一点难受。幸好几天后他又来看我,来的时候非常快乐、亲热,我也就释然了。我为着他的前途高兴着,他是比较适宜于在战斗部队的。他将成为一个勇敢、忠实于抗日的战士。现在我到西安来了,他还留在山西,辗转征战,每次我一听到山西打了胜仗,尤其是一百一十五师打了胜仗的时候,我就会很自然地想起他。
(有删改)
文本二:
漫谈散文
丁玲
有一种倾向,认为散文容量太小,不能把一个时代、一个历史过程写进去,读者读起来意思不大,要看气势磅礴的小说才过瘾。其实,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宏伟的巨著,反映历史需要小说、戏剧、史诗这样的长篇大作,也需要短小精悍、情深意切的散文。④一篇好的散文也能就历史的一页、一束感情,留下一片艳红、几缕馨香。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只要写出人物来了,写出时代来了,写得动人,写得能启发人、能感动人、能教育人,就是好作品,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现在,思想深刻、文字优美的散文多起来了,但也有少数散文作者的写作态度不够严肃。他们写散文好像是为了发发感慨,写写风景,只在辞藻上使劲,没有在思想内容上下功夫,写得轻飘飘的,没有分量,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事实上好的散文,读起来是很愉快的,读者是欢迎的。
我把写散文当作一项严肃有趣的工作,是到了延安以后,那时,我经常下厂下乡,接触很多人,了解很多人。我想像《聊斋》那样,一个人物写一篇,要写得精练,有味道。我写这些人物,也是有意为以后写小说练笔打基础。我在安塞难民纺织厂认识了边区特等劳动模范、老红军袁广发,我就写了《袁广发》。后来在延安参加边区文教大会,见到李卜,听了他的发言,又和他谈了半天,就连夜写了《民间艺人李卜》。当时,我准备陆续写十个这样的人物,后来抗战胜利,我很快离开了延安,这个计划没有实现。
近几年,应报刊编辑的索要,先后又写了一些散文,就更和散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志重视散文,精心写作散文,让散文繁荣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中写杨伍城“大声地嚷着,眼睛谁也不看”,面对反常的杨伍城,丁玲虽然非常恼火,但没有表现出来。
B.文本一写杨伍城担心丁玲,于是骑马过河想接她回去,丁玲虽然害怕湍急的河水,但顾及他的感受还是选择了过河。
C.文本二中丁玲引入虚假论敌,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对散文创作的偏见以及一些散文作者写作态度不够严肃的问题。
D.文本二的结尾卒章显志,交待了丁玲的写作目的,她希望散文写作能够受到重视,涌现出更多辞藻华美的散文。
7.下列对文本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①运用“……不是没有……”这样的双重否定句表现出杨伍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对丁玲想调换他的反击。
B.句②是自然环境描写,以“未见其河,先闻其声”的方式来凸显延河水涨的恐怖气氛,为人物出场做了导引。
C.句③以“玩弄”“鼓动”这样的动词表现出杨伍城虽然已经穿上军装,实则还具有小孩子贪玩冲动的特点。
D.句④化抽象为具体,将好的散文在呈现历史方面的价值表述为“一片艳红、几缕馨香”这样的视觉、嗅觉形象。
8.文本一中频频出现“现在”“刚来的时候”“那时”“后来”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记叙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二指出“我想像《聊斋》那样,一个人物写一篇,要写得精练,有味道”,文本一的创作实践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肝,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
材料二:
宋氏之以猜防待武臣,其来已夙矣。高宗之见废于苗、刘而益疑,其情易见矣。张浚之福而无定,情已见乎辞矣。张俊、刘光世之以故帅先达不能相下,其隙已成矣。秦桧之险,不可以言语争、名义折,其势已坚矣。而且(岳侯)明张纪律,柔声下气,以来牛酒之欢迎;而且缀采敷文,网罗文士,以与张九成等相为泱洽;而且内与谏臣迭相扬诩,以辨和议之非;而且崖岸自矜,标刚正之目,以与奸臣成不相下之势;而且讥评张俊,历诋群将,以折张浚之辨。合宰执、台谏、馆阁、守令之美,而皆引之于身,以受群言之赞颂。军归之,民归之,游士、墨客、清流、名宿莫不归之。其定交盛矣,而徒不能定天子之交;其立身卓矣,而不知其身之已危。如是而欲全其社稷之身以卫社稷也,庸可得乎?
呜呼!得失成败之枢,屈伸之间而已。屈于此者伸于彼,无两得之数,亦无不反之势也。故文武异用,而后协于一。当屈而屈者,于伸而伸,非迫求而皆得也。故进退无恒,而后善其用。岳侯受祸之时,身犹未老。使其韬光敛采,力谢众美之名;知难勇退,不争旦夕之功;秦桧之死,固可待也。完颜亮之背盟,犹可及也。高宗君臣,固将举社稷以唯吾是听,则壮志伸矣。韩、刘铸、二吴不惩风波之狱,而畜其余威以待,承女真内乱以蹑归师,大河以南,无难席卷。即不能犁庭扫穴以靖中原,亦何至日敝月削,以迄于亡哉?故君子深惜岳侯失安身定交之道,而尤致恨于誉岳侯者之适以杀岳侯也。悠悠之歌诵,毒于谤讪,可畏矣夫!知畏之,则所以弭之者,亦必有其道矣。
(节选自王夫之《宋论》卷十)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课将士注坡 A 跳壕 B 皆重 C 铠以习之 D 卒有取民 E 麻一缕 F 以束刍者 G 立斩以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宗之见废于苗、刘而益疑"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B.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社稷,后用来借指国家或朝廷,本文即此意。
C."得失成败之枢"与《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句中的"枢"的意思相同。
D."固将举社稷以唯吾是听"与《季氏将伐颛臾》中"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是"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飞认为主上都整天勤于政事,身为大将自然不可安心享乐,于是拒绝了好友吴玠的赠送;他为人清高自矜,标榜刚强正直的原则,与奸臣不相退让。
B.岳飞在士兵们生病时,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成守,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对百姓柔声关怀,赢得了百姓用牛酒对岳家军的欢迎。
C.王夫之认为宋高宗对武臣有猜疑之心,张俊等将领与岳飞有嫌隙,秦桧为人阴险、地位稳固,这些因素都让岳飞难以实现保卫家国的理想。
D.王夫之特别痛恨那些赞誉岳飞的人,认为正是他们让猜忌岳飞的人有理由杀了他,进而得出悠悠的歌颂比诽谤还狠毒、让人害怕的看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4分)
(2)即不能犁庭扫穴以靖中原,亦何至日敝月削,以迄于亡哉?(4分)
14.王夫之说岳飞有"众美之名",理由何在?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和酬赵宫保①致政言怀二首(其一)
曾巩
谠②论危言望素隆,独于声利性偏慵。
龙楼调护官虽宠,鸠杖跻攀兴已浓。
不变松篁心转劲,无边江海量兼容。
磻溪③纵老宁闲得,会为苍生起更重。
【注】①宫保:唐宋时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之别称。②谠(dǎng):正直的。③磻(pán)溪:姜太公垂钓之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写友人声望盛大,但懒于追名逐利,交代致政原因,照应诗题。
B.友人受朝廷信任曾调教辅佐太子,但已习惯拄鸠杖穿行山野的生活。
C.颈联既用松竹比喻友人的坚韧,也赞美他悠游江海之间开阔的心胸。
D.整首诗虽都是称赞友人,但用语转折变化,平实质朴中寓丰富情感。
16.友人已经致政,诗人为什么相信他“会为苍生”重新出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能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两句是“ ,
”。
(2)王老师教导学生,青年承担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任,应当志向远大,正如《论语·泰伯》中说的“ , ”。
(3)月背采样凯旋、神舟邀游苍穹……近年我国航天科技发展迅猛。回溯古代,科技不发达,诗人们常常借助广袤苍穹里的璀璨星辰来抒发内心的万千情思,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博物”的“馆”,即收藏、研究、展示各种文物、标本、艺术品等的场所。学者去寻找研究材料,学生去吸收万千知识,文物、历史和艺术爱好者循着特定的展览和展品而来,更大多数的公众,则将博物馆当作一个景点。从庙堂到民间,从严肃的学界到速食的社交网络,博物馆让人在这里各取所需。
博物馆安静而丰满。①一场展览就足以呈现一个丰富的世界,②文物的排列组合,③再现一个时代、一次事件甚至一种文明。④一座运营良好的博物馆,⑤会准备好让人目不暇接的展品,⑥指引人们去前往一个个陌生的世界。对于很多人来说,展品所带来的想象之旅,作用不仅是丰富知识,更在于投放注意力。置身博物馆,便可以将自己暂时交付出去。这种效果与游乐园、电影院或商场异曲同工,但也有所不同。
博物馆轻轻翻开了历史的篇章:每一件文物都是岁月的见证,每一幅画卷都是时代的缩影,每一段文字都是先人的心声。这里不仅是历史的陈列馆,更是心灵的栖息地。
18.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DeepSeek火爆出圈,有望加速降低AI的使用成本,从而促进应用端百花齐放,蓬勃发展;对于急缺可用、好用、价格便宜的算力和数据的国内AI圈来说更是及时雨。受益于巨大的市场空间、海量的消费者和无数敢作敢为的创业者,国内在科技行业应用环节的发展速度一直不慢,只要有可用的底层技术支持,就能在应用环节“卷”出浪花朵朵。
早期,与DeepSeek有直接合作关系的公司会率先在市场、行业内展现出较强的实力,获得更多关注,展露头角。但长期来看,国内底座大模型一旦成熟,建立起完善的生态圈后,对各行各业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DeepSeek模型发布后,华为、腾讯、三大电信运营商等龙头企业以及政务、教育、能源、保险等领域已迅速接入,不仅为其提供了更好的算力方案和配套环境,也通过多场景、多产品应用推动DeepSeek模型不断完善优化。DeepSeek打破了那道长期以来横亘在AI研发领域里阻碍诸多科研团队试图突破传统算法瓶颈以实现跨场景精准应用的屏障的僵局。开源开放加速了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缩短了产业转化的创新周期。受DeepSeek影响,国内外多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从原本的闭源转向开源。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开源应用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开发者群体,将与全球开发者一同为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建筑大厦( A ),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我国对AI领域的探索之路虽然相比欧美等领先国家起步稍晚,但凭借着庞大的数据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持续增长的科研投入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发展势头( B )。尽管我国人工智能在部分底层技术、核心算法、高端芯片、关键基础软件等方面弱于世界领先国家,但具备完整产业链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未来还有无限可能。DeepSeek再次让我们坚定,着眼未来,我们既要在前沿技术上对标世界领先水平,也要推动大模型应用快速落地,发挥产业生态的竞争优势,一定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缩小差距甚至( C )。
20.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及时雨”构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
A.糊涂虫 B.滚刀肉 C.沐浴露 D.鸭舌帽
2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长句,请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杨宇(饺子)由医学专业转向动画创作,以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风靡世界;王兴兴在自己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以人形机器人引领未来。无论是跨界转行,还是坚守专业,他们都取得了非凡成就。
你对以上现象有何看法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南宁三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考前演练
语文试题答案
1.B【解析】B.“其余的新职业主要是绿色职业和生活多元需求类职业”错误。材料二提到,这次发布的19个新职业中,半数以上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绿色职业是其中的一大“标签”,但并非剩余的职业主要是绿色职业和生活多元需求类职业。
2.B【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新型劳动资料的科技属性高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选项表述绝对化。C项,“那么该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必然较低”错误。新职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简单地由新职业发展缓慢得出新质生产力水平必然较低的结论。D项,“并不明显”错误。材料三明确提到新职业对传统业态进行了数字化赋能,说明其赋能作用是显著的。
3.A【解析】新质生产力要素组合跃升强调生产力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使整体发生质的变化。A项,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企业,涉及劳动资料(智能设备等)、劳动对象(产品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劳动者技能要求等多方面的变革,体现了要素组合跃升。B项,主要强调新型劳动资料对生产效率和员工技能的影响。C项,侧重于新职业对就业市场和劳动者的影响。D项,主要突出新型劳动对象对企业研发和产业升级的作用。
4.摩擦性失业:指由于传统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强的市场摩擦,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大打折扣而产生的失业类型(现象)。(2分)
新职业缓解摩擦性失业的方式:①很多新职业与数字技术相伴而生,提升了劳动要素供需双方的信息匹配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匹配导致的摩擦性失业。②创造新的新业态,对传统业态进行数字化赋能,促进就业规模扩容。(2分)
5.①加强对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和引进。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发展的关键要素,具备适应先进技术和装备的能力,能推动科创新和产业转型。②大力推动新型劳动资料的研发与应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劳动资料的科技属性提升。城市可以通过加大对智能设备、工业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提升生产效率。③积极引导和支持新职业发展。新职业与新质生产力密相关,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还能满足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结构化升级。④大力推进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提升要素配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解析】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内容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并简要分析这需要深入研读三则材料,挖掘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关键信息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推动城市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创新发展。第①点材料一提到“新型劳动者是能够适应现代先进技术和装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主要从事知识性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劳动者”;第②点材料一提到“新型劳动资料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具有更高科技属性,包括各类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等”。第③点材料三“这些新职业效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各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为,正在改变多个行业的业态”可知,新职业与新质生产力密切关,应积极引导和支持新职业发展;第④点材料一提到“新质生产力的‘新’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组合实现跃升……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等新质要素和传统要素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结构性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
6.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A项,“丁玲虽然非常恼火,但没有表现出来”有误,根据文本一第3、4段内容可知,丁玲知道杨伍城同她吵架的原因,“只消几句话自然就把他说得平静下去”,可见丁玲并没有恼火。C项,指出“一些散文作者写作态度不够严肃的问题”不属于“引人虚假论敌”。D项,“涌现出更多辞藻华美的散文”有误,根据文本二第2段可知,丁玲希望散文作者不要“只在辞藻上使劲”。故选B。
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C项,“冲动”理解有误,杨伍城“鼓动着:上前线去,上前线去,总得去领枪嘛!!”表现出他渴望投身到战斗部队。
8.①文本一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开篇设置了悬念——杨伍城为什么生气,这样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叙事脉络清楚。③展现出杨伍城的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从叙述顺序的角度,考查写人记事散文的叙述特征及记叙效果。首先要根据文本,较为准确地概括出叙述特征,然后思考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的叙述效果。文本一开篇先记叙杨伍城生气的表现,然后逐步交代他生气的原因,达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目的。从“刚来的时候”“那时”“后来”可以看出,文章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杨伍城的相关事件,使行文脉络清楚。同诊时,杨伍城是散文的主人公,不同时间段的事件分别体现出杨伍城不同的特点,这样写既展现出杨伍城的成长历程,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9.文本一的创作实践做到了这一点。①文本一主要围绕杨伍城这个“小鬼"展开,展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即做到了“一个人物写一篇”。②文本一的语言精练,如“脸气得红红的,浓浓的眉毛蹙紧在一道,额头就显得更低”等描写,抓住最突出的特点去描绘,不拖泥带水。③文本一在叙事上颇有起伏波澜,人物之间的情感也随之变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有味道。(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文本一的创作实践是否印证了文本二的观点。首先需要亮明观点,表明文本一的创作实践做到了这一点。再从“一个人物写一篇,要写得精练,有味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文本一主要围绕杨伍城这个人物展开,可以说是“一个人物写一篇”。“精练”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上,“有味道"体现在文本的叙事魅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上。再结合文本一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
10.BDG(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
11.D【解析】A项第一个“见”表被动,第二个“见”用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B项社为土神,稷为谷神。C项第一个“枢”译为关键,第二个“枢”译为门扇开关的枢轴;D项两个“是”都是助词,帮助宾语提前
12.B【解析】原文“飞妻问劳其家”,是岳飞妻子,不是岳飞。
13.(1)每次调集军粮, 岳飞一定皱着眉头说: “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 (他)爱惜礼敬贤士,恭顺谦和的样子像儒生。(主语省略、竭、恂恂各1分,语意1分)
(2)即使不能彻底摧毁女真的老巢以安定中原,又哪会导致宋王朝逐渐衰败离析,以至于灭亡呢? (靖、何、迄各1分,语意1分)
14.孝顺至亲;忠君爱国;治军严明;爱护将士百姓;有风度有文化有见识;为人刚强正直。
(以上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写对3点给3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昊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有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 “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 (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 “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岳飞)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爱惜礼敬贤士,恭顺谦和的样子像儒生。 (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材料二:宋朝皇帝对武臣的猜忌防范,其由来已经很久了。宋高宗被苗傅、刘正彦废黜后就对武臣更加猜疑,他的心情也容易了解。张浚为人狭隘而没有定准,他的这种心情已表现在言辞上。张俊、刘光世作为原来先提拔上来的将领后来与岳飞的地位不相上下,与岳飞的嫌隙也已构成了。秦桧的阴险,是不能用言语来争论、也不能用名义来折服的,他的地位已很稳固了。而且岳飞明令建立军队的纪律,对百姓柔声关怀,以招来百姓用牛酒对岳飞军队的欢迎;岳飞又编缀诗文,网罗文士,与张九成等人关系融洽;岳飞还在朝廷内与谏臣互相赞扬,以争辩和议的错误;岳飞为人清高自矜,标榜刚强正直的原则,而与奸臣构成不相退让的形势;岳飞又对张俊进行讥评,对群将全都有所批评,以此来折服张浚的辩解。他把宰相、台谏、馆阁、守令等不同官职的美德,都由自己兼具了,以接受人们言论的赞颂。军队归心于他,民众归心于他,游士、墨客、清流、有名望的大臣全都归心于他。他与人们的交游已经非常隆盛,却单单不能与天子定下交情;他为人处世非常卓越,却不知道他自身已经危险。像这样还想保住承担着国家命运的自身而来保卫国家,怎么能做到呢?
呜呼!得失成败的关键,就在个人的屈伸之间而已。在此处受到委屈就在彼处得以伸展,不可能在彼此两处全都能够伸展,也没有彼此两处互不相反的形势。所以文与武要有不同的用处,而后才能整体协调起来。当屈就屈,当伸就伸,不是逼迫强求而将屈和伸全都得到。所以进与退是无常的,而后才能把进和退善加应用。岳飞受到灾祸的时候,年龄还没有老。假使他能让自己隐藏光芒和收敛文采,极力谢绝各种美名;认识到困难勇于退却,不争一朝一夕的成功;秦桧的死,本来是可以等到的。完颜亮撕毁和约向宋进军而造成内讧,还能赶得上。(到那时)高宗君臣,一定会让整个国家只听我的指挥,壮志就可以实现了。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兄弟没有因岳飞死于风波亭而吸取教训,而是养蓄余威以等待着,则在女真出现内乱之后追击金人撤退的军队,大河以南,是不难席卷收复的。即使不能踏平女真的老巢以安定中原,又哪会导致宋王朝逐渐衰败离析,以至于灭亡呢?所以君子深为叹惜岳飞错失了安顿自身、稳固关系的方法,而特别痛恨那些赞誉岳飞的人正好让猜忌岳飞的人有理由杀了他。众多的歌颂,比诽谤还狠毒,真是可怕啊!知道这是可怕的,就要消除这种可怕的结果,也必定是有其方法的。
15.C【解析】C项,“赞美他悠游江海之间开阔的心胸”分析有误,应该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友人胸怀如江海般宽广包容.颈联是说友人的心像松竹一样,越是历经风雨越要显坚韧,有像无边江海一样兼容万物的度量.这里的“江海量”是形容其胸怀宽广,有包容万物的气度,而不是说他悠游江海.
16.①友人素有正直敢言的声望,心怀天下,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情怀,不会因致政而忘却苍生。
②友人具有竖韧的品格,即使致政也不会贪图安逸,而是心系天下,随时准备为苍生效力。
③以姜太公比友人,表明友人虽然年老致政但仍有出仕为苍生的可能,相信友人会像姜太公一样,虽已致政,但不会一直闲居,会为了苍生重新出仕。(每点2分,共6分)
【解析】从“谠论危言望素隆”可知,友人向来以正直敢言而声望隆重,这样的人往往心怀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不会因为致政就忘却苍生,所以有理由相信他会为苍生重新出仕.“不变松篁心转劲”一句,以松竹为喻,表明友人具有像松竹一样坚韧的品格,这种人不会因为致政就贪图安逸享受,而是会始终心系天下,只要苍生有需要,就会挺身而出.尾联“磻溪纵老宁闲得,会为苍生起更重”,运用姜太公在磻溪垂钓虽老但仍为周文王出山效力的典故,把友人比作姜太公,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期许:即便已经致政,但不会一直闲居,当苍生需要时,定会为了苍生重新出仕,担当起重任.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示例 1)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示例 2)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示例 3)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示例 4)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18.②通过文物的排列组合;③再现一次事件、一个时代甚至一种文明;⑥指引人们前往一个个陌生的世界。 (指出并修改正确,每处2分,共6分。)
19.①拟人:用“翻开”赋予博物馆人的动作,(1分)将抽象的历史呈现过程具象化,增强了画面感。(具备关键词“具象化”或者“画面感”即可得1分) ②排比:选用三个相同的句式,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只要答出“形式整齐”或者“节奏感强”即可得1分) 把博物馆中文物、画卷、文字的价值有层次地表达了出来。(1分) (每点2分,共4分。)
20.A 【解析】“及时雨”结构:形容词“及时”+名词“雨”。
A.形容词(糊涂)+名词(虫) B.动词(滚刀)+名词(肉)
C.动词(沐浴)+名词(露) D.名词(鸭舌)+名词(帽)
21.A.添砖加瓦B.突飞猛进C.后来居上(每空1分)【解析】 A处,前文提到“为”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建筑大厦,后文“推动……”,可知该空意在表述我国的助力,可填:添砖加瓦,比喻为事业贡献力量。B处,语境描述我国AI领域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根据“凭借着庞大的数据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持续增长的科研投入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还有第一段写到“DeepSeek火爆出圈”,此处可填:突飞猛进,意思是形容发展速度极快。C处,语境提到我国“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缩小差距”,“甚至”表递进,说明该空应与“缩小差距”形成递进,故可填:后来居上,意思是指后来者超越前人。
22.示例:DeepSeek打破了长期以来横亘在AI研发领域的屏障。这道屏障阻碍了科研团队突破传统算法瓶颈的尝试,也限制了跨场景精准应用的实现。(写对1句得1分,句子通顺无语病1分,共4分)
23.(一)材料综合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
整体来看,材料通过杨宇(饺子)跨界转行与王兴兴深耕专业两个典型事例,展现不同人生路径下的成功范式。
前者从医学跨界转向动画创作,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风靡世界;后者在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以人形机器人引领未来。两人虽选择不同路径——跨界转行与坚守专业,但均取得非凡的成就。
材料核心关键词为“跨界转行”“坚守专业”,二者共同指向对成功本质的思辨。
考生需突破表象,探究两种路径的深层关联,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选择与人生价值的辩证关系,探讨成功路径的多样性与成就的价值。
(二)写作立意方向
1.抓住“跨界转行”与“坚守专业”
探讨路径选择与价值实现,提炼“不同路径皆可通向成功”的立意,生命的精彩在于绽放方式的多样性。例如从杨宇“破界”与王兴兴“深耕”的选择对比,分析跨界与坚守的表面对立与内在统一,论证选择本身没有优劣,关键在于价值实现,需注意避免停留于表象对比,应深入探讨两种选择背后的共通精神。
2.论证“专业深耕”与“跨界创新”的辩证关系
跨界需以专业能力为根基与支撑,如杨宇的动画技术学习;坚守需以突破创新为动力,如王兴兴的机器人的研发突破,引申至个人成长,既要有扎根的定力,又要有破圈的勇气。
3.抓住“潜心钻研”关键词,结合二人取得成功的共性
论证专注力与创造力源于持之以恒的热爱与坚持。例如医学转动画的杨宇与专注机器人的王兴兴,皆因内心燃烧着对事业的炽热追求,需注意结合具体事例论证热忱如何转化为持续行动力。
4.冷静考虑自我的因素之于“非凡成就”的深层意义
论证个人的爱好、个人的选择和与社会时代需求的平衡之道。例如从“哪吒现象”与“人形机器人”的时代背景切入,杨宇的成功得益于国漫崛起与文化自信,王兴兴则乘势于人工智能浪潮,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实现个人价值与时代发展需求的统一。
结合材料中两人对自身优势的清醒认知,提出选择源于对自我的深刻理解的论点,对自我认知与精准定位深度剖析。例如杨宇发现自己更适合于动漫创作放弃医学专业,王兴兴在专业领域找到创新突破口,论证精准定位对成功的关键作用,需注意避免陷入成功学陷阱,应强调自我认知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参考立意:1.跨界与坚守,共筑辉煌
2.跨界与深潜,殊途同归
3.因热爱而跨界,因深潜而致远
4.于时代浪潮中抉择,在专业领域里深耕